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巨刺法始见于《灵枢·官针》篇:"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是指机体一侧有病,选取对侧经穴治疗的一种针刺方法。即如左侧经脉有病,可取右侧经穴施治;右侧经脉有病,可取左侧经穴的交叉刺法。属《灵枢》九刺之一。  相似文献   

2.
略论"缪刺"与"巨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刺”与“巨刺”是古代针灸中的两种刺法,最早见于《素问》、《灵枢》,而后《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均有记载。笔者试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略谈缪刺与巨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禾昌  叶明柱 《中国针灸》2002,22(10):42-50
1 缪刺与巨刺的由来缪刺与巨刺均为《内经》中的刺法 ,缪刺出自《灵枢·终始》 ,巨刺出现自《灵枢·官针》。《灵枢》虽提到了这两种刺法 ,然而具体的应用 ,只在“官针”篇中简单的提了一下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至于缪刺 ,虽有一些病症应用范例 ,如“厥病”中“耳鸣 ,取耳前动脉……取手中指爪甲上 ,左取右 ,右取左” ,却没有点明这就是缪刺法。《素问》中将散在《灵枢》“热病”、“厥病”、“杂病”等篇中的缪刺内容 ,予以整理、归纳、充实 ,写成了《缪刺论》。这是一篇专门论述缪刺及巨刺的文献 ,后世的针灸专著 ,凡提及缪刺 …  相似文献   

4.
《内经》中巨刺,缪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中巨刺、缪刺浅析130021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94级研究生朴元林《内经》首载巨刺、缪刺,均为机体一侧有病,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灵枢·官针》指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缪刺论》中有这样的论述:“帝曰:愿闻缪刺,以左...  相似文献   

5.
《内经》巨刺与《治未病》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巨刺与“治未病”思想中医的“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既病防变。《灵枢·逆顺篇》有关于“上工治未病”的具体论述。归纳而言,一为“刺其未生”,二是“刺其未盛”,三是“刺其已衰”。巨刺首见于《内经》,是九刺法之一。《灵枢·官针篇》讲...  相似文献   

6.
“巨刺”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刺”出自《灵枢·官针》,其内容:“左取右,右取左”,系交叉针刺法,为《内经》刺法之一。对这一刺法为何用“巨”字命名,历来少见解释。上世纪80年代陈克勤,因其难以解释,就认为“巨”字是“互”字的误写[1],却又未提出任何佐证资料,显然只是一种臆测,于事无补。考“巨”字,最初的字义有二,其一,义大;其二,指曲尺。如《说文·工部》:“巨,规矩也。”什么意思呢?“规”是画圆的工具;“巨”乃曲尺,专门用来画方形的工具。《说文》还说“矩、巨,或从木、矢。”段玉裁注“按后人分别巨,大也;矩,法也、常也,与《说文》字异……《唐韵》作矩、…  相似文献   

7.
巨刺法治疗脑梗塞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刺为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针刺方法,最早见于《灵枢·官针》“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元代杜思敬《济生拔粹·针经摘英集》有巨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记载:“治中风手足不遂,针百会、听会、肩髃、曲池、三里、悬钟、风市,其七穴左治右,右治左。”本人通过临床观察,证实了巨刺法的临床实用价值,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缪刺"与"巨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刺”与“巨刺”是古代针灸中的两种刺法,最早见于《至少问》、《灵枢》,而后《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均有记载。两种刺法同是“左刺右,右刺左”的交叉刺法,都是为治疗经络病而设。二者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但误用和应用不当者颇多。下面就两者的涵义、区别及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的探讨和辨析。  相似文献   

9.
浅谈巨刺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六合  王燕 《河南中医》2002,22(6):74-75
巨刺法 ,是一种机体一侧有病 ,而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始见于《灵枢·官针篇》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素问·调经论》亦曰 :“病在于左 ,而右脉病者 ,巨刺之。”巨刺法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经脉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的肢体疼痛与活动障碍。正如《针灸大成》指出 :“巨刺者 ,刺经脉也 ,痛在左而右脉病者 ,则巨刺之 ,左痛刺右 ,右痛刺左 ,刺经脉也。”巨刺法治病的机理 ,主要是调整机体两侧的经络平衡。如《素问·缪刺论》曰 :“邪客于经 ,左盛则右病 ,右盛则左病 ,亦有相易者 ,左病未见而右脉失常 ,如此者必巨刺之 ,必中其…  相似文献   

10.
九刺法是古代针灸临床用于不同病症的九种刺法,分刺法是其中之一,有研究者发现近10年九刺法中输刺法、经刺法、分刺法及大泻刺法没有相应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文献发表,只有巨刺法、络刺法、毛刺法、远道刺法、焠刺法等5种刺法获得现代医家的临床应用。笔者根据《灵枢》的针刺理论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从针刺手法、机理、临床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使“分刺”被更多医者接受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灵枢》关刺法治疗慢性跟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慢性跟腱炎患者,采用《灵枢》关刺法,在患足跟腱病变范围内、外踝一侧或内、外踝左右两侧直刺,每隔1 cm关刺1针,针尖尽量抵触及筋。2~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灵枢》关刺法治疗慢性跟腱炎总有效率91.67%。结论:《灵枢》关刺法治疗慢性跟腱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近10余年来与《灵枢.官针》篇刺法相关的临床报道,例举了"九刺"十二刺"和"五刺"法中各种刺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发现《灵枢.官针》篇刺法被广泛用于治疗中医内科、外科、儿科、伤科、皮肤科、五官等科的多种疾病,说明《灵枢.官针》篇刺法现代应用广泛,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需进一步研究、继承。  相似文献   

13.
电针巨刺对中风偏瘫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灵枢·官针篇》说:“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巨刺治疗中风偏瘫早在元代就有记载。《济生拔粹·针经摘英集》曰:“治中风手足不遂,针百会、听会、肩髃、曲池、三里、悬钟、风市,其七穴左治右,右治左”。巨刺历来受到各家重视,但其依据何在?与针刺瘫痪侧肢体(下称瘫刺)是否有差异?作者试用电针巨刺对中风偏瘫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影响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4.
"巨刺""缪刺"名义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巨刺、缪刺系针法名称,出<黄帝内经>,巨刺首出<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调经论>补充日:"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而<素问·谬刺论>则进一步解释日:"邪客于经,左盛者右病,右盛者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己,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相似文献   

15.
刍议偏瘫的巨刺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刍议偏瘫的巨刺法100077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肖淑杰,许健鹏针刺治疗偏瘫的疗效几乎在国内得到了公认,并日益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康复医学界的重视。在国内,体针治偏瘫多针患侧,但韩国的中医,一般都针健侧,即用巨刺法。《灵枢·官针》说:“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  相似文献   

16.
巨刺阴陵泉治疗肘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小霞 《中国针灸》2004,24(10):703-703
巨刺是针刺取穴法之一,源于《内经》,《灵枢·官针》:"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笔者近年来取健侧阴陵泉穴治疗肘关节部骨折后功能障碍35例,疗效独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吕佳  海英 《中医研究》2011,24(1):69-70
巨刺法起源于《内经》,《灵枢.官针》曰:"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也。"乃身体一侧有病,取对侧经穴治疗的方法。《针灸大成》云:"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  相似文献   

18.
巨刺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神虎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2):532-532
巨刺法始见于《灵枢·官刺》篇 :“巨刺者左取右 ,右取左”,是一种交叉取穴施治的方法。《素问·调经论》:“病在于右 ,而右脉病者 ,巨刺之”。巨刺又名经刺 ,与其类似的还有一种“刺”,也出自《内经》,两者均为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交叉取穴 ,不同的在于巨刺刺经 ,而刺刺络。经为纵 ,络为横 ,总称经络。我们用巨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68例 ,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68例来源于江西省九江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和九江师范专科学校运动医学室的门诊病例。其中男 3 2例 ,女 3 6例 ;年龄均在 2 2~ 67岁之间 ,以 45~ 55岁居多 ,有 …  相似文献   

19.
恢刺法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第七篇《官针》:"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1恢刺法释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恢刺法,先对上句《灵枢》原文作一番解  相似文献   

20.
《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藏。”这是从五脏应合五体(皮、脉、筋、肉、骨)的关系分成的五种刺法。在临床治疗中,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关系,灵活运用,治疗一些常见病证,现报道如下。1.半刺《灵枢·官针》曰:“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