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采用原位移植法建立人乳腺癌SCID鼠转移模型并研究移植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瘤块原位移植于SCID鼠乳房的脂肪垫上,用其癌转移淋巴结传代。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对各代移植瘤的形态特征、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肿瘤移植成功率为97%,已传至18代;液氮冻存复苏移植成功率为100%,荷瘤小鼠体内出现淋巴道转移,9代后转移率为95%。原位移植瘤病理组织学结果表明移植瘤的形态学特点与原始细胞系安全一致,而原代与晚代移植瘤之间的超微结构有差异,显示进一步恶化的特征。多指标免疫组化检测表明,原代与晚代移植瘤之间存在有癌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差异。结论 该模型为人乳腺癌的实验治疗和基础理论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经皮下分别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2 mL,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5d认为手术成功.结果:行原位小肠移植30次,术后5d存活率达60%(18/30).手术失败的12例小鼠主要死亡原因为动脉吻合口部位狭窄及吻合口处血栓形成5例,吻合口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2例,术后肠瘘导致腹腔内感染5例.供体手术时间(40±4.5)min,热缺血时间约0.5min,供体肠段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片修整时间约为3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30±7.5) min,受体手术时间(95±8.0)min,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38±3.5) min,静脉吻合时间(10±2.0)min,动脉吻合时间(15±3.0)min,成活小鼠受体手术平均出血量约0.2mL.结论:良好的供体肠段的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肠道吻合及供、受体补液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小鼠原位肺移植模型,为肺移植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C57BL/6小鼠作为供、受体,行同基因小鼠原位左肺移植,使用Cuff套管法进行气管及血管吻合。术后7天、14天、21天、28天取移植肺及原肺,行HE染色,评价肺移植后效果。结果:学习曲线后, 共30例小鼠移植,手术成功率89%, 小鼠成活率100%。供体手术时间:35.2?.81min,受体手术时间:24.6?.42min,冷缺血时间是:46.6?.92min,热缺血时间是:17.2?.08min。同基因移植物大体及病理无明显改变,病理显示与原肺无差别。结论:本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建立小鼠肺移植模型,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符合原位肺移植临床生理,是研究肺移植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人胰腺癌裸小鼠胰腺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胰腺癌高转移裸小鼠胰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和裸鼠胰腺,比较两组移植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情况.结果胰腺癌皮下移植模型与胰腺原位移植模型的体内成瘤率、生长率和形态学上均无显著不同,但前者呈局限性生长,后者的9周转移率为93.8%,其中淋巴结转移、腹膜播散和肝转移发生率各占93.3%、73.3%和53.3%,且肝肿瘤结节CEA阳性,AFP阴性.结论胰腺癌细胞SW1990的胰腺原位移植模型明显优于皮下移植模型,为一较理想的"拟人”胰腺癌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6.
人胃癌裸鼠胃原位移植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 .方法 :用人胃癌细胞悬殊液接种于裸鼠皮下 ,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 ,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裸鼠胃浆膜下 ,称为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 ,并与直接用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胃浆膜下、皮下、腹腔、尾静脉的移植瘤模型比较 ,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及组织学变化及细胞动力学改变等生物学特性 .结果 :肿瘤组织块保留了人胃腺癌的组织学特片 ,尾静脉注射与直接原位接种成瘤率均为6 0 % ,间接原位接种模型移植成瘤率为 80 % ,皮下与腹腔接种成瘤率均为 10 0 % .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肝脏转移率为6 0 % ,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肝脏转移率为 33.3% (P <0 .0 5 )尾静脉移植瘤模型仅见肝脏转移 ,实验过程中裸鼠衰竭处死后的肺脏经连续组织切片未见瘤细胞侵袭 .移植瘤细胞具有分泌CEA的功能 ,细胞动力学检测显示以五倍体细胞为主 .结论 :人胃癌裸鼠皮下 -胃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行学与人胃癌自然生长和转移过程相似 ,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模型 .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并比较三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胃癌肿瘤细胞悬液、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块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块种植于裸鼠胃壁,形成原位移植瘤,观察和比较三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理切片。结果: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胃癌成瘤率为5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37.5%,肝转移发生率为25%;皮下瘤块的原位成瘤率为10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62.5%,肝转移发生率为50%,腹水形成率为6.25%;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87.5%,肝转移发生率为75%,腹水形成率为12.5%。细胞悬液成瘤时间较皮下肿瘤组织块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移植延迟2—3周,而后两者无差异。结论:三种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以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移植为最优,且更具有人胃癌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8.
原位移植体内连续筛选法建立人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高转移模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侵袭和转移潜能不同的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系统.方法 将外科手术切除的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分别植入裸小鼠胃壁黏膜下层内,通过鼠间连续原位传代技术筛选高转移和特异器官转移瘤株.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转移特性,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人胃恶性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组织均移植成功,建立了两株转移生物学特性不同的人胃(肝转移灶)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GBL-0304)和人胃(原发灶)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GBL-0305).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两株模型分别传至45代,共移植裸鼠419只,其中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在转移时间、器官转移率、肝转移程度和宿主生存期上两株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肝转移率为100%和69.5%,脾转移率为94.3%和55.6%,淋巴结转移率为62.6%和45.7%,腹腔种植转移率为43.5%和30.5%;肝、脾、淋巴结和腹腔种植转移出现时间分别为移植后2周和5周,3周和6周,2周和3周,3周和6周.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肝转移分别以弥漫累及肝左右叶为主和肝右叶累及为主.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荷瘤鼠平均生存期分别为54.3 d和106.9 d.结论 外科原位移植体内筛选法是一种建立人恶性淋巴瘤裸鼠高转移模型和特异器官转移模型的有效方法.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是首次成功建立的来自同一瘤源的两株侵袭和转移潜能不同的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和高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9.
人胰腺癌裸小鼠胰腺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胰腺癌高转移裸小鼠胰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和裸鼠胰腺,比较两组移植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情况。结果:胰腺癌皮下移植模型与胰腺原位移植模型的体内成瘤率、生长率和形态学上均无显著不同,但前者呈局限性生长,后者的9周转移率为93.8%,其中淋巴结转移、腹膜播散和肝转移发生率各占93.3%、73.3%和53.3%,且肝肿瘤结节CEA阳性,AFP阴性。结论:胰腺癌细胞SW1990的胰腺原位移植模型明显优于皮下移植模型,为一较理想的“拟人”胰腺癌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0.
人黑色素瘤SCID小鼠高转移模型的筛选和建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人黑色素瘤scid小鼠皮下移植实验中偶尔发现的肺转移瘤组织,接种至scid小鼠皮下,经体内反复筛选,成功建立了一株人黑色素瘤高转移模型SCI-375,至今在体内筛选2年共21代,表现为移植瘤局部侵润、100%自发肺转移合并79%腋下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学观察和染色体分析表明,该模型保持了人黑色素瘤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筛选的肿瘤组织在体外初步建立了一个相应的细胞系,经体内移植实验证实,细胞系保持了原模型的高转移特性。本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肿瘤的转移机理和抗转移药物的筛选提供一个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裸小鼠和SCID小鼠两种免疫缺陷动物人胃癌原位移植后肿瘤生长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将MKN-45细胞株接种至裸小鼠皮下,成瘤后采用组织学完整的组织块移植于裸小鼠和SCID小鼠胃壁建立原位移植模型,观察所建模型的原位成瘤率、移植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情况。结果①两种免疫缺陷动物的原位成瘤率都为100%;②裸小鼠原位移植瘤平均体积2884±1337mm3,腹腔淋巴结、肝、肺、膈转移率分别为67%、83%、33%和8%;③SCID小鼠原位移植瘤平均体积4582±1326 mm3(P<0.05),肝转移率90%(P>0.05),与裸小鼠较为接近, 腹腔淋巴结转移率90%,肺和膈转移率分别为100%(P<0.01)和60%(P<0.05)。结论证明应用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较裸小鼠更适用于建立胃癌的原位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2.
裸小鼠常位移植人肝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32只裸小鼠,将人肝癌移植瘤株LTNM_4瘤组织进行肝内移植,结果31只裸小鼠肝内形成肿瘤结节,移植成功率为96.8%;同时给以腋下异位移植,虽此法成功率为100%,但常位移植有所需组织少、生长速度快、更接近临床状态等特点,是研究肝癌的独具特色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GFP(绿色荧光蛋白)/Luciferase(荧光素酶,Luc)双标高效表达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GFP/Luc,并建立该细胞的裸小鼠肝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裸小鼠肝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情况.方法 应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建立GFP/I.alC双标的SMMC-7721细胞系,接种于裸小鼠肝原位,采用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该细胞在小鼠体内深部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了GFP/Luc双标表达率接近100%的SMMC-772l-GFP/Luc细胞系,进行裸小鼠肝原位移植后,应用活体成像系统可观察到裸小鼠肝原位早期的微小病灶和晚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而且,随着肿瘤移植时间的延长,移植瘤体积的增大,活体成像检测到的发光面积逐渐增大,发光强度也逐渐增加.结论 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可直接观察肝原位移植瘤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有助于了解人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特性,鉴于其敏感、直观,动态、可靠的优点,它将为肝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极其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运用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探求SCID-人白血病模型建立的适宜条件.方法 ①按接种方式和鼠龄的不同将SCID小鼠平均分为4组.Ⅰ、Ⅱ组鼠龄小于5周,Ⅲ、Ⅳ组鼠龄大于5周.分别以静脉接种、腹腔接种(6~10)×106 HL-60细胞/鼠建立SCID-人白血病模型.不能发生白血病者用予60Co外照射后再接种.②运用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形态学检查包括外周血、腹水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免疫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分析组织中CD33阳性率;分子遗传学检查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果 ①鼠龄小于5周的Ⅰ、Ⅱ组的SCID小鼠接种HL-60细胞后4周,外周血白细胞上升至(10.±2.2)×109/L;2周时小鼠外周血中开始出现HL-60细胞,4周时比例达到(8.7±3.0)%,全部发生白血病.而鼠龄大于5周的Ⅲ、Ⅳ组小鼠小部分发病,未发病者予60Co 200 cGy/鼠,再接种2×106 HL-60细胞/鼠,也能全部发病.②腹腔接种者实体瘤的发生更为多见,大量腹水,恶病质明显;病理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发现静脉接种者表现为脏器浸润较腹腔接种者广泛、明显,其全身弥漫性扩散的特点与人白血病的临床特点较为一致.③Ⅲ组小鼠经照射后再接种后发生的白血病在全身的广泛浸润程度较同样静脉接种的Ⅰ组更为明显.④鼠龄小于5周的静脉接种组(Ⅰ组)中一发病小鼠给予某不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治疗后,发生了中枢白血病.结论 在适当控制SCID小鼠剩余的免疫防御系统后,采用静脉接种,数量为(6~10)×106/鼠,能发生全身弥漫性扩散性白血病,且还能模拟出化疗后庇护所白血病的发生.SCID-人白血病模型是一个体内研究人类白血病治疗良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两种胶粘贴法建立的胃癌原位种植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为探讨胃癌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用OB胶和FS生物蛋白胶法分别建立胃癌原位种植动物模型,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转移情况和形态学变化。结果FS生物蛋白胶组未出现肿瘤大片坏死,腹水形成率为85.7%,幽门梗阻发生率为57.1%;而OB胶组肿瘤大片坏死发生率为100%,腹水形成率为14.3%,未出现幽门梗阻。FS生物蛋白胶组有三例出现了肺和脑转移。结论FS生物蛋白胶法建立的裸鼠胃癌原位种植动物模型能更好的模拟人胃癌患者的临床过程,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4株小鼠肝炎病毒,MHV1、MHV3、A59和JHM的混合液人工感染SCID小鼠,接种病毒后1、2、5d分别取小鼠的全血、肝、肺、脑、脾和血清,用组织总RNA抽提试剂盒提取各组织的总RNA,然后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肝炎病毒,并对各反应产物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结果显示,接种后24h即可检测出血液中的小鼠肝炎病毒,病毒在小鼠体内各脏器出现的先后顺序为血、肝、脾、肺、脑,主要在肝脏进行复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人卵巢癌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和相应体外细胞系.方法将病理证实的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手术切除标本移植于SCID小鼠皮下,成瘤后行鼠间传代,取移植瘤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传代和建系,并应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移植瘤和建系细胞进行一系列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历时14个月传至5代,皮下移植瘤存活率为90%,持续6个月,体外建系(OVA-319)细胞生长稳定.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符合原肿瘤组织基本特征;染色体分布在12~46条之间,多为异倍体,显示人类肿瘤异常染色体;流式细胞术和RT-PCR技术分析原代、体内移植瘤和OVA-319细胞结果一致,表现为瘤细胞生长活跃、细胞周期分布相仿,MAGE-2基因在mRNA水平异常表达.结论人卵巢癌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和OVA-319细胞系为人类肿瘤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8.
在接种高转移性人肺腺癌细胞株的裸鼠膳食中分别加入8种脂肪酸,即分成8个实验组,另设对照组(n=6),饲养30天后处死,观察转移率和转移特征。结果表明,多数组,特别是不饱合脂肪酸组对肿瘤转移率无明显影响,转移率均在90%以上,仅C16:0的转移率为50^,同时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