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因不明性无精症和少精症Y染色体微缺失的筛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性无精症和少精症不男性与Y染色体微缺失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重PCR技术,对38例原因不明性无精症和少精症者(无精症11例、严重少精症9例、少精症18例)基因组DNA进行Y染色体连锁的18个序列标记位点缺失检测。结果 38例中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6例,缺失率为16%,其中无精症2例,严重少精症1例,少精症3例。缺失形式前两者为AZFd(DYS 237) AZFc(DAZ DYS240),后者为AZFd(DYS237)。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是原因不明性无精症和少精症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多重PCR技术进行缺失检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无精、严重少精症与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03例原发无精子症、72例原发严重少精症患者及60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AZFa、AZFb、AZFc 3个区域微缺失分析.结果:60例正常生育男性未发现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175例生精障碍患者中发现AZF微缺失19例,总缺失率为10.9%.其中11例无精症患者和4例少精症患者的缺失发生在AZFc区域,缺失率为8.6%;1例无精症患者和2例少精症患者发生AZFb、AZFc双重缺失,缺失率为1.7%;1例无精症患者发生AZFa、b、c 3个区域同时微缺失,缺失率0.6%.生精障碍组与正常生育男性组比较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是引起男性无精、少精子症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原发无精、少精子症患者在单精子注射(ICSI)之前进行微缺失筛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与特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关系,并建立一个灵敏、操作简便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65例特发性无精子症患者、27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YRRM1、DAZ、DYS1基因微缺失的检测。结果:65例特发性无精子症患者中,3例发生YRRM1基因微缺失,发生率为4.6%;5例发生DAZ基因微缺失,发生率为7.7%。27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1例发生YRRM1基因微缺失,发生率为3.7%;2例发生DAZ基因微缺失,发生率为7.4%。92例患者中均未发现DYS1基因微缺失。结论:YRRM1和DAZ基因位点的微缺失与特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有一定的相关性,DYS1基因缺失与男性生精障碍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具有灵敏、快速、操作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染色体畸变及Y染色体(Yql1区)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c factor,AZF)缺失情况,建立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筛查方法。方法:对134例患者(无精子症97例,严重少精子症37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ZF、区三个位点8对引物PCR扩增,检测染色体畸变和Y染色体微缺失率。结果:134例中染色体核型异常9例,占6.72%。AZF缺失18例,缺失率为13.43%。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AZF、缺失率分别为14.43%、10.81%。结论:染色体畸变和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无精子症缺失率高于严重少精子症患者。AZF区三个位点8对引物PCR扩增可作为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与特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关系,及探讨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的位点、缺失率有无民族间的差异性.方法:应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40例汉族及维吾尔族特发性无精子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Azoospermia Factor(AZF)因子多位点的微缺失检测.结果:23例特发性无精子患者中,3例发生AZF因子缺失,缺失率为13.04%;17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2例发生AZF因子缺失,缺失率为11.76%.结论:Y染色体AZF因子微缺失的范围和位置对于胞质内体外受精治疗男性不育具有重要意义,但Y染色体AZF因子的缺失的位点及缺失率有无民族间的差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无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多重PCR筛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一套Y染色体微缺失的多重PCR筛查方法。方法 建立5套稳定和可靠的多重PCR筛查方法,对进行ICSI治疗的26例无精子症患者和进行睾丸活检的30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结果 在56例无精子症患者中发现5例AZFc/DAZ缺失,2例同时具有AZFc/DAZ和AZFb/RBMl的缺失,1例仅具有sY153一个片段的缺失。结论 本研究Y染色体微缺失的多重PCR筛查方法是易行和可靠的,对无精子症患者有必要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男性无精子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染色体核型和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无精子症患者63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49例和精液参数正常生育男性60例,抽取外周血分别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染色体核型和性激素水平。结果:63例无精子症患者中,7例Y染色体微缺失,微缺失的发生率为11.11%(7/63);49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4例Y染色体微缺失,微缺失的发生率为8.16%(4/49),与正常精液组(未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精子症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为9.52%(6/63),而正常生育男性精液组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均未发现异常染色体核型。与正常生育男性精液组[FSH(3.88±2.21)IU/L;LH(4.63±1.51)IU/L]比较,无精子症[FSH(20.41±19.34)IU/L;LH(11.44±9.48)IU/L]和严重少精子症[FSH(8.88±7.04)IU/L;LH(6.78±3.85)IU/L]不育患者FSH和LH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不育患者有必要进行遗传学和性激素检查,便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的检测来明确少精子症、无精子症患者病因.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针对31例严重少精子症和9例无精子症患者与对照组41名已正常生育的男性,进行AZFa、AZFb、AZFc、3个区域共12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 site,STS)的微缺失分析.结果 严重少精子症31例中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6例,无精子症9例中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3例,而正常对照组41例均未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此研究中发现缺失形式有2种,分别是AZFa+AZFb+AZFc区的全缺失和AZFc区的单独缺失.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与精子发生障碍导致的不育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精索静脉曲张(VC)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与不伴VC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探讨他们不育的内在原因。方法:A组为VC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患者137例,其中无精子症70例(A1组),严重少精子症67例(A2组);B组为不伴有VC的特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135例,其中无精子症69例(B1组),严重少精子症66例(B2组)。C组(对照组)为30例正常生育男性。采用多重PCR技术对受试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1 A组137例中有23例检测到Y染色体微缺失,缺失率16.8%。B组135例中有23例检测到Y染色体微缺失,缺失率17.0%;C组未检测到Y染色体微缺失;2 A1组、A2组、B1组和B2组Y染色体微缺失率分别为为22.9%、10.4%、20.3%和13.6%;3严重少精子症A2组和B2组共133例中16例检测出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为12.0%;4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在伴有及不伴有精索静脉曲张的无精子、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无显著差异,Y染色体微缺失是精索静脉曲张伴有的无精子、严重少精子症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特发性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区缺失和其中RBMY1A1、DAZ基因缺失。方法选取AZFa、b和c区6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对56例少精子症和33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外周血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对缺失样本进行RBMY1A1和DAZ基因缺失分析。结果共确认6例患者发生Y染色体微缺失和基因缺失、占7%(6/89);其中5例AZFc/DAZ基因缺失,1例AZFb+c/RBMY1A1和DAZ基因缺失。结论AZF部分区域缺失的患者同时伴有与精子生成具有重要作用的基因缺失,并可能由此导致精子生成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不明原因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男性患者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的频率,探讨不同民族间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发生率的差异。方法以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区STS- AZFa、AZFb、AZFc和AZFd 4个基因8片段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23例(汉族61例,维吾尔族62例)无精子症和少精予症不育男性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并比较不同民族的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的差异。结果61例汉族患者中有27例(44.26%)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62例维吾尔族患者检出13例(20.97%)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在所有被检出有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的患者中AZF区联合缺失23例(58%)。汉族患者与维吾尔族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率及AZF多位点联合缺失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不育男性患者中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发生率及AZF多位点联合缺失发生率存在民族差异,PCR检测AZF基因是诊断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育男性无精子因子微缺失的检测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无精及少弱精症患者与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 检测未作特定限制的不育男性102例及10例正常男性的AZF基因,同时了解相关男性学病史、查体、精液特征和血清性激素水平。根据精液特征将患者分为无精症61例、严重少精症18例、少精症11例和弱精症12例4组;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男科疾病,将其中79例无精或严重少精症患者分为原发性无精或严重少精症和非原发性无精或严重少精症者2组。分别比较各组AZF基因缺失率。结果 102例不育男性中检测出AZF基因缺失8例,其中无精症6例,严重少精症2例;原发性无精或严重少精症者6例,非原发性无精或严重少精症者2例。其余少精、弱精及正常对照等各组均未见AZF缺失。结论 AZF基因缺失检出率与患者分组有关;原发性无精或严重少精症患者是AZF基因异常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和Y染色体微缺失对生精障碍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挑选的100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5×106/ml,组1),100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轻度少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10~20)×106/ml,组2],100例特发性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组3),100例特发性轻度少精子症患者(组4)和30例正常生育男性对照组(组5)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选取无精子因子(AZF)a、b和c区9个序列标签位点(STS)。结果:组1中有19例患者存在AZF微缺失(19%);组3中有11例患者存在AZF微缺失(11%),其余各组均未发现AZF微缺失;组1比组3有较高的缺失率。结论:在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严重生精障碍患者前应先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本院男性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长臂上的AZF区进行微缺失检测,研究Y染色体AZF区的微缺失与男性患者不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296例无精子症患者和320例重度少精子症患者,比较Y染色体在无精子症和重度少精子症患者中的缺失率。结果 616例不育男性患者中检出69例AZF区不同程度微缺失,缺失率为11.6%。无精子症患者发生的缺失概率高于重度少精子症患者,无精子症患者中AZF区缺失率为15.2%,重度少精子症患者AZF区缺失率为7.5%。AZF区缺失高频发生于AZFc区,占总缺失的60.9%。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在无精子症和重度少精子症患者发生率较高,进行辅助生殖治疗前应进行微缺失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与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127例无精子症(80例)和严重少精子症(47例)的不育患者及60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Y染色体AZF基因、DAZ外显子检测.结果 无精子和严重少精子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7例,缺失率5.51%.其中AZFc缺失2例,DAZ外显子缺失5例.少精子症组缺失率8.51%,无精子症组缺失率3.75%,小睾丸组的缺失率6.54%,正常睾丸组缺失率4.94%,正常生育男性AZF基因和DAZ外显子均未检测到缺失.结论 (1)AZF因子、DAZ外显子微缺失可导致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2)绝大部分无精子、严重少精子患者Y染色体AZF因子、DAZ外显子并没有微缺失,有必要再去寻找新的精子发生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特发性无精子症患与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65例无精子症患进行Y染色体YRRM1和DYS240基因位点检测。结果 65例中无精症患YRRM1缺失6例,DYS 240缺失6例,其中1例双重缺失。结论 YRRM1和DYS240是无精子因子的重要候选成份,其缺失可造成精子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17.
男性生精障碍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遗传学角度分析男性生精障碍的病因,为临床提供治疗和遗传咨询的依据。方法对91例无精子症患者和42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采用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联合检测。结果91例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中,染色体数量异常者16例,占总数17.5%;染色体平衡易位5例,占总数5%;10例AZF区域STS位点缺失,占总数11%;二项检测异常发生率为34%。42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检出染色体平衡易位4例,占总数9.5%;AZF区域STS位点缺失5例,占总数11.9%,二项检测异常发生率为21.4%。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微缺失是男性生精障碍重要的遗传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以及部分微缺失患者的家系追踪调查,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父子间的自然垂直遗传特点。方法:对1 052例患者进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检测,并对12例AZFc缺失患者,1例AZFb和1例AZFb+c缺失患者进行家系追踪调查,绘制AZF缺失患者男性直系家族成员男性不育家系系谱图。结果:1 052例患者,共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89例,其中AZFc缺失56例,AZFa缺失6例,AZFb缺失5例,AZFb+c缺失14例,AZFa+b+c缺失8例。在追踪调查的AZF缺失家系中,AZFb和AZFb+c仅先证者存在缺失,12例AZFc缺失患者中5例重度少精子症患者存在家族垂直遗传,另外1例重度少精子症患者和6例无精子症患者家系中除先证者有缺失外,其家系成员未发现缺失。结论:通过对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进一步的家系调查发现,仅重度少精子症的AZFc缺失患者可能由父亲垂直遗传而来,但与父系表型有差异。对AZF缺失的无精子症患者,无论何种缺失类型,由父亲垂直遗传而来的可能都不大。  相似文献   

19.
男性不育病人Y染色体AZFc/DAZ微缺失的实时荧光PCR筛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建立一套Y染色体微缺失的实时荧光PCR筛查方法 ,对无精子症或少精子症男性不育病人进行Y染色体AZFc/DAZ微缺失的常规筛查。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对进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CSI)治疗的 87例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病人以及睾丸活检的 30例无精子症病人进行Y染色体AZFc/DAZ微缺失的检测 ,同时用多重PCR作为方法学对照。 结果 :AZFc/DAZ缺失 11例 (9.4%) ,其中 6 1例少精子症病人中发现 4例(6 .6 %) ,5 6例无精子症病人中发现 7例 (12 .5 %)。 结论 :Y染色体AZFc/DAZ微缺失的实时荧光PCR筛查方法是易行和可靠的 ,与多重PCR筛查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近年来,Y染色体长臂无精子症因子(AZF)微缺失与男性不育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AZF微缺失的形成机理及各种缺失类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还不十分确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国不育男性的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缺失类型以及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2005年至2009年本院男科门诊502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306例严重少精子症的不育男性进行Y染色体AZF缺失分析。结果:AZF总体缺失率为7.80%(63/808),其中无精子症不育男性缺失率为9.16%(46/502),严重少精症患者为5.56%(17/306)。完全的AZFa缺失或AZFb缺失患者的精液中均没有成熟精子,而AZFc缺失的表型是多样化的。1例部分AZFb缺失患者有成熟精子发生,精子密度呈轻度进行下降。最常见的缺失类型为AZFc b2/b4亚型,占60.32%(38/63),其中39.47%(15/38)的患者精液中能发现成熟精子,其中1例为自然遗传的AZFc b2/b4缺失。63例缺失患者中仅1例AZFc b2/b4缺失患者的精子密度超过2×109/L。结论:AZF微缺失对精子发生障碍具有良好的诊断和评估价值。对Y染色体微缺失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更好地理解AZF缺失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