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将超声定位技术与解剖标志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对比研究,旨在阐明超声引导定位穿刺是一种非常有价值而且很有必要开展的创新技术与手段。方法择期消化道肿瘤切除病人10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超声组(B组)和解剖标志组(T组),每组均为5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超声组在B超定位后穿刺,解剖标志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穿刺,分别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及操作时间。结果超声组首次穿刺的成功率,穿刺的次数,操作的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穿刺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操作省时简便而且安全,是一种有必要开展的创新技术与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在肥胖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拟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肥胖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40例和解剖定位组40例,超声定位组在terason 2000+彩色超声引导系统定位后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解剖定位组按照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后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观察比较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发生误穿动脉、局部血肿、损伤神经、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定位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8%,明显高于解剖定位组的73%(P〈0.05),超声定位组穿刺置管时间为(9.7±2.6)min,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的(15.4±3.1)min(P〈0.05);超声定位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的15%(P〈0.05)。结论:超声定位应用于肥胖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缩短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于俊相 《医疗装备》2021,(6):150-15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穿刺操作时间、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更高,置管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颈内静脉插管的优点。方法 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 ,体表位置容易掌握。结果  2 14例患者穿刺 ,其中2 0 2例患者穿刺成功 ,成功率 94.5 % ,7例患者出现感染 ,占患者总数 3 .3 % ,6例穿刺针误入右颈总动脉 ,占患者总数 2 .8% ,须拔针 ,充分压迫止血。结论 颈内静脉插管操作简单 ,安全 ,成功率高 ,血管损伤小 ,留置时间长 ,尤其适用于慢性肾衰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前的初期血液透析阶段 ,也适用于危重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新型超声定位法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院择期手术需要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120例,按穿刺前超声预先定位、引导和体表标志定位分3组,穿刺前超声预先定位为uA组、超声引导设为UG组,体表标志定位作为T组,每组40例。观察一次穿刺成功例数、一次置管成功例数、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U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95%(38/40),94.7%(36/38)]和UC组[(100%(40/40),95%(38/40)]比较无差异(P〉0.05),但两组明显高于T组[70%(28/40),78.5%(22/28),P〈0.05];UA组和UG组的穿刺次数和穿刺并发症均少于T组(P〈0.05);uA组穿刺操作时间[(4.5±1.2)min]短于UG、T两组[(5.4±1.4)rain、(6.8±1.6)min,P〈0.05]。结论在保持体位不变的情况下,利用超声预先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简便实用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脊柱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并均于术后摄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穿刺总成功率97.50%,一次试穿成功率90.00%,无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A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5.2±2.3)d,无导管相关性感染,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9.5±1.5)d,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10.00%)。 A组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低于(P=0.04),而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B组(P=0.00)存在明显区别。结论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性大、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等特点,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导航技术在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超声显像颈内静脉管腔、走形及与其它血管的毗邻关系,精确定位皮肤穿刺落点,测量进针深度。分两组进行比较研究,超声导航置管组(Ⅰ组)42例,盲穿置管组(Ⅱ组)46例,分析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首针成功率,两针成功率,失败率,和操作全程所用时间长短比较。结果Ⅰ组首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Ⅰ组两针穿刺成功率高于Ⅱ组,且置管完成时间明显短于Ⅱ组。结论超声导航技术在穿刺颈内静脉方面具有精准定位,实时引导及预防术中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穿刺成功率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肘正中静脉与颈内静脉PICC置管在妇科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成A组与B组各40例,A组经肘正中静脉行PICC置管,B组经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置管成功率两组均为100.0%。操作时间A组(17.23±2.36)min,B组(18.16±2.45)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9,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30.0%,B组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结论经肘正中静脉置管和经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相当,但经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置管类型。  相似文献   

9.
彭桂芳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179-118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剌置管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的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4例,进行颈内静脉穿剌置管术,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剌置管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对两组患者穿刺的时间、穿刺次数、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详细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进行穿刺的时间、穿刺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穿刺置管的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在危重症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剌置管术过程中具有便捷快速、安全系数高等特点,可有效缩短穿刺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能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6,(5):575-576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193例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需要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95例患者采用传统体表观察直接穿刺法,B组98例患者则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进行穿刺。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计算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的穿刺一次成功率及总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A组,动脉误伤几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局部血肿、气胸、神经损伤、皮肤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引导下静脉穿刺较传统经验穿刺法成功率高,不良症状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颈内静脉置管应用于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8例肝、脾破裂大出血急诊手术麻醉配合过程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观察记录颈内静脉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成功的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结果颈内静脉穿刺总成功率为10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6%,穿刺成功的时间为(17±6)s,置插管完成时间(130±38)s,误穿动脉3例,置管困难3例,没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经积极抗休克,48例病人手术成功率达到100·0%。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应用于肝、脾破裂出血性休克手术安全、操作容易、穿刺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穿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体表投影应用于全麻患者颈内静脉中入路穿刺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全庥患者1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10例,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取头低位,头转向左侧450°试验组患者标记右颈内静脉体表投影:上端取下颌角至乳突尖之间的中点内前侧0.4 cm处,下端取锁骨内侧端上缘小切迹中点,将两点连线并标记.从环状软骨水平做一水平线与体表投影线相交点即为穿刺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入路方法 ,触摸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以顶点为穿刺点,指向同侧乳头.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有5例(11.1%,5/45)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触摸不清,细针试穿一次成功27例(60.0%,27/45),而试验组为85例(77.3%,85/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误穿动脉率、专用穿刺针穿刺一次到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清醒后确认穿刺位于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或在顶角内的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体表投影中入路定位穿刺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适合于颈部肌性标志不清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声预先定位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择期手术需要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穿刺前超声预先定位组(U组)和体表标志定位组(T组),每组50例.观察一次穿刺成功例数、一次置管成功例数、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U组的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1.0±0.5)次、(4.5±1.2)min、0]均少于T组[(2.1±1.4)次、(6.8±1.6)min、12.0%(6/50)](P<0.01);U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96.0%(48/50)和95.8%(46/48)]高于T组[72.0%(36/50)和77.8%(28/36)](P<0.01).T组有2例穿刺失败.结论 在保持体位不变的情况下,利用超声预先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简便实用的穿刺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and safety of prelocalization with ultrasound during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nnulation.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scheduled for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nnulation from February 2009 to April 2010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digits table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Group U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by ultrasound-prelocalization method and group T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by traditional technique. The first successful punctures and the first successful catheterization,puncture times,operation tim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T, puncture times,operation tim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lower in group U [(1.0±0.5) times vs.(2.1±1.4) times;(4.5±1.2) min vs.(6.8±1.6) min;0 vs. 12.0%(6/50)](P< 0.01 ). The first successful punctures and the first successful catheterization [96.0% (48/50) and 95.8% (46/48)] in group U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T [ 72.0%(36/50) and 77.8% (28/36)] (P < 0.01 ). Two cases were failed in group T. Conclusion Ultrasound-prelocalization technique is simply and practically method for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nnulation under the stable body posi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床旁彩超在危急重症患者困难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和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急诊行颈内深静脉置管的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56例;年龄13~83岁,平均(44.5±6.8)岁,所有患者中彩超定位组57例,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59例,统计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误穿动脉数,局部血肿,气胸等情况。 结果彩超定位组患者置管时间5.32 min,一次置管成功率100%,误穿动脉数0例,局部血肿0例,而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置管时间11.13 min,一次置管成功率74.6%(44例),二次置管成功率86.4%(51例),二次置管未成功转为彩超定位后均一次成功,误穿动脉5例,局部血肿9例。 结论床旁彩超定位在危重症颈内静脉置管中具耗时短,且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发症低,符合急诊治疗的需求,应用效果好,尤其适用于局部解剖定位不清的危重患者,并且在实习生教学及低年资医师带教中更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可以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高位进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将20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均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高位进针法,观察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高位进针法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200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高位进针法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194例。一次置管成功率97%。6例因误穿入颈内动脉致局部血肿改为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无气胸、血胸、空气栓塞、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高位进针法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可作为临床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主要方法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对严重创伤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选择并用超声技术定位右侧颈内静脉,局麻后,超声引导直视完成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结果:50例患者均1次穿刺成功并顺利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成功率100%,穿刺时间为1~3 min;无动脉损伤、出血、气胸、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绿色通道手术目的是争取抢救时间,超声引导是提高血管置管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有效手段.相对于传统的解剖定位法,它可以提高一针到位率、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减少置管时间,其已成为建立血管通路的有力工具,特别适合应用于危重患者的快速抢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超声显像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和置管后感染率.方法 360例拟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采用超声定位引导术,在超声显像实时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直视穿刺置管.结果 超声组颈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颈内静脉穿刺后置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长期留置颈内静脉置管出口处分泌物培养阳性者,超声组感染7例,感染率为3.9%,对照组感染20例,感染率为11.1%,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显像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简便、安全、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感染少,可延长颈内静脉置管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对于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收集的98例急危重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患采用传统的颈内静脉置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导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液净化治疗时血液流量不足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该穿刺静脉置管术还具有操作简单、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价值较高,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不同植入方法的首次成功率。方法2002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外科连续植入351例静脉输液港,其中头静脉切开植入23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41例,B超引导颈内静脉植入76例,对不同植入方法的首次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头静脉切开植入静脉输液港首次成功率为78.6%(184/234),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首次成功率为90.2%(37/41),B超引导经颈内静脉植入首次成功率为100%(76/76),头静脉切开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1,P=0.059),B超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组首次植入成功率高于头静脉切开组(χ2=19.362,P=0.000)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组(χ2=7.677,P=0.014)。头静脉切开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4/234),导管植入颈内静脉2例(1.1%),术后伤口积液2例(1.1%),另两组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不同植入方法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首选B超引导颈内静脉穿刺植入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术后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原因分析,为更好的预防及控制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223例行肝癌切除术并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导致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结果 223例患者发生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者24例,感染率10.76%,其中静脉导管留置13例,占54.17%;导管局部感染10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例,分别占41.67%、4.16%;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置管次数≥3次、导管留置时间≥2周、静脉高营养时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高于患者年龄<60岁、未合并糖尿病、置管次数1~2次、导管留置时间<2周、无静脉高营养时的感染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穿刺次数≥3次、导管留置时间≥2周是引起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后发生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主要与穿刺次数较多、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有关,因而提高穿刺技巧以减少穿刺次数和减少导管留置时间是预防及控制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