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良心血管事件(ACE)的发生,大部分是在动脉管腔轻至中度狭窄的基础上,由易损斑块破裂或侵蚀以及血栓形成所致。现代医学对冠状动脉粥样化性疾病的研究,已从以往仅关注管腔狭窄的程度向关注斑块的易损性转变。因此,探索易损斑块破裂的机制,早期识别易损斑块,预防ACE的发生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微钙化(microcalcifications,μCalcs)的出现与斑块的易损性关系密切,由此推测μCalcs可能是引起斑块破裂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AS斑块内μCalcs与易损斑块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冠心病病例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提出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新概念。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是ACS最主要的发病机制。上述事件的发生,多数是由于狭窄并不十分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造成的,虽然通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可纠正严重狭窄,但并不能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过程,斑块不稳定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研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机理,及寻找稳定斑块的有效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仅就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薛飞  袁建新  元小冬 《山东医药》2008,48(4):108-109
近年研究发现,许多脑缺血事件源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也称易损斑块.易损斑块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卒中或血管性痴呆,甚至严重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性猝死 )的主要原因 ,也是引起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 ,约 6 0 %~ 70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于轻、中度狭窄的斑块破裂 ,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虽可减轻冠脉狭窄程度 ,但与药物治疗相比 ,长期随访未明显减少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 ,主要原因是斑块的不稳定问题尚未解决。因此 ,认识不稳定斑块的内在特性、破裂机制、识别方法 ,探讨稳定斑块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及其不稳定的内在特征1.…  相似文献   

5.
通心络是一种根据中医理论研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易损斑块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不稳定斑块,可引起血管狭窄或因粥样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目前大量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通心络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易损斑块方面作用显著。本文对通心络稳定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的病理改变。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呈上升态势,危害人类健康。近年发现,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与心血管急性事件和风险成反比,提高HDL水平,改善HDL功能以促进胆固醇逆转运(RCT)及防止血栓形成是当前防治AS和稳定斑块最新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心肌缺血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供血减少或在此荩础上心肌耗氧量增加所产生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短时间(数分钟)心肌缺血不会发生心肌坏死,可引起心绞痛,长时间(超过30分钟)心肌缺血会引起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和控制,以及心绞痛的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均非常重要。临床上因心肌缺血所产生的心绞痛因机制不同而有稳定(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稳定)和不稳定(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不稳定)之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收集脑梗死及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158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分布及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结果(1)本组中51例存在颅外血管狭窄(颈动脉颅外段36例,椎动脉起始部15例);78例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狭窄动脉共181条,其中大脑中动脉81条、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48条、大脑前动脉22条、大脑后动脉21条、颈内动脉虹吸段9条)。(2)116例患者的颅外血管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共374个斑块形成(稳定斑块212个,不稳定斑块162个)。结论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动脉发生率最高;颅内动脉狭窄以大脑中动脉发生率最高;颅内外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的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急症的主要内因,关于AS斑块稳定性的研究,已成为当前AS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观察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或腐蚀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病理基础。根据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机制,血清标志物可分为两大类。酶解作用标志物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引起纤维帽变薄,促进不稳定斑块形成;促炎性细胞因子标志物则通过扩大炎性级联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该文主要介绍两类标志物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