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哮喘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2 41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患儿可能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 410例患儿中共有112例合并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为4.6%;共检出112株病原体,并发哮喘患儿主要以鼻病毒(RHV)为主,共23株占37.5%;年龄小、有哮喘家族史、过敏体质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HV、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相关,是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具有哮喘家族史、过敏体质、RSV及RHV感染、男性以及低龄患儿发生哮喘的风险较大,临床应根据这些高危因素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哮喘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学龄前期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776例学龄前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发生RSV感染将其分为RSV感染组(n=102)、非RSV感染组(n=674)。统计学龄前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合并RS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期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合并RSV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学龄前期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合并RSV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出生体质量、发病季节为秋冬、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M、外周血CD4+、CD19+水平较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CD8+、中性粒细胞较高均为学龄前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合并RSV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哮喘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菌的构成,以期更有效降低急性哮喘患儿的肺部感染率.方法 将2007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389例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患儿作为病例组,将同期住院的411例单纯急性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时均常规进行深部痰培养,对急性哮喘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构成进行回顾性分析,急性哮喘患儿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平喘药糖皮质激素或氨茶碱应用(OR=2.72;95%CI=1.66~4.47)、滥用抗菌药物(OR=1.35;95 %CI=1.05~1.73)、合并鼻炎或鼻息肉或鼻窦炎(OR=3.18;95%CI=1.80~5.62)、革兰阴性菌感染(OR=4.01;95%CI=1.20~13.38)是小儿急性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患儿革兰阴性菌构成比比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是小儿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结论 小儿急性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病情严重、复杂,应用平喘药糖皮质激素或氨茶碱、滥用抗菌药物、合并鼻炎或鼻息肉或鼻窦炎、革兰阴性菌感染是小儿急性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尽早明确诊断,实施正确及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患儿病原菌的构成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48例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患儿作为观察组,51例单纯急性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病原菌情况,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患儿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共分离出31株病原菌,对照组患儿共分离出21株病原菌,两组患儿的革兰氏(下周)阴性菌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抗菌药物滥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使用氨茶碱或糖皮质激素等是影响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抗菌药物滥用、革兰阴性菌感染、使用氨茶碱或糖皮质激素等是影响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其上述危险因素加以认识及重视,有利于预防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并发喘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9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 38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08例患儿发生喘息,作为喘息组,同期选取来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白介素(IL)-6、IL-1β、降钙素原(PCT)变化,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患儿可能发生喘息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所有患儿胸片中的病变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喘息组患儿血清IL-6、IL-1β、PCT表达水平上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年龄、性别、是否为特应征体质与喘息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小、男性、特应性体质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并发喘息的高危因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并发喘息患儿的胸片与未并发喘息患儿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喘息发生受多因素影响,临床应根据这些高危因素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患儿并发喘息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及过敏的关系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8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有无喘息分为A组(43例)、B组(42例),进行RSV-IgM抗体及过敏原检测,并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85例患儿共检出RSV-IgM抗体阳性28例(32.94%),其中A组占51.16%(22/43),B组占14.29%(6/42),A组明显高于B组(P<0.01).食物过敏原筛查及吸入性过敏原筛查阳性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22例RSV-IgM抗体阳性患儿随访中,有68.18%(15例)患儿转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史与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RSV感染与哮喘有密切的联系,过敏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毛细支气管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及过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及过敏的关系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8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有无喘息分为A组(43例)、B组(42例),进行RSV-IgM抗体及过敏原检测,并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85例患儿共检出RSV-IgM抗体阳性28例(32.94%),其中A组占51.16%(22/43),B组占14.29%(6/42),A组明显高于B组(P<0.01).食物过敏原筛查及吸入性过敏原筛查阳性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22例RSV-IgM抗体阳性患儿随访中,有68.18%(15例)患儿转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史与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RSV感染与哮喘有密切的联系,过敏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情况,为防治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6—9月我院收治的33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样并采用ELISA法对血清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腺病毒(adenovirus,AD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抗体进行检测,对上述各种病毒在不同病种、性别、年龄等患儿中的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30份血样中,三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体总检出212份,总检出率为64.2%;其中PIV-1型抗体检出50份(占15.2%,未检出其他型PIV抗体)、ADV抗体检出44份(13.3%)、RSV抗体检出118份(35.7%)。330例患儿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者3类呼吸道病毒抗体检出率均高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P<0.05);女性患儿3类呼吸道病毒抗体总检出率高于男性患儿(P<0.05);年龄<3岁患儿血清病毒抗体总检出率、RSV抗体检出率高于年龄≥3岁患儿(P<0.05)。结论本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PIV感染以1型为主,3岁以下幼儿易感染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检出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都市学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成都市城区及郊区4个行政区小学非寄宿制394名6-12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采用封闭式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320人完成问卷调查,回收率为81.2%。入组患儿中有57.8%表现有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至少一种症状,52.5%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咳嗽的患儿达45.3%。单因素分析表明,母亲文化程度(χ2=5.582,P=0.021)、家族过敏史(χ2=38.032,P<0.001)、被动吸烟(χ2=4.973,P=0.044)、家庭人均收入(χ2=6.571,P=0.012)、排烟口(χ2=9.934,P=0.002)、家族性哮喘(χ2=6.853,P=0.018)与急性呼吸道感染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过敏史(OR=9.472,95% CI=5.456-22.724,P<0.001)、家庭人均收入(OR=0.577,95% CI=0.342-1.003,P=0.022)、排烟口(OR=5.611,95% CI=2.237-17.724,P=0.012)及家族性哮喘(OR=6.341,95% CI=2.578-24.442,P=0.007)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说明家族过敏史、家族性哮喘和排烟口设置是影响强度较大的因素。结论家族过敏史、家庭人均收入、排烟口及家族性哮喘是学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怡  陈培 《现代保健》2014,(31):50-53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能发展为哮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访3年。对患儿性别、出生时母亲年龄、父亲吸烟、出生体重、发病时情况、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族史、免疫球蛋白、喂养方式、吸入激素、过敏体质、被动吸烟、免疫球蛋白、血常规、微量元素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居住地、父亲吸烟与否、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家庭装修与否、发病季节、毛细支气管炎期间住院天数、RSV感染、药物食物过敏史、被动吸娴、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特应性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血IgE、血铅、血锌、血清铁、嗜酸细胞计数与毛细支气管炎后转化为哮喘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孩)、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被动吸烟、春季发病、RSV感染阳性、出生体重异常、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哮喘家族史、血IgE升高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转化为儿童哮喘的危险性高。结论:对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应及早积极干预,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399-140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临床特点以及其发作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哮喘发作,减少其发病率提供借鉴。方法收集127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观察组)和同期就诊的112例非支气管哮喘呼吸道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发作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多在夜间发病,常反复发作,以轻、中度为主。单因素分析发现支气管哮喘发作与过敏史、家族史、吸烟、感染、气候变化、接触有害气体等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家族史(P=0.037,OR=1.795)、吸烟(P=0.007,OR=5.027)、感染(P=0.021,OR=2.719)、接触有害气体(P=0.012,OR=5.016)是支气管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引起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对减少哮喘急性哮喘发作、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患儿病原菌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医院急性哮喘患儿568例,监测病原菌构成,建立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感染影响因素。结果肺部感染41例、感染率7.22%。共分离菌株51株、检出率8.98%,革兰阴性菌构成比68.63%,革兰阳性菌构成比11.76%。具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包括年龄、哮喘发作次数、鼻部疾病、病原菌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激素或氨茶碱次数(P<0.05)。急性哮喘并发感染患儿Treg、Th1、Th2、Th17百分率、CD_4~+/CD_8~+比值高于急性哮喘未并发感染患儿,CD_4~+、CD_8~+、FEV_1/FVC百分率低于急性哮喘未并发感染患儿(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哮喘发作次数是影响因素,CD_4~+T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亚群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早期目标性识别感染影响因素,利于降低急性哮喘患儿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不同基因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就诊且RSV阳性的14岁以下儿童86例,扩增G基因并测序,统计不同基因型RSV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并按是否发生哮喘分为哮喘组与非哮喘组,比较两组RSV基因型,总结下呼吸道感染RSV流行及遗传变异特征。结果 86份RSV阳性标本共检出A亚型40株,B亚型46株,2018年1月-2020年6月RSV流行亚型转换模式为B亚型、A亚型、B亚型,2018年、2020年以RSV B亚型为优势亚群,2019年A亚型为优势亚型;A亚型以NA1型基因型(75.00%)为主,其次为ON1型(20.00%);B亚型以BA9基因型为主(76.09%),其次为BA8基因型(10.87%),且不同年度RSV感染均以冬春季节为主;感染RSV A亚型NA1基因型患儿年龄低于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P0.05),住院时间较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长,哮喘严重程度评分高于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P0.05),吸氧比例、发生哮喘比例高于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P0.05);A亚型NA1基因型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高于B亚型BA9基因型感染患儿(P0.05);86例患儿共发生哮喘27例,哮喘发作率为31.40%,哮喘组RSV A亚型NA1基因型比例(55.56%)高于非哮喘组(25.42%)(P0.05)。结论 ALRTI患儿RSV感染A亚型以NA1基因型为主,B亚型以BA9基因型为主,冬春季节多发,RSV A亚型、B亚型呈交替流行;NA1基因型RSV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高,进展为哮喘风险更大,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李仁清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051-1052
目的 对某院住院治疗的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对其中可能是发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该院住院治疗的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随访5年.对性别、家族史、免疫球蛋白、喂养方式、吸入激素、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可能是发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0例患儿中共有35例发展为哮喘,发生率为1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儿与非哮喘患儿在家族史、免疫球蛋白、喂养方式、吸入激素、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风险因素.母乳喂养、吸入激素、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是保护因素.结论 家族史、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风险因素,临床上给予母乳喂养、吸入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的治疗可减少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感染住院儿童的临床特征,探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筛选2010-2014年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LRI)病例,从病历中收集ALRI住院病例的临床诊治、生化检测资料,通过实验室检测信息系统获取其RSV检测结果。比较RSV阳性和阴性ALRI病例的临床特点,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RSV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  19 257名ALRI病例中,4 096例RSV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21.3%。RSV阳性ALRI患儿的常见症状为咳嗽(99.4%)、咽痛/咽红(98.3%)、喘息(60.9%)。与RSV阴性患儿相比,RSV阳性患儿喘息、气促发生率均较高(均有P<0.001),发热率低(χ2 =280.8,P<0.001)。低年龄是RS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与24~<60月龄儿童相比,1~<6月龄、6~<12月龄、12~<24月龄儿童感染RSV的调整比值比分别为4.00(95% CI: 3.57~4.48)、2.60(95% CI: 2.30~2.94)、1.82(95% CI: 1.59~2.07)。  结论  RSV感染患儿喘息、气促的发生率较高;低年龄是RS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小,感染RSV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并研究学龄前儿童轮状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江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且伴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龄前患儿,采用胸部X线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咽拭子培养等评估患儿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155例轮状病毒肠炎且伴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龄前患儿,检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9例(38.06%)。经病原菌培养鉴定,流感嗜血杆菌占比最高(28.81%),其次为肺炎链球菌(18.64%)和肺炎克雷伯菌(15.25%)。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在年龄、家属吸烟史、患儿聚集性活动史、家属呼吸道疾病史、家属及患儿是否注意手部卫生、妊娠结局、初次使用抗菌药物年龄及发病季节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喂养情况、患儿居住地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OR=2.962,P=0.031)、家属有吸烟史(OR=2.869,P=0.035)、家属有呼吸道疾病史(OR=2.354,P=0.039)和初次使用抗菌药物年龄<1岁(OR=2.622,P...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流行病学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RSV阳性且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的患儿80例为重症组,RSV阳性且临床诊断为普通肺炎的患儿80例为普通组,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重症RSV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重症RSV肺炎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秋冬季发病、小月龄、早产、剖宫产、低出生体质量、缺乏母乳喂养、哮喘家族史及患儿基础疾病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季节、月龄、早产、剖宫产、低出生体质量、哮喘家族史及患儿基础疾病与重症RSV肺炎发生率呈现正相关;母乳喂养与重症RSV肺炎发生率呈现负相关,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秋冬季为重症RSV肺炎的好发季节,小月龄、早产儿、剖宫产、低出生体质量、哮喘家族史及基础疾病是重症RSV肺炎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可降低重症RSV肺炎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流行病学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RSV阳性且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的患儿80例为重症组,RSV阳性且临床诊断为普通肺炎的患儿80例为普通组,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重症RSV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重症RSV肺炎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秋冬季发病、小月龄、早产、剖宫产、低出生体质量、缺乏母乳喂养、哮喘家族史及患儿基础疾病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季节、月龄、早产、剖宫产、低出生体质量、哮喘家族史及患儿基础疾病与重症RSV肺炎发生率呈现正相关;母乳喂养与重症RSV肺炎发生率呈现负相关,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秋冬季为重症RSV肺炎的好发季节,小月龄、早产儿、剖宫产、低出生体质量、哮喘家族史及基础疾病是重症RSV肺炎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可降低重症RSV肺炎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接受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的婴幼儿患儿120例和对照组100例无相关呼吸道疾病婴幼儿的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P)抗体、抗肺炎衣原体(CP)抗体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观察组血清抗MP抗体阳性率最高,为35.83%,抗CP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2.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8,P<0.05;χ2=7.22,P<0.05)。②婴幼儿患儿各年龄段中MP IgM、CP IgM和RSV IgM分布情况,血清MP IgM和CP IgM阳性率在1~3岁组最高,RSVIgM阳性率30天~1岁组中最高。③抗RSV抗体在支气管哮喘中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5.56%,抗MP抗体阳性率在非典型肺炎中最高,为46.27%。④观察组患儿MP抗体、抗CP抗体和抗RSV抗体检测,单项指标的临床诊断实验评价抗MP抗体的敏感性和真实性最高,分别为37.66%和54.00%。结论:抗MP抗体、抗CP抗体和抗RSV抗体的检测是诊断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中重要的参考指标,对病因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及过敏的关系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有无喘息分为A组(43例)、B组(42例),进行RSV-IgM抗体及过敏原检测,并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85例患儿共检出RSV-IgM抗体阳性28例(32.94%),其中A组占51.16%(22/43),B组占14.29%(6/42),A组明显高于B组(P〈0.01)。食物过敏原筛查及吸入性过敏原筛查阳性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22例RSV-IgM抗体阳性患儿随访中,有68.18%(15例)患儿转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史与发病密切相关。结论RSV感染与哮喘有密切的联系,过敏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