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原钒酸钠对小肠糖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原钒酸钠对葡萄糖及麦芽糖吸收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影响糖吸收的机制。方法 ①正常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卡波糖组 (30mg·kg-1)、原钒酸钠大剂量 (16mg·kg-1)、中剂量 (4mg·kg-1)和小剂量 (1mg·kg-1)组 ,分别灌胃葡萄糖和麦芽糖后 ,用氧化酶法测空腹血糖值及糖耐量。②从小肠上段提取α 葡萄糖苷酶 ,检测原钒酸钠对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①原钒酸钠可延迟灌胃葡萄糖 (2 2g·kg-1)引起的血糖升高且 3个剂量组血糖曲线下面积 (AUC)均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8 2 4±0 6 3)mmol·h-1·L-1(P <0 0 1) ,(9 6 9± 0 38)mmol·h-1·L-1(P <0 0 1) ,(13 76± 0 39)mmol·h-1·L-1(P <0 0 5 ) ;②原钒酸钠和阳性对照组均可延缓灌胃麦芽糖 (2 2g·kg-1)引起的血糖升高 ,且大、中剂量可抑制血糖峰值升高 (P <0 0 5 ) ,各给药组AUC均低于对照组 ,大剂量和中剂量为(8 97± 1 5 6 )和 (6 19± 0 4 7)mmol·h-1·L-1均低于阳性对照组 (13 10± 0 4 3)mmol·h-1·L-1(P <0 0 5 ) ;③原钒酸钠 1、10、10 0 μmol·L-1均可抑制正常大鼠小肠α 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其抑制百分率分别为 5 9 76 %、6 8 18%、87 2 2 % ,且大剂量和中剂量均大于阳性对照组的 6 0 94 % ,分别为P<0  相似文献   

2.
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建立 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方法 ①给Wistar大鼠灌胃脂肪乳 10d ,记录饮食、饮水、体重变化 ,用毛细血管法和正糖钳技术判定胰岛素抗性。同时测定血清中空腹血糖、丙二醛 (MDA)和游离脂肪酸 (FFA) ;②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给灌胃脂肪乳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 ,将 72h后血糖值≥ 16 7mmol·L-1者定为 2型糖尿病大鼠。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灌胃脂肪乳大鼠的体重、饮食、饮水及内脏脂肪重量均明显增高 (P <0 0 5 ) ;②灌胃脂肪乳后 ,大鼠KITT值由正常对照组 6 8± 1 5下降为 4 5± 0 9(P <0 0 5 )。正糖钳实验结果表明高脂组大鼠葡萄糖输注速率(GIR)较正常大鼠葡萄糖输注速率明显下降 ;③四氧嘧啶给药剂量为第一天 12 0mg·kg-1,第二天 10 0mg·kg-1时 ,糖尿病动物模型成模率可达 90 %。结论 通过灌胃脂肪乳建立了伴有胰岛素抵抗的Wistar大鼠 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的降糖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灌胃给予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对实验性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NIDDM )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通过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来损伤大鼠胰岛细胞造成其糖耐量异常 ,继而喂以高糖 -高脂饲料来诱发动物肥胖形成的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结果 灌胃给予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能明显降低NIDDM大鼠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实验 (OGTT)各时间点的血糖值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0 1mmol·L-1及 0 0 0 1mmol·L-1对βTC3 细胞无刺激其分泌胰岛素作用。结论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的降糖作用并非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而可能是通过增加胰岛素作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钒酸钠对2型糖尿病大鼠丙酮酸激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给予脂肪乳10d后,应用四氧嘧啶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7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高脂组、糖尿病组、苯乙双胍组和原钒酸钠大、中、小剂量组(9、3、1mg·kg-1).连续灌胃7d后,测定各组空腹血糖值,用比色法测定肝组织和血清中丙酮酸激酶活性.结果:原钒酸钠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值;与模型组相比,中、大剂量原钒酸钠升高2型糖尿病大鼠丙酮酸激酶活性(P<0.01)中剂量原钒酸钠使血清中酶活性完全恢复,大剂量原钒酸钠使肝组织和血清中酶活性完全恢复(与正常组相比P>0.05).结论:原钒酸钠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肝组织和血清中丙酮酸激酶活性,这可能是其发挥降血糖作用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血脂康联合糖脉康对2型糖尿病病人异常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脂康联合糖脉康治疗糖尿病病人异常血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 5例 2型糖尿病病人 ,在常规口服降糖药 [格列齐特和 (或 )二甲双胍 ]或应用胰岛素治疗以及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 ,口服血脂康胶囊 0 .6g ,bid ,糖脉康颗粒 5g ,tid ,疗程 8wk ,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经血脂康联合糖脉康治疗后 ,载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降低值分别为 (0 .19± 0 .18) g·L- 1,(1.0±0 .7)mmol·L- 1,(0 .8± 0 .7)mmol·L- 1,(0 .5± 0 .9)mmol·L- 1,(1.1± 2 .6 )mmol·L- 1(均P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值为 (0 .0 9± 0 .13)mmol·L- 1) (P <0 .0 1)。约 5 %的病人有胃肠道反应。结论 :血脂康联合糖脉康治疗糖尿病病人对异常血脂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对 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16 0例 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80例口服阿卡波糖治疗 ,前 2wk ,5 0mg ,po ,tid ,2wk后 ,10 0mg ,po ,tid ;安慰剂组 80例口服安慰剂 ,方法同治疗组 ,疗程为 2 4wk。同时观察空腹及餐后 2h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时的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和红细胞膜流动性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1)wk 4时 ,阿卡波糖明显降低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下降值分别为 :(2 .9±s 0 .8)mmol·L- 1,(4.0± 1.8)mmol·L- 1,(1.2± 2 .1) % ,P<0 .0 1;(2 ) 2 4wk后 ,阿卡波糖降低病人的体重、空腹血清胰岛素、餐后 2h血清胰岛素 ,下降值分别为 :(6± 4 )kg·m- 2 ,(10± 6 )MIU·L- 1,(14± 10 )MIU·L- 1,增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 ,升高值为 :(80± 71)sites·RBC- 1,降低膜流动性 ,下降值为 :(1.5± 1.3) ,P <0 .0 1。结论 :阿卡波糖能改善 2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 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 88例控制不良的 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 2组 ,葛根素组 4 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 5 0 0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中静脉滴注 ,qd× 6 0d。另外 4 0例单用常规治疗 6 0d为对照组。观察葛根素对 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餐后血糖、胰岛素及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的影响。结果 :葛根素组治疗后空腹、餐后 2h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明显下降 ,分别为 (2 .2±s 0 .6 )mmol·L- 1,(6 .4±0 .8)mmol·L- 1,(7.2± 1.7)mU·L- 1,(1.6±0 .4 ) %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葛根素具有改善 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格列美脲与格列本脲治疗2型糖尿病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格列美脲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6 7例 2型糖尿病分为 2组 ,格列美脲组 33例 ,初始剂量为1mg ,po ,qd ;格列本脲组 34例 ,初始剂量为2 .5mg ,po ,qd ;2组均根据血糖调整剂量 ,服药 12wk后测定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等变化。结果 :12wk治疗后格列美脲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和HbA1c值明显下降 [(2 .5±s 0 .4 )mmol·L- 1,(3.72± 0 .0 6 )mmol·L- 1和 (1.5 7±0 .0 5 ) % ,均P <0 .0 1];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值无明显变化 [(0 .8± 0 .4 )mU·L- 1,P >0 .0 5 ];餐后 2h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 [(13.5± 2 .2 )mU·L- 1,P <0 .0 1],与格列本脲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但格列本脲组餐后 2h胰岛素水平变化明显高于格列美脲组 [(37± 4 )mU·L- 1vs (34± 4 )mU·L- 1,P <0 .0 1) ]。结论 :格列美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 ,较格列本脲有更强的胰外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9.
原钒酸钠的细胞毒理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钒酸钠 (SOV)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循环灌流的方法急性分离成年豚鼠心肌细胞 ,使其在原钒酸钠浓度为 1 ,1 0 ,1 0 0 μmol·L- 1 ,1mmol·L- 1 作用后 ,分别检测 30 ,60 ,1 2 0 ,1 80min 4个时相心肌细胞保存液中LDH、CK含量以及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和Na+ ,K+ ATP酶活性 ,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活力 ;电镜下观察死亡和凋亡细胞的细胞器和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结果 在原钒酸钠 1 0 0 μmol·L- 1 和 1mmol·L- 1 两个组的各时相保存液中LDH、CK以及心肌细胞中蛋白含量增加 ;心肌细胞中Na+ ,K+ ATP酶活性和细胞活力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流式细胞仪显示 :在 1 80min时 1 0 0 μmol·L- 1 和 1mmol·L- 1 两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增加 (P <0 0 5)。结论 在原钒酸钠浓度高于 1 0 0μmol·L- 1 且作用时间在 30min以上时 ,心肌细胞出现不可逆性损害  相似文献   

10.
恒顺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恒顺降糖胶囊(Hengshun Jiangtang capsules,HS)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对连续10d灌胃给予脂肪乳的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72h后血糖值≥16.7mmol·L-1者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药28d,观察HS对空腹血糖(FBG)、糖耐量(OGTT)、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耐量(ITT)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结果HS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OGTT和ITT,降低FGB,FINS和Homa-IR。结论HS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血症,改善其对胰岛素的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培哚普利对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 30只分成 2组 ,对照组饲以基础饲料 ,培哚普利组饲以高糖高盐饲料 ,4wk后用培哚普利 0 .8mg·kg- 1·d- 1灌胃 4wk ,观察 2组实验前、4wk、8wk时收缩压 (SBP)、空腹血糖 (FBG )、空腹血胰岛素 (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及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测定的变化。结果 :培哚普利组 4wk时SBP升高 ,上升值为 (4 .4±s 1.6 )kPa ,FBG上升值 (0 .4± 0 .3)mmol·L- 1,FINS升高 (12 .7±2 .1) μU·L- 1,ISI降低 ,差值 1.30± 0 .2 0 ,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降低 (12± 6 )nmoL·pi·mg- 1·pro·h- 1,P <0 .0 1。 8wk与 4wk时比较分别为 ,SBP[(13.2± 1.2 )kPavs (17.0± 2 .0 )kPa](P <0 .0 1) ,FBG分别为 [(2 .9± 0 .7)mmol·L- 1vs (3.8± 0 .3)mmol·L- 1](P <0 .0 1) ,FINS分别为 [(8.0± 1.5 ) μU·L- 1vs (18± 3) μU·L- 1](P <0 .0 1) ,ISI分别为 [(- 3.2 0± 0 .2 0 )vs (- 4.2 0± 0 .2 0 ) ](P <0 .0 1) ,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分别为[(36± 9)nmoL·pi·mg- 1·pro·h- 1vs (2 6± 6 )nmoL·pi·mg- 1·pro·h- 1](P <0 .0 1)。结论 :培哚普利能改善高糖高盐饲养大鼠的I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明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筛选空腹血糖值大于16.7mmol·L-1的大鼠随机分组:大明胶囊大(200mg·kg-1·d-1)、中(100mg·kg-1·d-1)、小(50mg·kg-1·d-1)剂量组、糖尿病模型组、苯乙双胍(75mg·kg-1·d-1)组,连续用药14d,用快速血糖仪测空腹血糖值。提取心肌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观察大明胶囊治疗后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组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大鼠(P<0.01),经大明胶囊治疗后的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降低(P<0.05),空腹血糖也明显下降。结论大明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并且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门冬胰岛素在青少年1型糖尿病胰岛素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新型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 岛素注射液在中国青少年1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 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常规人胰岛素泵治疗比 较。方法:10例正在使用胰岛素泵的青少年1型糖 尿病病人,年龄(13±s3)a,进行4wk的纳入期(继 续常规人胰岛素治疗)和8wk的治疗期(改用门冬 胰岛素治疗),共12wk的研究,观察治疗前后餐后 2h血糖(PB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k后,FBG, PBG和HbA1c分别由(9±3)mmol·L-1,(11.6± 2.7)mmol·L-1和(9.1±2.0)%下降至(6± 3)mmol·L-1,(7±3)mmol·L-1和(7.6± 1.2)%。PBG和HbA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 显著和显著意(P<0.01,P<0.05)。治疗过程中 低血糖事件无明显增加。结论:门冬胰岛素能有效 降低青少年1型糖尿病病人PBG和HbA1c,无明显 不良反应,是目前胰岛素泵治疗中满意的胰岛素类 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酮替芬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高糖高脂饲料对SD大鼠饮食诱导6周,随后一次性ip给予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每天ig给予酮替芬0.09mg·kg-1,持续8周。检测空腹血糖(FBG)、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胰腺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电镜观察组织形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水平显著升高(P<0.01),FFA,TG和LDL-C水平升高(P<0.05),IL-6,TNF-α水平升高(P<0.05),MDA含量增加(P<0.05),SOD,CCO和SDH活性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酮替芬同步干预后,FBG水平下降〔(24.5±2.7)vs(15.9±1.9)mmo·l L-1〕,FFA,TG和LDL-C水平由1.03±0.23,2.89±0.56和(2.05±0.33)mmo·l L-1分别降低至0.71±0.15,2.36±0.40和(1.56±0.30)mmol·L-1,IL-6,TNF-α水平由(58.33±4.94)ng·L-1和(1.98±0.45)μg·L-1分别下降至(33.84±3.82)ng·L-1和(1.12±0.27)μg·L-1,MDA含量减少〔(1.12±0.20)vs(0.87±0.20)μmol.g-1,SOD,CCO和SDH活性由(28.55±4.06)kU·g-1,(13.00±1.14)mmo·l g-1和(3.75±0.44)kU·g-1分别增加到(31.34±2.59)kU·g-1,(15.87±1.64)mmol·g-1和(4.92±0.50)kU·g-1,电镜结果显示,酮替芬的干预使胰岛β细胞形态结构得到改善。结论酮替芬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炎症介质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使胰岛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善,实现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转流手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GK大鼠)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后大鼠空腹血糖的变化与胰岛素、胰岛血糖素样肽(GLP-1)的分泌以及胰岛素抵抗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抽签法将32只GK大鼠随机分成四组(n=8),实施保留全胃、不同区段小肠转流的胃肠转流术(GBP)建立起GK大鼠手术动物模型,分别为:对照组;十二指肠转流组;空肠转流组;回肠转流组.分别于术前第1周及术后第1、3、6、12周采取所有大鼠眼眶后静脉血,动态测定各只大鼠体质量和血液中空腹血糖值;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手术前后血清胰岛素、GLP-1的水平,最后计算出各只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全组32只大鼠的手术成功率为90%,回肠转流组大鼠术后3~4 周时由于严重营养不良相继死亡;(2)与术前和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GBP手术组术后空腹血糖水平均下降,至术后12周时十二指肠转流组由(14.98±2.17)mmol·L-1下降至(5.23±0.70)mmol·L-1(P<0.05);空肠转流组由(15.20±1.92)mmol·L-1下降至(5.29±0.42)mmol·L-1(P<0.05),且比十二指肠转流组降低较显著;(3)与术前相比,术后除回肠转流组外其余各组GK大鼠的体质量均增加,回肠转流组大鼠体质量术后显著降低(P<0.05);(4)与术前和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GBP手术组术后空腹胰岛素先升高后降低,至术后12周时比术前减少;十二指肠转流组由(14.86±1.22) mU·L-1下降至(9.46±1.10) mU·L-1(P<0.05);空肠转流组由(14.71±1.14) mU·L-1下降至(8.93±1.36) mU·L-1(P<0.05) ,且比十二指肠转流组下降尤为显著;(5)与术前和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GBP手术组术后GLP-1水平均有不同幅度的升高,至12周时达到最高,十二指肠转流组由(9.38±1.88)升高至(18.96±3.42)(P<0.05);空肠转流组由(9.02±2.20)升高至(23.23±4.17)(P<0.05) ,且比十二指肠转流组上升较为明显;(6)与术前和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GBP手术组术后大鼠HOMA-IR均下降,至12周时下降明显;十二指肠转流组由(9.97±1.95)下降至(2.21±0.38)(P<0.05);空肠转流组由(9.98±1.39)下降至(2.03±0.23)(P<0.05) ,且比十二指肠转流组下降略为明显.结论 保留全胃的胃肠转流手术对非肥胖型GK大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与大鼠的体质量增减无关;GBP的最佳转流效应区域可能是小肠中段,即空肠与回肠交界处;术后食物提前进入末端回肠,刺激GLP-1的分泌增多,从而达到GBP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