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及现代中医药典籍,对旋覆花的释名、基原、道地性与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炙、性味功效主治进行考证,为临床应用旋覆花药材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旋覆花基原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icaL.的干燥头状花序。旋覆花的产地目前已不局限于湖北随州、河南,全国各地均有产出。古今对旋覆花“苦、辛、咸,微温”的性味记载基本一致,《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旋覆花功效主治为:“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临床应用旋覆花还用到其“通血脉,益色泽”的功效,因此应补充完善旋覆花功效主治。  相似文献   

2.
"旋覆花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旋覆花、新绛(茜草)、葱茎组成.医学文献报道方中的旋覆花提取物,具有抗炎、抗肝炎、抗肝损伤、抗肿瘤和细胞毒等作用.苦豆子是新疆地产药材.始载于<新疆中草药手册>,为豆科植物苦豆子全草及种子,属于维药范畴.当代医家已从苦豆子中科学提取生物碱,制成药品,用于肝病治疗.本研究从经方"旋覆花汤"及苦豆子基本作用及应用研究出发,结合王存芬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肝病从气、血、瘀、湿、毒论治的体会,以经方"旋覆花汤"为基础方,加入苦豆子,拟以行气、疏肝、活血、解毒之剂--旋覆花苦豆子合剂.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借助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以实验室检测指标为依据,实验结果初步显示:旋覆花苦豆子合剂、"旋覆花汤"、苦豆子煎剂对动物免疫性肝损伤的治疗或预防均有一定的疗效.且组间疗效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旋覆花苦豆子合剂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经方旋覆花汤加维吾尔药苦豆子——旋覆花苦豆子合剂对小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40%CCL4花生油皮下注射5周致小鼠肝纤维化,旋覆花汤、苦豆子煎剂和旋覆花苦豆子合剂用药6周后观察其对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ALT和透明质酸的影响。结果:三者均能减轻CCL4引起的肝坏死病变,降低ALT和透明质酸。结论:三者都具有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旋覆花汤与苦豆子具有协同作用。能增强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又称祁木香,菊科旋覆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入药,称为"藏木香",归肝、脾经,性温,味微苦、辛,气微香。具有健脾和胃、利尿、祛痰、行气解郁、止痛安胎之功效。常用于胸胁、脘腹胀痛、呕吐泻痢、胸胁挫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等症。同时又是家畜驱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呃逆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呃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筛选近10年关于中药治疗呃逆的临床文献,对其有效方剂中药进行性味归经分布、频次、常用药对、核心处方组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98篇,合计120个有效中药处方。呃逆用药药性以温、平类常见,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归经分布主要为脾、胃、肺经。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代赭石、甘草、法半夏、柿蒂、旋覆花等,处方中常用药对为代赭石-旋覆花。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组合为:代赭石、旋覆花、丁香、柿蒂、生姜、陈皮、法半夏、党参、甘草。结论中医治疗呃逆当标本兼顾,降逆止呃与益气补虚之药相互配伍,注重加强脾胃运化之功,巧妙利用宣肺之法调畅气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方法:沙旋覆花用乙醇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石油醚萃取,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对石油醚部位分离纯化,通过GC-MS法对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及其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分析测定,与标准谱图库进行比较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数。对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结果:石油醚部位共分析出29个化合物,占总成分的96.61%,其中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异辛酯(相对含8.90%)、3-乙基绕丹宁(相对含量8.44%)、环氧十二烷(相对含量8.26%)、棕榈酸(相对含量8.02%)。石油醚部位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GC-MS分析,分别是酞酸二丁酯(1)、棕榈酸(2)、6-十八碳烯酸(3)、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4)、乙酸羽扇醇酯(5)。结论: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化合物主要为长链脂肪酸类和脂类,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沙旋覆花中得到,并且分离得到的5个化合物中邻苯二甲酸异辛酯、棕榈酸是石油醚部位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7.
金沸草散是治疗风寒咳嗽的有效方剂.陈修园在他的<医学从众录>中提到:"表寒则脉浮,带弦带紧,头痛身痛,或鼻塞时流青涕,轻则六安煎,重则金沸草散,及小青龙汤主之."<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引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金沸草散的组成:旋覆花、麻黄去节、前胡去芦各七分,荆芥一钱,甘草炒、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浸、赤芍药各五分,生姜三片,枣一枚.陈修园将其中赤芍药改为白芍.方中以旋覆花(金沸草是旋覆花的茎叶,近代用花)为君.据<本草纲目>记载:"旋覆花气味咸温有小毒,宗奭曰'苦、甘、辛',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本经>;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别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张仲景为源,叶天士、吴鞠通为流,探讨经方旋覆花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通过以药测证和以症测机,阐释旋覆花汤所治病证的病机特点:阳气不通、阴寒凝滞导致气血郁结的肝着之症,及忧思愤郁导致心肺阳气耗损,阴血下脱的半产漏下之症。并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应用旋覆花汤的医案特色:根据旋覆花汤的特点,叶天士通过配伍“归须、柏子仁、桃仁”创立辛润通络一法,有时根据病情配伍“鹿角”兼以通润奇经。最后总结《温病条辨》对叶天士运用旋覆花汤经验的进一步发挥:吴鞠通在叶天士辛润通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变通,创立“苦辛淡合芳香开络法”,将旋覆花汤去葱、新绛,加生香附、苏子霜、茯苓、陈皮、半夏、薏苡仁治疗伏暑湿温胁痛,变内伤杂病方为外感热病剂;将辛润通络法及香附旋覆花汤法结合起来创立新绛旋覆花汤治疗肝络瘀滞不通及妇人肝郁血瘀的病证。  相似文献   

9.
旋覆花汤为张仲景所创.《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曰:"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此方由旋覆花、新绛、葱白组成,具有行气活血、通阳散结功效.后世医家多用茜草以代新绛.笔者临床取本方温通气血,化瘀祛滞之意,用于治疗肺系疾病,颇有效验,现举验案如下,以磋商于同道.  相似文献   

10.
马晓英  王秀莲 《陕西中医》2003,24(7):660-661
苦辛法是指苦、辛药物并用 ,具有辛开苦降作用的治法。《内经》最早奠定了其理论基础。《素问 ,脏气法时论》云 :“辛散、酸收、苦坚、咸软。”《本草备药 ,药性总义》指出 :“……苦者能燥能坚……辛者能润能横行”所谓“辛散”是指辛有发散 ,宣通的作用。辛“润”是指辛的行气作用促进气化 ,所谓苦“坚”是指苦通过清热泄火而达到坚阴的目的 ;苦“燥”是指苦有燥湿泄热的作用。后世称苦辛法为苦辛通降法或辛开苦降法。1 苦辛法通达上下内外重在调气机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 ,就人体而言 ,疾病的发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机的…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寒凝型胸痹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而生内寒,寒阻运化而致气血失和,进一步萌生痰湿或瘀血。针对寒凝型胸痹,李老提出"寒凝散之"的治疗原则,通过"外散""内温"二法使"寒凝"得以温化外散,使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恢复正常。文章总结了李老治疗寒凝型胸痹的常用中药药对:如温化散行之辛温药对:桂枝与麻黄、附子与细辛;清久寒郁遏体内而化之热,少佐辛寒药对:豆豉与栀子、石膏与知母;补益扶阳散寒之辛甘药对:人参与干姜、桂枝与甘草;调畅气机,化瘀祛寒之辛苦药对:生姜与枳实、干姜与黄连;走窜力强,驱寒止痛之辛香药对:沉香与丁香、乳香与没药等。  相似文献   

12.
医家将露水和露剂统称为"露",露剂由蒸馏所得,或由水蒸气集聚凝结而成,其性轻清,随气上蒸流行。由于药露轻灵、芳香、凉润等特性契合温病病因以热、湿为主,在发病过程中多伤阴等特点,故在温病、热病中使用广泛且种类繁多。因露剂性质甘寒凉润、辛香散利、养阴效捷,其味芳香,且与湿邪之趋下之性不同,故不助长湿邪。因此,阴液大伤或湿热伤阴等证用之尤佳。露剂性芳香而质轻,其性轻清趋上,故可开宣醒脾胃。湿阻气机者亦为多用。药露性甘者,可清养脾胃,医家亦常用食物蒸露以疗虚损,皆取其性质轻清而不黏腻,更易被脾胃运化,胃气极弱不能进粥饮者用之最宜。药物中能蒸为露剂者多为鲜药,大多保留了其辛香之味,而鲜品之属辛香气药者又多较干品味厚力峻,且其药鲜力专、透发力强,质淳味厚、直捣病所,故其解郁行气血之力不容小觑,适用于胃痛、胁痛、呕吐、恶露不行等病证。露剂亦可辅助理血,调和营血又补助阴津。露剂质轻清趋上,其性芳香,故有安神及醒神之效。露水亦可用于疟疾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辨治腹痛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伤寒杂病论》中条文涉及腹痛类病症的方、药,统计治疗腹痛方中药物的运用频数和频率,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进行分析.结果:《伤寒杂病论》中,涉及腹痛的方剂共33首,最常用药物为芍药和甘草.张仲景治疗腹痛多用补法、泻法及和法,善于运用温热之品,若使用寒凉之药,偏于运用微...  相似文献   

14.
丁鑫  王乐平 《中医药学刊》2014,(9):2240-2242
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析清透法在清代温病医案中温热类证候的用药特点及规律。结果显示:清透法贯穿于温病温热证卫气营血全过程。"透邪"药物首选的是味辛、性凉(寒)、质轻的药物;辛温/辛微温的药物在温病卫分证中根据邪气郁闭的程度和邪气性质及患者的体质等可与辛凉类药物相配伍,增强辛凉透表之功;"清法"的用药多注重脏腑和病位浅深,药物多归肺、胃、肝胆、心经。  相似文献   

15.
试论温通法在胸痹心痛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使用辛热药物以"温通法"为主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意义。阐述针对病机为阳虚寒凝致胸阳不振者,用温助胸阳以通阳散寒止痛;病机为痰阻气结致胸中窒闷者,用辛开化痰以开胸止痛;病机为气滞血瘀致胸中脉阻者,用温通心脉以活血止痛;病机为心虚血亏致胸中痹痛者,用扶正温阳以标本兼顾。对于胸痹心痛的治疗,应当本着"以温为主,以通为用"的原则结合病机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治疗癌性疼痛中药进行分类。方法:对口服(25味)和外用(19味)治疗癌性疼痛的常见中药,通过SPSS 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药物的性味归经及功效,将之作为能反映分类特征的变量,并将药物名称作为测量的变量,进行分层聚类中的Q型聚类。结果: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大多性温平,味辛苦,归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结论:运用聚类分析法,能较好地将药物归类,并根据这一类药物作用趋势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全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国家及各省市发布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的方证规律研究发现,辛开苦降之法尤为凸显。阐述了辛开苦降法的理论沿革及其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体现,并对辛开苦降法治疗新冠肺炎的机理进行了讨论。总结得出:辛开苦降是历代疫情防控的重要方法;新冠肺炎因于湿毒侵袭、气机升降失调,导致肺气失宣贯穿始终,治以辛味开散、苦味降泄,调畅气机,使邪去正复。  相似文献   

18.
通络法治疗疾病常用的药物主要为活血类药物、益气类药物、辛味药物、藤类药物和虫类药物。近年来,络脉理论深受学术界的重视,许多久病、痛病运用各种通络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络病的治疗均以"通络"为治疗大法,通络法总体可分为祛邪通络法如化瘀通络法、祛痰通络法、祛风通络法、祛寒通络法、祛湿通络法、理气通络法、清热通络法、解毒通络法与扶正通络法如益气通络法、养血通络法、滋阴通络法、温阳通络法两大类12种。尽管越来越多的医家重视通络法的临床应用,然而对通络法的理论及临床应用方面还缺乏更全面、系统的研究,希望通络法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而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9.
张军  王华楠  向红 《河南中医》2005,25(12):10-11
执小儿为“纯阳之体,所患热病最多”而滥用辛凉解表和清热解毒于儿科临床,是目前中医儿科界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分析了小儿太阳伤寒表证脉、证并治特点,提出小儿太阳伤寒表实证(外感风寒表证)当及时使用辛温解表法之麻黄汤、葛根汤类,以获“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效.  相似文献   

20.
漫谈风药     
风药是一类具有风木属性的药物,其性升发、宣散、调达,有治风、升阳、除湿、行气滞、散火郁、布津液、解痉、调血、增效、引经等诸多功效,故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学科。虽然风药应用甚广,但也有辛燥伤阴耗阳等弊端,临床应用时切不可随意滥用,尚需注意风药的一些禁忌:(1)风药多辛燥伤阴,阴液亏损者当慎用,若用当佐以滋阴之品;(2)风药升提阳气,肾虚不能纳气者慎用;(3)风药辛散走窜,开泄腠理,发汗伤阳,阳虚者慎用;(4)病去勿再服,以诸风之药,损人元气而益其病故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