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偏瘫的早期康复锻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月红 《上海护理》2002,2(3):17-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伴偏瘫患开展患肢早期康复锻炼的意义。方法 对100例脑卒中患分成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康复锻炼采用床上医疗初级体操,从发病1周后开始实行,为期3周,由护理人员实施患肢被动运动。结果 康复组与对照组之间,患肢肌力改善程度差异有显性。结论 早期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偏瘫程度,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和心理护理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和心理护理与功能恢复之问的关系。方法: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早期均对症支持治疗。康复组配合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结果:治疗30d后.康复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AD评分2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和心理护理有利于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年龄偏低,40岁以下发病也不鲜见,虽然现代化临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脑卒中所致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幸存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从而很大程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心理康复是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早期介入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6周,比较两组2,4,6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及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4,6周FMA(41.4&;#177;9.4~70.4&;#177;16.2)、MBI(43.7&;#177;13.0~66.2&;#177;14.7)及HAMD得分(12.3&;#177;4.2~7.7&;#177;2.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0.13~3.96,P&;lt;0.01~0.001)。结论: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座中患者全面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功能锻炼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给予2组必要的护理措施的同时对功能锻炼组采用Brunnstrom方法进行锻炼.结果功能锻炼组与对照组之间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使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尽早康复 ,我们将 1 2 4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 ,在治疗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对照组病人行一般护理 ,实验组对病人行康复护理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住院 1个月后对瘫痪肢体进行评价 ,实验组肢体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提示康复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达。70%~85%,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部2000年1月~2004年12月对43例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与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临床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实施脑卒中偏瘫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连续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实施脑卒中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肢肌力与下肢肌力、运动能力评分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MBI指数、SS-QOL评分、WHOQOL-BREF评分、SF-36评分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与心理护理干预后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心理授权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5月在某三级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7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2020年9月的47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观察组住院期间实施基于心理授权理论形成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评价不同护理方案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康复护理训练项目完成率、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肌力分级、跌倒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肩关节脱位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训练项目完成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自我护理ESCA评分、ADL评分、肌力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肩关节脱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心理授权方式可提高脑卒中早期康复患者住院期间康复训练项目完成的依从性并帮助患者改善肌力,提高自护能力及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急性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与康复疗效的关系.方法100例符合标准确诊脑卒中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辅加心理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康复治疗,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一次功能独立检查(FIM)和MMADD中BDI和HRSD评分.结果治疗护理6周后,2组功能独立检查评分均有提高,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护理组MMADD和BDI和HRSD评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急性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程序在神经症病人心理护理中的效果,完善神经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模式.[方法]将85例神经症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心理护理模式,干预组根据护理评估,采用程序化的心理护理模式,对两组病人焦虑评分、护理的满意度、疾病知识、心理要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焦虑水平、护理的满意度、疾病知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症病人经心理护理程序护理能有效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平阳霉素乳剂栓塞加热灌注治疗肝癌6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配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跌倒效能量表(MFE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并将两组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FES评分和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治疗组MFES评分和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心理康复治疗可唤起患者积极情绪,正确发挥防御机制,有效降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跌倒恐惧.  相似文献   

13.
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建立重症监护病房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符合监护标准的61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置卒中单元重症监护病房实施重症监护作为观察组(A组),将2006年1月之前在本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住院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的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病残程度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分析卒中单元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症监护的优越性。结果A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意识障碍程度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卒中单元建立重症监护病房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症监护,能有效提高急性重症脑卒中的疗效,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首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除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外的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及行为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卒中后3个月的Barthel指数(BI)、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直观式健康评分(VAS)的改变。结果 ⑴本研究中,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1.7%,其中轻度抑郁为36.7%,重度抑郁为5%,且抑郁患者的NFA、BI及FMA较非抑郁患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⑵干预组干预3月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BI、FMA及VAS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 对卒中后康复期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及干预措施将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癌症病人心理护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闫凤玉  李魏春  王淑琴 《护理研究》2008,22(15):1372-1373
据临床观察,癌症病人在入院治疗期间,大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不能正视病情与现实生活,甚至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为治疗增加了难度.我科护士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有效帮助病人缓慢和消除心理障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阶段性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评定.将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即阶段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和常规心理护理(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照组由护士利用护理、治疗等操作的机会给予患者常规心理护理,时间不等,无阶段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SAS、SD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7 d后、15 d后、30 d后SAS、SD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阶段性心理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对患者的康复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90例人性化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60d,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及陪护人员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及陪护人员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伴焦虑、抑郁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病人伴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将66例恶性肿瘤伴焦虑、抑郁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SDS、HAMA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行心理护理后恶性肿瘤病人的焦虑、抑郁程度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不孕不育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丹  喻坚 《护理研究》2006,20(5):379-381
在中国,生育是传宗接代至关重要的问题,不孕不育病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特有的心理变化对婚姻生活、治疗结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综述不孕病人的心理问题,期望在不孕不育治疗的同时提供心理护理,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不孕不育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丹  喻坚 《护理研究》2006,20(2):379-381
在中国,生育是传宗接代至关重要的问题,不孕不育病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特有的心理变化对婚姻生活、治疗结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综述不孕病人的心理问题,期望在不孕不育治疗的同时提供心理护理.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