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分析不同类型白血病的主要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RT-PCR检测7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mdrl、Bcl-2、Bax、bcl-xL和Bcl-xs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化疗效果。结果 ANLL耐药组mdrl基因和bcl-2基因表达率明显升高。其中7/14例mdrl阳性表达的未缓解患者同时具有Bcl-2基因的表达;ALL耐药组中Bcl-2/Bax和bcl-xL/bcl-XS的比值升高明显高于药物敏感组。结论 儿童ALL和ANLL存在不同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基因mdrl表达与临床化职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动态观察33例儿童急性白血病mdrl基因表达,以mdrl/β2M值评价mdrl表达水平。结果:难治复发组mdrl基因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治组和缓解组。结论:mdrl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白血病难治程度及复发有关。对临床选择化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RP)的表达与儿童白血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法(RT PCR)测定52例不同类型儿童急性白血病及6名正常对照儿童的基因表达。 结果(1)23例初治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9例LRP基因表达阳性。6例正常对照LRP基因表达阴性。LRP基因表达阳性者完全缓解率低于表达阴性者。(2)5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32例ALL,LRP阳性8例;20例ANLL,LRP阳性17例。(3)5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初治组23例,LRP阳性9例;初次复发组16例,阳性7例;多次复发组13例,阳性9例。 结论LRP基因存在原发耐药,LRP是影响儿童白血病化疗结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ANLL相对于ALL缓解率低、预后差可能与LRP的表达有关。LRP的表达随着白血病患儿多次复发呈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RP)的表达与儿童白血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52例不同类型儿童急性白血病及6名正常对照儿童的基因表达。结果(1)23例初治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9例LRP基因表达阳性。6例正常对照LRP基因表达阴性。LRP基因表达阳性者完全缓解率低于表达阴性者。(2)5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32例ALL,LRP阳性8例;20例ANLL,LRP阳性17例。(3)5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初治组23例,LRP阳性9例;初次复发组16例,阳性7例;多次复发组13例,阳性9例。结论LRP基因存在原发耐药,LRP是影响儿童白血病化疗结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ANLL相对于ALL缓解率低、预后差可能与LRP的表达有关。LRP的表达随着白血病患儿多次复发呈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K562和K562/AO2细胞药物耐受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从白血病患儿骨髓中分离、培养并鉴定MSCs;建立K562和K562/AO2细胞株与MSCs共培养体系,观察MSCs对2种细胞生长的影响;Annexin V-FITC检测一定浓度的多柔比星对2种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的2种细胞周期;反转录PCR分析K562和K562/AO2细胞株的黏附培养组Bcl-2和Bax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种细胞mdr1基因转录水平.结果 与单独培养的K562和K562/AO2细胞相比,与MSCs黏附共培养的白血病细胞生长较为缓慢,未见明显的对数生长期;黏附共培养的白血病细胞,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K562和K562/AO2细胞株的黏附培养组Bcl-2基因表达强于悬浮组,此2组Bax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差异,K562/AO2细胞Bcl-2基因相对表达要强于K562细胞株;白血病细胞单独悬浮培养组、黏附共培养组细胞mdrl基因转录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血病患儿MSCs能抑制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K562/AO2生长,改变细胞周期而逃避药物的促凋亡作用,K562/AO2对多柔比星产生耐药性可能与黏附共培养后Bcl-2基因表达增强有关,而与其本身含有的mdr1基因无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 (AL)P糖蛋白 (P gp)表达与临床、免疫分型及预后。运用单克隆抗体UIC2 及流式细胞仪 (FCM)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不同时期儿童AL的P gp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4 5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P gp表达率8 89% ,1 2例复发ALL阳性率为 2 5% ,完全缓解 (CR)组为 0。 32例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P gp表达率为 1 8 75% ,6例复发ANLL 33 3% ,CR组为 0。初治ANLL患儿P gp表达与CD34 、CD7高度相关 ,初治ALL与CD抗原无明显相关性。P gp+ANLL的CR率 2 0 % ,明显低于P gp ANLL( 83 3% ) ,P gp+ALL的CR率 ( 75% )与P gp ALL的CR率 ( 92 86 % )相近 (P >0 0 5) ,但复发率高。结果表明 :P gp高表达是导致儿童AL化疗耐药的重要机制 ,检测P gp是判断预后 ,指导治疗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与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HL-60白血病细胞株、14例ANLL患儿和11例正常对照的hTERT基因表达。结果HL-60白血病细胞株、14例ANLL患儿中11例及健康儿童2例有hTFRT基因表达;hTERT基因表达见于ANLL所有亚型;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但较K562细胞株低。结论儿童ANLLhTERT-mRNA表达水平上调;hTERT基因表达与儿童ANLL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了解IL-15水平与儿童AL的关系。方法确诊未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非白血病组儿童各20例,分别收集血清及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另收集20例正常儿童血清作对照。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不同组别血清IL-15水平。结果ALL组、ANLL组、非白血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15水平分别为(34.37±2.8)ng/L,(29.61±3.2)ng/L,(117.54±3.9)ng/L,(122.23±4.2)ng/L;其中ALL组、ANLL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意义(q=3.95,4.03Pa<0.05)。ALL组、ANLL组分别与非白血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q=4.17,3.76Pa<0.05)。ALL组与ANLL组比较、正常对照与非白血病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a>0.05)。结论检测血清IL-15水平对判断白血病患儿抗肿瘤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WT1基因与肿瘤多药耐药基因 (mdr1)表达的关系 ,为临床判断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对 33例ALL患儿的同一份标本进行WT1mRNA及mdr1mRNA检测 ,用GQS 96 0图像处理系统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1)初治组ALL的WT1及mdr1阳性率分别为 6 7%及 15 % ,完全缓解组分别为 2 2 %及 18% ,复发难治组分别为 92 %及 75 % ,初治组和复发难治组WT1阳性率及表达水平与完全缓解组相比 ,P均 <0 0 1,复发难治组中mdr1阳性率及表达水平与初治组和完全缓解组相比 ,P均 <0 0 1,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2 )WT1与mdr1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 ,但复发难治组WT1与mdr1均阳性者多 ,占 6 7% ,均阴性的为 0 ;与初治组及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 ALL患儿WT1基因表达的同时出现肿瘤多药耐药基因表达 ,是白血病难治及复发的重要因素 ,提示预后差。动态监测WT1及mdr1,可预测白血病难治及复发 ,指导个体化治疗 ,有利于清除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同源盒(HOX)A10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5例,以及13例对照儿童,分离其骨髓单个核细胞,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HOXA10 mRNA;检测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分析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患儿HOXA10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儿童HOXA10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23.08%,ALL患儿为40%,AML患儿为100%;平均表达灰度比值(ODR)分别为对照儿童0.022±0.001,AML患儿0.373±0.113,ALL患儿0.151±0.006,三组间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尤以AML患儿最高。HOXA10基因在各型AML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依次为M1和(或)M2型、M3型、M4和(或)M5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30×109/L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HOXA10基因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高危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HOXA10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结论 HOXA10基因的高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尤其是与AML明显相关,并且随着AML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表达逐渐下降;HOXA10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危险程度呈正相关,有望成为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A117编码蛋白、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和P-糖蛋白(P-gp)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37例AL患儿中HA117编码蛋白、bcl-2、P-gp的表达情况,以1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为对照.结果 (1)AL组患儿HAll7编码蛋白、bcl-2及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86%、62.16%和37.84%;AL组HA117编码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33);三种蛋白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2)HA117编码蛋白在初诊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21),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98).(3)AL患儿HAll7编码蛋白与bcl-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001,r=0.593).结论 新基因HA117可能参与了儿童AL的耐药机制,对儿童AL的预后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中可能与抗凋亡基因bcl-2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儿童急性白血病Bcl-2基因MDR1基因表达及意义(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Bcl-2,MDR-1基因与儿童急性白血病耐药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 PCR)技术,对3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1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cl-2和MDR-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初治组、复发组Bcl-2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Bcl-2和MDR-1基因的表达与白血病临床特征如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数、骨髓中幼稚细胞百分数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③Bcl-2与MDR-1基因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s=0.308,P>0.05)。结论:Bcl-2和MDR-1基因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白血病的耐药。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红霉素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儿童肺炎链球菌(SP)红霉素耐药性和相关耐药基因。方法对肺炎儿童进行痰培养,分离、鉴定SP菌株,经红霉素药敏试验检测SP药敏,通过PCR检测红霉素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B、ermA/B)、主动外排转运基因(mefA)3种基因表达。结果临床分离的31株SP,29株对红霉素耐药(93.5%),ermB基因阳性12株(38.7%),ermA/B基因阳性19株(61.3%),mefA基因阳性7株(22.6%),24株检出erm或和mef基因(77.4%),其中1株ermA/B、mefA基因表达均为阳性,1株ermB、ermA/B、mefA基因表达均为阳性。结论erm基因在SP有高表达,mef基因也有相当的表达,SP对红霉素具有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14.
bcl-2和bax蛋白在儿童急性白血病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AL) 患儿bcl- 2 及bax 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对临床化疗,预后估计的价值。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白血病细胞bcl- 2/bax 蛋白抗原。结果 ①41 例AL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bcl- 2 和bax,bcl- 2 阳性细胞率为5 .5% ~52 .4% 。bax 蛋白阳性率为4 .8% ~42.7 % 。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间无显著差异( P> 0.05) ;②bcl- 2 高表达( ≥21 %) 病例的白细胞计数,髓外浸润例数明显高于低表达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5)。bax 蛋白表达阳性率则与此无关;③bcl-2 蛋白在未缓解组及复发难治组均高表达,与完全缓解组及初诊组相比,差异极为显著(P< 0.01)。bax 蛋白在上述四组中无明显差异;④随bcl- 2/bax 蛋白比率增高,临床缓解率明显下降。bcl- 2/bax 蛋白比值< 1 ,完全缓解率(CR)48 % ,bcl- 2/bax 蛋白比值≥1 ,CR 率19% 。结论 急性白血病bcl- 2 蛋白高表达者,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bcl- 2/bax 蛋白比率增高,临床缓解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AME)基因在急性白血病儿童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2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及20例对照者骨髓或外周血中PRAME基因mRNA的表达,并对PRAME基因mRNA表达阳性者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确诊时PRAME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40.28%,其中4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阳性表达率为40.0%,2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中PRAME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40.74%,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均为阴性表达。PRAME基因的表达在白血病缓解期明显降低,当病情复发时PRAME基因的表达再次上升。结论PRAME基因在儿童AL中有较高水平表达,其动态变化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儿童AL微小残留病变的一个监测指标,对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应用新型MGB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析方法,研究mdr1 mRNA在K562细胞系和其耐药细胞系K562/A02细胞及急性白血病(AL)患儿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方法运用Taq Man-MGB探针,以含有目的基因mdr1cDNA的质粒pHaMDR1/A为阳性模板,设立实时FQ-PCR反应体系,研究mdr1 mRNA在不同类型、不同分期AL患儿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并就AL患儿初治组、难治复发组、完全缓解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mdr1 mRNA表达率和表达量,且在AL患儿3组间再作mdr1 mRNA表达率及其表达量比较,数据均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初治和完全缓解期AL患儿mdr1 mRNA表达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难治复发组AL患者白血病细胞mdr1 mRNA表达阳性率和表达水平较其他AL各组明显升高;AL完全缓解患者维持期化疗的随访观察中,部分患儿mdr1 mRNA表达量渐升高,尤其是复发AL患儿升高更显著。结论AL患儿化疗耐药的发生与mdr1 mRNA表达有较密切的联系,应用Taq Man-MGB荧光探针进行实时FQ-PCR检测人类mdr1基因在AL细胞中表达,可为AL患儿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化疗疗效和预后判断及针对性逆转由于mdr1基因表达导致的多药耐药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检测与临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1)对我院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及咽试子标本肺炎支原体DNA均阳的97例住院肺炎患儿,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DNA测序分析,筛选突变株,比较耐药基因组与无耐药基因突变组的临床表现.(2)将9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几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普通MPP组和难治性MPP (RMPP)组,回顾性总结分析并比较各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别,对RMPP的表现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耐药基因的突变与RMPP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1) 97例MPP中17例无基因突变(17.5%),80例存在耐药基因突变(82.5%).(2)耐药基因突变组中,CRP值更高,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退热时间及咳嗽时间更长,大叶性肺炎发生率更高,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3) RMPP组与普通MPP组相比,耐药基因突变率更高,外周血中性粒百分百分比、CRP、降钙素原及乳酸脱氢酶的值更高,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退热时间及咳嗽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以及耐药基因的突变与RMPP具有相关性.结论 MPP中耐药基因普遍存在;耐药基因的突变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恢复慢,CRP值更高,大叶性肺炎发生率高;RMPP与普通MPP组相比:耐药基因突变率更高,炎性指标及乳酸脱氢酶的值更高,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退热时间及咳嗽时间更长,其中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及耐药基因的突变与RMPP具有相关性,为RMP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儿童白血病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细胞粘附分子缓慢抗原-4(VLA-4)抗体对原代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儿童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BMSCs及白血病细胞。实验分4个组:①白血病细胞单独培养组(对照组);②BMSCs+白血病细胞组(BMSCs组);③BMSCs上清+白血病细胞组(上清组);④BMSCs+白血病细胞+VLA-4抗体组(抗体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各组白血病细胞survivin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BMSCs组和上清组的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BMSCs组和上清组比较,抗体组的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抗体组12 h的凋亡率与24 h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MSCs组和上清组比较,抗体组survivin、bcl-2基因的表达均有降低,P<0.05。结论:BMSCs对白血病细胞有保护作用,VLA-4抗体能够抑制白血病BMSCs与白血病细胞间的粘附,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1):897-90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