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中的内在机制。方法 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epG2,转染HBx表达质粒,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PAR-α、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ERK1/2)和IκB蛋白的变化,凝胶迁移率实验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的活性改变,分别加入MAPK和NF-κB特异性的抑制剂PD98059与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观察PPAR-α蛋白的变化。结果(1)HBx质粒转染HepG2后,与对照组相比,ERK2表达增加,NF-κB被激活,PPAR.a的表达下调;(2)阻断NF-κB后,NF-κB的活性下降,PPAR-α的表达增加;(3)阻断MAPK后,转染HBx表达质粒,NF-κB的活性下降,PPAR-α的表达增加。结论 HBx抑制细胞核转录因子PPAR-α的表达,可能与ERK1/2-NF-κB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类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近年来由于PPARs参与调节许多细胞功能,如脂肪细胞分化、炎症反应、脂肪酸及脂类代谢、细胞周期调控等,因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并且在大量的PPARs与很多全身性疾病的关系研究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如2型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肿瘤和炎症等.已经证实肾脏组织和细胞中表达PPARs,有关其在肾脏领域里的研究逐年增多.研究最为广泛的是其表型之一PPAR-γ.本文就近年来有关PPAR-γ及其激动剂与肾脏病的研究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对肝癌细胞SMMC-7721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内在的机制。 方法SMMC-7721肝癌细胞经天然配体15-d-PGJ2和(或)抑制剂GW9662处理,用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的转移侵袭能力,用RT-PCR检测细胞PTEN和MMP-9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TEN和MMP-9蛋白的表达。 结果15-d-PGJ2对SMMC-7721细胞的转移侵袭具有抑制作用,并能上调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单药GW9662无此效应,GW9662与15-d-PGJ2联合能够逆转此效应。 结论15-d-PGJ2是通过激活PPAR信号上调PTEN表达,下调MMP-9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肝癌细胞生长中的调节作用,以及PTEN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该过程中的变化,进一步揭示PPARγ调节肝癌细胞生长的机理。方法培养SMMC-7721肝癌细胞,经不同浓度的PPARγ配体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或匹格列酮(pioglitazone)作用不同时间后,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用RT-PCR检测细胞PTEN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TEN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15-d-PGJ2和pioglitazone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均能增加G0/G1期细胞的比例,减少S期细胞的比例,增加SMMC-7721细胞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pAkt蛋白的表达。结论PPARγ的配体能够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其机理可能是部分通过上调PTEN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及其配体已成为肿瘤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从细胞分化、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血管形成及肿瘤侵袭性等方面综述了PPAR-γ配体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配体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只)和罗格列酮组(20只).所有动物使用饮水中加人质量比0.3‰硫代乙酰胺的方法 制作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喂饲普通颗粒饲料.罗格列酮组喂饲含200 ppm罗格列酮的颗粒饲料.喂饲6个月后,用RT-PCR方法 检测肝纤维化大鼠肝脏PPARγ、TGF-β 1 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用Westernblot法检测PPARγ、TGF-β 1 、Ⅰ型胶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用Van Gieson(VG)染色的方法 检测肝组织切片的胶原表达情况.结果 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相比,PPARγmRNA表达显著增强(t=6.93,P<0.01),TGF-β 1 mRNA(t=3.89,P<0.01)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显著降低(t=5.67,P<0.01).PPARγ、TGF-β 1 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所得结果 与RT-PCR结果 相一致.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相比,α-SMA表达显著降低(t=3.12,P<0.01).罗格列酮组肝组织切片的胶原染色低于对照组(t=3.47,P<0.01).结论 PPARγ配体能够抑制大鼠纤维化肝脏的胶原产生,在体内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脂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d,PPARct)在人肝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人肝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细胞HepG2/ADM及其亲本细胞HepG2的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αmRNA在两种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记法检测PPARα蛋白的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与其亲本细胞相比,耐药细胞的核膜上绒毛样突起增多,胞浆内有大量空泡,粗面内质网增多;HepG2/ADM细胞的PPARα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有下降。结论PPARα与HepG2/ADM细胞的MDR现象有关,PPARα表达下调可能是肿瘤细胞MDR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背景 现已证实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诱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在病程中表现为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导致的促炎和抗炎反应不平衡. 目的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作为一种配体激活的核受体转录因子,与配体结合后作用于炎性信号转录途径的多个环节,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对脓毒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了解PPAR-γ在脓毒症中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内容 PPAR-γ在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炎、抑制超敏反应、抗肿瘤及移植排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PPAR-γ在脓毒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 趋向 PPAR-γ已成为炎症研究的方向,由于PPAR-γ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随着对PPAR-γ研究的深入,有望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PPARα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PPARα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的作用仍存在争议。结论PPARα有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的调控过程,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其上、下游的信号通路仍不清楚。此外,PPARα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部分化疔药物的耐药机制,但其作用也不甚明了。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来进一步探究PPARα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是调控线粒体生发和功能的主要调节因子,亦是维持线粒体稳态的枢纽,它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肾小管线粒体功能障碍是急性肾损伤(AKI)发病的重要机制,PGC-1α与AKI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该文主要对PGC-1α的分子特征及生理功能,PGC-1α、缺血再灌注、肾毒性与AKI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在早期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和早期缺血预处理的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30只,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ON组):全心灌流120min,不做任何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脏平衡灌流30min后,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心脏平衡灌流10min,经2次缺血5min复灌5min后,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PGC-1α的表达,测定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A);采用电子显微镜对心肌线粒体进行Flameng评分。结果IPC组PGC-1α表达(IODA10.94±5.23)明显高于I/R组(IODA3.88±1.72)和CON组(IODA3.39±2.46;P=0.009,0.007)。I/R组线粒体水肿、破裂明显,而CON组、IPC组线粒体损伤较轻。Flameng评分分析显示,IPC组(0.44±0.13)和CON组(0.88±0.22)线粒体评分低于I/R组(1.78±0.14;P=0.003,0.014)。结论IPC能明显减轻线粒体损伤,其机制与PGC-1α激活和高度表达有关,PGC-1α可能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心肌保护物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转染小鼠pSG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SG5-mPPARα)质粒对小鼠原代肝细胞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中转染pSG5-mPPARα质粒及加入PPARα配体(WY-14643)后,检测即时反应基因(IEG)如fos癌基因(c—fos)、jun癌基因(c—jun)和早期生长反应因-1(EGR-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方法。结果 EGR-1基因表达在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中转染pSG5-mPPARα质粒及加入PPARα配体WY-14643组与未转染加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jun、C—los和Cyclin D1基因表达,较未转染加药组明显增强。结论 EGR-1、c—jun、c-fos和Cyclin D1基因在肿瘤发生前阶段肝脏中的异常表达.对肿瘤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是否是乙肝病毒X蛋白(HBx)上调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途径之一.方法 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L02/HBx)细胞系,用NF-kB信号通路阻断剂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采用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失活,同时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MDRl的表达.结果 转染HBx基因后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MDRI表达明显上调(P<0.05);PDTC加入后NF-κB信号通路被阻断,MDRi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HBx介导肝癌多药耐药,上调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对肝星状细胞(H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罗格列酮组、GW9662+罗格列酮组、GW9662组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PPARγ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罗格列酮组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率MTY(0.49±0.06)较对照组(1.00±0.045)、GW9662组(0.89±0.043)和罗格列酮+GW9662组(0.78±0.049)明显减弱,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罗格列酮组PPARγmRNA表达(1.63±0.179)显著高于对照组(0.46±0.021)、GW9662组(0.41±0.01)和罗格列酮+GW9662组(0.45±0.20)(P<0.05),罗格列酮组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0.32±0.02)与对照组(1.61±0.09)、GW9662组(1.81±0.22)和罗格列酮+GW9662组(1.37±0.01)相比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15.59,14.68,8.07,P<0.01);其他各组之间PPAR-γ和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所得结果与RT-PCR结果相一致。结论PPARγ特异性激动剂罗格列酮可以增加PPARγ的表达。抑制HSC表达Ⅰ胶原,抑制HSC增殖,诱导HSC凋亡,PPARγ配体对于缓解肝脏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弥漫性肺浸润和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的肺水肿.目前认为,ALI的主要发病机制为炎症反应失衡,促炎因子大量释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是调节目的基因表达的核内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脂肪组织以及巨噬细胞和其他脂肪贮存细胞. 目的 介绍PPARγ在ALI中的保护作用. 内容 PPARγ具有广泛的抗炎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在ALI的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趋向 为预防和治疗ALI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对小鼠原代肝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和配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alpha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在小鼠原代肝细胞中加入PPAR配体Wy-14,643,经不同培养时间后,应用流式细胞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细胞周期蛋白p21WAFI、cyclinD1的mRNA及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小鼠原代肝细胞中加入Wy-14,643培养2、4、6d,S+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42.3±1.2)%,(50.3±2.1)%,(52.1±2.3)%,细胞凋亡率分别(9.0±0.2)%,(7.9±2.O)%,(7.4±1.3)%,与未加药组相比,细胞增殖明显增高(P〈0.05),凋亡明显减少(P〈0.05);各加药组cylin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各加药组p21^WAF1 mRNA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第4天开始出现p21^WAF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通过其配体PPARα引起细胞周期蛋白的改变,导致正常细胞周期信号的传导紊乱,引起细胞异常的增殖和凋亡,从而有可能诱发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β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介导的HaCa了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复苏HaCaT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不行转染)、对照组(单纯用脂质体处理)、错义寡脱氧核苷酸(scrODN)组(转染PPARβscrODN)、asODN组(转染PPARβasODN)、TNF-α组(受TNF-α刺激)、scrODN TNF-αC组(同scrODN组处理后受TNF-α(刺激)、asODN TNF-α组(同asODN组处理后受TNF-αC刺激),PPARβscrODN或asODN均为4μmol/L,TNF-α为10μg/L。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观察PPARβ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凋亡核百分率;采用噻唑蓝法测定存活细胞数;采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s)比色测定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化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对照组、scrODN组PPARβ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相近;asODN组则明显下降。正常对照组、scrODN组及asODN组凋亡核百分率低下,存活细胞数较多,caspase-3活性也处于低水平。TNF-α组、scrOON TNF-α组凋亡核百分率分别为(33.1±2.7)%、(32.9±3.0)%,存活细胞数较少,caspase-3活性较高;asODN TNF-α组凋亡核百分率增至(58.8±4.6)%,且存活细胞数、caspase-3活性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前2组(P<0.05)。结论PPARβasODN能促进TNF-α介导的HaCa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蛋白1(PGC-1)α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及生殖激素的关系。方法收集PCOS患者和非PCOS妇女正常对照的血液标本。记录两组的初潮年龄,身高、体重,分离血清测定生殖激素,分离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提取总DNA,特异引物扩增后限制性酶切(PCR-RFLP),电泳分离,溴化乙锭(EB)染色。结果PCOS患者的PPAR-γ2(Pro12Pro,Pro12Ala和Ala12Ala)基因型分布(分别为0.910,0.090,0)与正常人的分布(分别为0.925,0.068,0.007)无显著差异。PCOS患者的PGC-1α(Gly482Gly,Gly482Ser和Ser482Ser)基因型分布(分别为0.328,0.402,0.269)与正常人的分布(分别为0.333,0.374,0.293)无显著差异。体重指数(BMI)、血清总睾酮(T)和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LH/FSH、孕酮(P)和雌二醇(E2)在PPAR-γ2和PGC-1α各基因型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其他人种比较,中国人PPAR-γ2中Ala等位基因频率较低(4.4%),但PGC-1α的频率较高(48%)。结论结果提示PPARγ2 Pro12Ala和PGC-1αGly482Ser这两种单核苷酸多态性与PCOS的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存在3种亚型,即PPARα、PPARβ/δ和PPARγ,目前关于PPAR与肝脏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和肝癌等[1-2],PPAR与肝衰竭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少,但已有研究结果提示PPAR与肝衰竭的发病关系密切,本文重点综述了PPAR在肝衰竭中的保护作用与机制.  相似文献   

20.
皮肤创伤修复的新靶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核激素受体家族成员中配体诱导激活的转录因子,由英国科学家Issemann和Green[1]于1990年首次报道。它在两栖类、啮齿类动物和人类中均存在3种亚型,即为PPARα(NR1C1)、PPARβ/δ(NR1C2)和P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