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笔者自1986年4月~1991年12月,应用自制巴椒栓熏鼻治疗面瘫56例,收到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中,男性34例,女性22人;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5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者半年,10天内就诊者41例。左侧面瘫32例;右侧面瘫者24例。 治疗方法 1、药物组成:巴豆10粒,胡椒15粒,大枣8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常见 ,祖国医学有“面瘫”“口眼歪斜”之称。本病治疗越早 ,疗效越佳[1] 。本文采用针刺配合理疗方法 ,共治 2 6例早期面瘫患者 ,取得较满意疗效。1 一般资料2 6例面瘫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病程小于半月。男 8例 ,女 18例 ;年龄最大者 6 5岁 ,最小者 18岁 ;发病在右侧面部者16例 ,左侧面部者 10例 ;发病前有精神情绪紧张、劳累者 8例 ;发病前 1周内有发热、扁桃体炎、上感者 5例 ;原因不明者 14例。既往均无面瘫病史 ,发病前无外伤史、手术史。2 治疗方法2 1 针刺方法 主穴 :下关、颊车、四白、迎春、地仓、翳风、…  相似文献   

3.
梁小梅 《广西医学》2003,25(7):1273-1274
剖宫产术中 ,是否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意见不一。本文就我院剖宫产时对子宫肌瘤的不同处理病例进行分析 ,以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 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共行剖宫产 1 74例 ,其中 5 8例合并子宫肌瘤 ,年龄 2 4~ 4 0岁 ,平均 31 5岁 ,其中 2 4~ 34岁 37例 ,占6 3 8% ;35~ 4 0岁 2 1例 ,占 36 2 %。初产妇 35例 ,占 6 0 3% ;经产妇 2 3例 ,占 39 7%。孕周 35~ 4 1周 ,平均 39+ 1周。 1 2例为孕前发现 ,1 8例为妊娠期发现 ,均系B超发现 ,2 8例因其它产科因素行剖宫产时…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笔者自1984年5月至1987年3月,采用针刺加红外线照射结合电针共治疗107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7例患者中,男66人,女41人;16岁以下者28人,16岁以上者79人,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1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半年,10天以内就诊者最多(71例)。左侧面瘫者63例,右侧者44例.  相似文献   

5.
面瘫西医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临床报道治疗方法很多,近几年来笔者运用针刺加TDP照射并配合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本病,取得很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160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例,男性96例,女性64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岁,15岁~50岁者多见;病程最长为6个月,最短为1d,1d~3d就诊者较多;面瘫发于右侧88例,左侧72例;160例面瘫者,伴舌前2/3味觉障碍的25例,伴同侧听觉过敏者9例,伴耳后乳突部疼痛者132例,伴同侧带状疱疹者2例。2治疗方法取穴:风池、合谷、太阳、率谷、下关、颊车、地仓、阳白、迎香、四白、颧、人中、承浆等穴…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1987年以来,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会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即面瘫)68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所治68例面瘫患者均为门诊治疗。其中男28例,女40例。发病年龄8岁~70岁。初发者62例,复发者6例。本次面瘫发病时间最短者2天,最长者6个月。右侧面瘫者39例,左侧面瘫者29例。  相似文献   

7.
自 1996年至 2 0 0 1年应用针刺透穴加艾灸配合手法治疗陈旧性、周围性面瘫 2 7例 ,疗效颇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基本情况 本组 2 7例 ,男性 15例、女性 12例 ;年龄最大者 73岁 ,最小者 2 0岁 ,病程最长者 10周 ,最短者 3周 ;左侧患病者 19例 ,右侧患病者 8例。全部病人均为周围性面瘫。1.2 治疗方法1.2 .1 针刺透穴法 :先选患侧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太阳透下关、下关透颊车、颊车透地仓、人中透地仓、承浆透地仓 ,手法采用平刺透穴法 ;配穴取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内庭 ,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1.2 .2 艾条灸法 :…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105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面瘫”专科1985~1992年共接治面神经麻痹患者1055例,男601例,女454例;左侧531例,右侧524例。年龄8~67岁,以20~50岁多见,平均年龄35.6岁。病程1周以内者632例,1~3周者315例,3周以上108例。发病季节多见于秋末、冬季和春季。全部病人均在门诊治疗。 1.2 治疗方法将所取穴位分两组,甲组取患侧太阳、颊车、合谷、迎香;乙组:取患侧四白、翳风、下关、地仓;同时取耳穴面颊。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自1992年1月~1998年6月,试用自拟中药萸香散脐部敷药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泄泻84例,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168例,其中住院病例82例,门诊病例86例。所有病例均按照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研讨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及病程分类。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84例,男性58例,女性26例;年龄<6个月者45例,6月~2岁者39例;病程2周~2个月者76例,2月以上者8例。对照组84例,男性56例,女性28例;年龄<6月者43例,6月~2岁者41例;病程2周~2个月者77例,2月以上者7例。  相似文献   

10.
朱新武  张芳 《中国医刊》1989,24(1):45-45
自1983年3月至1988年3月间,我们应用马钱子外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2例,疗效甚好,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52例病人中,男36人,女16人;年龄在16~40岁者49人,1岁半1人,50岁以上2人。从发病到用此方法治疗时间最短者为6天,最长者为3个月。所有病例均排除了中枢性面瘫和其它类型面瘫。本病  相似文献   

11.
<正> 作者自1989年7月~1994年8月,采用鼻中隔粘膜下剥离术治疗鼻中隔前下部(绝大多数在Little区)的长期反复鼻出血患者108例,效果甚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8例中,男73例,女35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57岁,其中11~40岁74例,占68.5%;41~57岁34例,占31.5%。病史最短者2年,最长者28年。  相似文献   

12.
<正> 面神经麻痹(周围性)简称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们采用针炙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从1986年起共收治面瘫患者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其中最小1岁,最大72岁,20—40岁者较多,病程最短2天,最长60天以上,一周以内较多,约占2/3,面瘫位于左侧41人,右侧59人,呈完全性瘫痪61例,不完全性瘫痪39例。 诊断要领:一、中医辨证与分型:1.风寒闭塞经络型:患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流泪,苔薄白,脉弦滑,在此型中,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二类:一类是风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76例。年龄4~20岁11例,~50岁142例,>50岁23例。根据面肌静态时张力及主动运动情况分为轻度面瘫43例,重度面瘫133例。按病程分组治疗:1组为超短波治疗2周以内(急性期)患者91例;2组为超短波治疗>2周(恢复期)患者40例;3组为超短波加低频脉冲治疗>2周(恢复  相似文献   

14.
程慧玲 《广西医学》2000,22(1):204-205
1978年 1月~ 1 996年 1 2月 ,我院共收住产妇1 82 39例中 ,重度妊高征 2 64例 ,其中出现严重视力障碍 35例 ,现就其临床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5例 ,年龄 1 8~ 35岁 ,平均年龄2 4岁 ;职业为农民 30例 ,工人 3例 ,教师 1例 ,机关干部 1例 ;初产妇 32例 ,经产妇 3例 ,双胎 4例 ;起病孕周 2 0~ 2 5孕周 9例 ,2 6~ 30孕周 1 8例 ,31~ 35孕周 7例 ,36孕周 1例。农村发病 30例 ,占85.7% ,城市 5例 ,占 1 4.3% ;进行系统产前检查者 3例 ,仅行 1~ 2次产检者 8例 ,未行产前检查者2 4例。1 .2 临床表现 :35位患者既往无慢…  相似文献   

15.
1982年以来,笔者运用归脾汤加减治疗中年妇女崩漏46例,疗效尚称满意,现予介绍。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5~40岁8例,41~50岁23例,51~55岁15例。病程在1周以内者5例,1~2周者12例,0.5~1月者18例,1~2月者11例。前来就诊者,均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年来对11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急性期(发病1天~10天)应用电针进行临床观察,同时与78例恢复期(发病11天~30天)应用电针治疗加以对照,结果表明面瘫急性期完全可以采用电针治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取自于1998年3月~2001年12月间我院门诊病例。观察组110例单侧面瘫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63例;年龄2岁~88岁;右侧瘫54例,左侧瘫56例;病程均为1天~10天。对照组78例单侧面瘫患者,右侧瘫者40例,左侧瘫者38例;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3岁~78岁;病程为11天~30天。治疗6周后统一评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共收治周围性面瘫病人108例,采用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该病,明显缩短了病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8例患者急性期者(病程3天至1周)92例,病程在1至3个月者14例,在半年以上者2例。其中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以20至40岁者居多,约占88%,3至7岁者7例,SO岁以上者5例。锥体束征,共有2例。2治疗方法将维生素已。注射液每支Zml(0.sin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4ml(一倍),抽入sml注射器内,注射针头为6至7号。取穴:取病侧:瞳子。、四日、迎香、颊车、地仓穴。操作:病人取坐位…  相似文献   

18.
该科从1998年以来,利用穴位透刺法治疗面瘫,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16例,其中男74例,女42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68岁;病程最短者1d,最长者3个月,未经其他方法治疗者76例,经其他方法治疗者40例。1·2治疗方法主穴:太阳透下关,攒竹  相似文献   

19.
<正>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口眼喎斜”、《灵枢、经筋》篇扼要地叙述了本病的特征,如“卒口涡僻、急者目不合。”多年来,笔者应用综合治疗法,即“针灸红外线局部照射,面部按摩,中西药物配合,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临床资料 笔者用此法治疗44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者66岁,最小者10岁。病程最短为3天。最长者2年,右侧面瘫者36例,左侧面瘫者8例。2.具体操作方法2.1 针灸处方分两组: (1)地仓透颊车 翳风 太阳 合谷 太冲 (2)迎香透颧髎 风池 攒竹 列缺 太冲  相似文献   

20.
稳心颗粒冲剂治疗心悸心律失常108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1995年10月至1998年IO月,我们应用稳』已颗粒冲剂(山东菏泽制药厂)治疗心悸患者10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见一股资料108例患者中,男63例,女45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58土2.5岁。心电图示室性早搏56例,房性早搏42例,房颤合并阵发性室上速6例,其他4例;原发病为冠心病者73例,心肌炎31例,其他4例;中医辨证分型:气阴两虚型46例,气滞血瘀型24例,心肾不交型12例,肝肾阴虚型18例,阴虚湿阻型8例。2病例选择按《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病例选择标准选择心悸病人108例,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