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收集不同部位的DLBCL50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BCI的免疫表型并进行分类.结果 50例CD20和CD79a均(+),13例CD45RO(+),5例CD43(+),17例CD10(+),25例bcl-6(+),28例MUM-1(+).根据免疫表型分类,21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DLBCL,29例为活化B细胞样DLBCL.结论 内蒙古地区DLBCL的发病部位涉及多个器官和组织,其中以颈部、扁桃体和胃肠道为多见.该地区DLBCL病例B细胞标记物CD20和CD79a均(+),部分病例T细胞标记物CD45RO(+),这可能是内蒙古地区DLBCL病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睾丸原发性淋巴瘤(PT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PT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0例PTL病例中,患者年龄44~80岁,中位年龄65.5岁,均表现为睾丸不同程度的肿大。20例PTL中17例(85.0%)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且均为非生发中心起源(non-GCB)型。2例(10.0%)为套细胞淋巴瘤(MCL),其中1例为CD5阴性的套细胞淋巴瘤,1例为母细胞变异型套细胞淋巴瘤。1例(5.0%)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CL,NOS)。结论 PT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老年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PTL进展快、预后差,结合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在最近20年内的诊断率显著增高,约占全部淋巴结外淋巴瘤的37%,其中胃占到23%,小肠约7.5%,结肠约5.5%。在组织学类型上包括B细胞型的弥漫型大细胞淋巴瘤(DLBCL)、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FL)、帽状区淋巴瘤(MCL)、T细胞型的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顽固性腹泻性T细胞淋巴瘤、免疫增生性小肠疾病(IPSID-地中海淋巴瘤,α链病)周围T细胞淋巴瘤等。霍奇金病的播散较少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20~+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CD20~+T/NK细胞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例1扁桃体肿物。镜下见扁桃体黏膜组织中有弥漫浸润的淋巴样细胞,细胞体积大,异型明显,部分区域细胞呈窦隙状生长。免疫组化:CD2、CD3、CD5、CD30和CD20(+),而PAX-5、CD79a、ALK、CD15和CD10(-),Ki-67阳性指数70%。EBER原位杂交(-)。病理诊断:CD20+间变型大细胞淋巴瘤。例2鼻咽部肿物。病理诊断: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CD20~-。放、化疗后16个月出现胸壁皮肤肿物,活检见皮下纤维脂肪中有灶片状浸润的淋巴样细胞,细胞中等大小,核形欠规则。免疫组化:CD2、CD3、CD43、CD56、CD20和Gram-B(+),而PAX-5、CD79a、TIA-1和穿孔素(-),Ki-67阳性指数90%。EBER原位杂交(+)。病理诊断:CD20+ENK/TCL。结论 CD20+T细胞淋巴瘤少见,诊断困难,易误诊。诊断与鉴别诊断依靠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预后特点。方法对13例原发性皮肤AL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3例原发性皮肤ALCL中,男女之比为1.6∶1,平均年龄47岁。临床表现为皮肤斑块、结节、肿块;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组化示CD30均(+),大多数CD3和/或CD43(+),部分EMA、GranB和perforin(+),ALK、CKpan、CD20、CD79a、HMB45、CD68、CD15和CD117(-)。13例均经外科手术切除局部病变,再辅助以化疗和∕或放疗;9例随访时间5~55个月,1例死亡。结论原发性皮肤ALCL是低度恶性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本病应与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黑色素瘤、低分化腺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染色.结果 光镜下皮肤附属器周围、血管周围和血管内可见中等大小的异型淋巴样细胞,肿瘤细胞胞质比较丰富、淡染,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深染,部分血管内可见纤维素样渗出物.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3和粒酶B(+),CD56部分(+),CD5和CD8散在(+),CD4、CD20和MPO(-);CD31显示大部分肿瘤细胞位于血管内;Ki-67阳性率>50%.EBER分子原位杂交(+).结论 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内淋巴瘤,临床和病理均易与皮肤血管炎性病变混淆,因此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0例MCL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均为中老年人。肿瘤组织表现为淋巴结基本结构不同程度消失,呈弥漫性或套层性(含有生发中心)或模糊不清的结节性方式增生,可见散在"星空"现象,细胞间小血管清晰可见及伴透明变性轻度硬化。经典(普通)MCL最多见,主要由形态较单一的小至中等大核形不规则的中心细胞样B细胞构成,可呈套区、结节和弥漫性生长,是小B淋巴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一种。免疫组化显示10例肿瘤细胞CD20、CD79α、Pax-5、bcl-2、cyclinD1和SOX11均(+),9例CD5(+);Ki-67阳性率为20%~50%。随访3例存活3年,3例存活3~5年,1例存活5年(87个月),另3例在随访中。结论 MCL是一类比较少见的兼有惰性及具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差特点的B细胞性淋巴瘤。以老年男性发病为主(男女之比2∶1),最常累及淋巴结,临床分期高,预后差。熟悉该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免疫学表型有助于与其他恶性淋巴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儿童不同病理亚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3月到2017年9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初发儿童NHL 93例,按照WHO-2008淋巴系恶性肿瘤分类标准诊断,根据不同免疫标记、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选择化疗方案;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3例NHL患儿中,男女比例为2.88:1,中位年龄6(0.9-13)岁,病理亚型伯基特淋巴瘤(BL)、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分别为35、17、17、11和7例。在临床上,浅表淋巴结肿大为最常见的首诊表现,而腹腔瘤块(尤其是回盲部)伴LDH明显升高最常见于成熟B-NHL(B-NHL),纵膈肿物最常见于LBL,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最常见于成熟T/NK细胞型NHL。79例完成2个疗程诱导化疗并评估,总体完全缓解(CR)率为81.01%;中位随访时间为32.5(1.0-88.5)个月,10例复发,复发率为11.90%,中位复发时间为5.9(3.4-15.7)个月;总体5年EFS为(77.1±4.9)%,T-LBL、B-LBL、成熟B淋巴细胞淋巴瘤、ALK+ALCL及ENKTL的5年EFS分别为(53.5±16.1)%、100%、(86.2±5.2)%、(87.5±8.3)%和(28.6±17.1)%。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LDH水平、继发HLH、免疫分型、病理亚型、临床分期、诱导化疗是否CR等因素影响患儿的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2个疗程能否CR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HR0.001,95%CI:0.000-0.122)。结论:不同病理亚型的儿童NHL临床特征及预后不同,诱导化疗后能否达CR是儿童NHL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8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PTL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男性10例,女性15例,平均发病年龄56.3岁;19例(76.0%)伴有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病史;乙肝病毒感染阳性12例(66.7%);25例甲状腺淋巴瘤均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15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8例,MALT伴DLBCL和MZBL混合2例;PTL以甲状腺结构的破坏为基本形态特点,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D2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等B细胞标记。结论:PTL常见于合并HT的中老年女性,多为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需与甲状腺炎症、甲状腺未分化癌及髓样癌等鉴别;各病理类型在形态学、生长方式以及预后上有一定差异,故诊断时应明确病理类型,以供临床随访、治疗。  相似文献   

10.
霍奇金淋巴瘤的免疫表型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霍奇金淋巴瘤 (HL)的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 5 6例HL患者瘤细胞及背景细胞的免疫表型 ,根据WHO 2 0 0 0淋巴瘤新分类重新评价。结果 HL患者 47例 ,其中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NLPHL) 2例 ,经典型HL(CHL) 4 3例 ,未分类 2例 ;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 (TCRBCL) 6例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 2例以及转移性肿瘤 1例。NLPHL中L&H细胞呈CD2 0 (+) ,CD1 5(- ) ,CD3 0 (- ) ;背景细胞中TIA 1阳性细胞稀少 ,CD57阳性细胞多见。CHL中诊断性R S细胞及变异型R S细胞呈CD1 5(+) (81% ) ,CD3 0 (+) (10 0 % ) ,其中 3例共同表达CD2 0 呈弱阳性 ;背景细胞中TIA 1阳性细胞多见 ,而CD57阳性细胞稀少。TCRBCL中瘤细胞呈CD2 0(+) ,CD1 5(- ) ,CD3 0 (- ) ;背景细胞中TIA 1阳性细胞增多 ,CD57阳性细胞少见。ALCL中瘤细胞呈CD3(+) ,CD3 0 (+) ,ALK 1(+) ,CD1 5(- ) ,CD2 0 (- ) ,背景细胞中TIA 1阳性细胞多见 ,CD57阳性细胞少见。结论 石蜡免疫组化检测瘤细胞CD2 0 、CD3 、CD1 5、CD3 0 以及背景细胞TIA 1、CD57、CD2 0 和CD45RO 的表达 ,有助于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