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目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的方法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妊娠糖尿病患者50例作观察组,选同期健康孕妇46例作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观察组门、TF、APT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AGT:MAR、FIB、vWF、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PA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栓前状态标志物进行检查,可为血栓诊断与合理治疗提供有效指导,大幅降低血栓形成率及血管病变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邹龙娇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68-3769
目的:检测109例肝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PT、TT、APTT、FIB含量均采用磁珠凝固法进行测定。结果:PT、APTT、TT、FIB 4项在急性肝炎、慢性轻度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慢性中重度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及重症肝病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浆凝血4项指标检测可早期发现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判断严重肝病患者的出血倾向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 TOP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140例妊娠晚期孕妇(观察组)及70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IB高于对照组(P值〈0.01);而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妊娠晚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其凝血功能,对预防或早期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全自动血凝仪和血液分析仪,检测了正常非妊娠孕妇(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观察组)各32例的下述指标,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结果:观察组的PT、APTT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观察组的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及凝血三项指标可作为判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重要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的临床意义,为实施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磁珠凝固法,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Steellex LG-PABER-1)上进行。结果妊娠中、晚期女性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妊娠期间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和护理体会。方法对179例先兆子痫孕妇、96例正常健康孕妇与54例非孕妇女的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先兆子痫孕妇组的PT、APTT、TT、FIB与正常健康孕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健康孕妇PT、APTT、TT低于非孕妇女,FIB则高于非孕妇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产前严密观察产妇身体情况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及病程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肝癌病人凝血及血浆D-二聚体(D-dimer)定量等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对73例肝癌(原发性肝癌42例,继发性肝癌31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凝血常规及D-dimer测定;凝血常规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D-dimer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继发性肝癌PT、APTT均明显延长,D-dimer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TT延长,FIB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癌病人血浆PT、APTT、FIB、TT及D-dimer参数均有变化,提示有不同程度凝血及纤溶异常。上述指标的检测可客观地评价肝癌病人凝血和纤溶功能状况,对于观察病情和判断疗效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四项凝血指标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探讨凝血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8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代偿组32例,肝硬化失代偿组48例)及门诊部8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与代偿组之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同样有显著性(P〈0.01)。结论凝血四项指标较全面反映了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可以列为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检验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67例肝癌患者凝血四项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肝癌患者凝血四项(PT、APTT、TT、FIB)的检测以了解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方法利用日本东亚CA-50血凝仪,检测67例肝癌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PT、APTT、TT、FIB水平。结果肝癌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0.
自体血液回收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明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4):38-39,42
目的对比自体血液回收机处理前后静脉血血细胞数量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68例急性胸腹闭合性损伤合并内出血患者,分别检测自体血液回收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①当血液丢失于胸腹腔未经自体血液回收机处理前,患者Hb、RBC、Hct、Plt、FIB明显降低(P〈0.01),TP、APTT、TT明显延长(P〈0.01),其中以血小板降低最为明显。②经自体血液回输后,RBC及Hct明显升高(P〈0.01),TT、APTT进一步延长(P〈0.05),Plt、FIB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机处理前的静脉血中参与凝血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部分被消耗,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回输给机体的仅等同于成分输注红细胞压积。患者术后不同程度的出现凝血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去氨加压素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减少患者失血与降低血栓形成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09年5月间12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Ⅰ组(对照组):术中常规使用止血带,Ⅱ组(去氨加压素组):术前1 h,给予0.3μg.kg-1剂量的去氨加压素,以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在30~40 min内静脉滴注,术中常规使用止血带,术后第1天、第2天均给予0.3μg.kg-1的去氨加压素,以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在30~4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失血量、输血量、引流量的情况,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术前及术后48 h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等凝血功能相关因子。结果:Ⅰ组(对照组)和Ⅱ组(去氨加压素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0±207mL和224±125 mL(P〈0.01);术后引流量分别为832±166 mL和426±146 mL(P〈0.01),两组的输血量分别是950±295 mL和496±148 mL(P〈0.01),术后观察随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Ⅰ组有2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Ⅱ组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液学检查结果:使用DDAVP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含量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氨加压素能增强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输血量以及引流量,同时能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安全、有效地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止血与防止术后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新诊断且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治疗前采血检测血流变学、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经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粘度、低切还原粘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MVP、PDW、FIB明显高于正常。PLT,PCT,PT,APTT,TT、明显低于正常。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存在明显异常,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定期检测上述指标对于判断糖尿病病情控制和防治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细胞体积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仪器法对34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患者、33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和86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元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元进行检测,并测定3组人群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及血小板平均体积。结果: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血浆凝血酶元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FIB明显增高(P〈0.01);其红细胞平均体积及血小板平均体积均较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高(P〈0.05)。结论:常规检测凝血功能及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平均体积,对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51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及2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监测其伤后24h内体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将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监测数据与健康对照组患者以及中、轻型颅脑损伤组患者进行对比,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24h内体内血浆PT、APTT、TT、FIB和PLT分别为(16.565±3.563),(29.755±4.731),(18.009±0.627),(2.283±1.211),(142.900±30.675),其中PT、APTT、TT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FIB和PLT均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可发生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高血压患者126例和健康对照者66例,分别检测ACE基因及多态性,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各值.结果 ①疾病组dD、Fg、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T、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基因DD型疾病组dD、Fg水平明显高于ID、Ⅱ型组(P<0.05),而PT、TT、APTT水平明显低于ID、Ⅱ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 ACE基因多态性与dD、Fg浓度间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1、0.702,P<0.01);与PT、TT、APTT浓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648、-0.683、-0.653,P<0.001).结论 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与纤溶系统有关,I等位基因则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骨肉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骨肉瘤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和对照组,各10例。抑肽酶组抑肽酶首量1×106kU,维持量0.25×106kU/h持续静脉泵注射至术毕,对照组泵注0.9%氯化钠溶液。手术前和手术开始后1h采集颈内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扫描仪(TEG)的反应时间(R)等。结果手术开始后1h抑肽酶组患者的PT、APTT、TT、R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肉瘤手术中应用抑肽酶能有效改善围术期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4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检测设备为ACL-200贝克曼血凝仪。结果:48例患者的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相吻合。结论: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较准确的反应了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为临床对患者的病情评价、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磺达肝葵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依诺肝素进行比较,评价磺达肝葵钠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1例,随机分为磺达肝葵钠治疗组(35例)及依诺肝素治疗组(36例),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改变及治疗后9天及30天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磺达肝葵钠及依诺肝素治疗后凝血功能包括APTT、PT、TT无明显变化,而FIB及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状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依诺肝素组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降低,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而磺达肝葵钠组血小板并无明显变化。随访9天时,1例依诺肝素组患者发生牙龈出血,随访30天时,1例依诺肝素组患者于出院后发生血便。磺达肝葵钠组并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累计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磺达肝葵钠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2型糖尿病高凝状态,且无明显出血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及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Fib、PT、APTT、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1、3、7、14d同步测定血浆Fib、PT、APTT、D-二聚体水平,并与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组第1、3、7dFib、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 照组(P〈0.05),且二者呈强相关性。PT、APTT水平在脑卒中组及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Fib、D-二聚体均有增高,提示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预测脑卒中危险系数的指标之一,且还可作为评判脑卒中治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韩露  高志敏 《天津医药》1997,25(5):272-274
对46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进行测定。了解其在糖尿血管病变发生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糖尿组血糖、尿糖控制基本稳定后,血小板聚集功能仍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这种改变出现于微血管病变之前。磺脲类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小一巴炫耀产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正常。糖尿组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