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强  张忠兵 《胃肠病学》2000,5(1):54-55,68
近年胰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常见肿瘤死亡原因中居第5位。尽管超声、CT、MRI和ERCP等影象学检查方法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临床早期诊断胰腺癌仍非常困难。化疗与放疗并不能改变病程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6%。因而需要研究新的、有效的胰腺癌治疗方法。近年发现胃肠肽类激素对胃肠道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其作用方式除经典的内分泌途径外,还有自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及邻分泌等。本文就某些胃肠肽类激素和生长因子对胰腺癌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胃肠激素一、缩胆囊素(CCK)/胃泌素CCK…  相似文献   

2.
20多年来胃肠激素已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胃肠肽类激素包括胃肠激素、脑肠肽、某些生长因子以及胃肠道产生的细胞因子和淋巴因子。胃肠肽类及其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学作用、受体后信息传导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日益深入。在临床方面,各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的相继发现,胃肠激素与肿瘤发生的联系,对胃  相似文献   

3.
胃泌素是最常见的胃肠肽类激素之一,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胃酸分泌的短期作用和营养胃肠黏膜的长期作用,但有时还可成为一种肿瘤因子刺激胃肠黏膜增生而产生癌变。为进一步明确组织胃泌素对胃黏膜病变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些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脑肠轴是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化学信号,控制着肠和脑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由免疫、迷走神经和神经内分泌途径构成.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BGP)是脑肠轴中调节胃肠功能、参与调节胃肠生理活动一种小分子多肽,在脑肠互动中调控胃肠道疾病发挥重要作用.而胃肠肽类激素作为BGP的分子基础,不仅作用于胃肠道功能运动,还通过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影响全身的代谢、心血管功能甚至人类行为.本文对胃肠肽类激素与脑肠轴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期望能对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线索及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胃肠激素了解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胃肠肽类激素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深入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本文综述胃肠肽类激素与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和治疗等方面联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胃肠肽类激素是指传统的激素和许多可通过旁分泌、神经分泌、自分泌和外分泌等方式,介导细胞间信息传递,发挥激素和局部递质效应的胃肠肽。胃肠肽类激素包括胃肠激素、胃肠神经肽和生长因子3大类共计50余种。胃肠道已成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近年来,对胃肠激素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在基础研究中,胃肠激素对疾病发病与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与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0):712-71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增加、非淄体消炎药的使用及胃、十二指肠功能减退是引起溃疡病的重要诱因。机体内多种胃肠肽类激素参与调节胃酸分泌及胃肠黏膜保护因子的水平,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某些胃肠肽类激素的释放。我们通过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前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黏膜  相似文献   

8.
加深与拓展对胃肠肽类激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02年Bayliss和Starling就发现第一个激素——促胰泌素,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激素才不断被发现,对它的作用也有进一步认识。与此同时,胃肠肽类激素也作为胃肠学中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脱颖而出。今天,胃肠激素的研究已可作为单独的学科分支,和其他学科不同,它已渗入到其他分支学科中。因此,胃肠肽类激素的研究不仅加深了对于生理以及胃肠疾病的认识,而且成为多学科交汇的纽带,新药研发的摇篮。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或十二指肠粘膜的损伤病变.诱发溃疡的因素较多,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胃酸分泌量增多以及胃或十二指肠粘膜防御功能减弱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病诸因素中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已知胃酸分泌和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保护机制中,有多种胃肠胜类激素的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以引起某些胃肠防类激素的释放改变.因此,胃肠肽类激素在消化险溃疡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中具有密切的关系和重要意义.胃酸是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作用的主要攻击因子.总的来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基础胃酸和经食物、假食、戊肽促胃液素等各…  相似文献   

10.
Qian J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9):583-584
胃肠激素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并不陌生的名词 ,早在 2 0世纪初期 ,Bayliss和Starling就发现了第一个胃肠激素———胰泌素 ,并由此诞生和发展了内分泌学。 2 0世纪 60年代 ,Gregory首先纯化了胃泌素并阐明其氨基酸结构 ,推动了胃肠肽类激素的研究 ,使人们认识到了胃肠激素在胃肠胰腺功能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70年代以后 ,胃肠激素作为胃肠病学中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脱颖而出。迄今 ,胃肠肽类激素包括胃肠激素、胃肠神经肽和生长因子 3大类共计50余种 ,胃肠道已成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近年来 ,胃肠激素的基础研究向临床应…  相似文献   

11.
胃肠激素与消化系疾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02年Bayliss和Startling发现了第一个人类的胃肠肽类激素一促胰液素(secretin),此后的一个世纪,胃肠激素的研究经历了从生理一生化一基因,以及从基础到临床的不同时期。胃肠激素的概念也已由传统的分布于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和肠神经系统神经元所分泌的起激素样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扩展至广义的具有类生长因子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它们不仅存在于消化道,而且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体内其他器官。他们除了对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外,对肿瘤、免疫与炎症以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P物质与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P物质是兴奋性胃肠肽类激素。本文系统阐述了P物质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作用,并对P物质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的研究表明有一些胃肠肽类激素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可调节胰腺癌细胞生长。酪酪肽(PYY)是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胃肠肽类激素。它主要由直肠、结肠和回肠的内分泌细胞分泌。PYY可降低胰腺外分泌和胰腺内分泌功能及胰腺血流等。本实验目的在于证明PYY是否对胰腺癌细胞  相似文献   

14.
肽YY(Peptide YY,PYY)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胃肠道肽类激素,它主要由结肠、回肠粘膜的内分泌细胞分泌.其生物学作用包括:收缩血管、减少胰腺外分泌、抑制胃肠运动和胃酸分泌等.在一些吸收不良,胃肠手术后的胃肠道疾病中,PYY可能与某些病理生理变化有关,其血浆含量亦会有相应变化.本文就其有关基础与临床研究作一简要介绍.结构与命名1980年Tatemoto和Mutt首次从猪小肠中分离提取出一种含有36个氨基酸的多肽.与许多生物活性多肽类似,它也具有C-端的酰胺结构,其氨基酸顺序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预后很差,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有效的诊治方法.蛙皮素(bombesin,BBS)属于胃肠肽类激素,具有生长因子样作用~([1,2]).目前,人胰腺癌是否存在BBS以及BBS对胰腺癌是否具有促生长作用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BBS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冯晨晨 《胃肠病学》2010,15(8):505-507
迷走传入神经元接受脑-肠肽的信号刺激并传递至下丘脑,对摄食行为进行调节。胆囊收缩素(CCK)作为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在脑-肠轴调控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它能够兴奋迷走传入神经元,调节某些G蛋白偶联受体的兴奋性以及其他肽类神经递质的释放。本文就胃肠激素参与脑-肠轴调控机制的进展,特别是CCK在迷走传入神经途径中的"枢纽"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腺癌更为常见.但目前为止胃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尤其是在神经内分泌方面的发病机制研究甚少.许多肿瘤能分泌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re intestinal peptide,VIP)属于胰泌素/VIP族的胃肠肽类激素,是最重要的脑肠肽和肽类神经递质之一,调节着多个系统的功能[1].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与胃肠多种肽类激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产生多种胃肠肽类激素,调节胃肠道许多功能。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胃肠道最常见和典型的功能紊乱性疾病,因此IBS可能与胃肠激素变化有关。本研究分析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P物质(SP),酪神经肽(NPY)和神经降压素(NT)等含量的变化,旨在探讨胃肠激素在IBS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长抑素是一种环状多肽类激素 ,广泛存在于人类的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 ,其中胃肠道含量占 70 %。生长抑素主要作用为抑制生长激素和胃肠激素的分泌 ,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及胃肠运动。生长抑素作为临床用药 ,目前主要有两种 :一是生长抑素长效类似物生长抑素 8肽 (善得定 ,奥曲肽  相似文献   

20.
神经内分泌肿瘤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其在各消化器官中的组织形态学、病理分型、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各有不同,相关的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亦差别很大。本文通过解读相关指南,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诊治进展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