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皮素对肝星状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血管物质内皮素和肝星状细胞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是肝脏内皮素-1合成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内皮素-1作用的主要靶细胞,本文综述内皮素对肝星状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皮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收缩作用及其作用的受体机制。方法采用胶原晶格法(collagen lattice)观察ET-1及其受体拮抗剂BQ-123、BQ-788和选择性ETB受体协同剂IRL-1620对肝星状细胞收缩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T-1组和ET-1+BQ-788组收缩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0·504±0·082vs0·848±0·038,P<0·05;0·498±0·102vs0·848±0·038,P<0·05),而ET-1+BQ-123组则无明显差异(0·865±0·025vs0·848±0·038,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T-110nmol/L+IRL-16201μmol/L组收缩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0·429±0·117vs0·758±0·036,P<0·05),而ET-1100pmol/L+IRL-16201μmol/L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0·724±0·061vs0·758±0·036,P>0·05)。结论内皮素-1引起肝星状细胞的收缩是由内皮素受体A介导的,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BQ-123可以抑制内皮素-1介导的肝星状细胞的收缩,而内皮素B受体拮抗剂则无此作用;选择性内皮素B受体协同剂IRL-1620能抑制较低浓度的ET-1引起的肝星状细胞的收缩。  相似文献   

3.
缩血管物质与门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研究缩血管物质和门脉高压症之间关系的观点.方法 收集近年来报道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与门脉高压症之间关系的文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通过肝星状细胞作用影响肝纤维化和门静脉压力.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在门脉高压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和内皮素拮抗剂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进而改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内皮素 (ET)是调节肝星状细胞 (HSC)收缩性的一种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 ,本文分别介绍 ET与HSC的特性 ,以及 ET与 HSC的相互作用在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肝星状细胞(HSCs)间质上皮转化的作用。方法 用人重组TGF-β1及其中和抗体孵育原代人肝星状细胞48 h,以Western blot检测肝星状细胞间质标记Vimentin、desmin和上皮标记CK18及白蛋白(Albumin)的表达,并分析其迁移能力和形态变化。结果 TGF-β1可显著下调肝星状细胞表达Vimentin和desmin,而使其表达CK18及Albumin,同时其迁移能力显著下降(3083±629,P<0.05),细胞形态由星芒状向铺路石样转化。在同时接受TGF-β1中和抗体孵育的肝星状细胞中,上述标记表达,迁移力(9250±1146,P>0.05)和形态变化不明显。结论 TGF-β1可显著诱导肝星状细胞向肝上皮细胞转化,提示其可能是肝细胞重要再生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在门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ET)是调节肝星状细胞(HSC)收缩性的一种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本文分别介绍ET与HSCR的特性,以及ET与HSC的相互作用在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熊胆对肝星状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影响,以便从免疫学角度探讨熊胆与肝癌等多种慢性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C57BL/6( B6;H2b)小鼠肝脏分离出肝星状细胞,加入熊胆水溶液处理3天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星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用蛋白芯片(mouse cytokine array panel)检测肝星状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以及用Brdu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 熊胆下调了肝星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影响了肝星状细胞对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熊胆处理过的肝星状细胞对T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结论 熊胆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增强免疫反应,这可能是熊胆与肝癌等多种慢性肝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熊胆对肝星状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影响,以便从免疫学角度探讨熊胆与肝癌等多种慢性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从C57BL/6(B6;H2b)小鼠肝脏分离出肝星状细胞,加入熊胆水溶液处理3天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星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用蛋白芯片(mouse cytokine array panel)检测肝星状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以及用Brdu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熊胆下调了肝星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影响了肝星状细胞对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熊胆处理过的肝星状细胞对T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结论熊胆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增强免疫反应,这可能是熊胆与肝癌等多种慢性肝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肝星状细胞是肝脏的非实质细胞之一,不仅在肝纤维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作为干细胞巢的组成部分在肝再生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2].它通过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与重建、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窦孔的改变来调节肝再生的过程,在肝脏中执行重要的生理功能.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肝星状细胞还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直接参与肝损伤修复的细胞再生[3].本文就近年来肝星状细胞及其在肝再生中发挥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肝星状细胞-T6合成分泌纤维连接蛋白的调节作用及抗IGFBP7抗体诱导肝星状细胞-T6凋亡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活化的肝星状细胞-T6分为5组:(1)空白对照组;(2)IGFBP7 20μg/L组;(3)抗IGFBF7抗体0.25 mg/L组;(4)抗IGFBP7抗体0.50 mg/L组;(5)抗IGFBP7抗体1.00 mg/L组.采用Western blot及ELISA法检测肝星状细胞-T6经IGFBP7作用24 h后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及合成分泌量的变化;MTT比色法检测抗IGFBP7抗体对肝星状细胞-T6作用14 h后增殖抑制的影响,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抗IGFBP7抗体对肝星状细胞-T6凋亡发生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重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肝星状细胞-T6经IGFBP7作用后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及合成分泌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t=22.06,7.43,P<0.05).抗IGFBP7抗体对肝星状细胞-T6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F=14.70,P<0.05).抗IGFBP7抗体能够上调肝星状细胞-T6的凋亡率(F=63.79,P<0.05).结论 IGFBP7能够使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纤维连接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增加,抗IGFBP7抗体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T6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时星状细胞激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肝纤维化时星状细胞激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肝纤维化时星状细胞初始活化和持续活化主要表现在肝星状细胞的表型改变上.肝纤维化时星状细胞的活化涉及多基因、多因子的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特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的关键环节.此文概述了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氧化应激和核转录因子对肝星状细胞激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对肝细胞及肝星状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肝细胞株及大鼠肝星状细胞株为研究靶细胞,采用MTT法研究pHGF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放免法检测透明质酸(HA),细胞基因转染结合报告基因测活检测Ⅰ型胶原基因转录活性的变化,SDS-PAGE分析pHGF主要成分.结果 pHGF具有明确促进肝细胞增生及抑制肝纤维化主要形成细胞肝星状细胞系增殖的作用,能抑制细胞外间质成分HA的产生,抑制Ⅰ型胶原基因启动子样活性.研究的12种pHGF中仅1种在15% SDS-PAGE中具有明确的蛋白条带.结论 pHGF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抗纤维化作用,结构-功能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肝作为一个免疫特惠器官,不同品系间的小鼠肝移植尽管MHC不配,也能够自发耐受.肝非实质细胞如肝星状细胞通过诱导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髓源性抑制细胞是一类调节性细胞群,最早发现于癌症患者,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阐明肝星状细胞及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对于临床实践中诱导供体特异的移植免疫耐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肝作为一个免疫特惠器官,不同品系间的小鼠肝移植尽管MHC不配,也能够自发耐受。肝非实质细胞如肝星状细胞通过诱导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髓源性抑制细胞是一类调节性细胞群,最早发现于癌症患者,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阐明肝星状细胞及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对于临床实践中诱导供体特异的移植免疫耐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进BALB/c小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提高其分离质量。方法采用胶原酶经下腔静脉手工逆灌注肝脏、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肝星状细胞,含血清-DMEM培养星状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鉴定细胞活力;desmin、α-SM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进行星状细胞性质鉴定。结果肝星状细胞的得率稳定在2×105个/鼠以上,纯度为93%~97%左右,肝星状细胞存活率为95%~97%。结论改良小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有利于原代小鼠肝星状细胞的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肝星状细胞(HSC)形态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TNF—α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加入TNF-α和TGF-β1,透射电镜观察肝星状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不同处理组HSC中CTGF的表达。结果 TNF-α、TGF—β1均诱导HSC中CT-GF表达;10μg/L浓度的TNF-α作用6、24和48h后,检测到CTGFmRNA表达,而TGF-β1在1μg/L浓度作用4h后,即可诱导HSC中CTGFmRNA表达。结论 TNF-α诱导HSC中CTGF的表达可能参与早期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明  张忠涛  王宇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948-950
内皮素 1(Endothelin 1,ET 1)是目前已知的缩血管作用最强的物质[1] ,在肝硬化肝组织和血浆中显著升高[2 5] ,ET 1通过与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HSC)表面的ET受体结合 ,使活化的HSC持续收缩 ,在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6] 。ET受体至少可分为 2种亚型 ,即ETA和ETB受体。在肝脏 ,ETA受体主要分布于HSC ,而ETB受体均匀分布于HSC和窦内皮细胞[7,8] ,肝硬化时肝组织ET受体发生改变[3 ,7 10 ] 。由于ET 1是通过ET受体而发挥作用的 ,因此ET受体…  相似文献   

19.
肝星状细胞是肝内的非实质性细胞.在消化系肿瘤的发生和肝转移过程中,肝星状细胞发生活化并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引起基质重建,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本文就肝星状细胞的生物学与免疫学特性及其与消化系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IL1β(1μg/L)、TNFα(30μg/L),于8、24、48、72h4个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cfos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IL1β组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h3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h最高,为对照组的4倍。TNFα组肝星状细胞cfos的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h高,为对照组的3倍。结论IL1β、TNFα可增强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