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2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而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得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显著的提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有利于缓解呼吸衰竭患者的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以及SAS、SDS评分等均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以及SAS、SDS评分等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出现了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也较对照组出现了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同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晚期肺癌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以及KPS等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等也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且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措施有利于缓解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可有效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产褥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乳腺外科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00例产褥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0例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的评分也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产褥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消极情绪,改善患者内心焦虑和紧张,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紫菱  练贵香 《全科护理》2014,12(9):813-815
[目的]探讨人性化关怀对直肠癌病人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结直肠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结直肠癌手术围术期的专业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关怀。[结果]经治疗及护理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的满意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人性化关怀能够明显提高直肠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及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PSQI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PSQI评分均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教育、心理治疗等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者的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48例行肝癌介入术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34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12月,174例)与观察组(2019年1月至12月,17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0%,对照组为1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肝癌介入治疗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PDCA循环模式护理管理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及家属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接受PDCA循环模式管理下的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以及患者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护理管理能明显改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及家属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在本院行直肠癌手术切除并肠造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造瘘口狭窄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对胃癌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2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而对照组4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胃癌患者围术期的不良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住院期间对结直肠癌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住院结直肠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分别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评分及生活质量简评量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抑郁、焦虑评分和SF-36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对于患者不良情绪疏导及术后生活质量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瑞姆自理模式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2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奥瑞姆自理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结果: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人体指标和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瑞姆自理模式充分调动了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自我护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了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以及精神健康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康复时间,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有助于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20例,观察组(优质护理)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许英利  王冬梅  田君  焦同彤 《妇幼护理》2023,3(24):5993-5995
目的 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 56 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28 例。对全部患者实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 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抑郁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抑郁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 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实行手术室优质护理,能够改善分析情绪,促进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 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肝硬化患者应用延续性健康教育对其不良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延续性健康教育,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其护理效果、不良情绪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2.55±9.24分、45.53±8.12分,对照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2.55±9.24分、45.53±8.12分,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SAS、SDS等不良情绪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得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护理前增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增高更明显,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应用延续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肝硬化的认识,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机体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不论是SAS、SDS评分还是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COPD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1周后的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干预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本院血透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的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的HAMA评分、HAMD评分及各生存质量各领域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