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的眩晕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呈间断性、反复性,发作时与颈部活动姿势有明显关系,可伴有恶心、呕吐、颈项背部不适、耳鸣、视觉障碍等症状。其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有年轻化趋势。本病轻者能给患者学习、工作、生活等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严重者可发生相应区域脑梗死。因此全面理解其发病机制,对指导  相似文献   

2.
对近些年的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综合,从椎动脉自身因素、骨质增生、颈椎失稳、横突孔异常、寰椎椎动脉沟环、软组织因素、颈椎间盘及交感神经和体液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颈性眩晕的防治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颈性眩晕患者症状、头颈空间回复偏移度,初步探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机理。方法:对颈性眩晕患者31例行推拿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头颈空间回复偏移度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推拿治疗可以减小头颈空间回复偏移度,缓解临床症状(P<0.01)。结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可以改善头颈空间回复能力。推拿治疗的可能机理之一是通过松解颈椎颈部软组织,调整病变节段椎体位置,使颈部本体感受器功能恢复正常,纠正本体感觉传入紊乱,改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分段观点在颈性眩晕发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有关其发病机理,文献报道很多,各家论述很多,有不同的流派,且有互相否认之势。笔者通过近5年的研究,认为椎动脉各个分段,其发病机理各有特点。现结合椎动脉的分段特点,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汪艳  张兆蓬 《吉林中医药》2003,23(10):54-56
颈性眩晕是颈椎病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 ,患者以头晕为主要表现 ,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 ,现代医学对本病缺乏特效疗法 ,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报道较多 ,均有较好的疗效 ,现将搜集到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针刺丁习益等[1] 实证取后项部压痛点 ,捻转或提插 1~ 3min不留针 ,虚证取太溪、太冲或太溪、复溜 ,均双侧 ,补法留针 2 0min ,治疗 4 2例 ,有效率为 88%。林鹏志[2 ] 取风池 (双 )、百劳 (双 )、百会、前顶 ,得气后用G6 80 5电针仪加电 2 0~ 30min ,治疗 38例 ,总有效率95 %。秦秀娣等[3] 先取百会穴 ,再取心区、颈前区、枕区…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栋  黄有荣 《中医正骨》2007,19(6):62-63
颈性眩晕(CSA)系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国内外学者对此有较多研究,但仍不明确。近些年的研究表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是多因素的,与交感性因素、颈椎退变失稳、血液黏稠度及血管源性因素等有关,最后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现将近年来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90年代后期以来的大量有关文献。从毫针、艾灸、穴位注射、针推结合、针牵结合等。以及实验研究方面总结了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概况。结果: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对改善微循环及大脑供氧有较好的疗效。结论:针灸治疗颈性眩晕,今后应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着重治疗机理及有效穴位的筛选研究,总结其作用规律,分析针灸效应的持续时间、刺激强度等影响因素,为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更加确凿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冠  冷向阳 《吉林中医药》2020,40(4):554-556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颈性眩晕成为年轻人,尤其是办公室职员的常见疾病,然而,针对其发病机制、有效治疗方法尚无完整统一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对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针对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以探讨颈性眩晕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为今后研究方向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性眩晕命名较多,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缺血综合征”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等多种名称。最早由barre和lieou提出,  相似文献   

10.
探讨颈性眩晕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医学诊断方法用合理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并对推拿手法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手法选择、穴位选择、疗法配合、疗效判断等方面入手,对2008年以来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文献进行综述报道,以期为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导致颈性眩晕的相关因素分析1.1寰枢段因素和颈性眩晕的相关性寰枢段关节是旋转运动的中枢,和椎动脉供血关系密切,椎动脉在上颈区有3个弯曲,寰枢段的椎动脉常因头部旋转运动发生闭塞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另外基底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可导致反应性血管痉挛产生眩晕。  相似文献   

13.
颈性眩晕病因较为复杂,中医治疗颈性眩晕方法多样且临床疗效较好.文章以文献为基础,探讨颈性眩晕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中药、针灸、推拿等不同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性、可行性,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婕  李涓  陆超  李享  郑晖  梁繁荣 《四川中医》2014,(1):175-177
近年来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显示了独特的优势。笔者回顾了近年针刺治疗、针灸并用、针药结合等治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近况,分析目前针灸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颈性眩晕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柴晟  蔡婉莉 《中医研究》2014,(6):F0003-F0004
颈性眩晕临床多见,是由于椎动脉或颈部交感神经压迫刺激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故多诊断为椎动脉或交感型颈椎病,亦称Barre-Lieon综合征。近年来,该病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治疗方法繁复多样,但无统一标准。现将中医治疗相关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颈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收缩、管腔变窄而至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前庭迷路缺血,产生眩晕症状.推拿治疗该症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的辨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不一,其发病机理也不相同,辨证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现分述如下。 1 颈椎错缝 颈椎错缝是引起颈性眩晕典型发作的主要原因。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后越过第7颈椎横突前方,自第6颈椎横突孔开始,穿行而上,经枕骨大孔入颅。C_1~C_6任何部位的关节错位,都可引起椎动脉扭曲,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诱发眩晕。此种眩晕具有颈性眩晕的典型临床表现,即眩晕与颈部的旋转活动有明显的关系。当头转到某一角度时,即诱发眩晕;改变头位,眩晕即减轻或缓解。临床中我们发现颈椎错缝有二种情形。一是单个颈椎错位。最常发生于第2颈椎,常突然发病,多由卧床看书、猛力转头、颈部外伤等原因引起。张口位X线片可  相似文献   

18.
正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相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所引起的眩晕,其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佳,近年来在此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现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体针疗法体针疗法是传统针灸方法,选穴多样,疗效较佳。夏秋芳[1]取四神聪、太阳、神庭、印堂、风池、大椎穴,采用平刺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5年来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在临床上取得的疗效以及不同方法的特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颈性眩晕是推拿科、针灸科、神经内外科、骨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内科、眼科等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多数认为由于多因素综合致病引起。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较多,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近几年的文献资料,仅对应用西药和中药制剂对颈性眩晕的治疗进行综述,以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对照。同时期待寻找一种明确的规范化的易于掌握的既方便又节时,既有效又省力的最佳治疗方案和手段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