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癌和病毒性肝炎是肝脏的两大主要疾病,但目前治疗效果很不理想,主要原因除了治疗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局限外,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对病灶的靶向性差,肝靶向给药系统(hepatic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HTDDS)是通过微粒将药物浓集定位于肝脏的病变部位而发挥疗效,具有特异性好、选择性强、可减少药物用量和给药次数、能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效等优点。肝靶向给药系统根据导向机理而论可分为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物理化学靶向。1被动靶向1.1脂质体脂质体对肝脏具有良好的被动靶向作用,以脂质体治疗肝脏疾病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  相似文献   

2.
肝脏是参与人体进行消化、排泄、解毒和免疫等过程的重要器官,肝脏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有些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症等,极大地危害人民的健康。其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到达肝脏病变部位。杀灭肝病毒、修复受损的病变组织或消除疾病症状。而一般的抗肝炎药物难以迅速浓集到肝区并进入肝细胞发挥药效,因此探索肝脏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靶向制剂(TDDS)是一类使药物浓集到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且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靶向给药系统。为第四代药物制剂。是药剂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肝靶向制剂(HTDDS)可将药物有效地送到肝脏的病变部位,减少全身分布,减少用药的剂量和给药次数,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降低药品不良反应(ADR)。因此HTDDS对肝病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HTDDS的研究动态综述如下,以引起药学同道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袁洁  ;梁光义  ;徐必学 《中南药学》2014,(12):1211-1216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肝靶向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根据肝靶向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对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关肝靶向药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肝靶向给药系统能选择性地将药物输送至肝脏病变部位,通过提高其在肝脏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增强药物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的目的。因此,肝靶向给药系统在肝脏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口服结肠靶向糖皮质激素的前体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清.糖皮质激素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地位不可替代.但长期使用可引起肾上腺皮质抑制、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近年虽合成了一些局部活性较高的糖皮质激素,如倍氯米松二丙酸酯(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prednisolone metasulfobenzoate,tixocor tol private,布的缩松(budesonide),但对于结肠疾病,效果并不好. 研究证明,提高结肠局部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及降低吸收入血的药物量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或避免不良反应[1].局部用药如通过栓剂、灌肠剂等形式虽可以有效抑制局部炎症及免疫过程,并明显降低其不良反应,但这些局部给药方式仅限于治疗远段结肠及直肠的炎症,而且长期应用造成的痛苦使患者难以耐受.口服结肠定位释放前体药具有结肠定位特异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成为近几年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报道的结肠定位糖皮质激素前体药所用的递药载体主要有糖苷(包括葡萄糖醛酸苷、葡萄糖苷、苦杏仁苷等)、葡聚糖、多聚门冬氨酸[2]等.其中葡萄糖醛酸苷和葡聚糖效果最佳.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对这两种载体的前体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肝炎等肝脏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但目前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其原因除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尚不够理想外,没有将药物有效地输送至肝脏的病变部位也是一重要原因。因而开发肝靶向性药物是当前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肝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  王凯平  谭红艾  刘涛 《医药导报》2002,21(4):230-231
综述肝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治疗性的肝靶向药物有毫微粒及微球制剂、免疫导向药物、糖蛋白受体导向药物、信号靶向药物、肝靶向降胆固醇药物、抗疟药及促骨骼生长药等;诊断性的肝靶向药物有磁性毫微粒、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肝靶向药物等.肝靶向药物的研究开发,为肝脏疾病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为吉 《药品评价》2005,2(4):307-308
近年来,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已经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所谓靶向药物治疗就是使药物瞄准肿瘤部位。在局部保存相对高的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而对正常组织细胞作用较小。目前,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药物有控缓释化疗药、脂质体化疗药、分子靶向药物等。药物可通过多条途径给予,如血管介入给药、超声介导靶向经皮给药等。  相似文献   

8.
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细胞直接与血液相能,是药物给药系统理想的靶部位,欲实现肝脏不同细胞靶向,可通过载体上的相应配体与肝实质细胞膜上的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或非实质细胞膜上的甘露糖受体、清除受体等的特异相互作用来达到;也可通过脂质体、毫微粒、乳剂,脂蛋白等载体的被动靶向作用而实现器官靶向,本文对以上各种途径进行综述,结晶在对治疗肝脏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8,(1):138-140
目的:为肝靶向给药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抗体介导""肝靶向抗肿瘤给药系统""主动靶向""药物载体""Antibody mediated""Liver targeted antitumor drug delivery system""Active targeting""Drug carrier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7年10月在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部分作用于不同靶点的肝靶向抗体,对以抗体为靶标的免疫纳米粒、免疫脂质体及复合物等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2篇,其中有效文献29篇。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150种单抗应用于临床或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单抗主要的作用靶点有肝细胞癌(HCC)相关抗原、某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某些癌基因产物以及HCC发展信号途径等。肝靶向给药系统主要有免疫纳米粒、免疫脂质体及复合物3种,具有增强药物靶向性、减少免疫原性、特异性高、杀瘤效应强等优点。抗体的人源化、小型化、高度特异性、作用靶点的多样性、药物的高效性和低毒性等可能是今后抗体介导给药的进一步研发方向与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抗病毒前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前体药物(简称前药)为一类在体外活性较活或无活性,在体内经过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活性物质而发挥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与母体药物相比,前药具有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加水溶性,延长作用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克服首过效应,定位达靶器官等特性。本文对抗病毒前体药物研究进展作介绍。  相似文献   

11.
半乳糖受体介导的肝靶向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脏是人体内功能很多的腺体器官 ,参与体内消化、排泄、解毒和免疫调节等过程。肝脏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有些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等 ,极大地危害人民的健康。近年来 ,随着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学等学科及实验检测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对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很快[1] 。而早在本世纪初 ,Ehrich就提出了导向药物的设想 ,即用某种具有特殊亲和力的载体把药物定向输送到靶器官发挥作用。治疗药物对靶细胞的特异性定位分布是药学领域的一个极富科技意义的挑战 ,大大改进了传统的给药方式[2 ] 。利用载…  相似文献   

12.
前体药物(prodrug)通常是指本身不具生理活性,在体内发挥药理或治疗作用前必须先经过生物转化才产生疗效的化合物。前体药物这一术语最先是由Albert提出来的。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母体药物与一个无活性的化学基因相结合或两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母体药物结合而制成的前体药物可使一些因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大等原因而限制了使用的药物得以广泛应用。这方面的研究已为国内外所瞩目。本文就前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13.
常规化疗因特异性差、不良反应大,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限.前体药物是一类通过连接子将药物与靶向分子(如抗体、多肽、核酸适体、聚合物等)连接成的药物偶联物,可提高药物向肿瘤部位递送的效率,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介绍了几种可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前体药物,如抗体-药物偶联物、多肽-药物偶联物、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和聚...  相似文献   

14.
靶向给药能够增加局部药物的浓度,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目前实现药物靶向性的重要策略是使用靶向载体,如抗体、肽、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聚合物、糖或肽标记的毫微粒和脂质体等。但这些方法有很多不足,如难以通过内皮细胞到达血管外靶点、生产成本高、共轭物诱导免疫原反应、载药量有限及给药方式不便等。Erion等人发现了一类新的磷酸酯和膦酸酯前药,取名为HepDirect前药。该类前药可以特异性地被肝细胞CYP450同工酶CYP3A4酶氧化,释放活性形式的核苷酸或核苷膦酸。经动物和人体试验,HepDirect前药具有明显的肝靶向性,未发现与副产物相关的毒性。文中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对核苷类HepDirect前药的原理、稳定性、副产物、代表药物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蒋煜  张彦  张志荣 《药学学报》2003,38(12):962-965
目的制备盐酸他克林(THA)的酰化前体药物以提高其透过血脑屏障(BBB)的能力。方法THA和酸酐反应制得N-酰化-THA系列前体药物;考察了前体药物在不同介质中的降解情况,并以N-单丁酰-他克林(BTHA)为模型药物,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降解情况。结果合成的化合物经1HNMR,MS和IR鉴定为目标化合物。前体药物在不同介质中均较稳定。与原药相比,前药的脂水分布系数增大。BTHA主要分布于脑、血浆和肝脏中(最高浓度分别为17.572 5,13.140 0和22.827 9 mg·L-1),在肺和心中的分布浓度很低(最高浓度分别为4.947 5和4.492 5 mg·L-1)。BTHA在脑内的降解速率较慢,给药12 h后仍有较高浓度(2.415 9 mg·L-1)。结论N-羧酰-THA系列前体药物提高了THA透过BBB的能力,有望成为脑内定向给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尧睿 《中国实用医药》2007,2(18):125-126
前体药物的出现为新药研发开辟了新的途径,前药能够优化药物传输,提高靶向作用,增强治疗效果,因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前药在心血管系统药物、透皮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中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范锋  孙晓飞 《中南药学》2007,5(1):62-65
肝脏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药物治疗主要依靠药物分子到达肝脏病变部位,杀灭致病病毒、修复受损组织或消除疾病症状。1906年Enrilich首先提出靶向给药的概念,肝靶向给药系统(1iver-targetingdrugdelivery system)可将药物有效输送至肝脏病变部位,减少其全身分布,减少  相似文献   

19.
前药可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如可降低毒性、增加水溶性、提高药物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解热镇痛抗炎药、降压药、抗肿瘤药等类别中的几个前体药物在透皮给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ral colon target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OCTDDS))将治疗结肠疾病的药物靶向输送至结肠,不仅降低常规的口服或直肠给药的毒副作用,且能将药物输送至病灶处,减少给药剂量,提高患者的顺应性;还能提高多肽、蛋白等类药物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笔者将近年有关口服结肠给药系统的研究综述如下。1口服结肠释药系统的应用1.1时控给药根据时辰药理学原理,应用药剂手段使药物在一定的时滞后释放,使之与人的生理周期相匹配,可用于治疗哮喘、高血压、心绞痛、消化道溃疡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具有节律性的疾病。结肠靶向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