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确立山楂叶总黄酮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滴丸的外观质量、溶散时间以及滴丸的重量差异系数为评价指标,优选药物与基质的配比、混合基质配比、药液的温度以及冷却剂温度,确定最佳滴制条件.结果:最佳条件为山楂叶总黄酮与基质比为1∶5,混合基质配比PEG 4000∶PEG 6000=1∶2,药液温度为85℃,冷却剂温度为10℃.结论:本方法确定的山楂总黄酮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黄芩苷滴丸制备工艺,考察药物体外释放度。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共聚雏酮(PVPS630)为基质制备黄芩苷滴丸,以圆整度和重量差异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条件为:黄芩苷、PEG6000、PVPS630质量比为1:9:1,滴制时药料温度80~90℃,滴距6cm,滴速30滴/min,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温度为10~15℃。制备的滴丸在40min的平均溶出度为86.54%。结论优选的黄芩苷滴丸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能增加药物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3.
苯巴比妥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春梅  张念  梁翠茵 《齐鲁药事》2005,24(2):111-113
目的 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PEG - 6 0 0 0和PEG - 4 0 0 0为基质 ,研究苯巴比妥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通过对苯巴比妥滴丸制备过程的实验 ,以滴丸的成型、圆整度、重量差异为筛选指标 ,以药液的保温温度、滴制速度、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为主要考察因素 ,对苯巴比妥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 ,并讨论了影响滴丸成型、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的其他因素。结果 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为 1∶5、药液保温温度为 90~ 95℃、滴制速度为 5 0drops·min-1,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按照此优化条件制备的苯巴比妥滴丸成型率最高。结论 此制备工艺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不仅适合于苯巴比妥滴丸的制备 ,也同样适合于其他滴丸产品的实验室制备及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吴人杰  俞忠明  胡英  寿旦  章建民 《中国药房》2011,(19):1767-1768
目的:优选松针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药物与基质配比、基质种类、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外观质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滴丸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药物与基质的配比1∶4,基质为PEG4000与PEG6000(1∶1),滴制温度为80℃,冷却剂温度为10℃。结论:该工艺制得的滴丸丸重差异小、溶散时间短、综合质量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复方鱼腥草滴丸的制备方法,筛选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以液状石蜡为冷凝剂;以PEG-6000:PEG4000=3:1为基质;以重量差异、溶散时限和外观质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药液与基质的混合比例、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对成型工艺的影响,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按优化后的结果选择试验条件进行丁艺验证。结果 最佳工艺为:滴制温度为75℃,冷却剂温度为-5℃,药物:基质=1:3(g/g)。结论 为提高复方鱼腥草滴丸稳定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山红调脂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小根  张健泓 《中国药师》2009,12(7):850-852
目的:研究影响山红调脂滴丸制备工艺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以溶散时限、圆整度为指标确定滴丸的处方工艺,以丸重合格率为指标筛选滴丸滴制条件。结果:最佳工艺为滴制温度为85℃,PEG4000与PEG6000比例为1:1,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5,冷却温度10℃,滴距10cm,滴速20~30滴/min。结论:制得的滴丸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均符合质量要求,该工艺合理、简便。  相似文献   

7.
板蓝根滴丸制剂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响板蓝根滴丸制备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质量及丸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板蓝根滴丸最佳滴制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 PEG6000(1∶9)为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料温90℃,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为5℃,滴制口径3mm,滴速为45滴/min,滴距6cm为最佳条件。结论工艺简便可行,评分指标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冠心七味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药物与基质配比、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作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用3个指标综合评定工艺的优劣.结果: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为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5,滴制温度为85℃,冷却剂温度为10~12℃.结论:按优选出的成型工艺条件制备的滴丸,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黄蜀葵花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药物与基质的配比、基质种类、滴制温度和冷凝柱长度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变异系数和外观质量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黄蜀葵花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优选的工艺条件为药物与基质的配比1:3,基质为聚乙二醇(PEG)4000与PEG6000(1:0),滴制温度为70℃,冷凝柱长度为120cm。结论: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制得的滴丸成型率高,形状圆滑,大小均匀,符合滴丸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乐脉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药液的保温温度、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滴速为主要考察因素,以滴丸的成型、圆整度、重量差异为筛选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以PEG4000为基质、基质与药物的配比为3∶1、料温(95±2)℃,滴速为35滴/min,4℃的液状石蜡为冷却剂进行制备。结论采用实验筛选出的滴丸成型工艺条件制成的滴丸,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1.
五味子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五味子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成型工艺。结果五味子滴丸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PEG6000(1:1)为基质,药物-基质1:4配比,料温85℃,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10℃为最佳条件。结论该成型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五味子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乐脉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药液的保温温度、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滴速为主要考察因素,以滴丸的成型、圆整度、重量差异为筛选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以PEG4000为基质、基质与药物的配比为3:1、料温(95±2) ℃,滴速为35滴/min,4 ℃的液状石蜡为冷却剂进行制备.结论采用实验筛选出的滴丸成型工艺条件制成的滴丸,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盐酸小檗碱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三宝  周兰姜 《齐鲁药事》2008,27(2):113-115
目的研究影响盐酸小檗碱滴丸成型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质量及丸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盐酸小檗碱滴丸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1000+PEG4000(1∶1)为基质,药物-基质以1∶4配比,料温95℃,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为5℃,滴制口径3mm,滴速为50滴.min-1,滴距6cm为最佳条件。结论该成型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盐酸小檗碱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并优选延胡索总生物碱醋酸盐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滴丸基质种类的筛选以及药液保存温度和滴制速度等因素的考察,确立的滴丸相应参数;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PEG6000为基质,药物与基质比例1:9、滴距8-10cm、滴盘温度80±5℃、冷凝温度35℃-10℃、滴速50-60d/min。结论:按照此工艺生产的三批滴丸,结果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复方大黄滴丸制作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小燕 《海峡药学》2010,22(10):12-14
目的研究复方大黄滴丸的制备方法,筛选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以重量差异、溶散时限和外观质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基质种类、药液与基质的混合比例、滴制温度对成型工艺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按优化后的结果选择试验条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为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5,药液温度为90℃。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简便易行,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五味子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成型工艺。结果 五味子滴丸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PEG6000(1∶1)为基质,药物-基质1∶4 配比,料温85 ℃,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10 ℃为最佳条件。结论 该成型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五味子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益肝灵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主要以滴丸的溶散时限为评定指标,综合考虑丸重变异系数及外观圆整度,从基质,冷却剂的种类,提取物与基质的用量配比等方面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滴制工艺条件为PEG4000:PEG6000为1:1,药物基质比例为1:1,甲基硅油为冷却剂,滴制温度85℃,冷却温度10℃,滴速20滴/min,滴距6cm。结论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及丸重均符合质量要求,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李婷  刘婵  凌佳琦  张水寒 《中国药师》2022,(7):1259-1301
摘要:目的:优选复方三七降脂滴丸成型工艺。方法: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滴速、滴制温度、滴距为自变量,滴丸的溶散时限、重量差异、外观评分的总评归一化值(OD)为因变量,利用响应曲面法进行分析,选出最佳成型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复方三七降脂滴丸最优成型工艺条件为:PEG4000与PEG6000配比为3∶1,药物与基质配比1∶4,滴速为30~40滴/min,滴制温度80℃,滴距4 cm。结论:本试验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选的复方三七降脂滴丸成型工艺方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9.
优选砂仁油滴丸成型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砂仁油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滴丸制备过程中基质配比、滴管内径、挥发油与基质的比例、冷却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通过测定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对滴丸进行外观评价,气相色谱法测定砂仁油滴丸中主要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的含量,综合确定其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选择PEG6000/PEG4000(1∶1)为基质,滴管内径为2.0mm,挥发油与基质配比为(1∶2),冷却温度为0~5℃(冰水浴中)。结论此工艺制备的砂仁油滴丸,每丸中乙酸龙脑酯含量高、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外观评价各指标均达到或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优选砂仁油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滴丸制备过程中基质配比、滴管内径、挥发油与基质的比例、冷却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通过测定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对滴丸进行外观评价,气相色谱法测定砂仁油滴丸中主要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的含量,综合确定其最佳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选择PEG6000/PEG4000(1∶1)为基质,滴管内径为2.0 mm,挥发油与基质配比为(1∶2),冷却温度为0~5 ℃(冰水浴中)。结论 此工艺制备的砂仁油滴丸,每丸中乙酸龙脑酯含量高、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外观评价各指标均达到或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