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叠体池脂肪瘤是颅内少见疾病,本文报道3例如下。例1男,49岁。因头疼头晕20年就诊。头颅CT未见异常。MRI检查:T1WI和FLAIR显示四叠体池0-8cm×0-8cm高信号病灶,T2WI未见病变,SPIR和STIR抑脂扫描病变呈低信号(图1、2)。诊断:脂肪瘤。图1 矢状位T1WI显示四叠体池高信号病灶,信号强度接近斜坡及颅骨内脂肪信号 图2 T1W/SPIR抑脂扫描,脂肪高信号被抑制,表现为低信号 例2男,78岁。左侧肢体无力3天就诊。头颅CT提示四叠体池脂肪瘤,病灶CT值-90HU。MR…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断层与C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13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帝的肺错构瘤断民CT临床资料,其中支气管内型1例肺内型12例,均摄断层和CT扫描。结果:胸部断层和CT显示,1例管内型错瘤肿瘤起源于右主支气管内,引起一侧性肺不张。12例肺内型按肿瘤所含成分不同分为四类:(1)既含脂脂又含钙化,2例;(2)含有钙化或骨但无脂肪,6例;(3)含有脂肪但无钙化,1例;(4)无脂肪也无钙化,  相似文献   

3.
颅内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附8例报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50005)CT、磁共振科曹代荣游瑞雄倪希和颅内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本文报告8例经CT诊断的颅内脂肪瘤,其中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重点就其CT表现及MRI征象进行探讨,以期...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CT表现与肿瘤分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115例经病理证实鼻咽癌,基于CT表现,发现该病可分为二型:常见型(伴粘膜病变)及少见型(不伴粘膜病变)。本文将常见型肿瘤分为4期:T1局限鼻咽粘膜间隙病变;T2局限咽周浅层间隙病变;T3侵犯咽旁深层间隙病变;T4邻近器官受侵病变,其中T4a侵犯颅内以外器官,T4b破坏颅底侵入颅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颅内恶性肿瘤动脉超选择化疗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对25例颅内恶性肿瘤采用超选择性脑动脉灌注替尼泊甙(VM26)和口服司莫司汀,化疗后半年行CT,MRI检查测定肿瘤体积变化,评定临床疗效,Karmofsky评分评定预后。结果:化疗后显效10例(40%),有效8例(32%),微效3例(12%),地效2例(8%),恶化1例(4%),有效率72%;Karnofsky评分80分以上13例(92%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亚急性期血液流变性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脑外伤后亚急性期血流变变化的规律;(2)血流变与临 床及 CT、ICP、CPP和 GOS的关系。方法:选择于伤后 24~48小时内入院的成人脑 外伤病人44例,作血流变检测,同时记录GCS、CT、ICP、CPP和GOS,进行相关分 析。结果:(1)伤后 3~4天、6~8天较正常组无明显变化,而 13~15天高于正 常组。(2)3~4天、6~8天低于正常组,而13~15天达正常水平。(3)伤后3~4 天,6~8天,13~15天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但有下降趋势;HCT均显著低于正常 值,但有上升趋势;ESR均显著高于正常组,ESR随时间变化显著下降;EP均显著 低于正常值,但呈升高趋势。(4)用Speraman相关分析表明,伤后各个时间段内, GCS与 ESR均呈显著负相关(P<0.02,P<0.05);CT与伤后 2~4天呈明显正相 关(r=0.318,p= 0.035);ICP与伤后 6~8天、13~15天 ESR接近正相关(r= 0.259, p=0.089,r=0.274,p= 0.072),与伤后 3天 接近负相关(r=-0.264,p= 0. 083);CPP和GOS与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液稀释治疗  相似文献   

7.
500例国人正常脾脏大小的CT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500例正常脾脏大小的CT表现。其中男性347例,女性153例,年龄从5 ̄82岁,平均43岁,脾脏各径线、肋单元及脾指数分别为:(1)前后径7.3 ̄13cm;(2)横径2.3 ̄4.7cm;(3)上下径6 ̄13cm;(4)肋单元4 ̄8;(5)脾指数109.9 ̄605.4。笔者认为CT判断脾脏大小较为准确,应用径线测量及计算脾指数的方法并结合年龄与性别因素能够作出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上并不少见,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引起漏诊或误诊。本文对我院近几年收住院的21例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病人,男4例,女17例,男女之比1:4.25。发病年龄22~61岁,平均(40.31±11.46)岁。病程3d~1年,1月内就诊13例,1~2月就诊3例,2月以上就诊5例。1.2诊断标准病前1~4周有病毒性感冒史;病程中有一过性甲亢症状;甲状腺肿大,触痛;重要的是病程中T3、T4升高伴甲状腺吸碘率降低;血沉增快;病理证实。1.3临床表现咽痛5例(23.8…  相似文献   

9.
脑损伤范围和部位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根据CT扫描确定脑损伤的部位及大小,探讨康复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根据病例选择标准,从78例中选出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16~70岁;左侧病变18例,右侧16例,双侧1例(特殊病例);脑血肿19例,脑梗塞或脑实质软化16例。CT检查采用横断面扫描,厚度1cm。采用康复运动及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结果:额顶叶受损主要表现为手的精细运动及踝背屈功能障碍;基底节部分病变累及内囊中部主要表现为手指的精细运动恢复差,Barthel指数均达100分;内囊大部分或完全受累,病变范围43.6±21.3cm3,Barthel指数为69.2±7.3分,Brunnstrom上肢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5例,Ⅴ级1例;手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3例;下肢Ⅳ级13例。结论:CT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及大小,有助于判断患者康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纵隔脂肪肉瘤(附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脂肪肉瘤(附4例分析)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250117)放射科CT室刘裕于竹成谢印法纵隔脂肪肉瘤非常少见。我院发现4例,现就其临床及影像表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20~49岁,平均35岁。病变位于上前纵隔1例,下前纵...  相似文献   

11.
颅内皮样囊肿的影像诊断(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颅内皮样囊肿是罕见肿瘤。作者报告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内皮样囊肿。并对其影像表现,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9例因突发性头痛,呕吐收入院。6例MRI、3例CT、1例CT和MRI检查。结果:鞍旁4例,鞍上3例,三室后,前颅窝底和后颅窝各1例。10例MRI表现为脂肪信号,CT表现为脂肪密度影。其中9例CT和MRI在蛛网膜下腔脑沟内和双侧脑室内散布有脂肪滴。结论:颅内皮样囊肿破裂后有影像学和临床特征性表现。MRI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12.
颅内血肿是颅脑外伤后常见的继发性损害,如不 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会给患者造成永久性损害,甚 至危及生命。 1颅内血肿的分类 颅内血肿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 肿、脑室内出血。 因发病时间的迟早,颅内血肿又可分为:①急性: 指伤后1~3天发生的颅内血肿;②亚急性:指伤后3 天至3周发生的颅内血肿;③慢性:指伤后3周以上发 生的颅内血肿;④迟发性血肿:指伤后首次行CT检查 无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CT检查才发现的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脑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者。2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 …  相似文献   

13.
颅内脂肪瘤的CT诊断: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脂肪瘤是罕见的颅内病变。国内外报道较少。传统放射学检查对其显示不清,难以做出正确的诊断。CT的问世为颅内肿瘤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诊断手段。我们收集6例颅内脂肪瘤的脑CT资料,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DR3全身扫描机,患者仰卧位,...  相似文献   

14.
巨大腔外型胃平滑肌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大腔外型胃平滑肌瘤临床少见,对其CT特征认识不足或检查方法不当常易误诊。现将经手术、病理证实,CT误诊4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4例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53~78岁,上腹肿物至手术时期半月~3年。全部病例均有上腹不适、隐痛,但无呕血及黑便。体检:上腹部包块1例,左上腹包块3例。4例术前均行CT平扫,其中1例增强扫描,1例上消化道造影,2例B超检查。2 结果2-1 CT表现 4例病变均位于中上腹部,长径11~17cm。1例位于胃小弯侧,肝左叶及胃有弧形压迹;2例位于胃大弯侧,胃、脾、结…  相似文献   

15.
胼胝体合并脉络丛脂肪瘤1例王廷昱,古晓泉,曾幼鲁胼胝体脂肪瘤合并脉络丛脂肪瘤者较少见,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8岁。查体:病理反射未引出。CT扫描显示:胼脏体区见一不规则囊状低密度,CT值为-90~-160Hu,大小为3cm×5.7cm,边界光滑,其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笔者报道42例CT诊断的离穿通畸形着重讨论其发病机理。起因,CT特征和CT诊断价值。CT表现为大脑半球内与脑室或/和蛛网膜下腔相通的囊腔。此囊腔共有三种类型:(1)脑实质-脑室型;(2)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型;(3)混合型,其密度与脑脊液相若,笔者并就CT上脑穿通畸形与脑软化灶,局部脑萎缩,颅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1资料与方法 75例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经临床体征及CT或MRI证实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男30例,女45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60岁,平均69岁。患病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平均9年7个月。突出或膨出者L4-5 6例, L5- S1 14例,单节段10例(13.3%);双节段病变者14例(18.6%);3个节段病变者31例(41.3%);4个节段病变者且多伴有骨质增生或椎管狭窄20例(26.7%)。 治疗方法:(1)腰三针,即是少阳胆经环跳一针,足太阳膀胱秩边一针和大肠俞或气海俞一针…  相似文献   

18.
边缘凹陷征近年屡见报道,被认为是肝内恶性肿瘤的少见CT征象[1,2],尤多见于肝内上皮性血管内皮瘤[3-5]。但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中,边缘凹陷征的发生率及其意义未见报道,本文将对此加以探讨。1材料与方法 本文回顾了我院1993年7月~1999年10月经CT检查的242例原发性肝癌,其中肝细胞癌207例,胆管细胞癌35例,均经手术、活检或临床证实,CT共发现边缘凹陷征20例,13例为HCC,7例为IHPCC 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5-90岁,平均…  相似文献   

19.
1996~1999年我院对40例老年性脑 梗死病人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T_3、 T_4、rT_3、TSH)检测,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病人40例,男22例,女 18例,年龄60~75岁。均依靠螺旋CT或 MRI结合临床表现确诊。梗死部位:皮层 及皮层下18例,基底节15例,丘脑4例, 内囊3例。前18 例为非中线部位(非中线 组),后22例为近中线部位(近中线组)。 合并症:40例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 道疾病,常见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 喘等,合并脑出血5例。40例患者均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的CT表现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血肿容积,部位,类型,血肿出现时间的评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颅内血肿容积与死亡率正相关,血肿大于60ml,死亡率明显升高。(2)颞部外伤的死亡率最高,头部多部位外伤的死亡率大于单部位。(3)硬膜下血肿常合并脑挫伤,脑肿胀死亡率高于单发血肿。结论 颅内血肿CT检查在提供预测病人预后情况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