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acceleraced acute rejection,AAR)的治疗方法。方法 3例肾移植患者中,亲属肾移植术、夫妻间亲属肾移植术、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各1例,患者术前HLA配型〉3位点匹配,群体反应性抗体(penelreactive antibody,PRA)〈20%。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3、4天发生AAR,常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MP)0.5 g/d,无改善,及时加用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5 mg/(kg.d),环孢霉素(CSA)减半,10~12 d后仍无改善,停OKT3及CSA改用普乐可复(Fk506)0.1 mg/(kg.d)、霉酚酸酯(MMF)1.5~2 g/d及强的松(Pred)30 mg/d。少尿期给予血液透析维持。结果 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34、30、20天开始尿量明显增加(〉2 500 mL/d),血肌酐(SCr)下降(〈200μmol/L),彩超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70,肿胀消退。3例随访至今分别为5、3、4年,患者肾功良好。结论同种异体移植后加速性排斥在常规激素冲击或OKT3/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无效时,FK506、MMP及Pred三联的抗排斥治疗可作为有效的维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移植肾早期无功能(PNF)经常发生,据报道,发病率为76%,而且PNF继发排斥与其他原因导致的移植肾功能减退很难鉴别,作者通过冷藏前及移植时二次肾灌洗排除肾活性复合物,降低PNF的发生。作者从1986、6~1988、1前瞻性研究145例肾移植病人。1986、、6~1987、6原位肾灌洗后冰块冷藏并直接移植给病人(106例,Ⅰ组);1987、6~1988、1上述方法处理后,移植前用冰冷的Travenol灌洗液500毫升再次灌洗(“后灌洗”)(39例,Ⅱ组)。除Ⅰ组中13例病人外,均采用环孢素负荷量15mg/kg,术后减少到10mg/kg,其后环孢素血浓度保持在200~400ng/ml;强的松龙25mg/日口服;急性排斥用甲基强的松龙500mg,连续三日静点。未用环孢素的13例应用硫唑嘌呤和强的松龙。PNF定义为:移植术后头7天需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6岁。因慢性肾炎、尿毒症,经腹膜透析过渡于1989年8月在外院行同种肾移植术,供受者血型均为B型。术后恢复顺利。术后8个月出现发热,移植肾肿大,局部胀痛,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在原单位用甲基强的松龙120mg/d静脉滴注,连续5天。经AHTG、OKT_3、OKT_4等抗排斥治疗,Cr上升并维持在353.6μmol/L,尿量仍保持2000ml。1990年11月再次高热39℃,移植肾胀痛、肿大、质硬,恶心呕吐。BP23/15kPa,体重55.5kg。服CsA0.8ml/d,Pred15mg/d,AZa75mg/d,CTx50mg/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21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尿毒症。于2002年9月29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前配型良好,供肾为整体灌注摘取,手术顺利,术中45s后移植肾开始排尿。术中及术后第1、2天分别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0g、0.5g、0.5g,环磷酰胺200mg,术后第3天给予新山地明、骁悉、强的松三联抗免疫抑制剂治疗。术后第1天尿量为8700ml,4d后尿量维持在2000~  相似文献   

5.
我院对8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心痛定、丹参、立其丁进行了观察,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6岁,平均39.75岁。用药方法:硫唑嘌呤术前、术后1~2天,每日5mg/kg,以后减量至2mg/kg,甲基泼尼松龙320mg;移植术后心痛定10mg,每8小时1次含服,立其丁10mg+100g/L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16ml+100g/L,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持续用药5天。术后有6例开放动静脉后立即排尿,3天内尿量达2500~6500ml,平均4200ml,5天后逐渐转为正常。有1例术后6天后因高血压急性排斥并发移植肾破裂,难以止血而切除;还有1例术…  相似文献   

6.
在儿童肾移植中使用皮质醇激素可以引起儿童生长延迟,因此在儿童肾移植中停用类固醇激素是必要的。L·Ghio等对29名儿童肾移植受者有选择地停用类固醇激素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免疫抑制剂方案:术前及术后头三天静脉给CSA5mg/kg/d,之后改为口服17mg/kg/d,术后头一个月每2周减2mg/kg,一个月后每月减2mg/kg,至术后第三个月底减至11mg/kg/d,术后第96天起以10mg/kg/d维持。调节全血CSA浓度头一个月在400~800ng/ml(RIA法),之后为250~350ng/ml。甲基强的松龙(MP)术中给250~500mg,其后2天静脉给160mg及80mg,然后口服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1998-06/2000-12我们应用WuT3治疗移植肾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39例 男32例,女7例,年龄23~56岁,其中4例为再次肾移植,其余均为首次肾移植。淋巴细胞毒试验(LMC)1%~5%,ABO血型相容,排斤反应发生在3~35 d。肾移植术中用甲基强的松龙(MP)1g,术后1d,2d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动态监测在预防肾移植术后人巨细胞病毒(HCMV)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242例.男144例,女98例,平均年龄42(17~71)岁.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7例,对照组115例.实验组患者移植术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动态检测患者血、尿标本HCMV-DNA,其中任何一项HCMV-DNA拷贝数>1×103拷贝/ml者,连续静脉滴注更昔洛韦4周,按照肌酐清除率计算剂量(肾功能正常者剂量为5 mg/kg 2次/d;肾功能减退者,肌酐清除率50~69 ml/min时2.5 mg/kg,2次/d;肌酐清除率25~49 ml/min时2.5 mg/kg,2次/d;肌酐清除率10~24 ml/min时1.25 mg/kg,1次/d;肌酐清除率<10 ml/min时每周3次每次1.25 mg/kg,于血液透析后给予).对照组不进行定期检测及更昔洛韦预防用药,比较2组患者HC-MV肺炎发病、治疗情况及移植肾1年存活率. 结果实验组术后HCMV肺炎发生率6.3%(8/127);肺炎发生中位时间84(46~167)d;住院治疗中位时间36(30~57)d;病死率12.5%(1/8);呼吸机使用率12.5%(1/8),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25.0%(2/8);移植肾1年存活率98.4%(125/127),其中1例为移植肾带功能死亡,1例为移植肾急性排斥失功.对照组术后HCMV肺炎发生率14.8%(17/115);肺炎发生中位时间51(34~138)d;住院中位时间40(21~67)d;病死率23.5%(4/17);呼吸机使用率29.4%(5/17),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41.2%(7/17);移植肾1年存活率93.0%(107/115),死亡4例中3例为移植肾带功能,1例移植肾功能未恢复;4例为移植肾急性排斥失功.2组间比较住院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HCMV肺炎发生率、发生时间、病死率、呼吸机使用率、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移植肾1年存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定量PCR动态监测肾移植术后患者血、尿标本HCMV-DNA载量,预防术后HCMV肺炎效果好,移植肾1年存活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8岁。血型为B型,供肾为同型左肾。淋巴细胞毒试验6%,HLA配型为两同两容两无关。热缺血时间为12 min,冷缺血时间为13 h。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者右侧髂外动静脉行端侧吻合。术中开放血流,移植肾颜色、张力正常,约30 s分泌尿液。术后第1天尿量约6 000 ml,查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给予环孢素A(CsA)5 mg/kg·d、硫唑嘌呤(Aza)75 mg和泼尼松(Pred)30 mg三联抗排斥反应。第3天开始出现尿量减少,至第5天约300 ml(自体肾分泌尿液约200 ml)。患者无发热和移植肾区不适等现象,同时查肌酐、尿素氮呈进行性升高,考虑为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基泼尼松龙0.5 g加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尿量仍无增加。B超显示移植肾大小正常,髓质与皮质分界尚清,髓质光点增强,集合系统无分离,血流正常,血流阻力指数小于0.8。测CsA浓度为350μg/L,考虑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停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用三联药物抗排斥反应并作彩色B超定期观察。术后第15天开始静脉滴注立其丁10 mg加速尿100 mg加多巴胺20 mg,每天1次,并用肌苷、丹参护肾。术后第55天,尿量增多,至第60天达3 000 ml,肌酐、尿素氮下降至正常,肾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术后9个月)无排斥反应现象,复查肌酐、尿素氮、小便常规等均正常,尿量每天约2 000 ml。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应用环孢素(cyclosporihe)治疗肾移植受者后,移植物的存活较用硫唑嘌呤加强的松龙者为佳。但其肾毒性较大,可引起肾功不可逆性恶化。为此,作者对肾移植时三种免疫抑制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比较。1.环孢素长程疗法:术前1~6小时,给环孢素5mg/kg缓慢滴注(1小时),术中静脉给甲基强的松龙1000mg,术后第一天再用500mgiv,环孢桊4 mg/kgiv,此后口服环孢素12.5mg/kg/日3周,10mg/kg/日5周,再以7.5mg/kg/日维持。其间根据肾功情况作必要调整。2.环孢素短程疗法:用环孢素3月且经临床2周及肾活检证实无排斥反应时,改用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中针对HLA抗体的检测和处理经验.方法 肾移植受者15例,术前行HLA分型、交叉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检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15例于肾移植后1~14 d发生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AMR),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100 mg/d,使用5 d)治疗,或将环孢素A转换为他克莫司,当PRA明显升高,且血清中出现供者特异性HLA抗体时,即行血浆置换(PP),共行1~5次,每次PP后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100~150 mg/kg,最后1次PP后给予WIG 200~500mg/kg.结果 术后出现抗供者特异性HLA Ⅰ类抗体者9例,抗HLAⅡ类抗体者4例,同时出现抗Ⅰ、Ⅱ类抗体者2例.14例的AMR逆转,1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显示移植肾血流灌注差,于术后第10天切除移植肾.并行二行肾移植.2例AMR后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透析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抗排斥反应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感染.随访12~52个月,1例因慢性移植肾肾病恢复血液透析治疗,1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余患者移植肾功能稳定.结论 将ATG、PP和IVIG联合应用能有效逆转AMR.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非梗阻性结肠扩张(NCD)文献中很少报道,由其导致结肠穿孔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极高。美国匹兹堡大学医院1981~1987年间共行尸体肾移植1050例,其中13例患者发生NCD,11例发生肠穿孔(6例合并NCD),作者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复习。所有患者肾移植前后均接受环孢素,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或强的松治疗,其全血环孢素维持在700~1000ng/ml(放免测定)或200~300ng/ml(高速液相色谱法)。 4例左半结肠穿孔继发于结肠憩室病,穿孔发生于肾移植术后7~283天,行穿孔肠段或左半结肠切除,结肠造口术治疗,1例死亡,3例存活并维持肾功能。13例移植术后1~13天发生NCD,12例(92%)移植肾功能不良,其中9例出现急性肾小管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肾移植术后单独应用环孢素(CsA)是否优于其他免疫抑制方案,他们从1987.3~1989.8对151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单用CsA组(Ⅰ组,74例)和三联治疗组(Ⅱ组,77例)进行前瞻性试验。Ⅰ组免疫抑制方案:CsA5mg/kg.d静点,4天后按起始剂量15mg/kg.d口服,每3周递减2mg/kg.d,至大约5mg/kg.d时维持,保持CsA全血谷值浓度200~600ng/ml之间(RIA法),若发生2次以上急性排斥或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者加用甲基强的松龙(MP),起始剂量按.8~16mg/d,以后8mg/d维持。Ⅱ组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头4天CsA按4mg/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9岁.慢性肾炎合并尿毒症血液透析1年半后行同种肾移植术.术后当天尿量2600ml.术后第5天出现排斥反应,用甲基强的松龙800、500、300mg连续3天冲击治疗,血肌酐、尿素氮及尿量恢复正常,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尿淋巴细胞2%.术后一直采用三联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术后第10天出现移植肾区隐痛和胀感不适,继而疼痛加重,出现胸闷,似憋气状,面色苍白,血压21/13kPa,脉搏98次/分.移植肾区轻度压痛和叩击痛,尿量减少呈淡红色,尿红细胞(?).B超探测移植肾形态大小正常,肾盂集合系统分离,可见60mm×43mm液性暗区,肾  相似文献   

15.
余意  聂海波  胡卫列  吕军 《器官移植》2013,4(4):208-211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同种异体DCD供肾受者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早期应用西罗莫司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DCD供肾肾移植受者,采用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三联抗排斥免疫方案(FK506每次3mg,每日2次;MMF每次750mg,每日2次;泼尼松每次15mg,每日1次),术后即出现无尿,诊断为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术后35d发现尿量减少,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急性排斥反应,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后,血清肌酐(Scr)升高,提示治疗无效,改为西罗莫司+FK506+MMF+泼尼松的四联方案(西罗莫司每次0.5mg,每日1次;FK506每次2mg,每日2次;MMF每次250mg,每日2次;泼尼松每次15mg,每日1次),并减少他克莫司剂量。改用方案后3d患者Scr逐渐下降至正常,至出院后未再出现排斥反应。患者随访至2013年4月移植肾功能稳定,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西罗莫司有利于DCD供肾肾移植患者肾功能早期恢复,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刘彦斌  杨广庭  姜伟  禹猛  高建 《器官移植》2012,3(5):275-277
患者男性,63岁。患者以肾移植术后15年,移植肾区胀痛伴发热、尿量减少4d入院,15年前患者因患尿毒症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给予他克莫司(FK506)2mg/d+麦考酚吗乙酯(MMF)1g/d+泼尼松4mg/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FK506血药浓度波动在4.5~7.0ng/ml之间,血清肌酐(Scr)90~100μmol/L。每日尿量约1500~2000ml,发病后尿量约600~1000ml。发病前患者曾自行服用多日西洋参片。  相似文献   

17.
环孢素A(CsA)肾中毒发病机理迄今不明,作者应用锂清除技术评价移植肾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对其病机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包括28例肾移植术后至少一年的病人,移植肾功良好,分成两组:Ⅰ组14例接受小剂量强的松龙和CsA;Ⅱ组14例接受小剂量强的松龙和硫唑嘌呤治疗(0.75,1.5mg/kg/d),所有病人不限制钠盐饮食。按Thomsen方法评价锂清除率:试验头天上午十点,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肝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我院移植中心2002年5月至2006年9月间共进行8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对此8例患者及接受同一供体对侧供肾8例肾移植患者及移植物存活率、排斥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及移植物存活率为100%,无可证实排斥反应发生。术后8例患者移植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7例移植肾功能迅速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于术后第52天肾功能恢复正常。对应8例单纯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及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后,于术后50d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余7例患者恢复良好,至末次随访肾功能均正常。结论肝肾联合移植肝脏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 4月我们利用一个马蹄形供肾为 2例尿毒症患者行肾移植术 ,现报告如下。例 1,男 ,4 3岁。 1987年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行第 1次肾移植术 ,1999年因移植肾慢性排斥恢复腹膜透析。 2 0 0 1年 4月 2 0日行第 2次肾移植术 ,术前群体反应抗体 (PRA) 14 .3%。术中将马蹄形肾从峡部分开后 ,右侧供肾动脉与受者髂内动脉端端吻合 ,供肾下极异位动脉与受者腹壁下动脉端端吻合 ,供肾静脉与受者髂外静脉端侧吻合 ,供肾输尿管与受者膀胱隧道式吻合。术后尿量约 5 0 0 0ml/d ,术后第 6天肾功能恢复正常。目前患者肾功能良好 ,作者单位 :5 10…  相似文献   

20.
1病历资料患者,男,35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2004年9月在外院行肾移植,术后1月余出现肌酐升高,初步考虑排斥反应,先后予地塞米松30mg/d、甲基强的松龙500mg/d冲击治疗无效,于12月13日收住我科。入院前3周有肺部感染史,无外伤史、糖尿病史。体查:双下肺少许湿罗音,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