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和超声内镜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患者的腹部CT及上消化道超声内镜资料。结果 8例胃神经鞘瘤中,1例位于胃底,5例位于胃体,2例位于胃窦。CT表现为起源于胃壁的外生性界清均质的实质性肿块,局灶性结节或肿块型7例、巨块型1例;肿块边缘细点状钙化1例,肿块内见小片状、细条状低密度囊变区4例,增强后8例病灶均见轻中度较均匀强化。7例胃神经鞘瘤超声内镜表现为胃壁肌层起源低回声团块。结论 CT和超声内镜检查可明确肿瘤所在部位、大小、边界及肿瘤内部有无坏死、囊变或钙化,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以及CT检查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8例经病理证实的咽旁间隙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位置、与咽旁间隙茎突及颈动脉鞘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28例咽旁间隙肿瘤中,多形性腺瘤5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2例,颈动脉体瘤2例,淋巴瘤8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性淋巴结肿大5例。5例多形性腺瘤表现为咽旁间隙茎突前间隙腮腺区卵圆形或扁块状肿块,4例神经鞘廇均位于茎突后间隙,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其中2例有囊变坏死,2例颈动脉体瘤CT上呈圆形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位于颈动脉分叉的内侧,8例淋巴瘤CT见咽旁前间隙多发结节样软组织肿块影,3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咽旁间隙多发肿大淋巴结。结论:茎突前间隙最常见肿瘤是多形性腺瘤和淋巴瘤,茎突后间隙最常见肿瘤是神经源性肿瘤和转移瘤,多排螺旋CT检查结合后处理技术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体表部位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7例体表部位神经鞘瘤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超声检查记录肿块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内部及周边回声、边界、包膜、后方回声、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 结果97例神经鞘瘤(四肢53例,颈部19例,体表其他部位25例)具体如下:(1)病灶数量:97.9%(95/97)的病例为单发病灶;(2)肿块包膜:边界清晰,所有肿块均见较完整或完整的包膜回声;(3)肿块内部回声:71例肿块(73.2%,71/97)内部为均匀或不均实质性低回声;26例(26.8%,26/97)肿块内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暗区,其中有12例"呈蜂窝"样改变,另有3例为囊性;(4)"鼠尾征":71例肿块一端或两端见"鼠尾征";(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71例(73.2%,71/97)肿块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97例中71例术前超声提示神经鞘瘤,超声总体诊断符合率为73.2%(71/97)。误诊及未明确诊断的情况:颈部4例误诊为肿大淋巴结;颈部2例误诊为颈动脉体瘤;四肢3例误诊为神经纤维瘤;腘窝处有3例误诊为腘窝区囊肿;下肢2例误诊为纤维瘤;12例仅限于超声物理诊断,未能提示神经鞘瘤。颈部与四肢两组共72例,其中颈部19例中12例超声提示符合病理,四肢53例中45例超声提示符合病理。四肢组神经鞘瘤的超声提示符合率(84.9%,45/53)高于颈部组(63.2%,12/1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 结论多数体表部位神经鞘瘤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高频超声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率;四肢部位较颈部诊断准确率更高;当声像图缺乏特征性表现时,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CT检查6例,其中4例作增强扫描,MR检查10例,其中8例作增强扫描,结果:根据CT和MRI表现颈静脉孔神经鞘瘤分为A,B,C三型,A型4例,B型1例,C型5例。神经鞘瘤易发生囊变,注射造影剂后肿瘤不均匀强化。结论:CT与MRI相结合,能更全面地为临床提供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所需要的信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病理学诊断的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灶。绝大多数(31/35)边界清楚,其中实性肿瘤12例,囊实性病灶18例,单纯囊性病灶5例。CT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内存在强化程度不一的结节灶是囊实性神经鞘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实性病灶呈"同心圆样"强化是实性神经鞘瘤比较有价值的征象。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长T_1、稍长T_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_1、长T_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水肿信号;"靶征"是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不典型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熟悉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的CT表现共性和特征,提高术前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全身不同部位周围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CT资料67例,其中男36例,女31例,年龄17~79岁,中位年龄36岁。多数病人为发现无痛性肿块而就诊,少数病例有胸腹痛及消化道症状。CT检查采用Siemens AR-X扫描仪,层厚和层距5~10mm,其中2例仅行CT平扫,65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本组病灶分布于头颈、胸腹和四肢,其中单发神经纤维瘤26例,神经鞘瘤37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其共同CT特征为走行于神经干所在部位的圆形、类圆形或半球状肿块,良性者边缘光滑,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63/67,94%);恶性者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与邻近器官界限较模糊(4/67,6%)。其特征性表现在密度变化上,神经纤维瘤多呈均匀软组织密度(20/26,76%),肿块较大者密度稍不均匀(6/26,24%);良性神经鞘瘤呈均匀囊性低密度者6例(6/41,14%),密度不均匀者31例(31/41,76%);4例恶性神经鞘瘤密度明显不均匀:内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坏死、囊变区或高密度出血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其中2例尚见肿块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影(4/41,10%)。结论:掌握不同部位周围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CT表现的共性和特征,有助于肿瘤的归类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颈部囊性病变的CT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颈部不同囊性病变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颈部各种囊性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42例,其中鳃裂囊肿19例,淋巴结囊性变8例,淋巴管瘤3例,甲状舌管囊肿2例,神经鞘瘤4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6例。全部病例均行层厚、层距为5-10mm的CT平扫;36例作增强扫描。结果:颈部囊性病变形态基本规则、光整,19例鳃裂囊肿大部分位于上颈部.且绝大部分与颈动脉鞘相毗邻:8例囊变淋巴结均与颈动脉鞘相邻;2例甲状舌管囊肿在颈前区与甲状软骨关系密切;4例囊变的神经鞘瘤多数位于椎前间隙的肌肉间隙内;6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均为下颈部甲状腺区恶性囊性占位。伴感染的鳃裂囊肿、转移性淋巴结,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可有囊壁强化改变,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更有较为特征性的囊内乳头样结节改变。囊性病灶增大后会对周围结构产生占位效应,部分恶性及伴有感染的良性病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结论:颈部不同囊性病变所处的解剖位置有一定的分布特点,CT表现亦有除囊性外的各自特点,综合分析可提高颈部囊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超声对颈部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回顾分析21例颈部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21例病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常规进行二维超声检查,记录其大小,回声类型,边界,均匀度,后方回声等声像图表现,其中10例应用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肿瘤的血供情况。结果 21例颈部神经鞘瘤均为单发,声像图以低回声多见,伴有退行性变者,可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肿瘤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多为不均匀成欠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其血供丰富。结论 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儿童颈部淋巴管瘤CT及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T及MRI对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颈部淋巴管瘤CT和MR清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其中CT6例,MR6例。结果:儿童颈部淋巴管瘤CT和MRI特点是(1)多囊性(11例);(2)可出现“液-液平面”征象(3例);(3)沿疏松结缔组织生长(11例);(4)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12例);(5)肿瘤包绕血管、神经及脂肪(10例)。结论:CT及MRI检查对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明确病灶范围MR较CT优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颅内三叉神经鞘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三叉神经鞘瘤的CT和MRI资料,9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扫描。结果颅内三叉神经鞘瘤分三型:颅后窝型(4例)、颅中窝型(3例)及骑跨型(9例);CT扫描肿瘤呈混杂密度、均无钙化;可见岩尖骨质吸收或破坏(4例)。肿瘤MRI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病灶呈均匀强化,囊变(6例)病灶呈环状强化。结论CT和MRI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和增强表现,对颅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I对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优于CT。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分析颈动脉体瘤及颈静脉球瘤的超声特征表现,探讨超声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例颈动脉体瘤及1例颈静脉球瘤的超声特征表现并评价超声对其诊断率。结果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表现为位于颈动脉分叉处的低回声实性团块,使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间距增宽,夹角增大,团块内可见高速低阻的丰富血流信号,上述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诊断率较高;颈静脉球瘤超声表现为颈静脉孔区的条状低回声实性团块,向下延续至颈内静脉内,团块内可见高速低阻的丰富血流信号,超声难以明确诊断,但可清晰显示肿块与颈内静脉管壁的解剖关系。 结论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可作为本病首选的诊断技术;颈静脉球瘤的超声变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虽然难以确诊但可为本病的手术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对颈动脉体瘤与颈部神经鞘瘤临床诊断的作用,以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9年4月抚顺市中医院收治的36例颈动脉体瘤以及24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诊断确诊,对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二维声像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肿瘤中,图像中未见明显的包膜,肿瘤边界较为清晰,形状相对规则,呈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瘤位置均在颈总动脉分叉位置的平面,包围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起始位置,颈总动脉分叉角度较大,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起始位置距离加大。29例颈动脉体瘤的肿块图像内部可见明显的血流信号,表现为低阻动脉频谱;6例肿瘤的肿块图像内部可见较少的点、线状的血流信号;1例肿瘤的肿块图像没有明显的血流信号。24例颈部神经鞘瘤中,图像中可见明确的包膜,肿瘤边界清晰,形状较为规则,呈低回声或囊实混合回声。3例肿瘤位置为颈动脉分叉位置的平面,包围颈总动脉分叉的平面,颈总动脉分叉角度较大;4例肿瘤的位置为锁骨上窝;17例肿瘤的位置在颈总动脉的附近,没有包围颈总动脉。15例肿瘤的肿块图像内部可见部分点、线状的血流信号;9例肿瘤的肿块图像内部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结论颈动脉体瘤与颈部神经鞘瘤的超声影像学图像都存在一定的特征,在没有典型的临床特征情况下,以声像图特征进行参考诊断,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诊断,在颈动脉体瘤与颈部神经鞘瘤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颌面部淋巴结外病变影响舌骨上颈动脉间隙的CT表现特点。方法 54例经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影响舌骨上颈动脉间隙的颌面部病变分为颈动脉间隙组(I组)和颈动脉间隙外组(Ⅱ组)。结果 I组病变10例,均为良性。CT显示颈动脉间隙内血管移位9例,闰变与血管间脂肪带消失3例。Ⅱ病变44例,良性10例,恶性34例。CT显示病变压迫间隙内血管14例(13例有血管移位),病变与血管间脂肪带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着重研究复发性喉癌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经活检/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6例复发性喉癌CT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56例复发性喉癌以术后多种喉部和颈部组织结构受侵为主要CT表现特征。喉旁不规则强化肿块23例,占40%;颈淋巴结肿大16例,占28.6%;喉软骨破坏3例,占5.3%;颈动脉鞘受累5例,占8.9%;颈椎骨质破坏2例,占3.6%;气管造漏口癌5例,占8.9%。结论:喉癌术后的定期CT复查,可及时发现复发性喉癌,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CT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颈动脉及其周围间隙孤立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65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及其周围间隙孤立性病变患者,对38例行CT检查,其中29例行3D VR血管重建;对27例行MR检查,其中16例行三维对比增强MRA(3D CE-MRA)检查。分析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界、密度、信号、内部结构、强化特征及其与颈动静脉的关系。 结果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颈动脉体瘤、颈内动脉瘤、淋巴结转移瘤、巨淋巴结增生症、腮裂囊肿及腮裂囊肿合并感染的CT或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血管瘤、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结节病及支气管囊肿罕见,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使颈动静脉向外或前外侧移位。淋巴结病变使颈动静脉向内或前内侧移位。颈动脉体瘤和颈内动脉瘤使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但颈内动脉瘤使受累血管呈瘤样增粗,CTA或MRA可直接定性诊断。 结论 CT和MRI分别结合3D VR血管成像和3D CE-MRA是定位诊断颈动脉及其周围间隙孤立性病变的有效手段,根据平扫和增强特征及其与颈动静脉的关系,可对大部分孤立性病变做出定性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体瘤的综合影像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劲动脉体瘤的超声、CT、MRI、血管造影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9例颈本瘤中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血管造影证实,其中2例为双侧。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各种检查均可显示肿瘤部位及其形态,颈动脉体瘤的B超超声特点为中等低实质回声,大于3.0cm的肿瘤可见管道结构,但肿瘤上级观察欠清,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瘤内网状血管,CT增强显示为富血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老年患者颈部非甲状腺源性肿物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CT检查为非甲状腺来源的老年颈部肿物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观察患者的肿物发生部位、数量、病理学类型、CT影像特点,增强扫描特点等。结果 132例老年患者中,单发性的颈部肿物97例,包括颈前间隙的表皮样囊肿13例、淋巴管囊肿12例、慢性淋巴结炎9例、淋巴结癌转移21例,脏器间隙的会厌囊肿11例、椎前及椎旁间隙的神经纤维瘤8例、神经鞘膜瘤9例,咽旁间隙唾液腺内的唾液腺混合瘤7例,颈动脉间隙的神经鞘瘤7例;多发性肿物患者35例,主要发生在颈前间隙、颈后间隙或脏器间隙内,包括多发腮腺混合瘤3例、慢性淋巴结炎4例、淋巴结结核8例、恶性淋巴瘤4例、淋巴结转移癌16例。结论螺旋CT对老年患者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动脉结果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27例患者进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检查,观察血管壁结构、有无斑块、斑块的大小、类型、管腔狭窄率及血管走行情况。结果:227例患者颈部血管B超检测异常率为84.58%,且与患者年龄增长呈正相关,与性别无明显性差异。颈动脉系统血管病变主要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而椎动脉则主要为走行迂曲或内径变细,二者的动脉损害是有一定差异的。结论:在临床对脑血管病进行病理生理诊断时,应常规做颈部血管彩色B超,除进行中风筛查外,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尤其重视颈椎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A carotid body tumour is a vascular tumour usually located at or around the bifurcation of the carotid artery and originating from the tunica adventitia. Carotid body tumours, which are generally non-functional and asymptomatic, grow slowly, which is why diagnosis can be delayed. Because of the vascular structures,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may be dangerous and impractical. Efficient and reliable methods of diagnosis, such as colour Doppler ultrasou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puterised tomography and arteriography, can be useful. We report on a 58-year-old woman with diarrhoea, flushing and a cervical, hard, non-tender, fixed mass. An unsuccessful diagnostic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was performed after palpation of the cervical mass. A carotid body tumour was finally diagnosed. We concluded that non-invasive imaging methods should be evaluated before fine-needle aspiration in cervical masses. It should also be kept in mind that asymptomatic cervical masses may be related to non-local sympto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