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脱机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脱机治疗,设为序贯治疗组,35例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有创机械通气脱机治疗,设为对照组。动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重新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脱机治疗重度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两组机械通气前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序贯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常规有创-无创序贯脱机困难者,采用保留气管切开导管行无创机械通气以达到脱机目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中心ICU15例反复脱机困难患者.采取保留气管切开导管行无创面罩机械通气.当患者不能自主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时,采取护理干预手段,经气切导管吸痰,以达到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目的.结果:15例有创通气时间(36.87±21.82)d,无创通气时间最短5 d,最长38 d,平均11.5 d,全部成功脱机后逐渐拔除气切导管.脱机成功率与上年同期比较明显增高.结论:对意识欠清、对呼吸道分泌物自主廓清能力较弱、反复肺部感染致反复脱机困难的患者,采取保留气管切开导管行无创机械通气,可促进患者有效脱机,提高了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1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有创-无创序贯组)56例,对照组(持续有创组)54例,两组患者开始时均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模式,由辅助/控制(AC)模式逐渐向同步间歇指令(SIMV)压力支持通气过渡,在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出现后,治疗组撤去有创通气,序贯无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对照组持续进行有创通气,直至脱机,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例数及住院时间,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组中有创通气时间(7.2±2.8)d,总机械通气时间(13.5±7.4)d,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住院时间(13.7±7.5)d,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时机,对于治疗AECOPD患者,能有效的减少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VAP发生例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患者14例为序贯通气组,先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根据病情在3~7 d内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选择同样病情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撤机。观察两组病例的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撤机成功率、住院死亡率等。结果序贯通气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基础情况匹配良好(P均〉0.05)。序贯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uemonia,VAP)发生率、死亡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不仅可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cute exacerbation,AECOPD),对重症肺炎等其他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也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气切导管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中枢性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中枢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5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常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患者240例为对照组,行保留气切导管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患者300例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和保留气切导管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5% vs 66.7%)、机械通气时间[(12.40±2.93)d vs (15.63±5.18)d]、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1.3% vs 7.9%)和ICU住院时间[(16.47±5.01)d vs (20.79±5.5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病死率(49% vs 55%)和长时间保留气切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气切导管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再次气管插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对病死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后脱机过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序贯治疗组,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出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BiPAP无创通气渐至脱机,回顾性研究既往COPD呼吸衰竭患者14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总时间,有创通气时间,重新插管例数等.结果序贯治疗组较对照组机械通气总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有创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重新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及无创序贯通气能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使机械通气患者顺利脱机,减少重新插管.  相似文献   

7.
潘赫男  张勇  关占江 《吉林医学》2011,32(27):5670-5670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应用序贯通气的经验。方法:对47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且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治疗组25例)和有创机械通气组(对照组22例),当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治疗组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模式,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参数,直至成功脱机。对照组继续有创通气治疗,同样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力度直至脱机成功。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及住ICU时间等指标,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再插管率、ICU入住时间、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韦庆锋  吴慧  王雪静 《广西医学》2012,34(5):583-585
目的 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组和对照组,各34例.序贯组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序贯组治疗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4±1.9)h、(11.8±3.5)d,均短于对照组的(9.1±2.4)h、(16.2±3.7)d(P<0.05);序贯组VAP发生率为2.9%(1/34),低于对照组的23.5%(8/34)(P<0.05);两组各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脱机失败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脱机失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可明显缩短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和脱机失败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患者应用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已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30例中,随机选取15例患者为序贯治疗组(A组),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BiPAP无创通气,渐至脱机;另选15例为对照组(B组),行常规有创通气,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例数、住院时间、撤机成功例数、院内死亡例数、住院费用.结果 有创通气时间:A组(10±3)d,B组(18±3)d;VAP发生例数:A组2例,B组8例;住ICU时间:A组(12±3)d,B组(22±6)d;撤机成功例数:A组14例,B组5例;院内死亡例数:A组3例,B组10例;治疗费用:A组(2.5±0.2)万元;B组(4.8±1.8)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 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霞  史忠  周坤  刘波  尤在春  卢玉宝 《重庆医学》2008,37(22):2522-2523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在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3~2008年收治的86例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序贯通气组(46例)与有创通气组(40例),对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有创通气组比较,序贯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显著缩短(P<0.05),VAP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病死率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策略可通过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降低VAP发生率,纠正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管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中度AECOPD需行NPPV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管饲肠内营养组(30例)和经口摄食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7 d内每日营养摄入量和累计营养摄入量,7 d后血浆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的变化,脱机成功率,无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气管插管率,以及28 d死亡率。结果与经口摄食组比较,管饲肠内营养组7 d内每日营养摄入量和累计摄入量明显增加(P〈0.05),7 d后血浆前白蛋白[(258.4±16.5)mg/L比(146.7±21.6)mg/L]和转铁蛋白[(2.8±0.6)g/L比(1.7±0.3)g/L]浓度明显升高(P〈0.05),脱机成功率明显升高(83.3%比70.0%,P〈0.05),无创通气时间[5.6(3.2~8.6)d比8.4(4.1~12.3)d]、住ICU时间[9.2(7.4~11.8)d比13.6(8.3~17.2)d]明显缩短(P〈0.05),气管插管率(16.6%比30.0%)和28 d死亡率(3.3%比10.0%)明显降低(P〈0.05)。结论管饲肠内营养较经口摄食能迅速改善中度AECOPD行NPPV治疗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脱机成功率,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研究结果提示对中度AECOPD行NPPV治疗的患者应首选管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3.
对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序贯组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口鼻面罩行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至脱机;对照组继续行常规有创机械通气,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总时间、有创通气时间、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等。序贯治疗组较对照组机械通气总时间[(7.8±2.5)d与(12.0±2.2)d]、有创通气时间[(4.9±2.2)d与(12.0±2.2)d]、住院时间[(8.5±2.5)d与(13.0±2.6)d]明显缩短(P〈0.05),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0/12与3/12)。说明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和总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序贯组(序贯机械通气)和传统组(有创机械通气),每组20例。比较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均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是较好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5.
岳梅枝 《医学综述》2014,(16):3043-3045
目的探讨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92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序贯性机械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每组46例。序贯性机械通气组予以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肺保护性通气组予以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时的血气指标(pH、PaO2、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的水平,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1周内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H、PaO2、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Pa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显著降低(P<0.05);序贯性机械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少于肺保护性通气组(t=6.09,P<0.01)、而肺保护性通气组PaCO2高于序贯性机械通气组(t=3.50,P<0.05),其他指标以及机械通气总时间、再插管率、VILI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均能有效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其中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具有低潮气量、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特点,而序贯通气则能减少有创通气时间,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全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通气治疗,随机分组,治疗组23例在呼吸功能恢复、通气氧合好转后提前拔除气管导管加用NIPPV间断治疗直至完全脱机;对照组23例是在满足撤机拔管的条件下脱机拔除气管插管;记录住院天数、总机械通气时间(h)、有创通气时间(h)、住EICU天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再插管率等指标,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住院天数、住EICU天数及总机械通气时间(h)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创通气时间(h)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上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相对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减少(P<0.05)。相对于对照组再插管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结论: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无创序贯辅助机械通气是抢救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体外循环(CPB)肺损伤动物模型,探讨以全氟化碳(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PLV)对深低温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CPB动物实验模型。20只幼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PB组)和实验组(CPB+PLV组):对照组只行单纯CPB;实验组在CPB停后即刻经气管插管向幼猪肺内灌入FC-77。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同样的呼吸参数行机械通气。分别于CPB前、CPB停后即刻、CPB停后1及2 h抽取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清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IL-6]含量检测。于实验结束即刻取左下肺小块组织,经过实验室处理,观察肺组织组织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组CPB停后2 h,TNF-α、IL-8、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实验组CPB停后1、2 h,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05)。光学显微镜下实验组肺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CPB停后对照组肺组织中ICAM-1的表达呈强阳性,实验组呈弱阳性。结论PLV对CPB肺损伤有较好...  相似文献   

18.
张莉 《中外医疗》2016,(17):105-106
目的:对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的患者经由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的治疗方式,对照组的患者经由常规通气的治疗方式。对比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通气后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中有92.7%的患者抢救成功,对照组患者中有67.3%的患者抢救成功,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的的各项指标情况也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序贯撤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随机分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撤机组(A组,38例)和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撤机组(B组,36例),比较两组病例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首次撤机成功率、RICU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住RICU费用及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A组和B组出现PIC时间分别为(6.0±2.5)d、(8.4±3.6)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3±2.7)d、(8.6±3.5)d,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7±2.8)d、(12.7±4.1)d,住RICU时间分别为(7.9±2.8)d、(10.7±3.5)d,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撤机成功例数分别为38、30,总住院费用分别为(28794±14618)元、(38746±22916)元,住RICU费用分别为(25936±12663)元、(35347±21696)元,两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一例发生VAP,B组发生4例,A组死亡1例,B组死亡2例,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序贯撤机能进一步缩短有创通气时间,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是更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丘锦龙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51-52,55
目的探讨序贯有创一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二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诊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在吸氧、抗炎、解痉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主要通气指标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等变化。结果序贯机械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显著缩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再插管率均明显降低,与常规有创机械通气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总通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8);序贯机械通气组动脉血pH值、PaCO2和PaO2较治疗前和常规有创机械通气组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序贯有创一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