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ELISA法检测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AFP阳性血清HBV的5项标志物。结果显示;肝癌患者HBV总感染率为92.9%,按HBV标志物状态可分为2种类型,7种模式。类型I占88.8%,类型Ⅱ占11.2%。提示HBV感染不仅是肝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且肝现人常伴有HBV的活跃复制。  相似文献   

2.
3.
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CR—HBV DNA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宙耀  刘俊彬 《医学争鸣》1994,15(5):347-349
  相似文献   

4.
5.
1980~1990年,作者收治原发性肝癌660例,手术切除124例(18.8%)。术后肝内复发者32例(肝内复发率25.8%),2 年以内复发者占93.8%。93.7%合并肝硬化,15.5%并发门脉高压症。复发肝癌中4例(3.2%,4/124)行再切除,术后生存平均26.8月;22例行B超引导肝癌复发灶无水酒精注射术,术后8例死亡,平均生存8.5月;10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或肝动脉结扎及插管化疗,术后生存平均16.8月,对照组仅4.5月。复发癌再次外科治疗以再切除术为首选(术后生存26.8~42.6月),成为继小肝癌切除,大肝癌二期切除后提高肝癌切除疗效的第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52例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进行分析,其临床特点为:1.男性多于女性;2.2/3患者在40岁以上;3.51.92%有慢性肝病史;4.从肝炎至发生肝癌时间平均为7.6年,从肝硬化至发生肝癌的时间平均为3年;5.52例血清HBsAg全部阳性,证明均有HBV感染。本文对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积极防治HBV感染是预防和减低肝癌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用多聚酶链反应和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了50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分别为50%和58%。抗-HBc、抗-HBe和HBeAg阳性者HBVDNA的检出率高于阴性者.单项HBsAg阳性无症携带者HBVDNA在血中呈不同程度地波动,其排毒情况无明显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8.
分析和评估HCV与HBV共感染对HBV临床指征的影响。采集152例有静脉吸毒史HBV感染者血浆,其中HBV/HCV共感染组52例,HBV单感染组100例。检测分析包括ALT和AST、HBV表面抗原(HBsAg)、e抗原、e抗体、HBV DNA及anti-HCV IgG与HCV RNA。结果显示,两组样本的ALT和AS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97, P=0.184);HBV/HCV共感染组HBsAg水平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sAg水平(P=0.020);共感染组HBV DNA阳性率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V DNA阳性率(P=0.004),且共感染组中HBV DNA载量也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V DNA载量(P=0.03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HBV单感染患者中的HBV DNA和HBsAg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0.752, P<0.001),但在HBV/HCV共感染患者中相关性减弱(r=0.387, P=0.042)。本研究显示HCV共感染可能与HBV存在竞争关系,从而影响HBV病毒复制水平及表面抗原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HBeAg水平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和HBeA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结果 HBeAg(-)组HBsAg(COI)2866.6±2203.3,HBeAg(+)组HBsAg(COI)1369±1195.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P〈0.001;HBsAg定量与HBV DNA载量(对数)呈负相关(r=-0.382,P〈0.01);HBeAg定量与HBV DNA载量(对数)呈正相关(r=0.909,P〈0.001)。结论联合定量检测HBVM和HBV DNA能更好反映不同HBeAg模式HBV感染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0.
11.
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情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术后准确的复发时间,进一步探讨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肝脏外科收治的肝癌肝切除术患者94例根据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DSA)确诊的术后复发时间分为1~6月复发组、7~12月复发组和1年内无复发组;肝内复发病例予栓塞治疗,并应用栓塞后CT、造影超声、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手段予以验证。结果半年复发率为30.9%,1年复发率为36.2%,半年和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复发组有多发性肿瘤病例9例(26.5%),无复发组5例(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2)。通过其他检查手段验证DSA的诊断准确性为87.2%。结论HCC术后复发的高峰时间在术后半年内,肿瘤多发性是导致进展期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因素。DSA是早期发现HCC术后肝内复发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以给予早期治疗、控制复发肿瘤进展并为以后的积极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V阳性肝癌患者血清HBV载量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4例HBV阳性肝癌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TACE介入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的HBV载量。结果全组患者HBV DNA载量(Log10拷贝数/ml)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1月后血清HBV DNA载量降低32例(72.7%),其中HBV DNA载量降为〈500拷贝数/ml的有17例(38.6%),治疗无效21例。结论检测HBV DNA载量可作为HBV DNA阳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及肝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为预防肝癌术后早期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2008年间45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病例,并选择同期40例无早期复发的肝癌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与伴有肝硬化、血清ALT水平、肿瘤直径、术中肝门阻断次数、术中术后输血及肿瘤病理分级等因素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乙肝病史、血清AFP、肿瘤包膜等无关(P〉0.05)。结论:术前合并肝硬化、血清ALT水平、肿瘤直径、术中肝门阻断次数、术中术后输血及肿瘤病理分级是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近期(<2年)复发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00年11月至2007年12月间2591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行辅助性TACE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再根据肿瘤直径、数目以及有无镜下癌栓将入选病例分为肿瘤直径≤5 cm的残癌低危、高危组以及肿瘤直径>5 cm的残癌低危、高危组.其中残癌低危定义为肿瘤单个且无镜下癌栓;残癌高危为肿瘤数目2~3个和(或)有镜下癌栓.分析辅助性TACE对近期复发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术后3个月内的复发率在肿瘤直径≤5 cm的残癌低危组和高危组分别为1.34%比4.14%(P=0.002)和3.17%比8.15%(P=0.011),肿瘤直径>5 cm的残癌低危组和高危组分别为5.33%比12.88%(P=0.002)和8.43%比14.29%(P=0.045);6个月内的复发率在肿瘤直径≤5 cm的残癌低危组和高危组分别为4.63%比6.71%(P=0.133)和8.73%比13.48%(P=0.070),肿瘤直径>5 cm的残癌低危组和高危组分别为11.50%比21.02%(P=0.052)和19.64%比23.94%(P=0.070).那些6个月内未发生复发的患者,其术后9、12、18、24个月内的复发率在各亚组的对照组与干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术后辅助性TACE治疗本身并不能预防近期复发,但其操作过程有助于早期发现术后残癌和复发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基因Asp327Asn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131例实施根治性切除术的原发性HCC患者临床病理、血液DNA及预后生存资料,以单因素分析、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临床病理及Asp327Asn位点多态性与HCC术后复发关系,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各基因型的元复发生存时间,并对不同基因型元复发生存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比较。结果全组病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87%、76%,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7%、1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结节数可能与术后复发有关,而Asp327Asn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术后复发无关。生存分析显示,在单一结节数的HCC患者中,虽然Asp/Ash+Asn/Asn、Asp/Asp基因型无复发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但生存曲线后半段明显分离。结论SHBG基因Asp327Asn位点多态性可能与HCC术后复发无关,但是对于肝脏基本状况较好的HCC患者,该位点多态性可能对其术后远期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HBVDNA)水平及术后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的701例HBV相关性HCC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64.5个月后,肿瘤复发450例(64.2%),死亡217例(35.3%)。单因素分析发现HBeAg阳性、AST>37U/L、HBVDNA≥2000U/m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61U/L、碱性磷酸酶(AKP)>129U/L、PT>13s、甲胎蛋白(AFP)>20滋g/L、肿瘤个数≥2、肿瘤直径较大、肿瘤切距<1cm、肿瘤无包膜、门静脉癌栓、微血管癌栓、肝硬化、肿瘤pTNM分期越高,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较大。多因素分析发现HBeAg阳性、γ-GT>61U/L、PT>13s、肿瘤个数≥2、肿瘤直径较大、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切距<1cm均为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HBVDNA≥2000U/ml的患者,抗病毒组患者复发率低于未抗病毒组患者(P<0.01)。结论HBVDNA水平较高与H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高风险相关,抗病毒治疗能减少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术中B超引导下行肝癌切除术在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肝癌患者在术中B超引导下行肝癌切除术(A组),另35例行常规肝癌切除术(B组),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AFP、CT及MRI等,并随访.结果 术中B超对直径小于3cm肿瘤检出阳性率为93.1%,直径大于3cm肿瘤检出阳性率为100%.应用术中B超使34.3%(12/35)患者改变了原手术方案.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A组为54.3%,B组为88.6%(P<0.05).结论 术中B超对肝癌定位准确,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彻底性和合理性,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明显优于常规肝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0 引言  1986 - 0 7/ 1999- 0 6共收治肝癌 12 5例 ,其中对 18例行局部肝切手术后经胃网膜右动脉置管皮下埋泵定期化疗 .术后 1,3和 5 a生存率提高 ,复发率较低 .1 对象和方法1.1  I组  18(男 16 ,女 2 )例 ,年龄 2 8~ 6 0 (平均 49.6 )岁 ,其中大肝癌 (直径 8cm) 10例 ;小肝癌 (直径 2 cm) 8例 ;合并肝硬化 11例 ,占 6 1% .II组 :18(男 17,女 1)例 ,年龄 2 6~ 6 1(平均 48.5 )岁 ,其中大肝癌 9例 ,小肝癌 9例 ,合并肝硬化 12例 ,占 6 6 % .AFP I组阳性 11例 ,阳性率 6 1% ;II组阳性 9例 ,阳性率 5 0 % .术后病理均为肝细胞癌 ,…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DNA水平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人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应用FQPCR法,抗原、抗体检测应用ELISA法。抗原、抗体分别与DNA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BeAg的OD值与DNA定量呈正相关(P<0.001),HBeAg的OD值与HBV DNA定量不相关(P<0.2),抗-HBe与DNA定量呈负相关(P<0.001)。结论血清HBeAg的OD值可很好反映体内HBV的复制程度,HBeAg的OD值与病毒复制程度无关。HBeAg转化为抗-HBe后病毒复制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20.
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敏  翁宇  陈筱慧 《广西医学》2003,25(4):509-511
目的:了解HBV感染时,HBV DNA阳性的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情况。方法:对370份HBV DNA阳性的血清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学测定。结果:HBsAg、HBe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216例,占58.4%;HBs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63例,占17%;HBs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48例,占13%;HBsAg、HBeAg均阳性的标本30例,占8.1%;HBsAb、HBcAb均阳性的标本6例,占1.6%;HBsAg、HBeAg、HBeAb、HBcAb均阳性的标本6例,占1.6%;HBsAb阳性1例,占0.3%。结论:单凭HBsAg和HBeAg阳性来判断肝脏中HBV复制及有无传染性是不够的,是造成部分慢性乙肝漏诊;同时HBV DNA含量的监测,更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