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军医》2005,48(10):584-584
阐述了危重症护理学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包括危重症监护病房的组织与管理,动、静脉通路的建立与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氧疗,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监护,危重症患者用药的监测与护理,输血、营养、疼痛、心理护理,辅助循环护理,机械辅助呼吸护理和危重症患者的血液净化等;介绍了危重症患者常用的监测方法、技术及其原理;16开本,定价68元;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联系人:王兰;联系电话:010—51927252。  相似文献   

2.
ICU发展简史     
危重病医学( 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近 40年来在医学科学领域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国内外先后成立了各种综合性或专科的加强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ICU)。随着各种先进监护仪与生命支持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 ICU医护人员经验的积累和素质的提高,危重病人死亡率和病残率大大降低,生存率提高。目前,国内外已把 ICU的建立、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数的比例、设备完善度、人员素质以及抢救效果等,作为判断一个医院的医疗功能分化程度与总体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ICU从最初观念的提出到建立 ICU的雏形,…  相似文献   

3.
贾晓炜  王佳兴  段鲲 《武警医学》2019,30(5):383-387
 目的 探索ICU脓毒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动态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01至2017-08医院ICU收住的脓毒血症患者172例作为病例组,根据APACHEⅡ评分进一步分为轻度脓毒血症组(72例)、严重脓毒血症组(62例)、脓毒血症休克患者(38例),同时选取普通病房的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中患者入ICU 28 d后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不同预后结局和APACHEⅡ评分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入院24 h、4 d、10 d病例组的T3、T4、FT3、FT4、TSH水平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T4、FT3、FT4、TSH的水平在病例组中呈现出脓毒血症休克组<严重危重组<危重组的变化趋势,随着入住ICU时间的延长,病例组中T3、T4、FT3、FT4、TSH水平呈现增高的趋势,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组T3、T4、FT3、FT4、TSH水平低于生存组,相关性分析表明APACHEⅡ评分与T3、T4、FT3、FT4、TSH水平呈现负相关性(P<0.05),与PCT和CRP水平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 ICU脓毒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其下降程度与危重程度有关,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自从1999年Nicholson等[1]提出代谢组学(metabonomics/metabolomics)的概念以来,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与药理、毒理等各个学科相互渗透,并在相关学科得到广泛应用。代谢组学是对一个生物系统的细胞在特定时间和条件下的所有小分子代谢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并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  相似文献   

5.
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伤情及预后进行客观、准确、无创的评估是TBI救治工作的基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临床最为常用的伤情评估方法,但对需镇静、插管或合并语言、运动障碍的患者往往无法进行准确评分。此外,GCS也无法提供病理损害的直接证据。CT评分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基于CT图像的无创评估体系,其评估过程不受镇...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评估系统并对其进行分析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衰竭患者238例,随机分为模型组(138例)和验证组(100例)。对模型组数据先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变量,对筛选出的变量划分等级分值,建立补充评分系统,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组合APACHEⅡ系统和补充评分系统,形成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专用评分系统(简称SRFMV系统)。采用SRFMV系统评价验证患者,并与采用APACHEⅡ系统者比较,以评价SRFMV系统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结果筛选氧合指数、呼气末正压(PEEP)值、潮气量、痰液量和性状以及肺部听诊情况作为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补充评分标准。运用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死亡概率方程。SRFMV系统对验证组的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8、0.821)均优于A-PACHEⅡ系统(分别为0.818、0.771);SRFMV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Lemesshow-Hosmer拟和优度检验的χ2值(分别为0.911±0.034、13.77)也较APACHEⅡ系统有所提高(分别为0.860±0.037、11.808)。结论SRFMV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预测死亡率和患者实际死亡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于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和加强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在军事医学/灾害医学、一线救援(first aid)、急救医学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EMS)、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进行性心脏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P)和后续性多器官系统生命支持(Prolonged multi—organ Systems Life Support,PLS)等一系列应急事件的连续性救护中逐渐发育成熟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监护室1495例住院患者中253例死亡特点、不同影响因素死亡风险及死亡时间规律,寻找工作弱点,以期提高工作质量,降低死亡率。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 HIS)中提取住院患者资料,按照不同时间划分方法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死亡率高于其他月份,为19.5%(P<0.05)。8∶01~9∶00及23∶01~24∶00入院死亡率高(P<0.05),分别为41.7%和50.0%。周内各天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六死亡率最高,为43.1%。0∶01~1∶00、4∶01~5∶00、9∶01~10∶00、13∶01~14∶00死亡构成比较大(P<0.05),分别为7.1%、7.1%、6.7%、6.7%。非工作日死亡率(38.3%)高于工作日死亡率13.2%(P<0.01)。非工作时间死亡率(31.3%)高于工作时间(工作日8∶00~11∶30,14∶30~18∶00)死亡率(5.2%,P<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入院月份、出院时间是否为工作时间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分别为1.06、1.07、0.08。结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死亡率高,与冬季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寒冷天气使得机体循环阻力增大,调节失衡及大气污染相关。年龄因素、入院月份、出院时间是否在工作时间与预后相关。死亡率与医护人员工作结构明显相关,因此,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合理安排医护力量,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外科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适用于外科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4年12月外科重症监护科233例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情况。均采用PN EEN→EN 口服→口服的营养支持模式。肠内营养均采用鼻饲泵24h持续泵入的方法,持续、小剂量、逐渐加量。结果 233例危重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期间,死亡26人,病死率11.16%。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显著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各种肠内营养途径中,空肠造瘘管、螺旋胃肠管的并发症最少。结论 对危重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并可能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脑室置管行颅内压 (ICP)和脑灌注压 (CPP)监护在中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 12 5例伤后 2 4h入院无手术指征的中型颅脑损伤 (GCS 9~ 12分 )患者 ,随机分为ICP监护组 :入院后即经恻脑室内穿刺置管行ICP与CPP连续监测 ,根据颅内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对照组 :入院后不做ICP监测 ,依据临床观察的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进行治疗。结果 颅内压监护组脱水剂剂量、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中型颅脑损伤病情极不稳定 ,早期行ICP监护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对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降低死残率 ,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五种评分系统对评估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共纳入465例MODSE患者并录入相应的各项临床指标,计算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Ⅲ(APACHEⅡ/Ⅲ)、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SAPSⅡ)、序贯脏器衰竭评估评分(SOFA)、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评分(MODSES)五种评分。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得出评估预后的最佳评分系统。结果 APACHEⅡ、APACHEⅢ、SAPSⅡ、SOFA和MODSE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8(95%CI,0.725-0.811)、0.796(95%CI,0.755-0.837)、0.789(95%CI,0.748-0.830)、0.746(95%CI,0.701-0.791)和0.783(95%CI,0.740-0.825);五种评分系统中APACHEⅢ评分的灵敏度最高(0.780)和Youden指数(0.461)最大。APACHEⅡ评价预后的特异度最高(0.835)。结论五种评分系统均能较好地评估MODSE患者的预后,诊断效能前3位的评分依次为APACHEⅢ、SAPSⅡ和MODS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前Naples预后评分(NPS)对胸段食管鳞癌接受放化疗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人民医院行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的123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治疗前NPS评分分为0分组(18例)、1或2分组(60例)、3或4分组(45例)。治疗效果采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Glasgow-Blatchford评分和Complete-Rockall评分预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将2013年2月~2020年9月收治NVUGIH患者202例,其中女性84例,男性118例,Pear-son 相关性分析检验两种评分与 临床结局的相关性,ROC 曲线分析两种评分的预...  相似文献   

14.
APACHEⅡ评分系统对ICU多发伤病例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系统预测ICU多发伤病人预后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8年8月~2000年7月我院创伤ICU收治的198例创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APACHEⅡ分值与其死亡率的关系;按系统要求计算每例伤员的死亡概率,以死亡概率50%作为临界值预测每例伤员的预后并与实际预后比较.结果伤员死亡率随着APACHEⅡ分值的增加而升高,死亡组APACHEⅡ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预测死亡概率与实际死亡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不同的APACHEⅡ分值分组内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吻合度较差,以死亡概率50%作为临界值预测病人预后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6.92%、98.83%、89.39%.结论 APACHEⅡ评分系统可以较准确地评估群体ICU多发伤病例的预后,但不适宜用于预测单个ICU多发伤病例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近年发现,在轻型颅脑损伤病例中仍有部分患者CT扫描发现颅内异常。甚至需要手术。我们分析了560例GCS 13~15分的儿童轻型颅脑损伤的病例资料,对伤情演变过程与预后关系进行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断标准、病情严重度评分及预后评估系统(简称MODS诊断草案)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系统对MODS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预测力。方法 前瞻性搜集725例MOD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应用MODS诊断草案判定该组患者器官系统功能状态并计算相应的MODS总分,另外计算该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二者对MODS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预测能力。结果 总的住院病死率58.2%,ICU病死率55.3%。住院天数的中位数16d,住ICU天数的中位数8d。APACHEⅡ分值7~50分,中位数22分。725例MODS患者严重度评分分值为1~25分,平均9.7分,中位数9.0分。按照MODS诊断草案判断出障碍器官系统的数目与住院病死率、本草案病情严重度分值和APACHEⅡ分值呈正相关。上述三者均随着障碍器官数目的增加而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预测住院病死率方面,MODS诊断草案总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标准误(SE)为0.019,P值为0.000,95%可信限为0.683~0.757;APACHEU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sE为0.018,P值为0.000,95%可信限为0.710~0.782。结论 本课题组所建立的MODS诊断草案在预测MODS患者的住院转归方面(死亡或生存)有较好的辨别力。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严重低氧血症、极度呼吸困难和窘迫为特征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是严重创伤后的常见危重并发症。笔者对我院ICU收治的24例严重多发伤并发ARDS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影响严重创伤后伴发ARDS的预后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1991年1月~1998年1月我院ICU共收治严重创伤(ISS≥16)伴发ARDS病例24例,其中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9例,刀伤、挤压伤各2例。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16~79岁,平均(4025±1691)岁。死亡14例,存活10例,其中18例为急诊手术后转入。病人受伤部位以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影响SARS预后的单因素并建立影响SARS预后的多因素回归模型。方法 采用SPSS 11 0及SDAS软件回顾性分析 16 5例临床确诊的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 ,通过对预后的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建立SARS预后回归模型。结果 ①年龄与预后显著相关(r=0 5 0 6 ,P <0 0 0 1) ,≤5 0岁与 >5 0岁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 4 0 8%及 5 3 3% (P <0 0 1)。②有无基础病变与预后显著相关 (r=0 .4 5 7,P <0 0 0 1) ,它们的病死率分别为 5 4 5 %及 7 5 % (P <0 0 1)。③病情最重时淋巴细胞绝对数、PLT、尿常规改变、AST、TB、LDH、CK、CK MB、HBDH、UREA、肾功改变、呼吸频率、低氧血症程度、胸片受累肺叶数与预后相关 (r为 0 2 5 7~ 0 788,P <0 0 5 )。④SARS预后多因素回归生物数学模型与低氧血症程度与血小板数有关。多元回归模型为Py=1=es/(1+es) (S=2 4 90×低氧血症程度 - 0 0 5 0×血小板数)。若S >0 ,则Py=1大于 0 5 ,判断为死亡 ;若S<0 ,则Py=1小于 0 5 ,判断为存活。⑤该模型敏感性高 (91 6 7% ) ,特异性强 (98 33% ) ,准确性高(96 4 2 % )。结论 SARS预后模型是建立在SARS病理生理基础和生物数学之上的一种新的、简单、经济、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准确性高的指征 ,可有效判定SA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肾损伤情况及其原因,分析肾损伤与COVID-19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案,收集2020年1月1日-3月14日在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武汉)住院的319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患者肾功能变化与疾病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年龄(55.2±17.0)岁,非危重症(轻型+普通型)患者、危重症(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2.1%(198/319)、37.9%(121/319)。本研究队列患者的病死率为5.6%(18/319)。入院时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均较正常参考值升高的患者占3.8%(12/319);入院时仅有BUN升高的患者占5.6%(18/31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SCr、BUN,入院后1周SCr、BUN,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及入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