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要探讨《伤寒论》语法特点,结合具体原文,举例论述.重点论述《伤寒论》语序有直叙、夹叙、倒叙.还有文法,介绍了假宾定主,正反设变,分承并举,比较发明,虚实对举等.  相似文献   

2.
郝印卿,男,58岁,湖北中医学院伤寒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伤寒论》专家洪子云教授和李培生教授。1981年毕业,现任山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郝教授舌耕之余,阐编撰出版《中医多选题题库·伤寒分册》、《中医学问答题库·伤寒分册》等论著七部,发表《论伤寒内经是脏腑、经络、气化的有机结合》、《伤寒论·递变源流叙议》等学术论文30余篇。问:郝教授,近年来中医界研究《伤寒论》的学术空气已不如八十年代那么浓厚了,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也在减少。您一直从事《伤寒论》教学和研究,对此您感想如何?郝印卿:研究不敢当,只能说是一直在孜…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是一部以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为纲领,论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六经是全书的理论核心,辨证论治是全书的基本精神。 关于《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过专题论述,对于指导学习《伤寒论》都有所帮助。本文根据《伤寒论》原文及前人的阐述将《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总结为五个方面,即:一、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二、以八纲、八法作为辨证论  相似文献   

4.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于大、小、缓、急、奇、偶、复组方配伍规律的论述,本文从七方理论的角度探讨《伤寒论》中的方剂配伍规律,一共讨论了《伤寒论》中典型方证30余例,将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方剂均进行了分析,总结后发现:《伤寒论》中的方剂体现了七方理论的核心内容,方药配伍规律与《黄帝内经》的论述基本相符,七方理论在伤寒论方中可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5.
论《伤寒论》中的湿热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伤寒论》中的湿热证张正昭伤寒教研室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认为《伤寒论》是专论风寒外感的,因此外感湿热证一直被划归于温病的范畴,所以迄今为止尚未见有人明确提出《伤寒论》中有湿热证的。事实上,《伤寒论》中不仅有较多的湿热证的论述,就连“湿温病”、“暑...  相似文献   

6.
总结《伤寒论》治喘六个常用方,列举了其加减化裁方法,选名家论述及临床应用附于后,并探讨了《伤寒论》治喘的方药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学习《伤寒论》过程中如何掌握常见的疑难点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笔者体会对怎样学好《伤寒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消化系统疾病(脾胃病)是中医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表现有腹痛、痞满、呕吐、腹泻、黄疸、食欲不振、便秘等,《伤寒论》均有较精辟的论述,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现就《伤寒论》部分论述做一简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寓证于方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伤寒论》方证的以方测证问题,例举当归四逆汤,麻杏甘石汤,桃核承气汤,麻杏甘石汤,四逆散,桃核承气汤,理中丸,从功效着手,补《伤寒论》论述证候之未逮、阐述了这些方剂的适应病证,增加了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金东明教授在中医经典《伤寒论》博、硕、本教学、临床与研究经验中,对如何讲好课,从开头与结尾、内容与时间、教材与己见、讲课与讲演、板书与 PPT、集中与展开、安稳与热烈、掌控与应激、传授与演练、直叙与出彩、教师与导师、医技与医德、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等方面,首次从中医药高校教学角度系统探讨《伤寒论》教学针对各专业、博硕本三级讲课;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明代《伤寒论》文献,指出明代《伤寒论》研究对后世温病学说具有多方面影响。认为明代《伤寒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义伤寒病,包举温病之内容。明初的《伤寒论》研究,及时拨正了以伤寒方统治温病,和刘河间等家例用寒凉,“以伤寒一断为热而无寒”之偏,奠定了深化温病研究之基础。明代伤寒学者对多种温热病之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规律以及诊断、治疗方法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论述,丰富了温病辨治方法。明代的《伤寒论》研究促进了温病学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所谓之“汗出”,即现今之“汗证”。根据汗出的表现,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临证以自汗、盗汗为多见。《伤寒论》中有关汗出一证的条文共77条,以自汗为多,盗汗、战汗、脱汗论述较少,而黄汗一词未提及,在《金匮要略》中有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辨脉法篇与平脉篇,详细的论述了切脉的部位,脉的生理、分类、形状、主病,五脏平脉,误治脉象,欲解脉象,死候脉象、以及各种病脉,脉的治法等。因此学习和研究仲景切诊者,都以《伤寒论》为主,很少有入学习和研究《金匮》的切诊。但是仲景的切诊除在《伤寒论》中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1]阳明病篇中论述下法的内容全面详实,文章主要是结合《伤寒论》当中的相关条文对承气汤方的应用规律和组方法则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临床实践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辨证,从而验证《伤寒论》阳明病相关内容的治则治法理论在临床实践,特别是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对厥证有较详细的论述,后世医家对《伤寒论》厥证主要从寒厥、热厥的角度讨论,从发病机理及治疗方面论述了阳气在厥证中的重要地位,概括厥证的病机主要为阳虚、阳郁两类,并从具体的治法中体现了温补阳气和发越郁阳的治则。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法方药一体的理论及方证体系,个体化诊疗体系,辨证论治的核心要素,以及辨证与论治的具体内容等。同时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特色,主要有理法方药连贯、一致,丝丝入扣,方剂配伍严密精炼,方剂使用灵活,注重方药剂量、煎法、服法等。  相似文献   

17.
依据《伤寒论》中的主要方剂,从四个方面论述探讨了《伤寒论》方剂药物的用量:1、重视单一方剂中的药物用量;2、重视复合方剂中的方剂用量;3、重视加减方剂中的方药用量;4、重视方剂的每次服用量。  相似文献   

18.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伤寒论》承《内经》调中之思想,在六经辨证过程中重视脾胃。其补土思想影响深远,为后世研究脾胃病之圭臬。立足《伤寒论》原文,剖析其理、法、方、药,从虚实、脏腑、煎服、剂量、归经、瘥后调摄等角度加以论述,管窥《伤寒论》补土顾中之概貌,对于丰富仲景学说及临床应用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杰作,书中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注解伤寒论·林亿序》),理法方药俱全,自成系统,诚可谓众方之祖。本文论述其在方剂学上的成就,并从《伤寒论》方剂的角度探讨六经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所言结胸,是一证候名称。尽管目前临床上较少运用这一名称,但由于《伤寒论》对该证的论述颇详,其辨证的明晰,处方的精当,至今对临床实践仍具有较大的启发和帮助。本文就《伤寒论》的有关条文分析归纳,从其证候分类、治法、运用和治禁、预后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