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溶栓、抗凝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6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血栓通溶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对于DVT应进行早期溶栓、抗凝预防,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时一般须采用股动脉穿刺。由于术中全身肝素化、术后应用抗凝药等因素,容易造成穿刺点局部出血不止,血液向周围组织渗透造成皮下淤血和血肿等介入诊治常见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引发医疗纠纷。2002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凝血指标纤维蛋白的关系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妇科肿瘤、外科、骨科术后DVT20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总结围术期DVT方法。结果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溶栓治疗,血栓完全溶解6例,部分溶解14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术前后查凝血指标、纠正贫血,术中操作精细、减轻对髂静脉及其属支的刺激,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尽量不用止血药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对有高危因素者术后可考虑预防性抗凝治疗,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抗凝、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1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行经皮穿刺股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置管间接肠系膜静脉溶栓治疗,总结分析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有效的胃肠减压、病情观察评估、早期介入手术,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溶栓护理、抗凝护理及营养支持.结果 19例置管溶栓患者在术前术后规范的治疗及护理下,1例溶栓48 h后出现腹痛进行性加重、腹膜刺激征,转外科手术治疗.18例患者介入治疗后症状缓解,排便正常.出院后随访12个月,18例患者均无明显的腹痛腹胀,排便正常.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术前评估准备、早期介入溶栓以及术后病情的严密监测、溶栓抗凝护理、并发症的观察是手术成功和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正确选取和维护旁路血管的经验,以防止旁路血管的阻塞、保证手术的成功。方法采用不接触取血管技术制取旁路血管材料,术后积极抗凝同时维持正常血压和血糖。结果7例冠心病患者术后循环稳定,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术中采用不接触取血管技术,操作仔细、轻柔,术后积极抗凝是防止旁路血管阻塞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白波  周璞  陈国栋  牛增广 《武警医学》2017,28(10):1031-1034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联合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抗凝治疗预防膝、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01至2016-01于我科收治的膝髋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单独使用LMWH抗凝治疗,另一组采用LMWH联合IP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定期复查下肢静脉超声,可疑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行CT肺血管造影检查(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以明确诊断,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指标。所有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均进行随访,统计DVT发生率。结果 LMWH联合IPC抗凝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独使用LMWH组(P<0.05),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PE。所有患者INR均在2.5以内,血小板计数未减少。结论 IPC联合LMWH抗凝治疗与单纯应用LMWH抗凝治疗相比能够明显降低膝、髋置换术后早期下肢DVT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犬动脉瘤模型建立后瘤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犬动脉瘤成模后可能影响瘤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探索降低瘤内血栓的方法.方法 将20只实验犬分4组建立犬双侧颈动脉侧壁动脉瘤:垂直型动脉瘤 + 术后不抗凝;垂直型动脉瘤 + 术后抗凝;倾斜型动脉瘤+术后不抗凝;倾斜型动脉瘤 + 术后抗凝.术后2 ~ 4周造影观察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情况.对可能影响瘤内血栓形成的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骨折手术患者168例,术后加强康复指导,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结果 168例患者中,5例出现早期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遵医嘱给抗凝、溶栓治疗后痊愈。结论良好的护理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术后顺利康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孙玉华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507-1507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术后1~3周内,是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我科在3年内共收治此类病人33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肝素在血栓性病变介入溶栓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肝素在血栓性病变的介入性溶栓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急性脑血栓形成22例,四肢动脉血栓18例,髂股静脉血栓200例,下腔静脉血栓20例,分别给以肝素或小分子肝素行全身抗凝。经导管或局部给以溶栓、消融和下腔静脉过滤器放置等治疗,术中和术后也全身使用肝素抗凝治疗。结果:动脉血栓在肝素抗凝下,经导管溶栓疗效肯定,术后必须以肝素抗凝才能保持管腔通畅;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完全再通率低于动脉系统。肝素与溶栓药物联合应用疗效高于单纯使用溶栓药物。结论:血栓性病变的治疗应首先使用肝素抗凝,其次溶栓。溶栓必须和肝素抗凝联合,这是对血栓性疾病进行介入治疗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急诊介入治疗疗效.资料与方法 对17例发病48 h~20天的 DVT患者进行颈静脉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同时股静脉内置入直头多侧孔导管,术后双向溶栓并抗凝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置入滤器,血栓溶解,下肢水肿消失,治愈出院,未出现肺栓塞.结论 产后DVT患者置入可回收滤器,术后双向溶栓并抗凝治疗,能提高DVT的深静脉早期复通率和有效预防发生肺栓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变化的规律,摸索调控措施的时机和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的37例肝移植患者,依据PT和PA将凝血功能障碍分为轻、中、重度,对轻度障碍术前不予以纠正;对中、重度患者术前应用血浆置换及术前、术中补充凝血因子等方法进行干预。术后早期低凝状态,无活动出血不予处理。对高凝状态常规应用肝素抗凝。结果37例患者均无术后移植物血管内血栓形成。结论(1)依据PT和PA评估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凝血障碍程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2)对中、重度凝血障碍患者,术前积极干预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3)术中对新肝初期凝血功能短时间恶化,若创面渗血不明显可不予纠正。(4)术后低凝状态一般持续12~72h后逐渐转向高凝,及时合理地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18例BCS合并血栓形成的患者,2例为肝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16例为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采用术前抗凝(复方丹参和阿司匹林)或抗凝+尿激酶溶栓治疗,术中分次球囊扩张+支架压迫,术后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结果 18例BCS合并血栓形成的患者皆成功地实施了介入开通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下腔静脉压力由(31.82±0.52)cmH  相似文献   

14.
收集4 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治进行了分析。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腹痛严重与腹部体征轻微是本病特征,X线平片、钡餐透视、彩超、CT 检查有助于诊断;早期手术,术后抗凝溶栓治疗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施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的病人,术后均需接受抗凝治疗.如何进行抗凝及预防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晚期死亡的重要内容.我院1989年10月~1994年12月,共行心脏瓣膜替换术101例(116个瓣),现将我们的抗凝方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病率及其相关预测因素,探讨术前和术后DVT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2011—2016年股骨颈骨折延期手术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进行全髋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均对患者进行静脉造影,诊断DVT的发生。对术前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患者进行溶栓和抗凝(低分子量肝素或利伐沙班)治疗。手术后根据推荐的抗凝方案进行抗凝,防止血栓形成,包括机械性预防(如早期活动、弹力袜、足底静脉泵、周期性充气加压等)和药物预防(如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并重复静脉造影诊断DVT的发生。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前DVT的预测因素。结果108例患者中35例(32.4%)在术前发生DVT,延迟手术时间、D-二聚体均是术前DVT的独立预测因素,且有24例(64.9%)术后与术前DVT发生在同一位置。结论股骨颈骨折延期手术患者术前DVT发生率高,术后DVT多与术前发生DVT相关。  相似文献   

17.
风心病二尖瓣成形术后需进行抗凝治疗,现就我们1994~1998年20例二尖瓣成形术后抗凝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0例风湿性心脏病人作二尖瓣成形术16例,、二尖瓣成形并三尖瓣成形术4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1~58岁,平均41岁。1例于术后13d消化道、呼吸道及颅内出血经抢救无效而死亡;1例出现血尿,经调整华法令用量后血尿消失;其余病人均未出现出血及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联合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GSV)高位结扎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方法本实验设计为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患者96例;抗凝组(B组),患者9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B组患者术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A组术后不给予低分子肝素,其它处理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d、2周和3个月术肢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结果189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仅A组有1例发生术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其余无一例发生DVT和肺栓塞。A、B两组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是否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显著性影响,术后不需要常规应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腰椎融合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脊柱外科行腰椎融合术治疗患者165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89例;年龄55~78岁,平均64.0岁。其中胸腰段骨折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腰椎滑脱症34例,腰椎管狭窄症51例,腰椎内固定翻修术5例。术后发生DVT的21例患者作为DVT组,其余144例作为非DVT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情况、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凝血四项、D-二聚体、是否使用抗凝药、是否输血和手术情况等一般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DVT组和非DVT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70岁、BMI≥24kg/m^2、输血、卧床时间≥5d、血清TG水平增高是老年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而术后两组患者间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和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发生下肢DVT患者血栓均位于小腿远端。结论年龄≥70岁、BMI≥24kg/m^2、输血、卧床时间≥5d、血清TG水平增高的老年患者在施行腰椎融合术后早期易出现下肢DVT。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腰椎融合术后应积极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警惕性。方法 对22例疑似病例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肺栓塞,同时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结果 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后,22例患者中治愈12例,好转8例,死亡2例。结论 提高诊断意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获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