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稀土元素对甘草愈伤组织生长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元素铕对甘草愈伤组织生长和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稀土元素Eu3 对甘草愈伤组织的生物量积累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添加0.1 mg/L的稀土元素Eu3 ,愈伤组织的5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对照的2.7倍,甘草素含量更达对照的4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碳源、氮源对冬凌草愈伤组织生长及其内迷迭香酸积累的影响.方法 改变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和碳源种类,考察不同碳源及其浓度对愈伤组织生长和迷迭香酸积累的影响.在总氮源不变的情况下改变NO3-/NH4+的比例,考察不同NO3-/NH4+比例对愈伤组织生长和迷迭香酸积累的影响.结果 蔗糖是冬凌草愈伤组织培养中的最佳的碳源,其浓度为3%时,有利于冬凌草愈伤组织的生长和迷迭香酸的积累;NO3-/NH4+比例为1∶1时,愈伤增值倍数最高;NO3-/NH4+比例2∶1时,迷迭香酸的积累量最大.结论 实验确定了冬凌草愈伤组织培养的最佳碳源种类、浓度及氮源比例,表明不同碳源、氮源对冬凌草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生代谢物合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氮源、碳源对冬凌草愈伤组织增殖及对愈伤组织中迷迭香酸积累的影响。方法:改变培养基中的碳源和蔗糖的浓度,观察碳源对愈伤组织增殖和迷迭香酸积累的影响。在总氮源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硝态氮和氨态氮的比例,考察硝态氮和氨态氮对愈伤组织增殖和迷迭香酸积累的影响。结果:碳源蔗糖为40%时,有利于冬凌草愈伤组织的增殖和迷迭香酸的积累,硝态氮比例较大时有利于迷迭香酸的积累。结论:氮源、碳源对冬凌草愈伤组织的增殖及对愈伤组织中迷迭香酸的积累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了酵母提取物、水解酪蛋白、真菌诱导子、茉莉酸及稀土元素等对甘草愈伤组织中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各种附加物,研究其对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 0.1%的酵母提取物可使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提高76.8%,甘草查尔酮含量比对照提高7.5倍。水解酪蛋白在0.05%时,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达最大值,为对照的1.7倍,其中甘草查尔酮的含量在0.1%时最高,为对照的3.2倍。50 mL培养基中加入真菌诱导子2 mL,甘草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149.58μg·g-1,比对照(85.26μg·g-1)增加75%。10.0μmol·L-1茉莉酸使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比对照提高了41%。低浓度的稀土元素Eu3+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添加0.1 mg·L-1的稀土元素Eu3+最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此时,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对照的2.7倍,其中甘草素的含量是对照的4倍。结论在甘草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添加酵母提取物、水解酪蛋白、真菌诱导子、茉莉酸及稀土元素等是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乌拉尔甘草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乌拉尔甘草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建立乌拉尔甘草愈伤组织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比较不同外植体、光照、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及其配比对乌拉尔甘草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外植体中,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平均 94%),且发生最早,愈伤化程度高,筛选出下胚轴是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外植体,在MS+6-BA(1.0~2.0)mg/L+NAA(0.5~1.0)mg/L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可分化产生不定芽;2,4-D诱导产生非胚性愈伤组织,一定浓度的6-BA与NAA配合,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光照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长.结论:不同外植体、激素含量及光照是影响乌拉尔甘草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微量元素对人参愈伤组织生长和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验结果表明,铜、锌、钼、钴等微量元素,对人参愈伤组织生长和皂甙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甘草愈伤组织培养中激素优化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刘颖  魏景芳  李冬杰 《中草药》2006,37(6):931-933
目的选择甘草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最佳激素组合。方法以甘草无菌苗的胚根为外植体设计正交试验考察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影响。结果以诱导率为指标,NAA对甘草细胞脱分化影响最显著;以相对生长速率为指标,6-BA、2,4-D、NAA对甘草细胞生长分裂影响最显著。结论甘草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1.0mg/L NAA1.0mg/L 6-BA1.0mg/L KT0.3mg/L。  相似文献   

8.
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为小檗科淫羊藿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有益精气,坚筋骨,补腰膝,强心力之功效[1,2]。淫羊藿药用历史悠久,其有效成分为淫羊藿苷等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等次生代谢产物[3]。随着现代中药产业化的进程,现代科学对淫羊藿的深入研究,新的疗效的不断发现,以淫羊藿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民族药产品不断问世,市场对淫羊藿需求量愈来愈大,使其野生资源渐有不能满足需求之虞。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试图通过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培养基成分和光照对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培养基并改变其中碳源、氮源、磷酸盐、钙盐的浓度,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黄芪愈伤组织培养,分光光度法检测愈伤组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 黄芪黄酮积累的最佳条件是(24±1)℃暗培养,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附加0.5mg·L-12,4-D和1.0mg·L-16-BA),其中含有80g·L-1蔗糖,NH NO3-为12(氮源总浓度为60mmol·L-1),1.5mmol·L-1KH2PO4,1.496 mmol·L-1CaCl2.结论 蔗糖作为碳源最有利于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黄芪黄酮的生物合成.混合氮源有利于黄芪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罗光明  刘贤旺 《中药材》1994,17(10):3-5
通过绞股蓝Gynostemma. pantaphyllum愈伤组织培养,系统观察不同前体的中间体和抑制剂类物质对愈伤组织生长和总皂甙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酸钠(25ppm)单独使用可提高其鲜重与干重生长速率,与氨硫脲协同可提高鲜重与干重生长速率及皂甙产率。香叶醇(0.01%)单独或与氨硫脲协同均可提高其皂甙产率。此外,绞股蓝愈伤组织生长曲线和总皂甙积累曲线显示,总皂甙积累峰期滞后于愈伤组织生长峰期4—8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甘草密度效应的研究,揭示由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方法:对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甘草个体和群体的物候特性、生长状况、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甘草酸含量等进行研究。结果:密度对甘草的物候特性及生长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甘草株高速生期的起止时间随密度增大逐渐提前,速生期持续时间逐渐缩短。甘草个体生物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而群体生物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甘草单株根、茎、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为65.02%,19.55%,15.43%,根、茎、叶生物量的RSD分别为0.57%,0.49%,0.76%。较低密度处理的甘草甘草酸质量分数在0.52%~0.59%,而最高密度处理的甘草甘草酸仅为0.29%。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密度与甘草侧枝和地下茎萌发的时间、复叶上的小叶数量、株高和地径生长量、芦头粗度、侧根数量、单株根和枝叶量、单株生物产量及甘草酸含量成负相关,与甘草群体生物产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甘草Ri质粒转化及不同理化因子对甘草毛状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及外界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LBA9402和R1601感染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外植体。结果:2种发根农杆菌均能诱导甘草产生毛状根,LBA9402比R1601表现出较强的对甘草的感染能力,下胚轴的转化率高于子叶。在WP培养基上毛状根生长最快。光照对毛状根生长有抑制作用。毛状根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总量比愈伤组织中高1.5倍,其中甘草查耳酮含量是愈伤组织中的15.5倍。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甘草毛状根培养系统,为研究甘草毛状根大量培养生产黄酮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卫星搭载甘草遗传变异的 ISSR 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 太空环境对甘草的诱变作用。 方法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甘草, 18 d 后返回地球(飞行回收舱平均辐射剂量为 0.102 mGy·d-1 ,飞行远地点距地球 350 km ,重力为 10-6 N ),搭载种子返回地面后与对照组同时播于实验田中 , 取生长 3 年的甘草叶子用作 ISSR 分析,应用简单序列重复 (ISSR) 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甘草基因组的变异情况。 结果 最终 10 条能产生清晰重复多态性条带的 ISSR 引物用于检测鄂托克前旗样品的基因组多态性, 9 条能产生清晰重复的多态性条带的 ISSR 引物用于检测杭锦旗样品的基因组多态性。 太空飞行组与地面对照组的相似系数分别为 0.886 8 和 0.872 3 ,遗传距离分别为 0.120 1 和 0.136 6 , 基因组的多态性频率为 20.3% 和 20.7% ,多态性片段大小在 200 ~ 1 900 bp 之间。 结论 太空环境对甘草基因组产生了一定的诱变作用,这些变化表明空间育种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育种方法并且对保护濒危甘草资源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乌拉尔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青  苗文娟  向诚  果德安  叶敏 《中草药》2012,43(10):1886-1890
目的 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RP-HPLC等技术对乌拉尔甘草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二甲基甘草黄酮醇(1)、甘草宁Ⅰ(2)、甘草香豆酮(3)、8-甲雷杜辛(4)、2'-hydroxyisolupalbigenin(5)、异驴食草酚(6)、去氢粗毛甘草素D(7)、glycyrin (8)、甘草酚(9)、刺甘草查耳酮(10)、甘草查耳酮B (11)、isoangustoneA(12)、甘草宁G(13)、5,7,4’-三羟基-6,8-二异戊烯基异黄酮(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甘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研究干旱胁迫对甘草生长的影响及其抗旱性。方法 :采用土壤干旱胁迫处理二年生甘草 60d ,测定地上茎叶和地下根及根茎各生长指标以及生物量。结果 :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 ,甘草地上地下各器官生长均受到抑制 ,但对地上器官的生长抑制更加明显。结论 :干旱胁迫对甘草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 ,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 50%的干旱条件下 ,人工种植甘草的产量和质量可兼顾。  相似文献   

16.
乌拉尔甘草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应用液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草中共分离出3个三萜皂苷、2个香豆素和8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一个三萜皂苷为新化合物。结论:通过ESI-MS,^1HNMR,^13CNMR,HMQC和HMBC分析,将新三萜皂苷的结构鉴定为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2)-β-D-葡萄糖醛酸]-24-羟基-甘草内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野生乌拉尔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特点及其与甘草酸含量之间的关系 ,为揭示甘草酸的积累规律以及科学利用和保护野生甘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单株野生甘草地下部分的解析调查以及不同器官、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不同粗度药材的甘草酸含量测定 ,系统地研究了野生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格局与甘草酸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一株完整的甘草地下部分由种子根、不定根、水平地下茎和垂直地下茎以及吸收根组成 ;2年生以下水平地下茎的甘草酸含量较低 ;直径 0 .5cm以下的不定根甘草酸含量较低 ;水平地下茎和不定根与垂直地下茎之间甘草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P<0 .0 5 ) ,而水平地下茎与不定根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甘草以水平地下茎为纽带 ,将不定根、垂直地下茎和吸收根连接成 1个庞大的地下网络系统 ;其器官类型、生长年龄、根系粗度以及生长部位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甘草酸含量的积累 ,不定根和垂直地下茎的分布格局影响着水平茎中甘草酸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在不同定植密度下的生长规律,以期为甘草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结果:在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有随密度的增大而株高降低、芦径减小、主根长缩短、主茎分枝数减小的趋势。甘草根、地上部分及根茎干物质积累均有随定植密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结论:综合分析得出甘草以27万株/hm2为适宜定植密度。  相似文献   

19.
乌拉尔甘草中虎耳草甙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燕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5):295-295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30%乙醇提取,聚酰胺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分离,理化性质及光谱学鉴定。结果:从其药用部位中分得虎耳草甙。结论:为首次从甘草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