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IL-6 IL-10 IL-13及IL-17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抗体夹心法测定46例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4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清IL-6、IL-10、IL-13、IL-17的含量,对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进行比较,同时对其中重症患儿、普通患儿进行比较,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期重症组与普通组IL-6、IL-10、IL-13及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与普通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重症组与普通组IL-6、IL-17较急性期下降,普通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IL-10、IL-13重症组和普通组均较急性期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两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症因子IL-6、IL-17在急性期水平显著升高,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IL-13水平升高持续到恢复期.  相似文献   

2.
IL-3、IL-5及IL-8与鼻息肉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雯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44-1945
目的检测鼻息肉组织中自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5(IL-5)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探讨细胞因子在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标本取自50例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研究组)和30例行鼻中隔手术患者的正常下鼻甲黏膜(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IL-3、IL-5和IL-8在鼻息肉标本和正常下鼻甲黏膜的含量。结果鼻息肉组织IL-3、IL-5和IL-8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IL-5和IL-8在鼻息肉组织中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冯翰  李怀珍  蔡丽萍 《江西医药》2007,42(8):722-723
目的 探讨早产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7例早产孕妇血清IL-1、IL-6、IL-8水平,并与48例足月妊娠分娩孕妇比较.所有孕妇均在产后取胎盘胎膜4×4cm送病理检查,排除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结果 早产孕妇血IL-1、IL-6、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L-1、IL-6、IL-8可能在早产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梁艺华  叶俭  任宁毅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1945-1946
目的 观察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肿灶IL-1、IL-6、IL-8的动态变化。方法 以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100例中、重度(出血量〉30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血肿冲洗液中IL-1、IL-6、IL-8的动态变化。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6~12h血肿冲洗液中即已检测出IL-1、IL-6、IL-8,在出血急性期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IL-1、IL-6、IL-8等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其后的病理过程,其水平变化与疾病的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免疫系统失调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过度活动、自身抗体的产生以及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这些免疫复合物通过沉积在细胞内引起器官损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白介素在SLE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报告SLE患者IL-6、IL-8和IL-10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7.
<正>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人数不断增多。尖锐湿疣的发展及转归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有关,本实验观察咪喹莫特对CA患者白细胞介素(IL)-6、IL-2和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何敬远 《中国医药科学》2014,(12):123-125,127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6、IL-12及IL-33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30例丙型肝炎患者、30例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6、IL-12及IL-33的表达水平。结果相比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健康对照者,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6、IL-12及IL-3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6、IL-12及IL-33的含量显著高于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P〈0.01);经治疗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6、IL-12及IL-33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IL-6、IL-12及IL-33介导的免疫应答参与了丙型肝炎的发病,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中有-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IL-10抑制脂多糖诱导的Hela细胞IL-15和IL-6转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L-10对脂多糖(LPS)诱导的Hela细胞IL-15mRNA和IL-6 mRNA表达的影响,分析其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培养的Hela细胞,经不同浓度的LPS及IL-10单独或联合处理后,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RT-PCR分析IL-15和IL-6转录水平的变化,Westernblot分析信号转导通路蛋白变化。结果RT-PCR分析得知①1ng~10μgLPS刺激Hela细胞12h后,IL-15 mRNA和IL-6 mRNA水平均明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P<0.01),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100ng/mL时达峰值;100ng/mLLPS刺激Hela细胞0~24h,IL-15 mRNA和IL-6 mRNA水平亦明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P<0.01),24h内存在时间依赖关系,12h时达峰值。②单独IL-10(10ng/mL)作用于Hela细胞12h后,IL-15 mRNA和IL-6 mRNA没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P>0.05)。不同浓度的IL-10(1,10,100ng/mL)均下调100ng/mLLPS诱导的Hela细胞IL-15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且浓度越高IL-10抑制作用越明显。Western blot分析显示LPS主要通过磷酸化信号蛋白PI3K/AKT和ERK1/2上调IL-15和IL-6转录,IL-10能阻断AKT的磷酸化而对ERK1/2的磷酸化没有影响。结论IL-10可抑制LPS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IL-15和IL-6的转录,这可能与其阻断AKT的磷酸化有关,因而,IL-10可能应用于某些临床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2、IL-6、IL-8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进行血清IL-32、IL-6、IL-8及ALT、ALB、TB、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检测,并与4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做比较。结果:(1)病例组的血清IL-32、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HB组的血清IL-32、IL-6、IL-8水平随轻度、中度、重度分型呈逐渐升高的趋势;(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IL-32水平与ALT、TB水平呈现正相关(r=0.54,P<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41,P<0.05);血清IL-6、IL-8水平与ALT、TB水平也呈正相关(r=0.39,P<0.05;r=0.36,P<0.05),与AL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3)血清IL-32与IL-6、IL-8水平成正相关,(p<0.05);IL-6与IL-8也成显著正相关(r=0.62,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32、IL-6、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能够反映出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预后有着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IL-10、IL-18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ELISA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30例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清IL-2、IL-6、IL-10、IL-18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2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5),而IL-6、IL-10和IL-18水平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半年治疗后血清IL-2、IL-6、IL-10、IL-18和CD4/CD8与治疗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慢性肾炎患者血清IL-2、IL-6、IL-10、IL-18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判断病情及其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2、IL-6、IL-12水平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白介素IL-2、IL-6、IL-12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ELISA法对HSP患儿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组各30例进行血清IL-2、IL-6、IL-12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HSP患儿的血清IL-2、IL-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清IL-12水平则显著下调.结论 HSP患者血清白介素水平出现异常,机体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3.
鼻息肉是一种鼻腔及鼻窦黏膜发生病变,表现为极度水肿的炎性肿块。研究认为白细胞介素含量与鼻息肉存在呈正相关,可能在其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IL-17是宿主抵抗特殊病原体重要而独特的细胞因子;IL-6可增强和延长NEU作用时间及功能,并可局限化炎症;IL-23是一种维持慢性炎性反应的促炎因子,并且可能与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克罗恩病患者中血清中IL-2、IL-6及IL-8的含量,探讨这三种炎性因子在该病诊断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2例已明确诊断为克罗恩病患者和35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清标本,分析炎性因子IL-2、IL-6及IL-8的含量变化,比较这三种炎性因子在克罗恩病患者和健康者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克罗恩病患者血清中IL-2的含量明显降低;而IL-6和IL-8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克罗恩病患者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IL-2的含量明显降低,而IL-6和IL-8的含量明显升高。测定炎症因子的变化可以为克罗恩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锦萍 《哈尔滨医药》2013,33(4):271-273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IL-10、IL-18、IL-23及IFN-γ的表达,分析IL-4、IL-10、IL-18、IL-23及IFN-γ与结核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为涂阳初治肺结核患者100人,同期随机选择9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肺结核患者治疗2个月前后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IL-10、IL-18、IL-23及IFN-γ的表达,分析细胞因子的表达与肺结核免疫发病机制、治疗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肺结核组治疗前IL-4、IL-10、IL-18、IL-23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治疗后IL-4、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IIL-10、IL-23及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治疗后细胞因子IL-4、IL-10、IL-18、IL-23及IFN-γ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转阴患者五种细胞因子与未转阴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抗肺结核药物治疗时动态观察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监测肺结核病情的转归,利用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可以预知该治疗方案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经过体外将正常T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后,再回输入患者体内,以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依赖性方式识别肿瘤细胞并进行杀伤。自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诺华及Kite公司两款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产品上市以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在全球展开蓬勃发展。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21(IL-21)等细胞因子可促使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体外有效增殖。本文主要对白细胞介素-7及白细胞介素-15进行阐述,探讨其作用机理以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2﹑IL-4﹑IL-13和IgE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2、IL-4、IL-13和IgE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2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4、IL-13和IgE的含量。结果: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中IL-4、IL-13、IgE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发作组IL-4、IL-13、IgE高于缓解组,IL-2的含量低于缓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2、IL-4、IL-13和IgE水平的变化与支气管哮喘发病进程及临床诊治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张宏  李军  傅晋翔 《江苏医药》2007,33(1):76-7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3、IL-6、IL-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94例初诊A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3、IL-6、IL-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初诊患者血清IL-3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治疗ALL完全缓解(CR)患者血清IL-3、IL-6、IL-8水平恢复正常,而AML-CR患者血清IL-3水平较初诊时明显升高(P<0.01),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IL-6、IL-8水平恢复正常;ALL未缓解(NR)及AML-NR组与初诊组相比无性差异(P>0.05).AML初诊患者血清IL-3水平与ALL-初诊患者无显著性差异,IL-6水平明显低于ALL患者(P<0.05),而IL-8水平明显高于ALL患者(P<0.01).AML各亚型之间血清IL-3水平无显著性差异;M1及M5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1);M4及M5患者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1).结论 IL-3、IL-6、IL-8与AL发生发展有关,其水平与AL类型有关,观察IL-3、IL-6、IL-8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判断AL患者病情及疗效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创伤后血清IL-1β、IL-8、IL-10及TNF-α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满红  裴天容  黄莉  陈美 《贵州医药》2006,30(10):933-935
由一种致伤因子引起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并足以威胁或加重整体伤情者,称为多发性创伤.它是急救创伤外科常见病之一,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当然很多.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发性创伤的发展以及SIRS、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与机体的一些炎症介质在受伤后的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同TNF-α及一些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