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及早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科38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无合并血栓性疾病发生的恶性肿瘤患者38例做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既往病史的统计,测定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并对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行单、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有既往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冠心病史者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在并发感染、输血治疗、地塞米松治疗上存在差异(P〈0.05)。并发感染、输血治疗、地塞米松治疗可以作为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并发感染、输血、地塞米松可作为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正确评价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风险,做好预防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龄段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良  徐浩  张庆桥  祖茂衡 《当代医学》2010,16(35):650-65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20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45岁)和B组(≥45岁),比较两组危险因素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手术(非骨科手术)因素A组明显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创伤及骨折、恶性肿瘤、心脏病、糖尿病等因素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而长期卧床、下肢静脉曲张史、吸烟、饮酒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着年龄增长其危险因素逐渐增多,中老年患者大多存在2个以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韩璟辰 《中外医疗》2011,30(13):95-95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探讨糖尿病患者LDL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糖尿病患者及60名健康人群的LDL,糖尿病组同时测定HbA1c。结果糖尿病组LDL和HbA1c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LDL和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LDL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636,P〈0.05),与HbAIc不相关(r=0.331,r=0.327,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LDL明显升高,脂质糖化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LDL将成为评价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韩璟辰 《中外医疗》2011,30(12):97-97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探讨糖尿病患者LDL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糖尿病患者及60名健康人群的LDL,糖尿病组同时测定HbA1c。结果糖尿病组LDL和HbA1c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LDL和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LDL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636,P〈0.05),与HbAIc不相关(r=0.331,r=0.327,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LDL明显升高,脂质糖化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LDL将成为评价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曾福仁 《当代医学》2010,16(19):15-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并发症形成的原因、治疗策略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010年已确诊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治疗组进行相应的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最易形成深静脉血栓(DVT),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74%,而对照组为51.1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发现治疗组生存率较对照组为低。结论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预后较差;正确诊断,积极治疗,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方日  颜娇贵 《河北医学》2014,(4):620-62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和疾病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43例确诊的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列入实验组,取同期诊治的43例恶性肿瘤且未发生血栓并发症患者43例列入对照组,对比分析并发血栓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治疗和预后。结果: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复发率高,患者生存率低;该病高发于肿瘤确诊后2个月内,治疗前红细胞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明显变化,恶性肿瘤并发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地塞米松用药、手术刺激、输血、化疗、感染等。结论:及早发现,正确诊断,积极预防、治疗血栓性疾病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AECOPD肺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的AE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218例作为肺栓塞组,同期入院的AECOPD无肺栓塞患者12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AECOPD住院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Caprini评分,探讨Caprini评分与AECOPD肺栓塞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肺栓塞组糖尿病、恶性肿瘤史、下肢外伤史、6周内手术史、脑血管意外史、长期卧床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史、6周内手术史、下肢外伤史、脑血管意外史、长期卧床均为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肺栓塞组患者Caprin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栓塞组患者极高危117例(53.67%),高危53例(24.31%),高危及以上合计占77.98%。对照组患者中高危66例(52.37%),低危36例(28.57%)。两组患者危险度分级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rini危险度分级为极高危和高危的AECOPD患者为肺栓塞的高危人群。随Caprini危险度分级的升高,患者肺栓塞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P<0.05)。 结论: AECOPD住院患者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史、6周内手术史、下肢外伤史、脑血管意外史、长期卧床等。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可用于评估AECOPD肺栓塞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估中老年心房颤动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未明确病因的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定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住院非冠心病房颤患者62例定为对照组,分析研究组危险因素,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与冠心病关系。结果高血压患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持续性房颤为45.45%,明显高于本组阵发性房颤16.17%(P〈0.05),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ST-T改变为47.37%,与本组非ST-T改变及对照组ST-T改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为心房颤动高发人群,如有危险因素或并发危险因素,未明确病因合并持续性房颤且ST-T改变患者,应考虑为冠心病引发,但不能确诊,仍应以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并发冠心病(cardiovscular atherosclerosis disease,CAD)的传统和非传统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收集SLE患者中诊断为初发冠心病者17例(SLE合并CAD组),RA患者中诊断为初发冠心病者52例(RA合并CAD组),对照组为初发冠心病患者250例,并排除结缔组织性疾病。对各组的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CTA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合并CAD组的年龄(56.78±10.68岁)、BMI(22.19±1.95),RA合并CAD组患者的年龄(54.90±10.41岁)、BMI(22.19±1.95)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合并CAD组有吸烟史(11.76%)、高脂血症史(5.9%),RA合并CAD组有吸烟史(13.46%)、高脂血症史(5.77%)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LE合并CAD组高血压史(52.94%)、糖尿病史(11.76%)及血肌酐水平(82.65±9.91 mg/dL)和RA合并CAD组高血压史(30.77%)、糖尿病史(23.08%)及血肌酐水平(84.51±10.81mg/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合并CAD组女性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合并CAD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每例为(1.39±0.58)个,RA合并CAD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每例为(1.92±0.88)个,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3±1.1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及RA患者的冠脉病变仍以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为主要表现,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合并CAD及RA合并CAD患者年龄小,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少,可能还存在非传统危险因素,重视非传统危险因素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71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DM组和非DM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结果DM组与非DM组发病年龄分别为(51.4±6.6)岁和(58.6±9.0)岁(P〈0.01),合并高血压病史者分别为63.9%和42.4%(P〈0.05);DM组无痛性心梗发生率为60.6%,明显高于非DM组(P〈0.01);DM组心衰、心律失常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非DM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多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无痛性心梗多见;2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后易并发心衰、心律失常、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1.
李月影 《中外医疗》2011,30(15):72-73
目的观察伴缺血性脑卒中的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参数的改变,探讨其在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CELLTACEMEK-7222K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0例伴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及3例无卒中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6项参数进行检测,2组间进行比较并分别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2组糖尿病患者的MPV、PDW、PCT、NEU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伴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PLT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WBC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无卒中糖尿病患者PLT、WB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伴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组WBC、NEUT均显著高于无卒中糖尿病组(P〈0.01),其余血小板4项参数在2组糖尿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和白细胞6项参数的检测对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 2017 年12 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220 例。其中术后3 个月内并发VTE 的102 例 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VTE 的118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采用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分,分析危险因素与VTE 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纤维蛋 白原、D- 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手术体位、手术时间、输血史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Caprini 血栓风险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既往病史、纤维 蛋白原、D- 二聚体、手术体位和手术时间是骨科大手术患者易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骨科 大手术患者术后发生VTE 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aprini 评分可较好地评估骨科大手术患者VTE 发病的危险程度,而患者的既往病史、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手术体位和手术时间是骨科大手术患者易 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3.
吴永红 《新疆医学》2013,43(8):64-67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与中青年人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确诊住院PTE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中青年组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骨折及外伤史、手术史、糖尿病史、DVT等;老年组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心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史、卧床与制动、DVT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青年和老年组PTE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和心悸;老年组肺部湿性罗音、胸腔积液与下肢水肿较中青年组高(P〈0.05);(3)两组在D-二聚体、TNT、CRP变化,以及肺栓塞的不同部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PTE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与中青年组不同,提高诊断意识,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发生血栓的高危患者尽早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随访本院2007年8月—2014年8月诊断的60例UEDVT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年龄、体重指数、原发病、基础病、深静脉导管置入、输血史等数据,研究它们与UEDVT形成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中,41例(68.3%)年龄>60岁(P < 0.05),43例(71.7%)留置深静脉导管(P < 0.05),39例(65.0%)患有恶性肿瘤(P < 0.05),43例(71.7%)有输血史(P<0.05)。结论:年龄>60岁、恶性肿瘤、留置深静脉导管、输血史是导致UE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早期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减少UEDVT形成,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周丽  牛冬玲  徐洪山  索有军 《吉林医学》2011,(21):4320-432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探讨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符合入组标准的19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2例并发SAP作为观察组,84例未出现SAP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病基础疾病、糖尿病病史、APACHEⅡ评分≥20分、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胃黏膜保护剂、脱水剂是SAP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高血压将其分为观察组118例和对照组82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年龄(68.96±11.62)岁,对照组为(54.76±14.0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病程观察组为(8.23±4.27)年,对照组为(4.34±2.52)年,观察组病程长于对照组,HbAlc水平观察组为(12.64±3.16),对照组为(9.53±1.7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吸烟比例及合并糖尿病肾病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25.42%,40.67%,对照组分别为13.41%、25.61%,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与年龄、HbAlc、吸烟、合并糖尿病肾病有关。结论年龄、HbAlc、吸烟、合并糖尿病肾病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该类因素的控制时预防高血压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难治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10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难治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依从性、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8.4±4.7)、(39.7±5.9)分,低于对照组的(45.7±5.9)、(44.9±5.1)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占94.55%,高于对照组的74.55%,观察组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仅为1.82%,少于对照组的1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的7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难治性肠梗阻患者的情绪状态,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观察。探讨它们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124例患者于冠脉造影前测定血清ox-LDL和Hcy,将所有患者分为既无糖尿病又无冠心病的对照组(20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12例)、冠心病不伴糖尿病组(62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28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ox-LDL和Hcy水平。结果:ox-LDL2冠心痛不伴糖尿病组、糖尿病伴冠心病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伴冠心病组明显高于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P〈0.01);Hey:冠m病不伴糖尿病组、糖尿病伴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糖尿病不伴冠心痛组(P〈0.01)。糖尿病伴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冠心病不件糖尿病组和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P〈0.01)。糖尿病伴冠心病组Ox-LDL和Hey呈明显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中血清OX-LDL和高Hcy血症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发低钾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126例确诊为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为哮喘组,根据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不同将其分为地塞米松亚组及甲基强的松龙亚组,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150例肺炎患者,测定患者血钾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组血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47±1.26)vs(3.82±1.01),P〈0.01],地塞米松亚组血钾水平低于甲基强的松龙亚组[(3.39±1.37)vs(3.49±1.66),P〈0.05],哮喘组低钾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8.6%vs 7.3%,P〈0.01),地塞米松亚组低钾血症发生率高于甲基强的松龙亚组(61.49%vs11.0%,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低钾血症的发生率高,应用地塞米松增加发生低钾血症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时效性激励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0 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应用时效性激励原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率为87.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6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效率为7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 1%(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无效率为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 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总有效率为9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 3%(P〈0.05).结论:应用时效性激励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