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圆锥的动脉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脉圆锥的动脉解剖学观察。方法 在5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国人尸体上及在5例冠状动脉塑型标本上解剖观察心脏动脉圆锥的动脉供应。结果 动脉圆锥的动脉大都来源于右冠状动脉的圆锥支和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的动脉圆锥支,它们大都在动脉圆锥部吻合。结论 本文研究了动脉圆锥部的动脉供应及其吻合,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20具童尸上,观察了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位置关系、各对脊神经根间交通支的连系情况和脊髓圆锥下极的位置,提出推定脊髓节段与椎骨两者位置关系换算公式的修改建议,讨论了临床上有关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脊髓圆锥发育异常是由胎儿神经管发育异常造成的,可导致脊髓圆锥末端上行受阻且被栓系在椎管内而引起脊髓栓系综合征。文章综述了脊髓与脊柱的胚胎发育学及相关病理改变、超声对于扫查胎儿脊髓圆锥的优势、超声定位脊髓圆锥末端方法的研究进展(椎体定位法、肾上极定位法、测距法、三维超声定位法)、对比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应用于扫查胎儿脊髓圆锥的优势、超声检查胎儿脊髓圆锥位置与孕周的关系,提出应用超声准确定位胎儿脊髓圆锥末端的正常位置,明确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的脊髓圆锥差异规律,对发现脊髓先天性疾病、实行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严重神经系统畸形胎儿出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颈骨内、外静脉回流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探讨Legg Perthes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采用巨微解剖、血管透明、组织切片、造影、扫描电镜等方法对 45例胎儿、新生儿及儿童的股骨头颈骨内、外静脉回流途径、骨内微血管构筑特点进行观察。结果 :(1 )髋关节骨外静脉包括 :旋股内、外侧静脉 ,闭孔静脉 ,臀上、下静脉 ,颈后静脉 ,髂腰静脉 ,股骨头韧带静脉 ,颈升静脉 ;骨内静脉包括 :前、后、上、下骺静脉 ,内骺静脉 ,前、后、上、下干骺静脉。关节囊内存在丰富的滑膜下静脉网 ,髋关节周围形成两个彼此有吻合的环状结构。(2 )一条微动脉一般有两条微静脉伴行 ,微静脉间有丰富的横行吻合支 ,在微动脉移行为毛细血管的部位 ,常可见到环形缩窄。结论 :(1 )Legg Perthes病与股骨头、颈静脉回流障碍密切相关。 (2 )根据股骨头、颈骨内外静脉回流特点 ,Legg Perthes病可以设计骨内、外双重介入治疗 ,骨内、囊内静脉搭桥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 人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对脊髓形态结构的描述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对脊髓的研究与脑相比,相对来说是比较少,而且主要是在对脊髓下端的观察,有 Thomas(1894),Mc Cotter(1916),Needles(1935)①Reimann(1944)②,杨立民等(1982)③王启华等(1983)④上海第二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1960)⑤对脊髓的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的报导。本文就20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脊髓圆锥部进行SPR和SAR手术提供定位、入路和辨认神经根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 14具儿童脊柱标本 ,显露脊髓圆锥及其马尾神经。观测该区域神经根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 :脊髓圆锥末端大多数平对L1椎板。L1神经根硬膜出口亦位于L1椎板范围内 ,神经根在该区域按顺序排列。S1后根最粗 ,S2 明显变细 ,S3~ 5最细。神经后根进入脊髓角度以L5最大 ,S1其次 ,S2 角度骤然变小 ,与脊髓接近平行。结论 :仅处理L1椎板即可满意显露所需处理的神经根。 6cm皮肤切口即可达显露要求。根据终丝 ,L1神经根硬膜出口 ,S1和S2 的形态特征以及节段血管等四个方面综合鉴别能准确辨认神经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硬膜内松解术在胸腰段脊髓陈旧性不完全损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方法对13例胸腰段脊髓陈旧性不完全损伤的患者行后路硬膜内松解术,其在入院前已经行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术后神经恢复较术前恢复不明显。结果 13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硬模内松解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评分由术前的62.5分提高到78.6分。按照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较术前脊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硬膜内松解术在治疗胸腰段脊髓陈旧性不完全损伤中,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脊柱尾侧椎体计数法(CVCM)判定胎儿脊髓圆锥末端(CMT)位置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行产前超声检查的103例单胎妊娠孕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30.85岁;孕周22~37周,平均孕周30.27周。均给予超声脊柱CVCM和腰骶角椎体定位法(LSaLM)检测,对比两种方式在判断胎儿CMT位置方面的差异,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经LSaLM检查103例正常胎儿中,CMT位置最低值2.50,对应L3~L4中点,占2.91%;CMT最高位置值4.25,在L1~L2中下点,占1.94%,CMT位置占比最高值为3.75,对应L2~L3中上点,占30.10%;经CVCM检查103例正常胎儿中尾侧椎体数最少为6.50个,对应第6~7个椎体中点,占2.91%;尾侧椎体数最多为9.25个,对应第9个椎体中下点,占1.94%;占比最高的尾侧椎体数为8~9个椎体中上点,占30.10%,与LSaLM检查中L2~...  相似文献   

10.
副胰管的解剖学观察、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积累国人体质资料及临床应用,观察并直接测量国人42例成人的副胰管,并探查其开口。副胰管全长28.8±2.4 mm,直径2.05±0.73 mm,与主胰管汇合的角度34.0±5.4度。头侧为盲端者占11.90%。主、副胰管分离占4.76%。无副胰管占2.38%。副胰管异常是引起胰腺炎性病变的形态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荧光显微镜通过改进的封闭式脊髓窗,观察大鼠脊髓背侧软脊膜微循环状态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用8周龄雄性SD大鼠,暴露T9至T11棘突,咬除T10棘突和椎板,暴露硬脊膜;在T9和T11棘突上安装固定器辅助物.用牙科丙烯酸树脂和玻璃片为原料在T10节段安装改进的封闭脊髓窗.采血并离心(2 000 ×g)收集红细胞,将100 μL压积的红细胞用Dil荧光染料(5 mg/L)体外孵育,静脉注射人体内;用罗丹明6G(0.3 g/L)静脉注射,体内标记白细胞.大鼠脊柱用微循环观测椎体固定器进行固定.用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显微系统进行观测和记录.结果 通过该系统可以观测大鼠软脊膜上微血管的形态和分布特点、血管密度;可以观测到Dil标记的红细胞在血管内的黏附和流速,观察和记录罗丹明6G标记的白细胞在血管壁的黏附滚动.结论 改进式的封闭脊髓窗和微循环观测椎体固定器,可用于对大鼠软脊膜上微血管进行观察和检测.  相似文献   

12.
尺神经、肘管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解剖学观察测量成人尺神经、肘管的形态结构,为临床手术治疗肘管综合症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解剖学方法对成人尸体26具(男16具,女10具)解剖观察测量肘管后壁长度,切开肘管后壁,将尺神经前移,测量其前移的最大距离。结果肘管后壁长度:男性为(2.38±0.43)cm,女性为(2.15±0.38)cm;切开肘管后壁将尺神经前移至肱骨内上髁前方皮下,最大前移的距离:男性为(1.53±0.31)cm,女性为(1.38±0.41)cm。结论临床手术治疗肘管综合症,切开肘管后壁进行时,可切开长度在2.15~2.38 cm,肘管内尺神经前移距离在1.38~1.53 cm之间,不会产生术后神经张力增加。  相似文献   

13.
传统认为,中枢神经微血管(mVs)之内皮细胞(EdC)间为紧密连结。我们对60只家猪椎管傍近枪伤而截瘫。电镜观察了102个mVs切面,含294个EdC间连结带。一、EdC间连结:(一)连接方法有三种,即1.紧密连  相似文献   

14.
大鼠内淋巴囊的解剖学与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内淋巴囊的解剖学与组织学特征。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处死后取双侧颞骨,先观察颞骨内侧面的解剖结构、内淋巴囊的位置及毗邻关系,然后将标本固定、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内淋巴囊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再用抗大鼠IgG、CD3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免疫活性细胞在内淋巴囊组织的定位分布。结果 大鼠内淋巴囊的上皮类型以单层立方上皮和扁平上皮为主;内淋巴囊上皮层、上皮下及囊周组织有淋巴细胞,CD3、IgG免疫反应阳性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内淋巴囊的上皮层。结论 大鼠内淋巴囊具有与人和豚鼠内淋巴囊基本相似的形态结构;组织中存在CD3、IgG免疫活性细胞,提示其在内耳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HRP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和免疫电镜方法观察了大白鼠脊髓L_(4~5)节段内前角含γ-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的分布及其与躯体传出的关系。光镜下,在脊髓前角各层,包括位于前角的前外侧部的Rexed IX层,均有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胞体和末梢分布。GABA阳性胞体为圆形或三角形,具有多个突起,可分大、中两型。电镜下,GABA样免疫反应产物呈细小颗粒状沉淀,分布于核周质、树突和轴突内。在轴突末梢,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小透亮囊泡和线粒体外膜周围。GABA阳性树突接受GABA阳性或阴性轴突的传入性突触。HRP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显示:在Rexed IX层存在HRP单标细胞、GABA单标细胞和HRP/GABA双标细胞。双标细胞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79%。以上结果证明:在Rexed IX层的前角神经细胞内含有GABA,这些神经元参与躯体传出,并在突触水平接受来自GABA神经元的自身调节。  相似文献   

16.
在髂动脉系中,髂内动脉分支的变异很大,因此有不少国外学者曾做过研究,然而对于髂外动脉却注意较少。在国内,最近陶之理曾对国人髂内动脉的分支类型作了观察,傅志良等也对国人异常闭孔动脉进行了调查,但对髂外动脉的分支情况,还未见有报导。作者今就60具成年男子尸体将髂内、外动脉分支的观测所见作一报导,冀能对我国体质解剖学补充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解剖60具尸体标本,对阑尾的位置、形态、长度和外径及其系膜作观察测量,并对此作了统计学分析,供临床阑尾炎诊治和尿道修补术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动脉第3段(V3段)的垂直段(V3v段)与硬膜囊前壁和周围骨性结构间的连接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头颈标本16具(32侧),在C3~4节段,将V3段周围的软组织及其相关联的连接结构分离,探寻“椎动脉-硬膜动脉导管韧带”,观察其解剖学特点。取该韧带与椎动脉壁相连部,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摄片。 结果 所有标本在寰枕关节后内侧V3v段发现“椎动脉-硬膜动脉导管韧带”共11条(43.7%),长度9.25~4.76 mm,平均(7.39±1.33)mm,直径为(1.16±0.15)mm。该韧带出现于硬膜外层,自V3v段发出,末端分叉或呈分枝状穿入枕骨或连于硬膜。组织学特点为空心管状,管腔与椎动脉相通。 结论 “椎动脉-硬膜导管韧带”是椎动脉连于硬膜和骨之间的空心圆索状结构,可能是椎动脉的脑膜后动脉闭锁形成,是有孔型椎动脉畸形的形态学基础,其对椎动脉的固定及头活动时颅内压的形成有一定作用。枕颈部显露椎动脉时此结构断裂可能是造成椎动脉大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胎儿脾动脉(脾外部分)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30例胎尸,经灌注后进行解剖剥离.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观察,并对脾动脉的分支及侧支循环进行了观察,其结果如下.(1)脾动脉均起于腹腔干并沿胰腺上缘走行,脾动脉发出胰腺支,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后壁动脉,脾叶动脉和脾极动脉.(2)脾动脉的侧支循环十分丰富,脾动脉与胃左动脉,左膈下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胰动脉等均有侧支吻合,并且胃网膜左动脉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形成网膜弓.  相似文献   

20.
靳颖  刘津平  李云生 《解剖学报》2006,37(3):346-349
目的探讨腭鞘管与犁鞘管的位置形态及断面解剖,并与其相应CT、MRI影像对照,为此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104侧颅骨的腭鞘管和60侧犁鞘管的构成和形态.制备3例0.5 mm厚颅底火棉胶冠状切片,与11例病人的冠状位CT影像和1例头颅标本的MRI影像对照观察.结果骨标本上,腭鞘管呈完整管状者占79.8%,呈沟状者为15.4%,未成明显的沟或管者4.8%.犁鞘管呈完整管状者为36.7%,呈沟状者占33.3%,与腭鞘管相通者占15%,未检出者占15%.在4个冠状层面和3个CT、3个MRI层面描述了腭鞘管与犁鞘管及邻近的主要结构.结论冠状位能很好地显示腭鞘管与犁鞘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