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Gruentzig首先报道应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50例病人的经验。本文旨在回顾这些病例五年的随访结果。方法:50例病人接受PTCA,32例获得成功。其中随访时间超过五年以上者23例(平均62.2±5.6月)。男性22例,女性1例。行PTCA时平均年龄47.5岁(36~64岁)。PTCA前无一例发生心肌梗塞。该23例PTCA前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单支血管病变19例[左前降支(LAD)15例,左旋支(LCX)1例,右冠状动脉(RCA)3例];多支血管病变4例。23例中有15例定期进行非创伤性检查。临床检查和心电运动试验每3~6月检查1次,铊运动闪烁图每6~18月1次。其中11例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作为一种非手术疗法,用于治疗有症状的缺血性心脏病已有6年历史。如今,随着 PTCA 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PTCA 的适应证亦渐扩大。本文报道选择性 PTCA 对49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而不伴有急性心肌梗塞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49例符合 Dervan 等提出的冠状动脉完全性闭塞的标准(完全性闭塞被认为闭塞血管的远端完全缺乏充盈;功能性闭塞被认为远端延迟模糊不清的显影,同时缺乏清晰的管腔连续性),其中男性44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4±11岁,自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至 PTCA 术前无一例发生心肌梗塞,亦未接受过溶栓治疗。患者均有反复发作进行性加剧的心绞痛,药物疗效不佳。PTCA 术前平均52天(7~240天)作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10例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32例有非闭塞性冠状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3.
在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中进行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可行性至今尚未广泛评价,成功病例木后长期临床过程也不甚清楚。本文旨在评价多种临床、血管造影及与血管成形术有关的技木因素对76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作PTCA的影响,并讨论PTCA成功患者的长期临床随访。方法:作者在1980年11月至1984年9月对76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而又无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作PTCA。男性6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6.7岁(38~77岁)。全部患者均有心绞痛。在PTCA前,23例曾有呈Q波的心肌梗塞史,7例伴无Q波梗塞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TA)后早期,手术血管供血区域血流明显改善,但术后ECG恢复呈缓慢过程。本文动态观察17例PTCA病人手术前后ECG变化,旨在了解PTCA后ECG改变对判断晕厥心肌恢复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PTCA病人17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8.3岁。既往有心肌梗塞史7例,全部病例均有明显的心绞痛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有1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75%,其中单支病变2例,双支及3支病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一组病人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后6个月和3年时的随访结果,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和运动试验的联系.46例PTCA成功的病人,男33人,女13人,平均年龄52岁,于术后平均6.3±2.0个月和37.6±3.6个月时随访冠状动脉造影、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休息时和踏车运动中放射性核素心功能测定结果,发现(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术后随访中逐步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可防止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的急性血管闭塞。为此 ,本文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了评价。一、资料与方法1 病例来源 :1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1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 16例 ,包括男性 12例、女性 4例 ,平均年龄 (6 1± 10 )岁。其中 ,心功能Killip分级为 2级 1例 ,3级 8例 ,4级 7例。2 方法 :术前合并低血压者 (7例 )用多巴胺维持血压 ,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3例 )者植入临时起搏电极。按照Gru entzig方法进行PTCA加支架置入术。术后静脉滴注肝…  相似文献   

7.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已被世界各国普遍作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已产生良好治疗效果 ,现将我院 1 30例 PTCA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自 1 993年 7月~ 1 997年 1 2月有 1 30例住院患者接受 PTCA治疗 ,共计 1 40例次。其中男 1 1 7例次 ,女 2 3例次 ,年龄 2 8~ 74(平均 59.7)岁。心肌梗死型 33例 ,心绞痛型 97例。冠状动脉病变分型 :A型 33例次 ,B型 57例次 ,C型 50例次。1 .2   方法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7~ 1 0 d后行 PTCA,或冠状动脉造影与 PTCA术同步完成。术前多数病例置入右心室起搏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03年7月,我院共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stent)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37~79岁,(平均55±12岁).  相似文献   

9.
ACS RX Multi- L ink冠状动脉内支架是新一代不锈钢管状支架 ,具有外径小、柔韧性和轨迹性佳、支撑力强等特点。本文总结我院自 1997年 8月至 1998年 7月对 72例冠心病患者应用 86个该支架的体会。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72例患者 ,男 6 3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6 2± 12 (43~ 76 )岁。其中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 2 2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19例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3例、补救 PTCA1例 ,心肌梗塞恢复期 15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12例。手术按常规方法进行 ,球囊扩张后若效果不理想、内膜不光滑或出现内膜撕裂、夹层…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6年5月至1998年10月应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60例,共扩张78支血管的90处病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60例UAP患者中,男51例,女9例。平均年龄56岁(38~71岁)。均有心绞痛发作,药物治疗无效或活动明显受限,次极量蹬车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Holter)等证实有心肌缺血。扩张单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的目的旨在用血管内超声(IU)对PTCA(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即刻的形态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分类。用4.8 Fr、MHZ顶端旋转的血管超声系统,对PTCA后58例患者进行了即刻检查。其在10名患者(17%)因IU图象不清而未能分析。对其余48例(83%,男40例,女8例,平均年龄55±9岁),PTCA的血管段,以及该段的远端及近端的IU图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左前降支动脉30例,右冠状动脉17例,左冠状动脉主干1例。48例PTCA中,32例(67%)之血管段出现Ca(?)。中心型斑块18例(38%),偏心型30例(62%),有7个特殊的斑块类型。中心型斑块中,斑块紧缩但无血管壁改变(Ⅰ型)2例(4%);斑块表面撕裂(Ⅱ型)1例(2%),8例(17%)斑块深部撕裂(Ⅱ型),深部撕裂波及中膜或内膜(Ⅳ型)2例(4%)。斑块与血管壁之间的内膜无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能即刻减低冠状动脉狭窄和改善心肌缺血,但其持续疗效尚未清楚。本文测定 PTCA 患者的临床病程和远期预后。方法:183例 PTCA 后随访一年以上的患者分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和收缩储备功能进行评价 ,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早期心电图抬高的 ST段下降幅度判断左心功能的价值。1 材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1998年 9月至 1999年 2月首次发生 AMI且行直接 PTCA使梗塞相关血管 (IRA)血流达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级血流的患者42例 (男 33例 ,女 9例 ) ,平均年龄 5 5 .9(38~ 74)岁。其中前壁梗塞 2 2例 ,下后壁梗塞 2 0例。IRA开通时间 4.36小时。  心电图的判断 :比较入院当时及PTCA后 1小时心电图…  相似文献   

14.
一、对象与方法  1996年1月至1998年10月,北京同仁和朝阳两家医院发病12小时内入院并直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两组,70~79岁(平均75岁)组27例,男20例,女7例;44~69岁(平均57岁)组56例(其中60~69岁21例),男41例,女15例。AMI诊断按WHO标准,一经确诊即刻送导管室,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后,直接行PTCA;PTCA不能获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3级血流、残余狭窄>50%或有明显的内膜撕裂者则植入冠脉内支架。将两组间早期成功率、梗…  相似文献   

15.
1977年Gruntzig首先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心绞痛,并获得了成功.自此,PTCA在冠心病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美国1984年全年行PTCA的患者数为85000多例,日本至1985年底全国共行PTCA的患者也达6649人,我国自1985年起逐步开展这一技术,并在临床获得初步成功。早先,PTCA的适应症仅限于:年龄65岁以下;心绞痛病史不足一年且内科治疗无效;单支血管病变,且狭窄局限于近端,无钙化,同心性,非主干病变;狭窄后灌注良好,左室壁收缩功能尚可;PTCA失败后同意并能够进行冠状动脉—主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近年来,由于导管及导引钢丝的改良  相似文献   

16.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目前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后再狭窄的资料报道较少.本研究对592例PTCA成功的病人(男503例、女89例,平均年龄58.4±9.1岁)进行术后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记录临床症状的复发,Holter动态心电图监测,次极量心电图运动试验和~(99m)Tc-MIBI动态心肌灌注显像手术后3个月、6个月和半年的结果.其中62例病人平均手术后10.4±7.6个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此62例病人分为再狭窄组(35例)和无再狭窄组(27例),观察心绞痛症状和三种无创性检查对再狭窄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表明:心绞痛症状、Holter动态心电图、次极量心电图运动试验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再狭窄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5.7%和72.0%;71.4%和86.7%;66.7%和73.1%;76.5%和83.3%.如果结合临床症状和三种无创性检查组成综合缺血指标,对PTCA术后再狭窄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进一步提高,分别为85.2%和92.9%.本文对PTCA术后临床症状,无创性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的随访可能对今后国内大规模临床随访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中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中,16例患者因发生冠状动脉内膜剥离,血管急性闭塞及再狭窄而放置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功15例,认为冠状动脉内支架可有效地防止PTCA术急性并发症(内膜剥离、夹层形成,血管急性闭塞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是临床上解决冠心病 ( CHD)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狭窄的重要方法 ,然而 PTCA后的急性血管闭塞、迟发性血管再狭窄严重地影响了 PTCA的疗效。本文通过观察CHD患者 PTCA前后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和一氧化氮 ( NO)的变化 ,探讨在 PTCA后血管活性物质与内膜损伤及再狭窄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 1 997年 1 0月~ 1 999年 1 0月我院住院 CHD患者 2 8例 ,男 2 3例 ,女 5例 ,年龄 48~ 69( 5 6.8± 5 .4)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3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4例 ,心绞痛 2 1例。经冠脉造…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均能使梗塞相关血管再通。本文报告我院应用这两种方法治疗46例40岁以下青年人AMI经验。1 资料与方法  1995年~1999年我院住院的46例AMI患者,男45例,女1例,年龄35.2(22~40)岁。其中前壁38例,下壁8例。均在发病后6小时内入院,心功能Killip级36例、级10例。随机抽选30例按AMI溶栓方案治疗(溶栓组),并于溶栓后60~90分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6例直接PTCA治疗(直接PTCA组)。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3级为溶栓和PTCA成功,溶栓组溶栓后TIMI血流3级以下者…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QT离散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增大在冠心病患者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有用指标。旨在估价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对QTd的影响。方法:对21例冠心病患者行PTCA术后QTd进行分析。男性1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6.5岁,患者为单支血管病变。本组对PTCA术前后12导联心电图QTd及QTcd进行测定。结果:术后与术前比较QTd及QTed均有明显减少(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Qrd及QTcd明显增大,并在PTCA术后随着缺血及心室复极不一致的改善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