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抢救中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效果差异。[方法]将28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4例,分别采用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输液,观察一次穿刺成功数、液体通畅情况、导管脱出及穿刺所需时间有无差异。[结果]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穿刺所需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危重病人时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所需时间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赵林萍 《家庭护士》2007,5(3):19-20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抢救中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效果差异。[方法]将28例危重病人咚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4例,分别采用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输液,观察一次穿刺成功数、液体通畅情况、导管脱出及穿刺所需时间有无差异。[结果]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穿刺所需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OS)。[结论]抢救危重病人时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所需时间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采用颈外静脉建立通路,对照组采用上肢浅静脉建立通路,比较两组穿刺时间、保留时间、输液速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时间、保留时间、输液速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输液速度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能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8月间院前急救中的172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颈外静脉组和四肢浅静脉组各86例,分别应用颈外、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留置针应用的效果.结果:运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保证了固定的静脉通道和及时的用药,并可安全转运;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院前抢救成功率,避免了医疗纠纷.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的危重症中首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所需时间短,导管固定牢靠,补液通畅,液体无外渗,可安全转运,为院前急救赢得时间,提高了院前急救的抢救成功率,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对照组行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观察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的输液效果等。结果300例均成功穿刺置管,两组穿刺时间相仿,观察组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穿刺效果好,固定确切,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院前急救中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是静脉穿刺置管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抢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4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观察两组病人在输液效果和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输液效果优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梁玉俊 《家庭护士》2009,7(19):1713-1714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在矿区多发性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矿区多发性创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在手、前臂、肘窝及内踝处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选用右侧颈外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0.0%;观察组穿刺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单通道颈外静脉1 h液体补充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于矿区多发性创伤急救能尽快进入有效循环,为抢救赢得时间,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林育英 《当代护士》2014,(1):124-124
总结30例休克患者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体会.分别介绍了穿刺方法和护理措施.认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具有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液体通畅良好、液体流速快、导管不易脱出、为抢救患者生命取得宝贵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抢救肝硬化合并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上肢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观察两组输液效果、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输液效果优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更长(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抢救肝硬化合并出血患者可取得良好的输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诊创伤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保证急诊创伤患者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减少搬动、转送过程中静脉通道发生故障。方法对2010-04-2010-09在急诊抢救室抢救收治的车祸患者400例患者随机分为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组200例和四肢静脉留置针输液组200例,观察2组穿刺成功次数和液体外渗情况。结果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组1次穿刺成功率80%,需穿刺2次17%,需穿刺3次3%,液体外渗10%。四肢静脉留置针输液组1次穿刺成功率只有57%,需穿刺2次33%,需穿刺3次10%,而液体外渗38%。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法在急救中使用既安全简便、易于操作,又能保证抢救的速度和质量,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技能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各种抢救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和肢体静脉留置针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取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取肢体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从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通畅度、导管脱出率、收缩上升上升至90mmHg所需时间等方面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通畅度、导管脱出率及收缩压上升至90mmHg所需时间等五个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P&lt;0.05)。结论:颈外静脉穿刺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效果优于肢体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2.
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输液在失血性休克抢救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比较在颈外静脉与上肢肘正中静脉采用静脉留置针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12例失血性休克病人分为颈外静脉留置针组(实验组)和上肢肘正中静脉留置针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导管是否易脱出及血压恢复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液体通畅良好、导管不易脱出、血压恢复正常时间用时短,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外静脉属于颈部最大浅静脉,其行径表浅且位置固定,易于穿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能及时、迅速地补充血容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艾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826-1827
目的 探讨肾性高度水肿患者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比较.方法 选择肾性高度水肿患者分别应用颈外静脉、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各128例,对比首次成功率及静脉炎发生率、水肿加重、套管脱落堵塞等.结果 颈外静脉穿刺较四肢静脉穿刺成功率高,静脉炎及套管脱落、堵塞发生率低,保留5 d成功率高(均χ2>5.104,均P<0.024).结论 肾性高度水肿患者可首选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待水肿消退后选择四肢浅静脉.  相似文献   

14.
曾文凤  曾慧频 《护理研究》2012,26(30):2819-2820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压留置针设计原理是使拔出的注射器或输液器产生正压,避免血液回流,减少堵管[1]。本研究98例重症艾滋病病人用正压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输液操作,期间不断总结经验,减少并发症,保证  相似文献   

15.
颈外静脉穿刺并留置针的方法,应用于静脉输入高营养液、抢救危重病人时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痛苦。准确选择穿刺部位和穿刺方法,严格无菌操作,输液完毕给予肝素液正压封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四肢浅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在静脉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穿刺部位将200例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88例,对照组112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方法,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血管的保护,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宝霞 《天津护理》2010,18(1):55-56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是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材料。近年来,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临床输血、输液、静脉给药、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输注化学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在我国,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大,涉及到家庭及社区。应用静脉留置针技术还具有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穿刺的静脉、安全迅速、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其留置时间目前尚无严格规定,护士凭经验决定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过长,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丧失了本身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颈外静脉留置针能使药物发挥疗效快,是禁食、大出血、休克等大量补液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在抢救心脏停搏等急危重患者时,可提高抢救成功率[1]。2009年3月~2011年1月,我们对40例需要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宜穿刺的患者采用离心性穿刺法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对老年患者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认为不同的穿刺部位与留置时间的长短有很大的差异。【方法】将82例老年住院患者分为两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42例,40例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施以专业护理。比较两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外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静脉炎和堵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是保证抢救病人快速用药和输液的首要措施.创伤休克的病人常躁动不安、四肢皮肤湿冷、周围血管收缩、四肢静脉不显露、静脉穿刺困难.颈外静脉离心脏近,管径粗,位置表浅、易充盈及可用胸锁乳突肌作穿刺定位标志,穿刺容易成功.开放颈外静脉输液,有利于迅速增加回心血容量和抢救药物快速发挥疗效,对抢救危重病人有利.近年来,我院骨一科对创伤休克的病人,采用静脉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