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粘膜吻合术1515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粘膜吻合术已实行1515例。男940例,女575例。全部病例为中段和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均行主动脉弓上吻合,实行同样吻合技术。手术死亡率为0.07%。吻合区瘘发生率为0.33%,术后半年至三年,未发现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该吻合技术的“三防”效果满意,提高了手术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粘膜吻合术已实行1515例。男940例,女575例,全部病例为中段和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均行主动脉弓上吻合,实行同样吻合技术。手术死亡率为0.07%。吻合区瘘发生率为0.33%,术后半年至三年,未发现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该吻合技术的“三防”效果满意,提高了手术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4年4月~1994年12月,手术切除食管癌、贲门癌4741例。其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6%,死亡率为17.9%。30年间A组(1964~1987年)和8组(1988~1994年)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3.8%、1.7%,死亡率分别是24.4%、6.7%。两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表明在近年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了很大进展。着重讨论了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低贲门癌切除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了食管胃浆肌层瓣套入式吻合(“浆肌瓣式”) 治疗贲门癌并完成84 例,与常规食管胃套入式吻合(“套入式”) 治疗贲门癌212 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表明“套入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浆肌瓣式”( P< 0 .01) 。结论:作者认为“浆肌瓣式”吻合对预防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95年11月-1997年5月对87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三斜术式”(斜形切除、斜形吻合、斜形包埋)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手术切除,端侧吻合术式治疗,两组均未发生吻合口瘘。“三斜术式”组合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0和4.5%,常规切除,端侧吻合术组发生率分别为6.9%和18.65;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别。“三斜术式”不仅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预防吻合口狭窄的作用,且简便易行,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低贲门癌切除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了食管胃浆肌层瓣套入式吻合治疗贲门癌并完成84例,与常规食管胃套入式吻合(“套入式”)治疗贲门癌212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表明“套入式” 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浆肌瓣式”。结论:作者认为“浆肌瓣式”吻合对预防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贲门癌切除胃腔内食管胃吻合术的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对61例贲门癌切除胃腔内食管胃吻合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其优点为:(1)吻合在胃腔内进行,使吻合口全周作完全内翻缝合。(2)食管胃粘对合整齐。(3)暴露好,吻合准确可靠。(4)操作简便易掌握。(5)贲门癌切除术后残胃小,采用此方法胃包套容易。结论:术术式是一种理想的食管重建方法,在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降低手术死亡,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食管一胃吻合方法有多种;三层、双层、围巾式和吻合器吻合等,均旨在降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及术后患生活质量。但是至今尚无一种手术方式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现将我院自1987年1月~1995年6月切除的300例贲门癌后采用“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作一分析,对这种手术方式作一初步估价。  相似文献   

9.
带蒂大网膜、带蒂胸膜瓣包裹食管胃吻合预防胸内吻合口瘘周振辉,季永东,王丙军,池继先(山东省肥城矿务局第二医院271613)我们采用带蒂大网膜、带蒂胸膜瓣(以下简称带蒂物)包裹食管胃吻合口作为预防胸内吻合口瘘的方法,对2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带蒂大网膜包绕食管胃吻合口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带蒂大网膜包绕食管胃吻合口术葛阳,温丙华,王学究,郭伟安徽省阜阳地区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安徽省阜阳市236004)我院自1991年6月以来,对食管贲门癌切除的病人采用食管胃一层吻合带蒂大网膜包绕吻合口术。在预防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方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保留远端残胃后利用食管-残胃吻合联合胃空肠吻合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近端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接受近端胃切除联合食管-残胃吻合(Esophagogastrostomy,EG组),25例患者接受全胃切除术联合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RY组),20例患者接受近端胃切除,利用食管-残胃吻合联合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 Esophagogastrostomy plus gastrojejunostomy,EGJ组),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1年的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全组病例均无围手术期死亡,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近期并发症(肠梗阻、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J组手术时间高于RY组及EG组(P﹤0.05),反流性食管炎在EG组中的发生率39.13%(9/23)明显高于RY组8%(2/25)及EGJ组5%(1/20)(P﹤0.05)。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月体重、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GJ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 保留远端残胃后利用食管-残胃吻合联合胃空肠吻合是治疗近端胃癌安全可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并可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且操作简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贲门癌切除胃腔内食管胃吻合术的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对 6 1例贲门癌切除胃腔内食管胃吻合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中无手术死亡 ,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其优点为 :①吻合在胃腔内进行 ,使吻合口全周作完全内翻缝合。②食管胃粘膜对合整齐。③暴露好 ,吻合准确可靠。④操作简便易掌握。⑤贲门癌切除术后残胃小 ,采用此方法胃包套容易。结论 此术式是一种理想的食管重建方法 ,在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 ,降低手术死亡 ,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贲门癌切除后行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改进,预防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89例贲门癌患者采用食管全层与胃黏膜套叠式吻合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出现吻合口瘘3例(1.0%),肺部感染7例(2.4%)。根治性切除276例,姑息性切除13例。胃切缘和食管切缘均无癌细胞残留。随访6个月-2年出现反流性食管炎12例(4.2%),吻合口狭窄2例(0.7%),吻合口处肿瘤复发1例(0.3%),死亡4例(1.4%)。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三大并发症发生率为5.9%(17/289)。结论:贲门癌切除后行食管-胃黏膜套叠式吻合局部血运佳,解剖层次清楚,对位良好,吻合方法简单,安全,可靠,胃粘膜下层覆盖食管肌层,形成的活瓣质地柔软,结合紧密,起到人工瓣膜的作用,有效预防局部感染,具有一定的抗反流作用,有利于减少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采用隧道式吻合对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及防治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 对1998年以来食管贲门癌隧道式吻合1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食管胃吻合口黏膜正常及轻度充血水肿率95%,钡剂造影检查反流率10.2%,食管内pH值呈酸性者20%,吻合口瘘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食管贲门癌切除采用隧道式吻合能减少胃食管反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术式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胃浆肌瓣包埋吻合口治疗食管癌贲门癌242例,其中食管癌149例,贲门癌93例。结果 全部食管癌贲门癌切缘均为阴性。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8%。胃浆肌瓣包埋吻合口,使粘膜对合更加整齐,减轻了粘膜层张力,预防了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结论 胃浆肌瓣包埋吻合口法治疗食管癌贲门癌,可以降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但该术式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胸内食管-胃吻合术。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法在预防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以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方面的作用。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08年2月间收治的71例食管癌患者,均采用经左颈、右胸、腹部正中三切口,二次体位食管次全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术,与同期所做的56例手工吻合病例在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以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侧侧机械吻合组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9.9%(7/71)和2.8%(2/71),均低于手工吻合组的25.0%(14/56)和16.1%(9/5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侧侧机械切割缝合器进行食管-胃侧侧吻合术显著扩大了吻合口直径,故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可望大大降低。该吻合方法发生瘘及继发狭窄的机会也很小,因此可以作为食管-胃颈部吻合的一个备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低位吻合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吻合口漏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经腹部引流冲洗和会阴引流管引流)及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8例。采用保守治疗16例,行手术治疗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应以预防为主,满意的术前准备,掌握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要点并注重操作细节是预防吻合口漏的关键。恰当引流管放置以利于充分引流对吻合口漏的治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管法”治疗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5例李静波,张乃宁,赵锡江,张熙曾河北邢台矿务局总医院外科(邢台地区054000)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较常见的、且极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8%~22%。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概念普及以及手术器械的改进,保肛手术越来越多。目前吻合口瘘依然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吻合口瘘的发生与代谢性疾病、术前新辅助治疗、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血供、张力等因素相关。大多数文献认为留置肛管对于预防吻合口瘘有积极作用,但因为纳入标准的不同,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目前公认的预防吻合口瘘的方法是留置肛管和保护性造口,但是二者比较研究尚存争议。因此,期待未来开展更多的前瞻性与回顾性实验来比较研究留置肛管与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特别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食管贲门癌外科治疗的吻合位置与并发吻合口瘘的关系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张保吉,吴宝琦食管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吻合口疾仍然是较难预防的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形成吻合口疾的原因很多,许多作者都为预防这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食管胃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