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D)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应用精神兴奋剂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在本院多动症专科门诊就诊的确诊为TD共患ADHD患儿69例(DSM-IV诊断标准、Conners量表和YGTSS量表),采用哌甲酯,泰必利或(和)氟哌啶醇联合治疗,随访2月观察疗效和安全性(血压、心律、肝功能等)。结果治疗2个月后Conners量表学习问题、多动指数2个因子,YGTSS量表运动抽动、发声抽动2个因子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差异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兴奋剂对抽动症影响不大,小剂量兴奋剂(如哌甲酯)与常规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泰必利)合用对TD共患ADHD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乐定治疗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TD和ADHD标准的儿童予系统的可乐定治疗,逐渐调整至目标剂量,并维持治疗12周.以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定抽动症状;根据家长填写的ADHD评定量表(ADHD-RS-Ⅳ)评定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完成系统可乐定滴定并维持治疗12周的共患ADHD的TD患儿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6.50~14.50(9.84±2.90)岁.完成剂量滴定患儿的目标剂量5μ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0.2 mg/d.治疗后抽动总分(9.78±7.76)分,运动抽动分(7.52±4.85)分,发声抽动分(2.26±3.27)分,功能受损程度评分(8.50±5.70)分;治疗前抽动总分(21.34±8.66)分,运动抽动分(15.41±4.68)分,发声抽动分(5.93±7.10)分,功能受损程度评分(21.16±11.76)分.治疗后运动抽动及发声抽动的数量、频度、强度和复杂性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ADHD总分(12.63±9.07)分,注意缺陷评分(7.43±4.74)分,多动·冲动评分3.0分;治疗前ADHD总分(31.05±8.51)分,注意缺陷评分(17.55±3.08)分,多动-冲动评分13.0分.治疗后家长ADHD症状评定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可乐定治疗共患ADHD的TD患儿的运动抽动、发声抽动、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均有明显疗效,能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儿童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儿童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药物进展引人关注,本文介绍常用药物的选择和新药研究进展,综述有关共患病的最新治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损害的特征。方法应用Stroop色词测验分别对ADHD儿童和健康儿童(HC)的执行功能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 Stroop色词测验中ADHD组与HC组在完成卡片A和卡片B的耗时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卡片C和干扰效应的耗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ADHD儿童完成卡片C和干扰效应的耗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D儿童存在执行功能损害;不同亚型之间的执行功能损害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6.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儿童疾病。近年来,人们对成人ADHD的认识逐步完善和加深,并意识到成人ADH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损害严重的疾病。随着新一代长效中枢兴奋剂的不断上市,对该病的正确识别显得尤为紧迫。本文将对成人ADHD的历史沿革、流行病学、疾病相关损害、诊断以及治疗作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滋肾调肝方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抽动障碍(T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ADHD共患TD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试验组服用滋肾调肝方,对照组服用静灵口服液,2组均治疗12周.通过对治疗前后ADHD观察表和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中核心症状项目的减分率来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抽动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滋肾调肝方治疗ADHD共患TD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在改善抽动症状方面优于静灵口服液.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动态从分型治疗、单方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和综合治疗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个人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托莫西汀能否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认知功能。方法用Stroop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辛卡片测验等神经心理学测量工具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56例ADHD患儿应用盐酸托莫西汀治疗前后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ADHD患儿威斯康辛卡片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Stroop任务中读彩色文字的错误数、读文字颜色的错误数和读彩色文字的时间,词汇流畅性测验中错误数和重复数以及工作记忆评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盐酸托莫西汀治疗剂量可以有效改善ADHD患儿执行功能、抑制功能、工作记忆以及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总结2002年3月至2004年9月我院特色门诊诊治的105例ADHD患儿,用哌甲酯(利他林)口服,结合心理社会干预多向治疗。结果85%~90%有效。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多向治疗对ADHD患儿的心身发展和提高学习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探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流浪精神病人中物质滥用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现状,为更好地救治病人提供指导,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由110民警送人院的179例流浪精神病人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流浪精神病人中,物质滥用患者占11.2%,仅次于精神分裂症,以男性、21—50a之间的中青年为主;患者文化水平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占95%;酒精滥用及毒品滥用各占50%,其中毒品滥用患者以新型毒品滥用为主,且都是来源于武汉市内,以城市无业人员或个体业者为主;酒精滥用患者来源于湖北省其他地区及外省,多为来武汉打工的农民工。结论:流浪精神病人中物质滥用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对社会及其自身的危害较大,应加强综合治疗,加强家庭监护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共病其他精神障碍情况。方法:采用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P)及人格障碍用定式临床检查手册(SCID-Ⅱ)调查100名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精神障碍情况。结果: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共患轴Ⅰ障碍主要是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26.0%)、焦虑障碍(终生患病率为23.0%)、其他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1.0%);共患轴Ⅱ障碍主要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例最高(20.0%),其次是边缘性人格障碍(18.0%)、强迫性人格障碍(17.0%)。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中较多合并其他精神障碍,应积极关注共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曲唑酮治疗曲马朵滥用伴情绪障碍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82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诊断为曲马朵滥用伴情绪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用盐酸曲唑酮片(最大剂量≤400mg.d-1),对照组用氯硝西泮片(最大剂量≤4mg.d-1)治疗21d。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为4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曲唑酮能有效改善曲马朵滥用者伴有的焦虑抑郁情绪,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José Pérez de los Cobos Núria Si?ol Víctor Pérez Joan Trujols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14,77(2):337-356
The present article reviews whether available efficacy and safety data support the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adult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in patients with concurrent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SUD).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treating adult ADHD with active SUD are discussed. Findings from 19 large open studies an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show that the use of atomoxetine or extended-release methylphenidate formulations, together with psychological therapy, yield promising though inconclusive results about short term efficacy of these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adult ADHD in patients with SUD and no other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However, the efficacy of these drugs is scant or lacking for treating concurrent SUD. No serious safety issue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se drugs in patients with co-morbid SUD-ADHD, given their low risk of abuse and favourable side effect and drug–drug interaction profile. The decision to treat adult ADHD in the context of active SUD depends on various factors, some directly related to SUD-ADHD co-morbidity (e.g. degree of diagnostic uncertainty for ADHD) and other factors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expertise of the medical staff and availability of adequate resources (e.g. the means to monitor compliance with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ur recommendation is that clinical decisions be individualized and based on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ADHD on a case-by-case basis in the context of active SU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自卑与其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82例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住院青少年参与了自卑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1)自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性负相关(r=0.233-0.445,P<0.05);(2)自卑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性正相关(r=0.226-0.411,P<0.05);(3)人际关系因子﹑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抑郁因子分别对自卑各因子具有重要预测作用(R2=0.127-0.314);(4)体能自卑、整体自卑、自尊自卑分别对强迫性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及包含饮食睡眠等的其他因子具有正向预测作用(R2=0.094-0.169)。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情况﹑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自卑相互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武汉地区中学生使用药物/精神活性物质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中学生使用药物/精神活性物质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使用自拟《学生用药情况调查表》对该地区高二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8种药物/精神活性物质“一生”、“最近30d”的使用情况、用药频率 (经常、偶尔 )、最初使用年龄、使用原因与后果等。结果·· :在2923例有效问卷中 ,“一生中经常”使用最多的物质是挥发性溶剂 (2.89% ) ,其他物质依次是酒 (2.31 % )、烟草 (0.94 % )、非甾体抗炎止痛药 (0.76 % )。“一生中偶尔”使用最多的是酒 (71.08 % ) ,其他物质依次是非甾体抗炎止痛药 (28.34 % )、挥发性溶剂 (17.94 % )、烟草(16.31 %)。各种物质的初次使用年龄介于7a至12a之间。使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和镇静催眠药的主要原因是治病 (分别占99.20 %和83.33 % );使用挥发性溶剂、饮酒、吸烟的主要原因是“好奇”和“受周围人影响” (分别占83.65 %,81.64 %,93.53 % )。60.25 %的挥发性溶剂滥用者感到身体受到了损害 ;烟酒使用者中分别有56.55%和37.04 %感到身体受到损害。结论··:在部分中学生中已发现对挥发性溶剂、酒、香烟和某些精神药物使用成瘾现象 ,极个别学生有滥用违禁毒品的行为。建议加强对中学生的药物滥用预防教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