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了解高校教师职业紧张的现状,为提出缓解教师紧张与焦虑的新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Mcleans’),根据工作紧张量表9方面32个问题的得分,进行职业紧张水平评价。[结果]不同专业教师均存在职业紧张,只是紧张程度不一,男教师职业紧张高于女教师(P﹤0.05),职业紧张和年龄无关。[结论]大学教师存在着明显的职业紧张。在应付能力方面尤其注意应了解自己和尊重别人。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教师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WAI),测试1692例中小学教师和578例非教育工作的脑力劳动者的职业紧张强度和工作能力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教师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呈负相关(P<0.01),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P<0.01);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教师,其工作能力、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均增强;教师组工作能力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P<0.01),40岁年龄段就下降明显.结论增强教师的应对资源,保护和促进教师尤其是中年教师的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环境紧张因素对中小学教师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乌鲁木齐市11所中小学教师851人作为对象,采用综合性工作能力指数(CWAI)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工作紧张因素测试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综合分析环境紧张因素对中小学教师工作能力的影响.结果 不同年龄段教师工作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工作能力越低(20~,30~,>40岁的CWAI得分分别为47.62±5.46)、(45.45±5.96)、(42.61±6.51)分,(P<0.01);工龄越长工作能力越低(P<0.01);初级教师的工作能力(47.67 ±5.50)高于中级(44.96±5.98)和高级教师(44.27±6.73)(P<0.01);未婚教师的工作能力(47.25±6.08)高于已婚教师(45.17±6.19) (P<0.01);经济收入越高,工作能力越低(P<0.01);女性工作能力(45.20±6.19)低于男性(45.81±5.57,P<0.01),汉族高于少数民族(P<0.01);学历越高,工作能力越强(P<0.01);影响中小学教师工作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社会生活紧张因素、工作紧张因素、民族、支持利用度、性别(P<0.01).结论 低学历、女性、负性生活事件、工作紧张因素以及支持利用度缺乏均为中小学教师工作能力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紧张应对资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教师职业紧张的应对资源状况。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对1460例中小学教师和319例非教育工作的脑力劳动者进行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和应对资源测试 。结果教师应对资源水平愈高,职业紧张反应愈低,呈负相关关 系;教师组应对资源显著高于非教师组,分别为(130.4±18.2)分和(126.9±19.1) 分;教师的应对资源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即年龄从小于30岁组到50岁组,应对资源得分 从(134.1±18.1)分降至(128.5±17.5)分;女教师的应对资源高于男教师,分别为 (131.4±18.3)分和(129.4±18.1)分;小学教师的应对资源明显高于中学教师,分 别为(132.7±18.1)分和(128.5±18.1)分。结论 增强中 学教师的应对资源,特别是中学男教师的应对资源,对于减少职业紧张反应、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医师与教师职业紧张水平及工作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比较医师与教师的职业紧张水平与工作能力。方法:应用职业紧张(修订版)(OSI-R)和工作能力指数(WAI)两份量表。对某市医师289例。中小学教师355例,共644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医师的职任务和紧张反应均显著高于教师(P<0.01),医师组与教师组应对资源总分及WAI得分差异无显著性,职业任务1项中,医师组在任务不适,任务冲突和责任感3个子项得分较高,而教师组在任务过重和工作环境2个子项得分较高,紧张反应显示,医师在业务,心理,人际关系紧张反应3个子项得分均显著高于教师,应对资源中,医师的自我保健及社会支持2个子项较教师强,而理性处事1项较教师弱,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呈正相关,二者均与应对资源呈负相关(P<0.01),工作能力与紧张水平,紧张反应及应对资源的相关性在教师组表现较明显(P<0.01),而医师组却尚未同显著意义(P>0.05),结论:医师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高于教师,两组紧张因素各异,随着紧张程度增高,教师工作能力显著降低,应针对不同的紧张源,从不同角度着手缓解医师和教师的职业紧张,以提高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 (WAI)测试 2 2 70例不同职业类型者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  ( 1)不同性别间工作能力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职业紧张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1) ,而应对资源女性高于男性 (P <0 0 5 )。≥ 5 0岁年龄段紧张程度较 <3 0岁年龄段得分高 ,而应对资源 <3 0岁年龄段均高于其他年龄段 (P <0 0 5 )。工作能力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且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 (P <0 0 5 ) ,40~岁年龄段开始下降。 ( 2 )工作能力分级为好者 ,职业任务总均分及紧张反应得分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得分显著升高 (P <0 0 5 )。 ( 3 )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 <0 0 1) ;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正相关 ,二者与应对资源总均分呈负相关 (P <0 0 1)。 ( 4 )职业任务各子项与紧张反应各子项 (除工作环境子项与业务紧张反应外 )呈正相关 ;任务不适、任务模糊、任务冲突与应对资源各子项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紧张反应各子项之间互为正相关 ,并与应对资源 (除人际关系与休闲外 )呈明显负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和个体应对资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计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和个体应对资源现况,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1460例中小学教师和319例非教育工作的脑力劳动者进行了测试。结果:OSI-R的信度和效率良好;教师职业紧张主要表现在任务过重(RO)和工作环境(PE)不良,结论:如何减轻教师负担过重和改善工作环境条件是职业卫生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职业紧张对石油作业工人工作能力影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抽取 12 2个不同工种石油作业工人 12 30人 ,填写职业紧张调查问卷表和工作能力指数问卷表。结果表明 ,不同性别石油工人的工作能力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0 1) ,女性工作能力指数显著高于男性。随年龄、工龄的增长工作能力逐渐降低。石油工人工作能力随紧张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紧张强度越高工作能力越差 (P <0 0 0 1)。工作负荷和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与工作能力呈负相关。提示职业紧张可降低工人的工作能力 ,不良的工作环境因素、过重的工作负荷是影响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技术工人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技术工人(研究组)903例和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1222例进行研究。结果技术工人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保健子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358,P<0·01)。任务冲突、工作环境、责任感、任务模糊为个体紧张反应、业务、心理、人际关系(责任感、任务模糊除外)、躯体紧张反应(任务模糊除外,但包括任务不适、任务过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是个体紧张反应、业务、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娱乐休闲、理性处事可降低个体紧张反应、心理、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社会支持可降低业务紧张反应;自我保健可降低躯体紧张反应。结论针对技术工人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技术工人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情况的影响因素,提出缓解大学生紧张与焦虑的对策。[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问卷(OSI)对南京4所高校79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紧张反应、紧张应付策略调查,比较不同学校、性别、年级及月生活消费水平的大学生紧张反应、紧张应付策略得分。[结果]各高校大学生之间躯体抱怨、忍耐性、家庭与学习关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女大学生之间的每日紧张感、焦虑状态、忍耐性、竞争性、社会支持、时间管理、投入、非学习活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之间竞争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生活消费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在自尊感、社会支持和投入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校大学生的月生活消费水平、学校、性别及年级不同,对紧张反应和紧张应付策略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沈阳市医学院校教师生命质量现况和紧张反应状况,分析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沈阳市2所医学院校共293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职业紧张量表( 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revised,OSI-R)和SF-36健康量表(36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其个体紧张反应程度和生命质量水平.结果 35岁以下教师个体紧张反应得分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女教师个体紧张反应得分较男性高(P<0.05);教师的学历越高,其个体紧张反应得分越高(P<0.05);患有慢性病的教师个体紧张反应得分高于未患病教师(P<0.05);个体紧张反应与教师的生命质量间存在线性关系( P<0.001),紧张反应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差.结论 医学院校教师的个体紧张程度与生命质量密切相关,降低教师的紧张程度,将有助于改善教师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能力的关系,为预防其职业倦怠和提高职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3所高等医学院校536名教师,采用职业能力与职业倦怠调查问卷进行职业倦怠和职业能力测评,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其内在联系。结果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普遍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职业能力和职业生命质量有所下降;情感、行为、态度枯竭是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职业倦怠与职业能力呈负相关(r=-0.179,P0.01),职业倦怠与职业生命质量呈明显负相关(r=-0.773,P0.01),职业能力与职业生命质量呈正相关(r=0.526,P0.05)。结论职业倦怠可导致职业能力和职业生命质量下降,可通过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生命质量来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幼儿教师的压力和应对方式.方法 使用自编的幼儿教师压力事件量表和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查.结果 有37.9%的幼儿教师体会到中等程度的压力,2.3%的幼儿教师体验到重度的压力,压力源中以幼儿、家长因素对幼儿教师造成的压力为最大.幼儿教师对各种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繁程度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和自责.幼儿教师的压力和应对方式存在年龄和职称间的差异.结论 幼儿教师的压力较大,但应对压力的方式较为积极.  相似文献   

14.
朱湘竹  翁诗君  江俊康 《中国职业医学》2007,34(5):443-443,F0004
目的探讨幼儿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程度。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200名幼儿教师和193名对照人群进行测试。结果幼儿教师组的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应对资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幼儿教师组主要的紧张源为工作任务过重、责任感过强和不良的工作环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幼儿教师组紧张反应表现为心理紧张反应,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对资源分析结果显示,娱乐休闲和理性处事两个子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幼儿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高于对照组,而个人应对资源欠缺,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辽宁省锦州市3所不同性质高校教师职业紧张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锦州市3所高校教师进行职业紧张测评,同时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调查对象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 调整了年龄、学历等相关因素后,不同类别高校教师间个体紧张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450,P<0.05);个体应对资源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32.078,,P<0.05).随着职业紧张得分升高,生活质量得分降低,其中,生理健康与个体紧张反应的回归系数为负(β=-0.390t,=-24.333,P<0.05);心理健康与个体紧张反应的回归系数也为负(β=-0.466t,=-24.054,P<0.05).结论 高校教师生活质量与职业紧张有关,持续的职业紧张可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of life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teach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 Yang 《Public health》2009,123(11):750-75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高等院校一线教师职业性喉病发病情况并提出预防保健建议.方法 对南昌地区两所高等院校428名一线教师与382名行政人员各类职业性喉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对照分析,并分析高校教师职业性喉病发病的性别差异.结果 高校教师各类职业性喉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男女教师职业性喉病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校教师各类职业性喉病的患病率高,应引起学校及教师本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问卷对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培训班的39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中小学教师在心理健康水平(F(1,390)=32.765,P<0.001)与职业压力(F(1,390)=4.859,P<0.05)上存在学校的主效应;在心理健康(F(1,390)=22.494,P<0.001)与职业压力(F(1,390)=7.230,P<0.01)上存在学校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效应;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0.202,P<0.01;r2=0.102,P<0.05);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工作负荷、职业期望、自我发展需要、考试压力、积极应对6个因子进入心理健康回归方程,且β系数达到显著水平(t=2.068~6.835,P<0.05),6个因子可解释心理健康18.9%的方差变异。结论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方法 采用教师职业压力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总分、社会压力、学校压力和个人压力与心理健康得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依次为0.376、0.307、0.248、0.396,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个人压力和压力总分对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二者可以解释心理健康17%的变异量,得到心理健康的回归方程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0.261×个人压力+0.176×压力总分。结论 职业压力是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个人压力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