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验性大鼠液压分级颅脑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自制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对大鼠的头部由轻到重的4种冲击力产生4级脑损务,1级可以无明显病理生理变化;2-4级则随冲击力的加重病理生理变化亦加重。这些变化包括心率,呼吸、血压,颅内压、脑水份含是瑟伊文思蓝蓝染范围测定以及病理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学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改变 ,并对其进行分级 ,旨在阐明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采用自行改进的液压冲击模型装置产生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 ,对大鼠脑组织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结果 :肉眼、光镜下出现可分级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本模型的病理学分级适用于实验和临床脑外伤损伤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未成熟大鼠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对2日龄大鼠脑细胞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及近、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2日龄SD新生大鼠10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8)、假手术组(n=28)及模型组(n=52)。模型组予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观察缺氧缺血后早期大鼠神经行为变化及1、2、3、7、14、35 d时体重、脑重以及脑组织病理改变,监测神经细胞凋亡、MBP蛋白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情况,干湿法测定术后3 d时脑组织含水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脑重增长不良,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体重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HE染色模型组大鼠出现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术后1、2、3、7 d模型组大鼠MBP积分光密度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避暗试验、跳台试验的结果均差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导致大鼠脑白质损伤,可影响动物近、远期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推测其与少突胶质细胞凋亡、MBP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20)。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喂普通饲料并给予脂肪乳剂灌胃(10ml/kg)。动态观察血清TG、TC、ALT、AST、MDA、SOD、FFA和肝脏TG、TC、MDA、SOD、FFA的变化,并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2周后,随机处死模型组中的10只,与正常组相比,发现血清TG、TC、ALT和肝脏MDA均明显升高,而肝脏SOD则明显降低,病理显示有2只轻度脂肪变性,尚无炎症病灶出现。第3周处死剩余动物,发现肝指数、血清脂质、ALT、AST、MDA、FFA和肝脏TG、MDA、FFA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而SOD则明显降低;光镜下所见模型组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并有炎症病灶。结论通过3周脂肪乳剂的喂养,形成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对大鼠实验性脑动脉瘤模型制备的影响。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结扎左颈总动脉 电凝两侧肾动脉后支 1%的盐水,B组电凝两侧肾动脉后支 1%的盐水。12周后取大鼠双侧大脑前动脉和嗅动脉(ACA-OA)的分叉处用光镜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脑动脉瘤。结果:A组20只大鼠共有12只右侧ACA-OA分叉处出现动脉瘤样改变,B组15只大鼠ACA-OA分叉处均未见有动脉瘤样改变。结论: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是诱导大鼠脑动脉瘤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可用于实验研究的新型兔颅脑冲击伤模型. 方法:将TNT当量为0.125 g的爆炸球以不同距离致于兔顶骨处引爆致伤,观察血压、呼吸、心率、瞳孔变化、伤口、生存时间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结果:实验动物伤后出现呼吸暂停;平均动脉血压在爆炸后短时间内突发增高,又急剧性下降后缓慢上升超过对照组并在30 min后基本稳定;心率在短时间下降后缓慢上升,并超过正常水平,后开始下降,30 min后恢复致正常水平并有下降趋势;全血低切粘度、高切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等均有升高;全血高切粘度、低切还原粘度、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等均有降低. 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较为明显. 2 mm, 5 mm, 8 mm三组不同的距离造成的颅脑伤及伤后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冲击波对颅脑创伤的特点,体现颅脑冲击伤的各种变化,适合作为冲击伤的标准模型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学分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改变,并对其进行分级,旨在阐明液脑外伤模型的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自行改进的液压冲击模型装置产生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对大鼠脑组织进行肉我镜观察。结果:肉眼、光镜下出现可分级的病理学改变。结论:本模型的病理学分级适用于实验和临床上损伤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几种实验性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几种不同诱石剂诱导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成功后,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草酸钙结晶、24h尿总钙和草酸,以比较几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实验性大白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设计并寻找一种成石效果好、简便、稳定的结石模型。结果发现:乙二醇和1α(OH)VitD3诱导模型组的尿钙、肾钙明显高于其它模型组,肾组织可见大量草酸钙结晶沉积。乙二醇和氯化铵诱导的模型组与乙二醇和1α(OH)VitD3诱导的模型组情况类似。研究显示:乙二醇和1α(OH)VitD3与乙二醇和氯化铵诱导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效果显著、简便、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闭合性脑硬膜外占位性颅脑损伤的大鼠模型,利用5F 漂浮导管置脑硬膜外模拟占位,按球囊注入水量和持续时间分组。观察各组动物的死亡率,存活鼠的颅内压、脑含水量的变化以及血肿形成、组织受损的情况。结果显示:球囊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损伤越大;存活鼠颅内压及脑水含量均增加,神经机能受损,并有血肿形成和受压区坏死;上述变化随占位时间延长和受压程度的加重而加重。提示该脑损伤模型简单可行、可重复,能较好地反映硬膜外占位性脑损伤的病理分级,且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0.
王占祥  章翔 《陕西医学杂志》1996,25(11):697-698
用标准牙科钻头,直接损伤小鼠顶叶皮层,造成局灶性脑损伤模型,用于C-fos癌基因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此模型操作简单、迅速、规范、重复性好,是一种理想的用于研究脑损伤与基因表达关系问题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用簧片弹击大鼠枕骨结节部位造成大鼠脑干损伤。模型成功的指标包括:弹击后立即出现昏迷,角膜、痛觉、惊觉等反射消失,并于伤后3h内死亡;大体观察无颅骨骨折,无或仅见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肉眼可见的脑挫伤,脑干纵切面可有少许小点状出血;光镜下仅见脑干水肿及少量小灶性出血等轻微病理学变化。造成脑干损伤时大鼠头部受的力为1.6~2牛顿(Newton,N)。当打击力大于2N时可造成广泛性脑损伤,打击力小于1.6N时仅形成脑震荡模型。  相似文献   

12.
向左颈内动脉注射百日咳杆菌,造成大鼠急性感染性脑水肿模型,生理盐水和正常手术为对照组。结果示注菌1h,4h组左脑含水量分别较正常组和盐水组显著增高(P<0.01);EB含量注菌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且注菌侧脑明显蓝染。提示本模型主要系血管源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13.
L—赖氨酸对大鼠脑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L 赖氨酸对大鼠闭合性脑损伤的作用。②方法 采用落体法致大鼠闭合性脑损伤 ,伤后立刻一次性腹腔注射L 赖氨酸 ,观察L 赖氨酸对脑损伤大鼠脑水肿、病死率的影响 ;采用光镜下特定区域坏死神经元计数方法 ,观察L 赖氨酸对皮质及海马CA 1区神经元损害的作用。③结果 L 赖氨酸组 (6 2 1.5mg/kg及 310 .8mg/kg)与对照组 (NS组 )比较 ,能显著减少相关脑区变性、坏死神经元的数量 (H =10 .35 ,13.84,t=2 .16~ 9.2 5 ,P<0 .0 5 ,0 .0 1) ,显著减轻脑水肿 (F =3.5 2 ,q =4.0 4~ 11.37,P <0 .0 1) ,同时 6 2 1.5mg/kgL 赖氨酸能显著降低脑损伤后大鼠的病死率 (P =0 .0 0 9)。④结论 L 赖氨酸对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的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动物模型。方法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AH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SAH组鼠尾取血(用自制套管针控制注血深度)注入枕大池造成SAH,假手术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以LOEFFLE神经行为学评分方法和解剖学观察进行模型的评价。结果SAH组各时点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相应各时点(t=4.78~10.30,P<0.01)。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蛛网膜下隙未见积血,SAH组大鼠枕大池见片状积血。结论枕大池注血法建立SAH大鼠模型简单、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5.
用Northern印迹杂交和放射性配基结合法,检测了百日咳杆菌脑损伤时大鼠大脑皮质NM-DA受体的变化。结果显示:注菌组Kd值较对照组小(P<0.05),NMDAR1mRNA表达及Bmax值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NMDA受体主要表现为受体功能的激活,亲和力增加,并非基因表达的改变而使受体的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给SD大鼠肌注糖皮质激素及牙间结扎建立实验性牙周炎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激素组、结扎组及实验组,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醋酸泼尼松肌肉注射、左上颌第一磨牙钢丝结扎和肌肉注射激素加结扎处理。于实验第4周及第8周分两批处死大鼠。结果:给予激素注射的大鼠于用药第3天后便出现了进食下降、少动倦怠等表现,与中医肾虚的症状相似;而未注射激素的大鼠则无上述表现。结扎组大鼠牙间乳头出现了溃疡及慢性炎症变化,牙槽嵴轻度吸收。激素组大鼠的牙槽骨呈骨质疏松性改变,牙周组织则无炎平;而上述所有病理性变化均在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中出现。对照组大鼠牙周组织则正常。结论:糖皮质激素注射加牙间结扎的方法可成功的建立与临床相符的牙周炎模型,为临床牙周炎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稳定的颅脑损伤合并股骨闭合性骨折大鼠模型,研究颅脑损伤后SD大鼠股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分析脑外伤对大鼠股骨折愈合速度的影响机制。方法48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二组:颅脑损伤合并股骨折组;单纯股骨折组,分别于造模后7d、14d、28d分批处死动物,截取骨折端长约10mm左右股骨骨痂标本,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观察CGRP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法测定骨折位点骨痂中CGRP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脑外伤合并股骨折组在7d、14d与单纯骨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d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外伤后合并股骨折,骨折端CGRP在骨折愈合的早中期表达增高,有利于多种细胞趋化、增殖与分化,促进成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我科1981年5月~1982年12月进行大鼠肝癌肝内移植模型实验,共移植大鼠108只,癌肿成活率为91.7%。肝癌鼠自然生存期为31天。长成的肝癌其病理组织学与临床肝细胞癌相似。该模型的优点是移植的肝癌生长在肝脏上,与临床的肝癌病例相似。本实验每移植1次,周期短,一般为两周左右,最长不超过30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闭胸式体外循环模型。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右颈内动脉插管灌注、右颈外静脉置管至右心房引流方法进行闭胸式体外循环,转流时间90min,术中及停机后进行有创血压、心电图监测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10只大鼠顺利建立CPB模型,CPB期间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mmHg以上,动脉血气指标正常,停CPB后,大鼠存活2h以上。结论:本实验建立大鼠闭胸式CPB模型是切实可行的,对CPB术后多脏器损伤的病理生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