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治求其属”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其谓:“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强调探求疾病的本质属性、疾病证候与治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遵循“治求其属”的治疗法则,常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浅谈"治未病"思想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未病”较早提出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一思想的主要精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上工治未病”(2)“预防为先”(3)“未病先防”(4)“见微知著”(5)“已病防变”(6)“未病先治”。中医学的这一伟大思想,在今天看来也极具先进性,富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品格,也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最根本的方法。两千多年以前,祖国医学就已经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固然与外在的邪气侵袭人体有关,但必须是在…  相似文献   

3.
近日研读《内经》,习至《素问·六节藏象论》,发现教材对“肝为罢极之本”的解释颇有不尽人意之处。于是,查阅古今有关文献,细审原文医旨与各家疏注,悟出新解,特撰此文以飨同仁。”《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  相似文献   

4.
治"哕"二则     
朱平东 《西部中医药》2005,18(12):29-29
“哕”,又称呃逆,因膈肌痉挛引起的打嗝。以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证。其症可单独发生,亦可兼见于其他疾病,呈连续或间歇性发作。有寒、热、虚、实之分,不论何种病因所致,终不外是胃气上逆,升降失调。笔者在临床中辨证治顽呃,多有良效。现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5.
腹痛病因复杂,迁延难愈,长期影响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伤寒杂病论》具备完善的理法方药体系,经方用药精当、配伍严谨、效如桴鼓。“经方辨证组合”治疗策略是冷炎教授尊崇并大力倡导的学术思想,是其对《伤寒杂病论》“方证对应”思想理论的凝练与拓展。笔者共整理冷炎教授辨治腹痛的临证治验四则:急性胰腺炎案、糜烂性胃炎案、结肠脾曲综合征案、重度营养不良伴胃下垂案,总结其临证辨治思路与方法,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正月经过多是育龄期女性的一种常见病,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增多,或者经期持续超过7d,总量也增加者,称为月经过多,本病发病率高达13%。早在《金匮要略》里就有"月水来过多"的记载。《圣济总录·论室女经候不调》中记载:"室女经水过多,连绵不绝。"《医宗金鉴》载:"多清浅淡虚不摄,稠黏深红热有余,兼带时下湿热秽,形清腥秽冷湿虚。"本病治疗比较棘手,因其有多种  相似文献   

7.
李杲始创的“甘温除热”之治法渊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劳者温之”、“损者温之”之旨。且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并灵活应用了“理中汤”、“建中汤”之类的方剂补益脾胃,养正祛邪以治疗虚劳烦热,这些治法均为李氏运用甘温药治热之先导  相似文献   

8.
细辛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辛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山东省耶城地区中医医院(252000)李西云,曹怀宁【关键词】细辛,临床应用,医案1、散寒止痛治痛经《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素...  相似文献   

9.
自《内经》以来,历代在对有关喘证病机、证治的认识过程中,促进了“肾主纳气”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肾主纳气”的形成发展脉络可分为4个阶段:(1)先秦秦汉时期——提出“喘出于肾”,并创用补肾法治喘;(2)宋金元时期——以 “肾虚不能收气归元”阐释喘证病机,并提出“肾纳气”说;(3)明清时期——确立喘证以肺实肾虚为纲的证治体系;(4)近代——阐发喘证肾虚冲气上逆之病机。“肾主纳气”理论的确立是历代医家治喘经验的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认为,泄泻之病因多责之以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湿则濡泄""湿多成五泄"之论.关于治疗,《伤寒论》云:"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最早提出了"利小便"之法.《景岳全书·泄泻》称"泄泻之病,多见小水不利,水谷分则泄自止".明清时期著名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将治泄分为九法,而利小便之淡渗之法居首,并提出了用五苓散,六一散等方,明确了《伤寒论》治泄之法,提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相似文献   

11.
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治未病"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周易》“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是“预防”一词的最早出处。“治未病”源于《内经》、《难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医圣张仲景禀《内经》、《难经》之旨,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贯彻“治未病”思想,使“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内涵得以全面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这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熊秀峰 《河南中医》2004,24(2):79-79
肝病实脾 ,始见于《难经·七十七难》。《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这一理论是从五行学说推演发展而来的。因肝属木 ,脾属土 ,木能克土 ;肝木旺盛 ,则克脾土。《素问·玉机真脏论》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 ,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 ,传之于脾……”此即肝病传脾之论证。从肝脾的生理关系上讲 ,肝主疏泄 ,脾主运化 ,脾得肝之疏泄 ,运化才能健旺 ;肝得脾所输布的饮食精微滋养以后 ,疏泄功能才能正常 ,此即所谓“土得木而达之”、“木赖土以培之”。所以张锡纯说 :“欲治肝者 ,原当升脾降胃 ,培养中宫 ,俾中…  相似文献   

13.
"寒热分治"法治疗克隆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8 3年 6月至 2 0 0 3年 6月 ,笔者用“寒热分治”法治疗西医诊断明确、应用西药治疗无明显疗效的克隆病患者 4 0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4 0例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6个月 ,平均 3 2年 ;年龄最大 4 5岁 ,最小 1 2岁 ,平均 2 3岁 ,男性 2 1例 ,女性 1 8例。均为做全结肠镜和病理确诊者。本组 4 0例中 ,腹痛者 38例 ,腹泻者 37例 ,腹块者 1 7例 ,有瘘管形成者 1 2例 ,伴发肛门直肠周围病变者 9例 ,伴发热者 8例 ,伴贫血、营养障碍者 1 1例 ,伴关节、皮肤、口、眼等肠外损害者 3例。结肠镜检查 :见肠粘膜慢性炎…  相似文献   

14.
"肺主治节"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健 《吉林中医药》2006,26(12):8-8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是用国家行政政权分配来比喻脏腑的生理功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认为肺与心同居膈上,心为“君主之官”,肺位高近君,犹如“宰辅”,故称之为“相傅之官”,功“主治节”。治节者,治理调节也。指各脏腑之所以依照一定规律活动,全依赖于肺的治理与调:常。正如《血证论》中谓:“肺之令主行制节,以其居高,清肃下行,天道下际光明,故五脏六腑皆润利而气不亢,莫不受其制节也”。肺如何“治节”,历来说法颇多。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皆有腹痛,其中妊娠病篇6种,产后病篇6种,杂病篇8种。为利于急难症的证治参考与研究,现将其病因病机、主要脉证、治法方药等试作归纳、分析如下。1 妊娠腹痛6种1.1 阳虚寒盛型“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  相似文献   

16.
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唐宋以前皆归咎于“内虚邪中”。《灵枢》曰:“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金匮要略》曰:“经脉空虚,贼邪不泄……正气引邪,僻不遂。”治以侯氏黑散,补益气血,驱散外邪。名的《千金》大、小续命汤即循此方而演绎之。金元以后。诸医家渐倡内因立论。河间主“心火暴盛”.东垣倡“正气自虚”,丹溪言“湿痰生热”,张景岳论“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缪希雍称“内虚暗风,确系阴阳两虚,而阴虚多,与外来风邪迥别”。治疗上,诸家俱从泻心火、滋肾水、益气化痰、养阴清热人手。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观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治未病”的观点,而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主要是以“三级预防”的形式开展的,两者有着相近之处。中医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居民健康保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又易被大众接受。中医“治未病”的观点在社区护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治未病”与三级预防保健的关系《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指摄生防病、预病防作、有病早治,整个过程强调一个“防”字。社区护理不同于临床护理,其中一个组成要素就是预防,其工作方…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发现仲景所论之太阳伤寒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二者之间在病因、病机、发病、传变等方面存在诸多一致或相似,因此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提出二者治疗可以互通,并针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早期、进展期、恢复期的不同症状表现,分别指出了《伤寒杂病论》中宜投用的经方。  相似文献   

19.
《脾胃论》试题(二)一、填空题1、《五脏别论》云:“、、、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2、所谓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实而虚;食下,则实而虚。3、《阴阳应象大论》云:“谷气通于,六经为川,为海,为水注之气。”4、《通评虚实论》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之所生也。”5、《经脉别论》云:“食气入,散精于,淫气于筋;食气入,浊气归,淫精于脉。”6、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散精,上归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  相似文献   

20.
略谈张仲景对"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理论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通常的理解是“谓满,郁谓奔迫”,指气满胸中而呼吸迫促的一类病证,然笔者认为“诸气郁”的“郁”泛指各类气机郁滞的病证,多与肺脏相关。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相关病证的治疗较全面地运用了这一理论,现将有关内容整理概述如下。1心气痹阻——合用宣肺宽胸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脉,肺朝百脉,心之气血的畅通有赖肺气的宣畅。张仲景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此类胸痹病机为心胸气滞、水饮内停,方中茯苓化痰除饮,甘草益气和中,杏仁宣利肺气,诸药合用,以求心胸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