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P2X1受体在滥用氯胺酮导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讨论P2X1受体在滥用氯胺酮引起膀胱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6例滥用氯胺酮引起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验组)和36例正常膀胱组织(对照组)中P2X1受体、M2受体、M3受体的表达情况,利用全自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采集分析、测量其平均灰度值,同时比较两组间P2X1受体、M2受体、M3受体表达的差异.结果 P2X1受体主要在膀胱黏膜移行上皮细胞表达,实验组P2X1受体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2受体、M3受体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 滥用氯胺酮引起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组织中P2X1受体表达显著增强,而M2受体、M3受体并未异常表达,提示P2X1受体上调可能在滥用氯胺酮导致膀胱过度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2X3受体在滥用氯胺酮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讨论P2X3受体在滥用氯胺酮致膀胱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6例滥用氯胺酮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试验组)和36例正常患者(对照组)膀胱组织中P2X3、M2、M3受体的表达情况,利用全自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采集分析,测量其平均灰度值,同时比较两组间P2X3、M2、M3受体表达的差异。结果:P2X3受体主要在膀胱黏膜移行上皮细胞表达,试验组P2X3受体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2、M3受体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滥用氯胺酮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组织中P2X3受体表达显著增强,而M2、M3受体并未异常表达,提示P2X3受体上调可能在滥用氯胺酮致膀胱功能障碍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越来越多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被明确诊断,膀胱过度活动症逐渐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既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和逼尿肌的病变对膀胱过度活动的影响.近些年来膀胱黏膜上皮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膀胱黏膜上皮中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受体如神经生长因子、P2X3受体、辣椒素受体TRPV1.阐明膀胱黏膜上皮及这些受体与膀胱过度活动的作用机制对于临床治疗和开发新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膀胱上皮黏膜屏障及膀胱黏膜上皮中一些研究较多的受体:神经生长因子、P2X3受体、辣椒素TRPV1受体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膀胱尿路上皮中瞬时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1(TRPV1)的表达,以期探讨TRPV1在女性OAB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21例女性OAB患者膀胱尿路上皮和9例正常女性膀胱尿路上皮中TRPV1的表达,以平均光密度表示其相对含量,并结合临床尿流动力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TRPV1在女性OAB患者膀胱尿路上皮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尿路上皮,其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4834±0.1252与0.3658±0.10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女性OAB患者的临床尿流动力学参数值分别与正常女性参考值进行比较,相关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OAB患者膀胱尿路上皮中TRPV1高度表达与OAB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膀胱敏感性增高在女性OAB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随着不稳定膀胱中阿托品抵抗性逼尿肌收缩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发现膀胱逼尿肌收缩和膀胱充盈两方面功能除了接受M受体支配外,还接受其他途径的支配。病理条件下,嘌呤受体(P2X受体)途径也参与逼尿肌感觉和运动功能的调节,P2X受体传导途径在泌尿系统病理生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P2X受体与膀胱过度活动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膀胱过度活动症时P2X各亚型在逼尿肌上的表达异常和功能异常与膀胱过度活动症之间可能的联系作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不稳定膀胱中阿托品抵抗性逼尿肌收缩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发现膀胱逼尿肌收缩和膀胱充盈两方面功能除了接受M受体支配外,嘌呤受体(P2X受体)传导途径也参与逼尿肌感觉和运动功能的调节。病理条件下,P2X受体传导途径在泌尿系统病理生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P2X受体与膀胱过度活动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膀胱过度活动症时P2X各亚型在逼尿肌上的表达异常和功能异常与膀胱过度活动症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间质性膀胱炎发生前后膀胱组织中4种组胺受体(H1R、H2R、H3R和H4R)表达的变化. 方法体质量250~300 g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采用硫酸鱼精蛋白加氯化钾经尿道膀胱灌注建立间质性膀胱炎动物模型,2个月后处死,对照组直接处死.切取2组大鼠膀胱组织后行免疫组化染色,利用IPP 4.5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各组组胺受体平均吸光度(-A)值,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4种组胺受体主要表达于膀胱黏膜层,实验组H1R的(-A)值为0.054±0.031、H2R为0.032±0.021、H3R为0.047±0.033、H4R为0.149±0.191,对照组分别为0.017±0.011、0.018±0.015、0.014±0.011、0.060±0.039.实验组H1R、H2R和H3R的(-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4R的(-A) 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1R、H2R和H3R在间质性膀胱炎大鼠膀胱黏膜中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与间质性膀胱炎的发生相关,H3R可能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宁泌泰胶囊辅助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1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宁泌泰胶囊辅助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2例女性OAB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6例,用M受体拮抗剂,同时加用宁泌泰胶囊;对照组66例,单用M受体拮抗剂,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愈率为45.45%,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为30.33%,总有效率为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泌泰胶囊辅助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后膀胱组织中组胺受体变化的意义. 方法 IC模型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尿道灌注0.8 g/L透明质酸.对照组即时处死.HE染色计数膀胱固有层单核炎症细胞,特殊染色计数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2组大鼠膀胱组织,IPP4.5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吸光度(A)值,比较2组间的差异. 结果 实验组单核炎症细胞数和肥大细胞数分别为(12.20±2.48)、(2.90±0.87)个/视野;组胺H1~H4受体A值分别为0.015±0.007、0.006±0.001、0.007±0.004、0.061±0.026;对照组单核炎症细胞数和肥大细胞数分别为(23.90±3.07)、(7.08±1.23)个/视野;组胺H1~H4受体A值分别为0.055±0.033、0.031±0.023、0.033±0.017、0.091±0.059.2组单核炎症细胞和肥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1、H2、H3受体A值明显减小(P<0.05);组胺H4受体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组胺H1、H2、H3受体参与IC发生,其受体拮抗剂可能用于临床治疗IC.  相似文献   

11.
P2X受体是细胞外非选择性门控阳离子通道,细胞外ATP是其天然配体,目前研究发现P2X受体有7个亚型,即P2X1-P2X7,它们在膀胱上的表达和分布各不相同,与膀胱的收缩功能关系密切,当膀胱发生病理改变时,它们在膀胱上的表达和功能也会发生改变.特别是P2X1,P2X3受体亚型目前的研究提示它们可能是起作用的主要受体亚型.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研究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出口梗阻后逼尿肌肾上腺素能β3受体亚型mRNA表达和作用.方法:选择前列腺增生膀胱出口无梗阻(对照组)9名和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实验组)21名,根据尿动力学将实验组分为逼尿肌稳定组和不稳定组,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三组逼尿肌β3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离体逼尿肌拉力实验检测β3受体激动剂对三组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结果:对照组、逼尿肌稳定组和不稳定组β3受体mRNA相对含晕为(18.48±2.84)、(17.28±2.57)和(10.42±1.22),不稳定组β3受体明显降低(P<0.05);β受体激动剂和β3受体激动剂诱导逼尿肌松驰效应呈浓度依赖性,对不稳定组作用小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稳定组没有差别.结论: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不稳定患者β3受体mRNA含量下降,并且对β3激动剂的松驰反应降低,逼尿肌肾上腺素能受体β3亚型可能参与膀胱出口梗阻后逼尿肌收缩力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膀胱中肾上腺素能β3受体(β3-AR)的表达在糖尿病膀胱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80只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糖尿病模型组(n=40)及正常对照组(n=40).应用链脲佐菌素60 mg/kg腹腔注射,诱导形成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在发病第2、4、6、8、10周时处死取全膀胱,称重,取材制作光镜病理标本及提取蛋白,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肾上腺素能β3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组增长缓慢,膀胱湿重增加(P<0.05).糖尿病组膀胱逼尿肌细胞肥大,变性,排列紊乱松散,胶原及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出现空泡;晚期逼尿肌细胞萎缩,仅见大量的胶原及弹性纤维成分.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肾上腺素能β3受体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周:(0.73±0.09)比(0.35±0.04),4周:(0.81±0.13)比(0.32±0.06),6周:(0.72±0.05)比(0.33±0.04),8周:(0.55±0.07)比(0.33 ±0.06),10周:(0.52±0.07)比(0.33±0.05)(P<0.05).结论 各时间段的糖尿病组膀胱逼尿肌均出现损害,各时间段的糖尿病组膀胱逼尿肌细胞中肾上腺素能β3受体含量均增加,肾上腺素能β3受体在糖尿病膀胱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酒石酸托特罗定联合经皮胫神经电刺激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142例,使用数字法随机分为酒石酸托特罗定对照组和酒石酸托特罗定联合经皮胫神经电刺激观察组,每组71例。记录治疗前后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评分、平均24h排尿次数、平均24h尿急次数、平均夜尿次数、平均24h尿失禁次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OABSS评分分别为(5.7±1.1)分和(7.2±1.3)分、平均24h排尿次数分别为(8.1±1.2)次和(9.2±1.8)次、平均24h尿急次数分别为(1.2±0.4)次和(1.9±0.5)次、平均夜尿次数分别为(1.1±0.3)次和(1.6±0.4)次、平均24h尿失禁次数分别为(1.8±0.5)次和(2.4±0.6)次,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3%(62/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51/71)(P0.05)。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8.5%(6/71),对照组为7.0%(5/7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特罗定联合经皮胫神经电刺激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托特罗定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珐女性OAB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托特罗定片2mg,2次/d,连服4周),B组(30例,托特罗定片并硝苯地平片,5mg,3次/d,连用4周)。治疗前及结束后行ABSS评分。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急评分分别为(3.6±1.O)与(1.8±O.5)分,OABSS评分分别为(10.9±4.8)与(5.3±1.8)分;B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急评分分别为(3.7±0.9)与(O.8±0.1)分,OABSS评分分别为(10.8±1.8)与(3.8±1.7)分,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尿急评分和OAB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特罗定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女性膀胱黏膜白班病变的关联性。 方法对具有下尿路症状的女性入组患者(排除神经源性膀胱、下尿路细菌感染、膀胱及尿道结石、膀胱过度活动症、泌尿系结核及膀胱肿瘤等)进行尿道分泌物PCR-DNA检测解脲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CT),及膀胱镜下对膀胱黏膜病变组织与病变旁3~5 cm的膀胱黏膜组织活检,并行病理诊断是否有白斑病变。同时对活检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UU抗原及CT抗原,通过对比检测结果来阐明UU与CT感染与膀胱黏膜白斑病变的关联性。 结果UU抗原在膀胱黏膜白斑组织表达水平高于白斑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而CT抗原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UU感染与膀胱黏膜白斑病变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前列腺炎对前列腺增生伴随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影响。方法:2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前列腺炎程度分为无炎症、轻度炎症、中度炎症、重度炎症4组,比较患者尿动力学指标及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生的差异。结果:随着前列腺炎症程度的加重,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增加,初感容量及强烈尿意容量减少(P<0.05)。随着前列腺炎症程度的增加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发生率由无炎症组42.30%上升到重度炎症组70.37%(P=0.003),前列腺炎症程度与逼尿肌过度活动无相关性关系(P=0.066)。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炎症程度与膀胱过度活动症具有相关性,前列腺炎症程度越重,膀胱过度活动发生比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膀胱发病机制中逼尿肌M3受体的改变情况。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成模。应用尿动力仪检测逼尿肌收缩功能;Westernblot、RT—PCR方法检测膀胱M3受体含量。结果病程2周时糖尿病组大鼠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增加伴M3受体表达增强;病程4周时糖尿病组大鼠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尚无统计学意义;病程12周时糖尿病组大鼠膀胱逼尿肌收缩力降低伴M,受体表达减少。结论膀胱收缩功能和M3受体蛋白含量及M3受体mRNA的含量三者呈同向变化关系。在糖尿病大鼠发病早期三者均升高,但是随着病程进展却都降低了。这可能是早期糖尿病性膀胱病变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防治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实验组应用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术前2~3d,术后3~4d给药。对照组禁用干扰膀胱逼尿肌或毒蕈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观察比较2组患者拔出导尿管后24h、3d平均每天尿急次数、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及急迫性尿失禁次数、膀胱痉挛、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感知膀胱症状分级量表(PPBC)、生活质量评分(QOL)、患者OAB症状缓解率。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后24h、3d的每天的尿急次数、夜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膀胱痉挛、QOL评分、IPSS评分、PPBC评分、OAB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导尿管后24h排尿次数实验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第3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导尿管第3天的Qmax实验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UV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AB症实验组(9/51)、对照组(19/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8/51),患者均可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PKRP围手术期应用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防治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确切,并发症小,安全性高,可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P2X受体是非选择性门控阳离子通道,细胞外ATP是其天然配体,已经克隆的7个亚型在膀胱均有分布,其中P2X2、P2X3受体分布于感觉神经元、膀胱上皮细胞和上皮下传入神经纤维上。研究认为膀胱上皮细胞可释放ATP,作用于P2X2、P2X3受体参与膀胱的容量感觉、痛觉和排尿反射,现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