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提前拔除下颌第一乳磨牙对加速继承恒牙萌出的影响,产生有利于序列拔牙的萌出顺序。方法 筛选13例牙列拥挤的患儿,当其下颌第一双尖牙根长超过1/2时,拔除一侧的下颌第一乳磨牙。用患儿的对侧牙做对照组。结果 拔牙侧有9例患儿第一双尖牙先于尖牙萌出,4例患儿尖牙先于第一双尖牙萌出;对照侧尖牙均先于第一双尖牙萌出。结论 提前拔除下颌第一乳磨牙,可使第一双尖牙先于尖牙萌出。但在第一双尖牙被阻碍或尖牙无阻碍的情况下.难以达到促萌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人工楔状缺损患牙颈部硬组织的应力分布。方法:在下颌前磨牙沿釉牙本质界建立三角形缺损,设计楔状缺损模型,模拟紧咬和咀嚼运动中牙的受力情况,对下颌前磨牙颈部硬组织进行非线性接触分析。结果:模拟紧咬和咀嚼运动中牙的受力情况,釉牙本质界缺损的下颌前磨牙缺损区尖端均存在明显的拉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区沿釉牙本质界向方延伸,其中尤以侧方运动工作侧一点接触载荷下的应力集中最为明显,应力值最大。结论:釉牙本质界破坏改变了缺损区牙颈部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3.
楔状缺损与咬合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临床研究楔状缺损与He力的关系。方法 将123例患不同程度楔状缺损的中老年患者,按楔状缺损的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度4组;使用电阻应变式咬合力计测量上颌尖牙、第一、二双尖牙、第一磨牙牙齿咬合力;用光He法测定上颌牙齿最高He接触强度。结果 楔状缺损患牙的咬合力低于无楔状缺损牙。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楔状缺损患牙的最高He接触强度高于未患牙、楔状缺损组中的第一磨牙和第一双澡牙相对于其邻牙的最高He接触强度增高。结论 He力与楔状缺损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组收集了我院口腔内科 1995— 2 0 0 1年间做过修复的楔形缺损患牙 877个。877个患牙曾用三种不同方法修复过 ,复诊后共有 10 4个牙的修复体发生了脱落。本调查试图从牙合关系角度发现一些对楔形缺损修复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1 资料和方法本组共 4 73例 877个患牙 ,男 2 4 0例 ,楔形缺损修复牙4 5 0个 ,女 2 33例 ,楔形缺损修复牙 4 2 7个。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 35 0个 ,光敏树脂修复 32 1个 ,夹层技术修复 2 0 6个。玻璃离子黏固粉为上海齿科材料厂生产 ,树脂为卡瑞斯玛。修复牙位是上颌尖牙、前磨牙及第一磨牙颊侧。修复后充填体脱落牙…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楔状缺损患牙颈部硬组织的应力分布.方法 在下颌前磨牙沿釉牙本质界建立三角形缺损,设计楔状缺损模型,模拟侧方运动中牙齿的受力情况,对下颌前磨牙颈部硬组织行非线性接触分析.结果 斜向载荷下,釉牙本质界缺损的下颌前磨牙缺损区尖端存在明显的拉应力集中.随缺损高度的增加,应力值增大,应力集中程度也增加:应力集中区沿釉牙...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斜向载荷下采用不同基牙数目时下颌后牙双侧游离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2005年选取一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头部CT(取下颌牙槽骨部分)和离体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CT扫描图片。建立下颌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斜向载荷作用下采用不同基牙数目时,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槽嵴的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 斜向载荷下,末端基牙牙周膜应力集中区主要位于颊舌侧的牙颈部,随着基牙数目的增加,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嵴的最大应力值都呈下降趋势,基牙由1颗增加至2颗时,应力明显下降,当基牙增加至3颗时,应力的下降量明显减少。结论 在下颌游离缺损修复中,斜向载荷下冠外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应力的减少与基牙数目的增加不完全成比例,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联合基牙的数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上下颌牙列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及邻接点距离牙合面和釉牙骨质界的垂直高度,为临床邻面去釉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2019年6—10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医学影像科行CBCT检查患者50例,根据纳入标准选取符合测量条件的牙齿145颗,运用Invivo软件测量每颗牙齿邻面接触区的釉质厚度及邻接点距离牙合面和釉牙骨质界的垂直高度。结果    从切牙至第一磨牙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大多数牙位的远中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大于近中(P < 0.05),仅有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的近远中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上下颌左右侧同名牙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除上颌中切牙-侧切牙、上下颌侧切牙-尖牙邻面接触区外,其余相邻牙齿近远中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上颌邻面接触区平均釉质厚度大于下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上下颌近远中邻接点到牙合面的垂直距离均小于到釉牙骨质界的垂直距离(均P < 0.05)。结论    不同牙位近远中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不同,邻接点距离牙合面和釉牙骨质界的垂直高度也不同,临床邻面去釉时不同牙位去釉量不能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应结合CBCT影像资料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楔状缺损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调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老年人楔状缺损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使用Smith磨损指数调查分析407例老年知识分子齿楔状损发病情况及用问卷方式调查与病损发生发展可能相关的因素。结果 该组老年人楔状缺损扫病率为97.3%,且随年龄递增;楔状缺损的好发部位和缺损程度第一双尖牙列首位,其次为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其中第一麻牙比以往人们认为的尖牙更好发楔状缺损。另外,发现该组人有69例171颗患牙舌 不同程度的楔状缺  相似文献   

9.
用核桩冠修复牙体大部分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体组织的大部分缺损,如残根、残冠,特别是外伤折至龈下的残根,有些学者认为不能保留,本文采用核桩冠的修复方法,经过十年来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资料临床患者984例,1208颗牙齿,男性患者576例,女性患者408例。年龄在15~40岁之间702例,40岁以上者282例。本组患牙的牙位分布见表1。表1 患牙牙位分布情况(颗)颌位切牙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合计上颌36227110095518887下颌6146424810519321合计42331714214315…  相似文献   

10.
陈赖 《广东牙病防治》2002,10(3):201-201
作者自 1995年 3月起 ,对后牙冠根纵折牙在牙本质内植入固位钉用复合树脂充填恢复牙体形态 ,再作套冠修复。现将临床效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 一般情况 本文 133例 ,男性 76例 ,女性 5 7例 ;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 19岁。牙数 14 2颗 ,全是近远向裂开。其中上颌双尖牙 6颗 ,下颌双尖牙 2颗 ;上颌第一磨牙 5 3颗 ,下颌第一磨牙 2 8颗 ,上颌第二磨牙 38颗 ,下颌第二磨牙 15颗。裂开时为活髓牙 3颗 ,余均为死髓牙。2 适应证 ①患牙纵裂 1周内 ,牙周无感染 ,能做完善的根管治疗 ;②近远中向垂直纵裂 ;③牙体能植入固位钉。3 方法牙体制备 :后…  相似文献   

11.
楔状缺损是临庆门诊中的常见病。作者采用Dyract光凝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经过三个月的观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选择门诊就诊患者共45例,其中男25人,女20人,年龄为32—67岁。患牙共148个,上切牙14个,上尖牙11个,上双尖牙50个,上第一磨牙8个,下切牙8个,下尖牙9个,下双尖牙41个,下第一磨牙7个。 2.材料及方法:材料:选用Dyract光凝复合体材料。方法:①清除缺损区的结石,色素,软化牙本质,冲  相似文献   

12.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2 15例患者的 15 6 5颗患牙 ,其中男性785例 ,女性 30例 ,年龄 13~ 78岁 ,平均年龄 46 .5岁 ,上颌前牙 12 0颗 ,上、下颌双尖牙 36 4颗 ,上颌磨牙 470颗 ,下颌磨牙 45 5颗。1.2 麻醉方法 拔牙手术前仔细询问患者全身情况 ,对于部分曾有高血压、心脏病而现在病情稳定的患者 ,在麻醉前进行心电监护 ,以观察注药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 ,使用卡局芯剂型及配套注射器 ,每支 1.7ml采用患牙唇 (颊 )侧及舌(腭 )侧根尖区局部粘膜下浸润麻醉 ,注入量单根牙 0 .8ml,多根牙 1.4ml,唇 (颊 )侧 1.0ml,舌 (腭 )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牙颈部楔状缺损与牙齿咬合接触的关系。方法 选取 12 3名中年机关干部。用 0 .0 2mm厚的超薄咬合纸 ,临床检查侧方运动工作侧上颌尖牙、第一、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颊尖各斜面上及咀嚼循环各个时期中的牙齿咬合接触情况 ;评估接触程度。结果 患楔状缺损牙齿咬合接触程度明显高于未患楔状缺损牙。上颌尖牙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牙在远中 (上第一磨牙的近、远中 )斜面上咬合接触程度高于未患牙 ,患牙在咀嚼侧方运动循环的中、末 (上第一磨牙在初、中或末 )期咬合接触程度增加。结论 牙颈部楔状缺损的发生与牙齿的咬合接触程度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 30 8颗楔状缺损患牙根据其临床症状 ,采用GC FujiⅡ充填治疗 ,经近期及随访一年半的观察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临床病例 :本文共收集楔状缺损病例 68例 ,男性 43例 ,女性 35例 ,年龄在 30~ 60岁之间 ,牙位为双尖牙和磨牙 ,共 40 8颗患牙。楔状缺损的形态有月型 ,碟形 ,三角形 ;深度分别达牙本质浅层 ,中层 ,深层或穿髓 ,甚至引起根尖周病症状。临床上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50例 ,30 8颗牙 ;对照组 1 8例 1 0 0颗牙。2 治疗方法(1 )治疗组 :对于三角型形态的楔状缺损治疗时不磨牙体直接修复 ;月型、碟形可作V类洞制凹增加…  相似文献   

15.
1993~ 1997年 ,我科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未制备洞型的楔形缺损 ,1740例 3710个患牙。其中男性 10 5 6例 ,女性 6 84例 ,年龄 2 1~ 86岁。上切牙 2 5 4个 ,下切牙 2 75个 ,上尖牙 45 6个 ,下尖牙 372个 ,上颌前磨牙 12 10个 ,下颌前磨牙 10 2 8个 ,上颌磨牙 2 9个 ,下颌磨牙 86个。活髓牙 2 480个 ,死髓牙 (曾作干髓或根管治疗术 ,牙合面充填物完好者 ) 12 30个 (其中 487牙治疗时楔形缺损已补过 ,现已脱落 415个 ,部分磨耗 72个 ,因患者无痛感及不适未及时修复 ;未补过 743个 )。  常规牙体清洁、隔湿、干燥。 75 0ml/L乙醇消毒 3…  相似文献   

16.
用再植术治疗后牙慢性根尖炎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万宝 《口腔医学》1999,19(3):161-161
牙再植术是将外伤脱落或用人工方法拔除体外的患牙 ,经过适当处理后 ,再植入原牙槽窝使其再愈合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外伤脱落而牙完好 ,慢性根尖炎经药物或者用其他方法治疗不能治愈的患牙 .笔者对 85颗后牙慢性根尖炎进行再植手术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临床资料 : 自 1978年~ 1989年间收治门诊病人 84人 ,其中男 43人 ,女 41人 ,患牙 85颗 .年龄 15~ 41岁 ,均为青壮年 .下颌第一磨牙 48例 ,下颌第二磨牙 8例 ,下颌牙根发育不全的第二双尖牙 18例 ,上颌第一磨牙 2例 ,第二磨牙 5例 ,上颌第一双尖牙 4例 .均为慢性根尖…  相似文献   

17.
螺纹根管钉辅助固位修复双尖牙牙冠大面积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春  刘婷 《口腔医学》2003,23(1):60-61
目的 观察螺纹根管钉辅助固位修复双尖牙牙冠大面积缺损的效果。方法 用自攻自断螺纹根管钉根管内固位 ,银汞合金充填修复双尖牙大面积缺损 4 7颗患牙。结果 随访 0 5~ 3 0年 ,4 4颗患牙治疗成功 ,咀嚼功能正常 ,3例失败。结论  5颗根管钉辅助固位修复双尖牙牙冠大面积缺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牵引牙周韧带加速尖牙的移动。方法 :选取临床上需拔除第一双尖牙后退尖牙的双颌前突正畸病人 13例 ,男性 4例、女性 9例 ,共 2 2颗尖牙 ,上颌 14颗、下颌 8颗 ,拔除第一双尖牙的同时 ,先用骨钻磨除部分尖牙远中的间隔骨 ,磨除厚度约 1~ 1.5mm ,然后在尖牙远中间隔骨的颊侧和舌侧磨 2条深约 1~ 2mm深的沟 ,底壁沟倾斜朝向尖牙根尖部 ,放置牵引装置 ,牵引尖牙向远中的拔牙间隙 ,每天牵引器旋转 1/ 2~ 3/ 4圈 ,相当于缩小 0 .4~ 0 .6mm ,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作为支抗 ,尖牙后退之前和之后均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和牙片。结果 :2 2颗尖牙在三周内后退移动 6 .2 7mm ,第一磨牙近中移动 0 .84mm ,患者无明显疼痛 ,放射学的检查显示 :尖牙的牙根吸收少 ,在牵张过程中和牵张后 ,在尖牙近中的牙周韧带中有新骨产生并迅速改建 ,牵张后三个月牙槽骨逐渐成熟 ,已不能区分新旧牙槽骨。结论 :通过牵引牙周韧带三周内完成尖牙的后退移动 (临床上尖牙后退移动的平均时间为 4 6个月 ) ,缩短了正畸矫治的疗程 ,尖牙的牙根吸收少 ,磨牙的支抗丧失少 ,拔牙间隙能被充分利用 ,患者无明显疼痛 ,临床应用安全 ,由于疗程缩短 ,能被患者接受 ,特别是成年正畸病人 ,也使医生能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9.
釉牙骨质界与牙齿楔形缺损的关系李建云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443003)为了探讨楔形缺损与牙颈部部釉牙骨质界的关系,我们做了如下观察。1材料和方法从992个离体牙中筛选出有楔形缺损的患牙82个,随机挑选20个制片。制片方法:用流水洗净患牙,沿牙体长轴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中 ,上下颌磨牙及切牙的位置变化。方法 选择 15名11— 16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安氏Ⅱ1类错病例 ,用方丝弓矫治技术 ,口外力加强上颌磨牙支抗 ,治疗前及以间断力后移上颌尖牙到与第二双尖牙接触时 ,进行X线头影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前移了 0 9mm ,比下颌磨牙整体前移少约 2mm ;上切牙舌侧斜移动了 4 1mm ;下切牙舌向移动了 1 8mm ,比上颌磨牙前移少 1mm。结论 控制上颌磨牙支抗并增大弓丝的滑动 ,可使上颌切牙在未主动内收前舌向移动 ;减少下颌尖牙的后移则有利于下颌磨牙的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