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三维CT成像及CT仿真内窥镜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泌尿系病患者行前瞻性的术前螺旋CT检查,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3D)成像及CT仿真内窥镜(CTVE),并与相应IVU图像和膀胱纤维内窥镜进行比较。结果MPR、3D和CTVE重建图像能更好的从多方位显示病变形态,及病变与周围组织之间平面和空间关系,无盲区。结论MPR、3D和CTVE图像可为CT轴位图像及纤维内窥镜等补充重要信息,为泌尿系病变的术前诊断、定位及治疗方法和手术径路提供了客观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肺癌的螺旋CT扫描方案。[方法] 32例肺癌,其中中央型肺癌25倒全部进行了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Min IP)与多平面重建(MPR),8例进行了仿真内窥镜检查(CTVE),21例(包括CTVE8例)与纤支镜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16例同时进行了肺动脉CT血管造影(SCTPA)。23例SCTPA病人中18例与手术病理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支气管Min IP与三维表面重建(SSD)显示段以上支气管不规则狭窄11支、闭塞21支,MPR显示病变段支气管不规则增厚与肿块。CTVE显示了病变支气管腔内不规则丘状隆起、裂隙样变窄与闭塞,局部软骨环破坏和气管隆突受侵改变。21例MPR、3D及CTVE所见与相应纤支镜报告相符,16例中央型肺癌SCTPA成功15例,显示了二、三级肺血管受侵情况,其中5例SCTPA显示肿瘤包埋左肺动脉干、两下肺动脉干、心包内段肺静脉与左心房而避免了手术。10例手术切除者,其SCTPA所示肺血管受侵情况与手术病理相符。[结论] SCT后处理技术可较好垦示1~4级支气管与胸内血管(胸主动脉,1~6级以下肺动、静脉分支等),因而对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可切除性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气道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气道异物患者行128层螺旋CT检查,将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行气道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CT仿真内镜(CTvirtualendoscopy,CTVE)、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n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reformation,MPR)等后处理,并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VR、CTVE、MinP等后处理后,气管、气管隆突、主支气管和段支气管结构及伴随征象显示清晰;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128层螺旋CT诊断气道异物的符合率为97.6%。结论128层螺旋CT对气道狭窄定位准确,用于气道异物诊断无创、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4.
64层CT仿真内窥镜及其它后处理对肠道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及其它后处理技术对肠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临床怀疑肠道病变的病人进行了空气充盈法64层CT增强扫描,在ADW 4.4工作站进行重建,包括CTVE、MPR、VR、VD、MIP像。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析64层CT对肠道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75例受检病人中,经临床综合诊断49例为器质性病变;64层CT检出病变45例,漏诊5例,假阳性1例,敏感度89.9%,特异度96.2%,阳性预测值97.8%,阴性预测值83.3%,准确性92%。CTVE对于黏膜面的细微病变及形态改变显示良好,但需与其他后处理方法相互结合才能做出正确诊断。结论:64层CTVE及其它后处理技术对肠道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全部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为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5例病人均行MSCT螺旋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技术(VRT)、最大强度投影(MIP)、CT仿真内镜成像(CTVE)。结果:异物位于气管内4例,右主支气管14例,右中间段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6例。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可靠、安全、定位准确、诊断率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分析,全部病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 19例检查结果为阳性, 阳性率95%, 16例直接显示异物本身,占80%.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支气管镜(CTVE)能显示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异物与支气管黏膜的关系等.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2例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影像学资料,全部患儿均行常规的胸部X线胸部透视、胸部平片、螺旋CT轴位扫描及三维重建,重建技术包括CT仿真内窥镜重建(CTVE)、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结果:32例患儿胸部透视及平片均不能明确诊断,CTVE、MPR、SSD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结合三维重建能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准确性,是目前术前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优化后处理技术;评价其提高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检查、CT骨算法薄层高分辨图像和MPR、MIP后处理技术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单侧骶髂关节病变8例;双侧骶髂关节病变31例。CT表现为0级2例;Ⅰ级5例;Ⅱ级9例;Ⅲ级15例;Ⅳ级8例;与X线平片检查相比诊断早期病变及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图像和MPR、MIP后处理技术图像;清晰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细节分级,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扫描多方位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慢性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65耳)慢性中耳炎患者行螺旋CT高分辨率横轴位扫描,层厚1.0mm,骨算法,FOV9.6cm,间隔0.1mm密集重建。重建后数据进行多方位成像和听骨链CT仿真内镜成像。结果本组53例中65耳CT显示异常,其中双侧12例24耳,单侧41耳。慢性中耳炎46耳,胆脂瘤12耳,肉芽肿7耳。本组病例横轴位高分辨率CT(HRCT)图像和MPR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CTVE能立体显示听骨链空间形态和结构。结论横轴位HRCT及MPR可以显示中耳炎全部信息。CTVE能直接显示听骨链立体影像,但不能区分内表面密度差异,CT仿真内镜对慢性中耳炎仅可以做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诊断肺癌或支气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或支气管镜证实的支气管内膜癌、肺癌及支气管内膜结核50例,均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行MPR后处理重建,MPR图像能清晰显示病灶与支气管的确切关系。结果:中央型肺癌表现局部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僵硬、局部中断,呈截断征;支气管内膜结核表现局部支气管形态不规则齿状,呈鼠尾征,管壁增厚不明显,有时局部可见钙化灶。结论:MPR能够有效地评价局部支气管的形态,其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急性颅脑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颅脑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4例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作16层螺旋CT颅脑扫描,对原始轴位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分析急性颅脑创伤的CT影像表现、计算颅脑创伤病变的数量,分别就原始轴位图像、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原始轴位图像难以显示隐匿性的颅脑创伤病灶,回顾性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数量要多于原始轴位图像,但回顾性薄层重建与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的数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就16层螺旋CT检查急性颅脑创伤而言,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能够明显提高隐匿性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不同的扫描参数所进行的CT仿真内镜技术对结肠新生物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2例可疑结肠新生物患者行结肠不同充气量和不同的扫描参数后螺旋CT检查,将CT容积扫描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再利用工作站软件生成仿真结肠内镜影像。结果:所有病例进行了透明、多平面重组和CT仿真结肠内镜技术,最后获得了满意的仿真结肠内镜图像,通过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角度、阈值,仿真结肠内镜能清楚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侵犯范围。结论:仿真结肠内镜作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利用适当的扫描技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主动脉夹层行螺旋CT血管造影及二维和三维重建,二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RI)。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其中6例行主动脉CTVE成像。结果:SCTA横断面CT,MPR及CRI均显示12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剥离内膜,瘤壁钙化及血栓,械断面CT显示4例内膜破裂口,MPR及CRI显示5例内膜破裂口,SSD及MIR显示12例真腔与假腔及剥离内膜,2例主动脉弓分支血管,SSD及MIP图像直观,立体感强,但均不能显示夹层动脉瘤内部结构情况及内膜破口,CTVE显示5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及其内壁,剥离内膜。结论:以主动脉SCTA的横断面CT图像为基础。结论其MPR,CRI,SSD,MIP及CTVE图像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最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CT仿真结肠镜在结直肠病变认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与纤维结肠严格对比客观评价螺旋CT仿真肠镜诊断结肠病变的价值和限度。方法:采用CTVE技术与纤维结肠镜对照,前瞻性研究一组55例结肠病变,评价CTVE对结肠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35例结直肠癌患者CTVE成功检查33例,有31例(88.6%)诊断正确,得到手术病理证实。对于10mm以上息肉样病变,CTVE和结肠镜都能正确的诊断,5-10mm息肉样病变,CTVE检出率为81%,5mm以下病灶检出率为25%。结论:CTVE是一种非侵入性、简便、安全有效的结肠病变的检查手段,对于5mm以上的息肉样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管狭窄内镜无法通过及不能耐受全结肠检查的病例,CTVE更有诊断价值。缺点为对小于5mm的病灶以及较平坦表浅的病灶检出率不高,无法显示粘膜色泽变化,不能直视下活检,对肠道准备要求较高等。CTVE虽然无法完全取代纤维肠镜,但可作为结肠镜一项很好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听骨链CT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听骨链CT仿真内镜(CTVE)的临床应用价值限度。方法 使用准直1.0mm、螺距1.0扫描,骨算法、视野9.6cm、间隔0.1mm重建对40例临床怀疑中耳病变(30例手术)的患者进行CTVE成像,并与轴位HRCT、MPR图像及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CTVE诊断听小骨破坏的准确性为92.6%,明显高于轴位HRCT(84%)和MPR(77%)图像,CTVE也能清楚地显示听骨链发育异常和术后的善。结论 CTVE能显示听骨链的立体影像,有利于听骨链病变的显示和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CT成像技术及其在喉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3例喉癌进行了二维(2D)、多层面重建(MPR)和仿真内窥镜(CTVE)的研究,均与手术和纤维内窥镜对比。结果:2D,MPR,CTVE均能明显显示喉癌的病变大小、部位、形态,与纤维喉镜基本相一致。结论:SCT在喉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MSCT)结肠成像与电子结肠镜、钡灌肠在结肠癌中的应用,探讨64层MSCT成像技术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6例结肠癌病人结肠充气后进行64层MSCT扫描,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利用工作站进行VR、CTVE、SSD及MPR-CTVE融合图像等图像重建.56例同时行钡灌肠检查,36例同时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将重建的VR图像、SSD图像与钡灌肠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并对其评分;同时将重建的CTVE图像、MPR-CTVE融合图像与电子结肠镜结果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其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64层MSCT对所有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100%,钡灌肠的诊断准确率为73.21%(41/56),电子结肠镜的诊断准确率为83.33%(30/36).结论 64层MSCT成像技术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结肠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