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成份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跃煌 《新生儿科杂志》1996,11(4):184-185,F003
输血是现代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成份输血适用于新生儿有关疾病的治疗.本文综述了红细胞制品、白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以及血浆制品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并简述了新生儿输血的副作用及其预防。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用于临床,估计全世界每年有30万新生儿进行输血治疗(1)。而成份输血是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较新的输血技术,近几年在发达国家和我国有条件的地区或医院已愈来愈重视成份输血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成份输血是通过物理方法将血液中有效成份加以分离、提纯,浓缩制成红细胞制品,白细胞制品,血浆制品等不同类型,使全血…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输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输血是临床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也是抢救和治疗新生儿和某些疾病的一种特殊、基本手段。及时、合理的血液输入可延长或挽救一些垂危生命,亦可使一些急慢性失血或出血性疾病得到缓解甚至痊愈。但是,血和其他药物一样,适当、合理应用效果良好;若使用不当可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故必须对输血和血液制品有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输血后一定要严密观察和监护。近年来随着输血医学应用研究的发展,除全血输注外,成分输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并渐取代全血输注。另外,通过采取对血液及血液制品辐照、使用白…  相似文献   

3.
目前,临床实践中成分输血已普遍应用,全血输血仅用于少数临床场景。成分输血的优点在于疗效好、副反应小,节约血资源,便于保存运输。常用的成分输血制品种类包括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等。该文旨在对儿童成分输血中所涉及的各主要血液成分的选择、输注适应证、输注阈值、输注剂量、输注速度和特殊要求等临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成分输血(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辉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5):314-317
概述输血是临床医疗、急诊抢救的重要治疗措施。传统的输血无论是严重贫血还是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一律给予输全血 ,由此常常带来不良反应 ,甚至发生危险。现代输血的概念已不仅仅指输全血 ,更多的是指输注各种血液成分 ,即成分输血。所谓成分输血就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加以分离提纯 ,分别精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剂 ,然后再根据临床需要输给病人。成分输血有两种概念 :一、狭义成分输血指输入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分离制备的各种血液成分。(一 )红细胞制剂 :浓缩红细胞、少浆血、代浆血 (红细胞悬液 )…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的红细胞输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早产儿,尤其是出生体重≤1 000g者 生后几周内需多次输注红细胞(RBC)以预防 或治疗贫血。以往新生儿医生强调输用“新鲜 血”,或直接输用父母的“热血”,本文将就早产 儿RBC制品种类的选择等问题做一综述。  一、输用单供者RBC制品,减少供血者  早产儿因体内造血物质储备较少,加之生 后生长发育较快、血容量迅速增加,多数生后需 要少量多次输血以预防或治疗贫血。现代输血 观点认为,此种目的的输血不宜输全血,应输用  相似文献   

6.
有关新生儿细菌性感染问题,最确切的诊断主要靠细菌培养,尤其对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需取血1~3 ml/次,培养时间至少需要16~24小时甚至一周,为了能在短时间内检查出结果,我们用耳血或足跟微量全血法测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升高,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快速诊  相似文献   

7.
第9讲:成分输血(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辉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5):314-317
概述 输血是临床医疗、急诊抢救的重要治疗措施.传统的输血无论是严重贫血还是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情况,一律给予输全血,由此常常带来不良反应,甚至发生危险.现代输血的概念已不仅仅指输全血,更多的是指输注各种血液成分,即成分输血.所谓成分输血就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精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剂,然后再根据临床需要输给病人.  相似文献   

8.
输血是血液系统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近20多年来,随着医学输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输血的不断认识,特别由于血细胞分离机的问世,临床输血从以前以输全血为主改变为现在以成分输血为主。现将近2年来我科血液病成分输血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74例新生儿进行了不同性质液体输入前后的全血游离钙(Ca2 )水平变化的观察。结果显示,按教科书规定的常规量及速度对新生儿输给新鲜血、血浆及人血白蛋白时,血Ca2 及pH值均无显著性变化。但输给碱性液体纠正酸中毒时,血Ca2 浓度则出现显著性下降现象。本研究提示,除换血和大量输血等特殊情况外,新生儿科的常规的输血及白蛋白的输入,一般不会引起血Ca2 水平的下降。鉴于补碱后患儿明显的血Ca2 水平降低,在临床上纠正酸中毒时,应严密观察血Ca2 变化,以预防低钙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尚缺乏指导危重患儿血液输注的相关策略。该文从输血指征、输血风险、输血管理等方面探讨适合危重患儿的输血策略,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合理输血的认识和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尚缺乏指导危重患儿血液输注的相关策略。该文从输血指征、输血风险、输血管理等方面探讨适合危重患儿的输血策略,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合理输血的认识和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白血病输血要求、成分血的合理应用、输血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总结了输血治疗的33例白血病,了解输血的指证、判断其输血的必要性、用血的适当性、不同血液成分的疗效及副作用。分析了33例白血病共输血366例次;输血原因依序为Hb、BPC、WBC降低,感染、出血。浓缩RBC和BPC输注对Hb和BPC降低的疗效明显优于全血输注,IVIG、CSF等血液成分对感染和WBC降低有很好的疗效。小儿白血病输血指证掌握较好,不必要输血仅16例次(4.4%)。输血成分不适当的达189例次,169次是输全血。发生输血副反应73例次,多见于全血。  相似文献   

13.
重症新生儿溶血症11例换血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光照疗法及其它非换血疗法措施的应用,使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率逐渐提高,且大大减少了交换输血的需要,但不能完全替代换血疗法。1982年元月至1990年元月间经血清学确诊的新生儿溶血症103例住院患儿中,仍有11例(9.4%)重症患儿采用了交换输血治疗。现将治疗经验,体会报道如下:一、关于换血速度的掌握:严格掌握换血过程中血液注入及抽出速度及监测患儿静脉压的变化很重要。Ar。nd。等报道换血过程中病死率达0.7%,它可能是血液动力学发生较大的改变,新生儿右心房的容量大约是7~10ml,于20秒至3分钟内抽注10~20ml血.可影响…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患儿的输血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恶性肿瘤患儿的输血问题廖清奎近年来主张对恶性肿瘤应用强化疗和放疗,使严重骨髓抑制及其他合并症增多,因此合理输血非常重要。近20年各种肿瘤病人的输血治疗进展很大,主要是输血指征的合理化和成份血的合理应用。一、红细胞的输注贫血是小儿恶性肿瘤极常见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335例患儿成分输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成分输血的适应症、临床意义及副作用。方法 取96年开展成分输血后的335例已行成分输血治疗的患儿为治疗组及96年前同种疾病 拴血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红细胞输注效果等于同等全血输注效果,但大大减少副作用,血小板、血浆输注浆效果明显优于全血输注。结论 成分输血提高疗效,减少输血反应,而且节省血源,减轻社会、个人的经济负担 。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输血是临床诊治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也是抢救、治疗某些新生儿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新生儿生后常有诸多疾病需要应用输血治疗。如急性失血、围手术期输血、贫血等。但我国目前新生儿输血多来源于异体成人血,其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移植物抗宿主病风险、过敏风险等。为了进一步减少输血风险,合理使用血制品,减少血制品的浪费,近年来国外已开展了新生儿脐血  相似文献   

17.
母亲Rh缺失型-D-致重度新生儿溶血病抢救成功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u KL  Li BJ  Peng JY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6):473-474
Rh缺失型-D-是一种罕见的Rh血型,经妊娠或输血产生的抗体可导致程度不一的新生儿溶血病.重者发病迅速,病情危重,核黄疸发生率及死亡率极高.Denomme等[1]首次对该病胎儿采用ABO不相合的母亲血进行宫内输血,获得了成功.最近,我们对一例母亲Rh缺失型-D-致严重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采用血清学上最小不相容的血液为其换血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输血技术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目前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时代。所谓成分输血,就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精制成高纯度和高浓的制品,然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分别给予,避免一律输注全血的缺点。该法不仅可以一血多用,节约大量血源,而且也显著地减少输血反应及并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生儿血清酶谱的正常值及范围,可参考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的《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所示的相关标准。由此可以看出,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新生儿血清酶与成人相比有较大的波动范围。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新生儿测心肌酶增高的现象,并不代表新生儿真正存在心肌损害。与很多因素有关,除上述正常值范围大的因素外,常常与取血标本有关,新生儿血液粘稠,取血困难,容易引起红细胞破坏溶血,细胞内酶释放入血,使血清酶升高,这种情况是不需要处理的。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PCM)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与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分析34例PCM与15例单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组)的血液流变学7项指标的变化,并观察PCM中合并脑损害和心肌损害患儿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PCM低切变全血粘度、红细胞的凝集性均较单纯高胆组明显升高(P<0.01);PCM病例中病因为宫内慢性缺氧者与围产期胎盘过多输血者比较,前者低切变全血粘度明显比后者高(P<0.05),而红细胞变形性前者明显比后者低(P<0.05);合并器官损害的PCM病例全血粘度、红细胞凝集性明显较未合并损害者高(P<0.05,P<0.01),而变形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 PCM患儿全血粘度升高,且随病因不同而不同,治疗时应首先改善红细胞的凝集性和变形性,以减轻对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