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桑琳  赵卫东  杜世华 《安徽医学》2012,33(10):1346-1350
目的通过检测p53、p21、MDM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53、p21、MDM2基因和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检测29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29例子宫腺肌症组织标本的p53、p21、MDM2表达情况,对p53、p21、MDM2的表达及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p53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中分泌期表达高于增生期(P0.0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子宫腺肌症组织中增生期与分泌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p53蛋白表达率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0.05)和子宫腺肌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53蛋白表达率与子宫腺肌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的表达率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0.05)和子宫腺肌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21蛋白表达率与子宫腺肌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M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低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0.05)和子宫腺肌症组(P0.0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子宫腺肌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p53与p21呈正相关(r=0.611,P0.01),p53与MDM2呈负相关(r=-0.541,P0.01),p21与MDM2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表达无相关性(r=0.404,P0.05)。结论细胞凋亡调控蛋白p53、p21、MDM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发病机制可能存在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MP9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研究组39例子宫腺肌症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子宫内膜及对照组27例正常子宫内膜进行MMP9检测。结果MMP9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的异位内膜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与在位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9表达增强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陈东红  张广亮  柯妍  余艳红 《医学争鸣》2008,29(16):1476-1478
目的: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和子宫腺肌症(AM)中表达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组)异位内膜、22例子宫腺肌症(AM组)在位内膜及15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对照组)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主要表达在腺体上皮细胞的胞质和胞膜;EM组和AM组的Fhit表达无显著性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子宫内膜Fhit表达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M组在位内膜的Fhit表达在临床r-AFS不同期别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异位内膜的Fhit表达在不同r-AFS分期中差异显著(P〈0.05),Fhit表达的阳性强度与r-AFS分期呈负相关(r=-0.40,P〈0.05).结论:Fhit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和子宫腺肌症(ADM)均由具有生长功能的异位内膜所致,临床上可并存。EM和ADM虽在病理学上定义为良性疾病,但其具有的侵袭及转移等特点却表现出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两者曾被作为同种疾病而广泛研究,但EM与ADM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通过研究EM和ADM妇女中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发现两者频繁相关,且均存在子宫内膜肌层功能异常和在位内膜分子学特征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腺肌症患者的在位内膜中雌激素受体β(ER-β)的含量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发病中的机制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两步法,分析12例腺肌症患者在位内膜及5例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标本中ER-β的含量,并以10例正常子宫内膜做对照.结果 3组在位内膜上皮细胞中均有ER-β的表达,而在基质细胞中未检测到其表达.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ER-β的表达高于其在内异症在位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ER-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的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量不同,对选择药物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Fas/FasL系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Fas和Fas配体 (Fas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染色法 (S -P法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 5 6例的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 (30例 )中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FasLmRNA水平。设正常子宫内膜为对照组 (2 5例 )。结果 Fas蛋白在卵巢异位症 (OEM )与子宫腺肌症 (AM )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3%和 77% ,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92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FasL蛋白在OEM与AM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7%和 73% ,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 )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且二者的表达均不随月经周期而改变。FasLmRNA的表达强度在异位症组 (包括OEM和AM两组 )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5 )。结论 Fas/FasL系统中FasL基因转录激活 ,使Fas与FasL蛋白表达比例失衡 ,可能对异位内膜组织逃避免疫监视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Bcl—2在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内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凋亡调节蛋白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腺肌症正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结果显示:①在正常子宫内膜和腺肌症正位内膜中,bcl-2相似,主要见于腺上皮细胞,并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②在子宫腺肌症月经各期的异位内膜中,bcl-2持续表达,且无周期性变化。提示:bcl-2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其周期性变化对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和生理性死亡脱落起重要作用,从而调节月经;b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患者的血清CA125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CA125测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方法(IRMA)对 30例异位症,24例腺肌症及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正常妇女血CA125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异位症组阳性率56.66%,均值为(65.87±59.90)ku/L,腺肌症组阳性率87.50%,均值为(101.86±68.21)ku/L,子宫肌瘤组、卵巢囊且及正常组阳性率分别为10.34%、9  相似文献   

10.
(一)病史 询问病人月经史、不孕史,应详细询问月经周期、月经量的改变,是否有继发性痛经呈渐进性加重,痛经是否伴随腰骶部坠痛.注意询问病人特殊部位内异症的情况,如切口部位的周期性疼痛结节,经期剧痛、月经净后缓解.是否有周期性血尿,周期性腹痛、便血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和子宫腺肌病(AMS)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在血管生成调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16例异位内膜组织、10例腺肌瘤组织、20例在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并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VEGF在异位内膜组织(EMT,E)中阳性表达率为93.75%(15/16),强阳性表达8例;在腺肌瘤组织(AMS,A)中阳性表达率为80.00%(8/10),强阳性表达4例;于在位内膜组织(eutopic,e)中阳性表达率为55.00%(11/20),强阳性表达3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control,C)中阳性表达率为20.00%(4/20),无强阳性表达.E A与e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E A与C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e与C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E A与e强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E A与C强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EMT、AMS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高表达VEGF可能与EMT和AMS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凋亡调节蛋白bcl 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腺肌症正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结果显示 :①在正常子宫内膜和腺肌症正位内膜中 ,bcl 2 表达相似 ,主要见于腺上皮细胞 ,并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②在子宫腺肌症月经各期的异位内膜中 ,bcl 2持续表达 ,且无周期性变化。提示 :bcl 2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 ,其周期性变化对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和生理性死亡脱落起重要作用 ,从而调节月经 ;bcl 2在子宫腺肌症内膜中持续表达 ,使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得以长期增殖而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通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痛经、盆腔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将其中50例有疼痛症状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温阳祛痛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少腹逐瘀汤治疗,3个月为1疗程。另设一组无疼痛症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作为无痛对照组,不用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症状及血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27/30)、70%(14/2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痛经、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有疼痛症状患者的血雌二醇(E2)水平高于无痛组(P<0.05),孕酮(P)水平低于无痛组(P<0.05);治疗后患者血E2水平升高,血P水平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通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盆腔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失衡的雌孕激素水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86例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内异症及腺肌症患者,将入选者随机分为A组(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n=43)与B组(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n=43),观察两组疗效情况.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结果发现,B组治疗后1年妊娠率为23.3%显著高于A组的4.7%(P<0.05);B组复发率低于A组(P<0.05),分别为0.0%、4.7%;治疗后,两组痛经评分均显著降低,而A组痛经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对经期影响不明显,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经量均显著减少(P<0.05),A组经量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后,A组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B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均有效,二者各有优缺点,但米非司酮价格低廉,且不良反应低,用药后复发率较低,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及腺肌症患者阴道微生态和阴道菌群分布情况。方法选择内异症患者48例(内异症组),腺肌症患者54例(腺肌症组),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化学反应法检测3组受试者阴道分泌物的微生态状况及菌群分布情况,并对3组受试者阴道分泌物的清洁度、细胞类型、菌群密集度、菌群分布及微生态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受试者阴道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比较及阴道微生态功能指标Nugent评分、过氧化氢及pH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内异症及腺肌症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环境相对更复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ERα多态性是否与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相关.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检测68例子宫肌腺症、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78例正常健康妇女ERα基因型.结果 ERα PvuⅡ基因频率pp、Pp、PP在子宫肌腺症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8.2%vs39.7%、42.6% vs 48.7%、19.1% vs 11.5% ;XbaⅠ基因型频率xx、Xx、XX在子宫肌腺症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1.7% vs 56.4%、32.4% vs 41.0%、5.4% vs 2.6%,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uⅡ基因型频率pp、Pp、P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4.6%和39.7%、37.5%和48.7%、17.9%和11.5% ;XbaⅠ基因型频率xx、Xx、XX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4.2%和56.4%、32.1%和41.0%、3.6%和2.6%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多态性与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分期也无关联.结论 雌激素受体基因ERα多态性可能与上海地区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无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基因和环氧化酶-2(cox-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和子宫腺肌病(AM)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2例正常子宫内膜、42例EMs及33例AM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P450arom mRNA和COX-2mRNA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450arom 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在EMs和AM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均有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8.777,q=4.624~10.282,P〈0.01)。P450arom mRNA在EMs和AM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显著性(q=2.964、2.655,P〈0.01、0.05)。COX-2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或弱表达,在EMs和AM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均有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1.307,q=2.583~7.905,P〈0.01);在正常子宫内膜、EMs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分泌期表达高于增殖期,差异均有显著性(t=4.401~15.865,P〈0.05);在AM表达不随月经周期变化。COX-2mRNA在EMs和AM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差异均有显著性(q=2.623、5.908,P〈0.05)。P450arom mRNA和COX-2mRNA在EMs的表达与rAFS分期均无相关性。P450arom mRNA与COX-2mRNA在EMs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64,P〈0.01);在AM中的表达水平亦呈正相关(r=0.813,P〈0.01)。结论P450arom和COX-2与EMs和AM的发病相关,二者协同作用促进EMs和A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Cancer antigen125(CA125)的测定对术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与子宫腺肌症,盆腔炎并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术前检测血清CA125值,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腺肌症、盆腔炎血清CA125的测定值逐渐升高;但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测定血清CA125的值对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蒋学风  唐琼兰  罗新  王晓玉  徐建平 《广东医学》2008,29(10):1658-1659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61(cysteine rich 61,Cyr6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异位内膜30例,在位内膜25例及正常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组织各20例Cyr6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异位内膜或在位内膜组织Cyr61的表达均较正常内膜升高(P<0.05)。②不同临床期别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Cyr61的表达无差异(P>0.05)。③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宫内膜增生期Cyr61的表达均较分泌期升高(P<0.05)。结论Cyr61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