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牧  郑民  王玮 《中国临床康复》2011,(8):1511-1514
背景:大量的临床报道证实覆膜支架材料治疗食管癌性梗阻改善率达95%以上,支架置入技术操作容易,治疗痛苦较小,比较安全。目的:回顾性分析带膜支架材料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引起的管腔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30例食管恶性狭窄患者,术前均行食道钡餐检查及胃镜病理确诊,并经食管覆膜镍钛合金支架材料置入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价支架材料治疗效果并探讨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与对策。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共置入37枚覆膜食管支架材料,均1次性置入成功。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呛咳症状迅速缓解消失,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说明食管内带膜支架材料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狭窄,能迅速缓解吞咽困难,使食管气管瘘呛咳现象消失,改善摄食状况。  相似文献   

2.
背景:大量的临床报道证实覆膜支架材料治疗食管癌性梗阻改善率达95%以上,支架置入技术操作容易,治疗痛苦较小,比较安全.目的:回顾性分析带膜支架材料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引起的管腔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30例食管恶性狭窄患者,术前均行食道钡餐检查及胃镜病理确诊,并经食管覆膜镍钛合金支架材料置入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价支架材料治疗效果并探讨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与对策.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共置入37枚覆膜食管支架材料,均1次性置入成功.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呛咳症状迅速缓解消失,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说明食管内带膜支架材料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狭窄,能迅速缓解吞咽困难,使食管气管瘘呛咳现象消失,改善摄食状况.  相似文献   

3.
王毅  石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536-6537
目的:探讨内支架置入治疗老年食管癌性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经治的34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病冽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治疗结果。结果:共置入36枚食管内支架,技术操作全部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因支架置入术后1~2个月出现移位,行支架取出术后再置入。术后患者均恢复饮食,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内支架置入治疗老年食管癌性狭窄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血管和胆管管腔重建相关性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肝移植术后共有16例相关并发症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其中肝动脉狭窄4例,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1例,胆管吻合口狭窄9例。肝动脉狭窄行球囊扩张(PTA)或内支架治疗,肝动脉血栓形成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行溶栓、支架置入及分流道栓塞治疗,胆管吻合口狭窄行PTA或支架置入治疗。结果:16例患者均获技术成功,治疗均有效,有效率为100%。4例肝动脉狭窄1例单纯PTA有效,3例行支架置入术后有效,血流恢复。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术后血栓消失,血流恢复通畅。1例门静脉并发症治疗后血流恢复,灌注增加。9例胆管吻合口狭窄2例行PTA有效,7例置入支架后有效。随访0.5~17个月无复发,5例死于原发病进展或系统并发症,与该并发症或介入治疗无关。结论:介入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肝移植管腔重建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内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内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本组45例患者,男35例,女10例,年龄49~93岁。对45例进展期食管癌放置金属内支架。结果45例病人共置入内支架46枚,所有病例内支架均放置成功,未出现食管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虽然置入内支架是治疗食管癌性狭窄有效的姑息性疗法,但是应用内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前充分了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腔内支架技术治疗喉气管狭窄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腔内支架治疗喉气管狭窄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采用腔内支架治疗的32例喉气管狭窄患者,在治疗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32例喉气管狭窄患者安放支架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随访2~26个月,30例呼吸道无狭窄. 结论通过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手术体位训练,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做好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腔内支架术在治疗食管良性狭窄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因食管良性狭窄进行支架术的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其中食管化学药液烧伤引起的狭窄3例、贲门失弛缓症8例,共安放支架14根,支架均经胃镜在X线电视下植入。结果:支架植入均一次成功,改善了患者的进食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胸痛、返流性食管炎,少见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置管后再狭窄。结论:贲门失弛缓症应慎用腔内支架术治疗,化学药液引起的管腔狭窄不宜采用腔内支架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关于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局部机械性血管壁损伤后发生血管内再狭窄研究中涉及的安全性、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疗效尚无确切的结论.目的:探讨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狭窄病变22处,位于大脑中动脉6处、颈内动脉6处、椎动脉4处、基底动脉3处,3例为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长度为3~10 mm,平均为7 mm,其中6处狭窄长度超过10 mm.行自膨式及球囊膨胀式支架置入,使用脑保护装置保护伞12例.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22枚支架均1次放置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置入后即刻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病变段动脉残余狭窄程度小于20%,与治疗前相比较,管腔狭窄明显改善.同时再造影的实质期可见脑组织血流灌注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全部得到改善.置入后临床随访6-24个月,20例未再有脑缺血发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12~24个月7例,1例出现支架内内膜轻度增生,未引起临床症状.经颅超声多普勒随访结果示狭窄部位血流通畅,支架内未见内膜过度增生,无主要分支血管的闭塞.结果说明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安全,近期疗效明显,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内支架置入的方法姑息性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及食管支气管瘘。方法:12例食管癌所致食管狭窄患者,经口置入带膜自膨式金属支架14枚。结果:12例内支架置入后吞咽功能明显改善,2例合并食管支气管瘘的患者瘘口消失。随访2~6个月,除1例于1周时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外其余均未出现再狭窄。结论: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无严重并发症,是食管癌性狭窄和食管瘘的一种良好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血管管腔内支架的技术性能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血管管腔内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内支架还具有预防血管再狭窄的作用。支架尺寸、表面覆盖率、径向支撑力、伸展性、支架纵向缩短率(回缩量)、疲劳测试、材料成分、抗腐蚀性、凝血性能、表面粗糙度及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等可作为衡量血管内支架的性能参数。血管管腔内支架已广泛用于动、静脉系统及非血管管腔系统。血管内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6%,主要并发症有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再狭窄,支架脱落等。支架内再狭窄一致性的结论认为再狭窄主要是由组织增生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内窥镜术加U形支架管放置治疗短段尿道狭窄及闭锁的远期疗效.方法窥视下运用冷刀及电切将尿道狭窄及闭锁部切开,并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放置U形支架引流管治疗96例病人. 结果96例病人均手术操作成功,其中18例再需2~3次腔内手术治疗,11例改为开放手术,单次腔内手术治愈率69.9%(67/96),多次治愈率18.7%(18/96),总有效率88.6%(85/96).术后随访0.5~16年,其中45例病人术后0.5~3.5年行尿流动力学检查1次,平均最大尿流率(12.3±2.5) mL/s,平均残余尿(35.0±6.6) mL,34例病人行膀胱尿道造影示尿道连续通畅. 结论 腔内手术加U形支架管放置治疗短段尿道狭窄及闭锁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可重复采用,远期狭窄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潘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399-3399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气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患者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0-2011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4例大气道狭窄患者,采用DSA引导下气管内支架置入并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DSA引导下气管内支架置入后呼吸困难均有缓解,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未见支架移位、管腔通畅.结论 DSA引导下气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中采取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患者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和术后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的形态学、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结果:术前超声检查诊断16处狭窄,狭窄程度〉70%,与DSA检查结果对比基本符合,漏诊2例。术后超声检查支架走行正常,管腔内血流充盈良好,管腔无再狭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前筛查及术后复查和随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狭窄多数由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层组织变性、钙化,管腔内继发血栓,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造成脑缺血,甚至发生脑梗死,也是引起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1].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Carotid Stenting)是借助经皮穿刺导管技术将支架植入靶血管治疗血管狭窄的方法,具有选择性高、创伤小、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的优势[2].随着血管内支架技术的成熟和脑保护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其护理亦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3].为此,将我院2001年10月至2009年12月282例颈动脉狭窄病人施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中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尿道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尿道狭窄的体会。方法 1997年6月-2003年3月,对16例多次手术后(包括尿道扩张术、尿道内切开术、尿道成形术、尿道再吻合术)尿道狭窄复发患者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并在术后进行3-24个月随访。结果 除了3例治疗失败和1例失访外,12例患者在相应随访期均排尿正常。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支架腔内梗阻、排尿后滴沥、会阴部不适等。结论 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可用于常规治疗失败的尿道狭窄病例,它能明显减低尿道狭窄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刘秉成  杜春林 《家庭护士》2009,7(12):1077-1078
颈动脉狭窄多由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层组织变性、钙化,管腔内继发血栓,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1],造成脑缺血,甚至发生脑梗死.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内支架植入术(PT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相比,治疗价值相当、创伤小、不存在颅神经损伤等局部并发症[2].我院2002年7月-2006年3月采用PTA技术治疗颈动脉狭窄87例.现将其围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性狭窄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食管癌性狭窄患者在内镜直视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术前予以全面细致的准备,术中准确、快速、敏捷地配合,术后给予正确的体位指导、饮食指导、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共置入138个支架,均一次性扩张并置管成功。术后1周患者吞咽困难改善,能经口进食。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能较好地解决食管癌并发食管狭窄患者进食困难的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精心全面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内镜下放置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护理要点。方法 48例晚期食管癌合并狭窄和瘘的患者,在内镜下放置镍钛记忆合金带膜支架,在治疗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 48例晚期食管癌合并狭窄和瘘的患者均成功放置食管内支架,术后患者吞咽困难明显缓解,瘘口得到封闭。随访42例患者,随访时间12~18个月,34例存活,可进食半流质至普食,其中21例仍在接受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治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存期延长。结论 通过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重视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做好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气囊扩张,置入支架术治疗,能使其管腔通畅、进食方便,改善生活质量。材料与方法:对3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病变局部重度狭窄,在内镜下行气囊扩张术,并进行支架置入术。结果:1、对重度狭窄内镜难以通过的患者行气囊扩张68例次,平均每人1.9次,经气囊扩张后狭窄明显改善。2、气囊扩张后即行支架置入术,术后显效29例,有效8例,有效率为100%。3、37例手术均顺利、无穿孔,术后无并发症,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疼、返酸、呃逆等症状,经2-4天的对症处理后消失。4、对术后18例进行了随访,生存期最长2年8个月,最短6个月。结论: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2年2月底,对26例食管癌,11例贲门癌狭窄的患者,经胃镜下气囊预扩张后,置入记忆合金支架用来提供机械内支撑的方法来维护食管的开放,提供了很好的姑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置入支架及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肺癌中心气管狭窄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15例晚期肺癌中心气管狭窄患者,先采用支气管镜直视下置入国产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到狭窄部位,然后通过支气管镜把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到气管狭窄部位的管壁、管壁外肿瘤组织.结果 15例共置入17枚支架.均一次性成功置入,共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35粒.治疗后狭窄管腔均明显扩大,气急减轻,随访3~13个月.均见支架扩张好、无移位,未见支架内及上下缘肿瘤生长导致气管狭窄.15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通过支气管镜置入支架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疗效肯定、操作安全,可用于晚期肺癌中心气管狭窄的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