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并介导缺血(氧)诱导的细胞凋亡。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是调节细胞钙稳态和细胞损伤/修复的重要结构,其不可逆开放引起线粒体结构破坏、膜电位丢失、多种促凋亡蛋白释放,导致心肌坏死和凋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mPTP的构成、作用机制及抑制mPTP开放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ALDH2)被认为是可以保护心脏缺血性损伤的一种重要的酶,ALDH2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是通过对毒性醛的解毒来实现的。已明确ALDH2有G504A的多态性变异,突变型此酶的活性严重降低或消失。针对不同ALDH2基因型的病例可能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是心肌保护的重要靶器官。随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的深入,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开放和线粒体通透性转化孔的关闭被认为是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有前途的靶位。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在生理情况下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支持细胞存活;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则中介细胞凋亡和坏死,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在此过程扮演了关键角色.抑制MPTP的开放是心肌保护最有前途的药物作用靶点之一,该文综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溶栓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CI等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再灌注损伤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经历一定时间缺血的心肌组织在恢复血流灌注后损伤加重的现象,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和再灌注心肌不可逆损伤等。在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线粒体(mitochondria)功能障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病理机制,包括线粒体ATP生成减少、Ca2+过荷、活性氧大量产生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是位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多个蛋白质复合体.本文综述了MPTP生理病理学功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与缺血预处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和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的关键细胞器,参与多种复杂信号介导的细胞生存和死亡。线粒体功能障碍及由此产生的氧化应激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保护线粒体功能将有助于减缓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或进展。最近,线粒体生物学进展启发人们研制作用于线粒体的选择性靶向药物,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溶栓或早期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临床转归的有效方法.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不仅对动物的心脏有保护作用,同样对人类心脏也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RISK)途径,阻止线粒体转运通道(PTP)开放等干预再灌注损伤递质的措施,能够明显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通过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达到再灌注是即将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处理措施。尽管缺血区的血流复灌对心肌的挽救具有重要意义,再灌注本身可能导致缺血损伤基础上的进一步心肌损伤。目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和细胞机制的更深理解以及心血管系统基因操作工具的利用,为基因治疗提供了可能性。为了提高人类血管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基因转导载体,基因递送技术和有效治疗基因的鉴定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急诊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心肌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MRI)已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的重视,有效地防治MRI更具有现实意义。卡托普利是1977年问世,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口服高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目前它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卡托普利等ACEI对缺血心肌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诸如缩小心肌梗塞面积、改善缺血心肌功能和抑制再灌注性心… 相似文献
13.
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张凡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5,32(5):293-295
缺血后处理是指在缺血发生后、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对心脏进行数次短暂的再灌注/缺血循环的处理方法.与缺血预适应一样,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再灌注后心肌的损伤.由于缺血后处理可在心肌缺血发生后应用,所以比缺血预适应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16.
microRNAs(miRNAs或miRs)是一类长约18~24个核苷酸的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主要通过结合mRNA3’非翻译区(3’-UTR)调控翻译,并可微调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1〕。大量研究表明,一系列胞内外miRNAs改变与心肌梗死(MI)、心肌肥大、心肌病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相关〔2〕。其中,MI可导致血供不足和氧化应激,进而造成心肌组织坏死、心肌炎症反应、病理性重塑和左心功能不全,虽然溶栓或手术治疗可恢复MI缺血区血液供应,但对受损心肌可造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连接蛋白43参与缺血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线粒体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_(ATP)~+)在缺血后处理保护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64只,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缺血,240 min再灌注.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和5-羟葵酸加缺血后处理组.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含量以及心肌梗死面积,采用电子显微镜观测心肌线粒体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Cx43蛋白表达.结果 缺血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为(19.1±3.9)%,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35.7±5.8)%,P<0.01.再灌注4 h末血浆CK-MB与cTnI活性,缺血后处理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5-羟葵酸加缺血后处理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各组线粒体均损伤明显(P均<0.01);缺血后处理组线粒体损伤程度轻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缺血后处理组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轻于5-羟葵酸加缺血后处理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和5-羟葵酸加缺血后处理组线粒体Cx43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线粒体Cx4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线粒体Cx4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5-羟葵酸加缺血后处理组(P<0.05).结论 线粒体Cx43可能参与了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itoK_(ATP)~+有关. 相似文献
18.
后适应渐进模式通过线粒体途径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适应不同模式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线粒体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R/I)组、后适应逆向模式(R-Post,后适应处理方案短暂再灌注/缺血时间为30/10 s,25/15 s,15/25 s,10/30 s)组、后适应标准模式(S-Post,后适应处理方案为20/20 s x 4)组和后适应渐进模式(G-Post,后适应处理方案短暂再灌注/缺血时间为10/30 s,15/25 s,25/15 s,30/10 B)组,共5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和缺血后适应模型.再灌注6 h后每组取4只处死,取心肌组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B细胞淋巴瘤/自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抗原(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细胞色素C(Cyt-c)在胞浆中的表达.各组其余大鼠再灌注24 h后测定血液动力学,抽血测心肌酶,取心脏进行TUNEL凋亡检测和梗死面积测定.结果 三种后适应处理方案Bax、Cyt-c、Caspase-9、凋亡指数、心肌酶释放均显著低于R/I组(P均<0.05),同时三种后处理方案Bcl-2水平均显著高于R/I组(P均<0.05),其中G-Post组最为明显,其次是S-Post组,R-Post组最不明显.G-Post组同S-Post组比较,Bax(0.35±0.10比0.50±0.02,P<0.05)、Cyt-c(O.66±0.16比1.68±0.22,P<0.05)、Caspase-9(0.61±0.17比1.66±0.55,P<0.05)的表达水平均较低,心肌酶释放水平低[CK:(251.00±45.16)U/L比(388.56±75.01)U/L,P<0.05;CK-MB:(146.00±60.12)U/L比(291.16±52.41)U/L,P<0.05],凋亡指数小[(4.32 ±1.16)%比(8.58 ±1.12)%,P<0.05].同时Bcl-2表达水平高于S-Post组(2.00 ±0.34比1.40±0.18,P<0.05).在以上指标中渐进模式均显著优于逆向模式.结论 后适应渐进模式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程度较标准模式显著,线粒体途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移植是可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心肌损伤、维持心脏稳态的新兴技术.该文总结了线粒体移植产生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介绍了线粒体内化、来源、移植方法以及线粒体移植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线粒体移植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氧化应激产生的毒性醛类可诱发心功能障碍.乙醛脱氢酶2(ALDH2)是乙醛及其衍生物在体内氧化的关键酶,近年研究表明,ALDH2与心肌保护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ALDH2除了可有效清除心肌细胞内的毒性醛类,还可在缺血-再灌注中调节自噬、对抗内质网应激、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该文旨在概述ALDH2在缺血-再灌注中心肌保护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