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4株β—内酰胺酶明显升高的耐氨曲南(最低抑菌浓度≥50mg.L~(-1))阴沟杆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与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4株耐药菌的β—内酰胺酶从水解底物轮廓,对酶抑制剂敏感性及等电点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株耐药菌提取的β—内酰胺酶性质均不相同,耐药菌R1029和R855的β—内酰胺酶性质类似于染色体介导的Richmond&Sykes分类中Ⅰ型酶;而R430提取的β—内酰胺酶性质类似于质粒介导的Richmond&Sykes分类中Ⅱ型酶;R875则含有两种不同类型的β—内酰胺酶,等电聚焦图谱上出现等电点不同的两条色带。由于酶性质的不同,在耐药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本文对细菌耐氨曲南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临床上分离到一株大肠杆菌HX88108,该菌对头孢哌酮等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前期实验表明此菌含有四个不同分子量及耐药性的质粒(PFC、PFT1、PFT2、PFT3),并获得了具有这四个质粒的四株转化菌。本文首先用Nitzocefin法检测到Ecoli HX88108及其四株转化菌都能产生β—内酰胺酶对头孢哌酮等四种头孢菌素的稳定性实验显示四个粒所编码的β—内酰胺酶对四种头孢菌素的水解率及水解扫描光谱各不相同。表明它  相似文献   

3.
选用4株耐Aztreonam(MIC≥50ug/ml)的β-内酰胺酶明显增高的阴沟杆菌,其中3株为用药物梯度平皿法筛出,另一株为临床直接分离得到。提取细菌β-内酰胺酶,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与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4株耐药菌的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指出,(1)对12种β-内酰胺抗生素的水解轮廓:4种菌药酶对Aztreonam,亚胺硫霉素,头孢噻甲羧肟和头孢氨噻的水解  相似文献   

4.
选用4株β-内酰胺酶明显增高的耐Aztreonam(AZ)(MIC≥50μg/ml)阴沟杆菌。采用紫外分光光光度计与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4株耐菌的β-内酰胺酶从水解底物轮廓、对酶抑制剂敏感性及等电点(PI)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耐药菌  相似文献   

5.
选用β—内酰胺酶明显升高的耐药阴沟杆菌。用透析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与对酶稳定抗生素氨曲南和对酶不稳定抗生素头孢盂多的相互作用过程,以研究酶介导的细菌耐药机制。酶活性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药物浓度用微生物法检测。结果表明,对头孢盂多,耐药株酶提取物在透析过程中可使之迅速降解为0,说明产酶株对头孢盂多的耐  相似文献   

6.
采用药物梯度平皿法,筛出两株耐Aztreonam(AZ)阴沟杆菌,其中一株β-内酰胺酶明显升高,另一株外膜蛋白改变。分析研究AZ,亚胺硫霉素(IMI),头孢氨噻(CTX)和氧哌嗪青霉素(PIP)对上述两株耐药菌及相应敏感株的β-内酰胺酶诱导情况,结果表明,IMI为强诱酶剂,CTX次之,AZ和PIP较弱;药物对细菌诱酶能力还与细菌外膜通透性,是否发生组成型突变有关。进一步分析诱导产生之β—内酰胺酶的水解底物轮廓,对酶抑制剂敏感性及等电点,发现诱导酶与组成酶,基础酶性质相似,均属Richmond—sykes分类中Ⅰ型酶。时间杀菌曲线表明,1/4MIC的AZ与1/4MIC的1M1联用于对二药均敏感的阴沟杆菌,产生相互拮抗。  相似文献   

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检测及其耐药表 …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s,ESBLs)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基因类型。方法应用双纸扩散法及E test检测ESBLs;微量稀释法测定产ESBLs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全自动核型分析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electrophoresis,PFGE)研究产ESBLs大肠杆菌的基因型。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 (CPZ)和舒巴坦 (SBT)复方制剂 (1∶1 )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对细菌 β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并检测SBT对 β -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MIC ,以头孢噻吩为酶解底物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酶对各种抗生素的水解率。结果 :SBT显著降低CPZ对所试细菌的MIC ;所试细菌的 β 内酰胺酶对头孢噻吩和头孢哌酮的平均水解率分别为 75 .1 %和 49.1 % ,加用等浓度SBT后 ,酶对头孢哌酮的平均水解率降至 8.2 % (P <0 .0 5 )。结论 :SBT增强CPZ抗菌作用可能与抑酶作用有关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分离自临床44株阴沟肠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药基因(TEM、SHV、CTX-M-1群、OXA-1群、OXA-10群、DHA、ACT-1)。结果44株阴沟肠杆菌中TEM阳性24株(54.5%)、DHA阳性5株(11.4%)、ACT-1阳性35株(79.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TEM、DHA、ACT-1、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s,ESBLs)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基因类型.方法 应用双纸片扩散法及E test检测ESBLs;微量稀释法测定产ESBLs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全自动核型分析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研究产ESBLs大肠杆菌的基因型.结果 23株产ESBLs大肠杆菌共有12种耐药表型,4种核型及9种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耐药表型中,以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及TMP/SMZ同时耐药组合最常见,占39.1%;基因分型中,核型/PFGE型:242-5/2 与242-5/4各4株分别分离自肝胆外科和血液科,3株880-1/1a分离自高级病房,其余基因型呈散在分布于多个病房.结论 产ESBLs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具有多种耐药表型;核型分析及脉冲场凝胶电泳是进行产ESBLs细菌引起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我室曾经证明细菌耐利福定(RFD)的机制与RNA多聚酶变异和包膜屏障通透性降低有关。本文进一步探讨耐RFD菌与基因突变关系。大肠杆菌耐RFD的染色体介导:以药物梯度平皿筛选获得耐RFD的大肠杆菌2280,K_(12)和临床分离的耐RFD大肠杆菌2281、14,其MIC均为500μg/ml,相应敏感株MIC为8—16μg/ml。用酚—透析,酚-氯仿,蛋白酶K-玻棒缠绕法分别提取上述各菌株的  相似文献   

12.
Aztreonam(AZ)、亚胺硫霉素(IMI)属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本文以其它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为对照,观察它们对11种标准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它们的抑酶作用。用头孢噻啶(CRD)作底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β-内酰胺酶活性,以及它们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研究结果表明,AZ、IMI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甲羧肟、头孢氨噻类似,对11种标准β-内酰胺酶均高度稳定,除酶K-1对头孢氨噻相对水解率达25%外,其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水解与“牵制”(Trapping)耐药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以大肠杆菌NCTC2280作为指示菌,应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菌在液体培养基N_3中生长的浊度变化,观察了头孢噻吩(CPT、属第一代),头孢噻甲羧肟(CTZ、  相似文献   

14.
对临床分离的1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进行表型和TEM基因型配对检测的研究。结果发现该13株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呋新均表现为耐药;部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表现为耐药,但该13株菌对亚胺培南均表现为敏感。13株菌经TEM基因套式PCR检测均呈阳性,表明该13株菌至少存在TEM型质粒,该13株菌TEM亚型分型和是否同时存在SHV型质粒等仍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以16种β-内酰胺抗生素对临床分离产酶株(克氏肺炎杆菌2株、大肠杆菌1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和6种标准产酶株(TEM_5、SHV_4、PSE_3、OXA_5、D_(31)、K_1)进行药敏试验及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显示:1.均对头孢唑啉(CEZ)、头孢哌酮(CPZ)耐药(MIC)分别≥32、64mg/L)。2.质粒介导的标准产酶株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的相对水解率(RR)均较高,而染色体介导的D_(31)、K_1酶对头孢类水解作用较强。对于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美诺培南(MRPN)、亚胺培南(IMP)及头孢三代头孢他定(CTZ)对酶高度稳定;头孢噻肟(CTX)、头孢三嗪(CTRX)、头孢呋辛(CXM)优于CPZ;AMP、  相似文献   

16.
以16种β-内酰胺抗生素对临床分离产酶株(克氏肺炎杆菌2株、大肠杆菌1株、鲍曼不动杆  相似文献   

17.
新四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第四代注射用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对 8株包括质粒介导与染色体介导产酶菌株 β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并与其它 4种头孢菌素进行比较 .方法 采用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细菌 β -内酰胺酶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对抗生素的水解率 .结果 头孢匹罗对各产酶菌株 β -内酰胺酶的相对水解率 <5 % ,尤其对质粒介导的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TEM - 3、SHV - 4及染色体介导Ⅰ型 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及其他头孢菌素 .结论 头孢匹罗对 β -内酰胺酶具有高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第四代注射用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对8株包括质粒介导与染色体介导产酶菌株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并与其它4种头孢菌素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细菌β-内酰胺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对抗生素的水解率.结果头孢匹罗对各产酶菌株β-内酰胺酶的相对水解率<5%,尤其对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TEM-3、SHV-4及染色体介导Ⅰ型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及其他头孢菌素.结论头孢匹罗对β-内酰胺酶具有高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β—内酰胺抗生素由于其耐药株可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其β—内酰胺环而失去抗菌作用。过去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研究是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以阻碍细菌产生的酶的降解,从而达到提高抗菌活性的作用,目前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β—内酰胺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质粒所携带编码基因同源性的不同 ,将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 trum β lactamases,ESBLs)分为 4类 ,即TEM型、SHV型、TEM SHV混合型和非TEM 非SHV型 (包括PER、TOHO、CTX M、OXA型等 )。本文报告绍兴地区产ESBLs细菌基因分型的初步结果。临床标本分离、并经纸片扩散法确证为产ESBLs的细菌 42株 (其中大肠埃希菌 2 6株 ,肺炎克雷伯菌 16株 )。用PCR进行酶基因分型。PCR扩增引物 ,根据TEM 1和SHV 1编码基因序列设计 ,TEM引物序列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