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的短时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纤颤(AF)患者的短时疗效。方法72例CHF伴快速AF患者,心功能Ⅱ-Ⅳ级(NYHA),心室率≥120次/min;随机分为胺碘酮组、毛花苷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胺碘酮组首次剂量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注,随后1.5ms/min微量泵维持;毛花苷组首次剂量给予去乙酰毛花苷0.4mg或0.2mg缓慢静注,1h后无效者追加0.2mg。观察用药后不同时刻的心室率变化、药物平均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60、90、120min的心室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胺碘酮组用药后30min的心室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用药后2h胺碘酮组患者心室率较用药前下降36%,毛花苷组下降26%;胺碘酮组与毛花苷组平均起效时间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胺碘酮组和毛花苷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7.8%和72.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1%。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AF短时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发作时间在48h内的102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52例和毛花苷C治疗组50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脉注射后,以0.5~1.0mg/min滴速静脉滴注,根据心室率调节胺碘酮剂量。毛花苷C组:给予毛花苷C0.4~0.8mg分次缓慢静脉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后12h复律情况及心室率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毛花苷C组的复律有效率分别为78.8%和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转复者心室率在胺碘酮组由(138±15)次/min降至(73±12)次/min(P〈0.01),毛花苷C组由(136±14)次/min降至(92±12)次/min(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PAF安全有效。其转复率显著高于毛花苷C。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颤动(A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4例CHF伴快速AF患者,心功能级Ⅱ~Ⅳ级(NYHA),随机分为胺碘酮组、毛花苷组,每组42例,在治疗心脏原发病及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胺碘酮组静脉给药24 h后改口服;对照组首剂给西地兰后改地高辛口服,治疗时间3个月,用药期间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短期疗效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3个月心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胺碘酮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安全性。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AF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衰伴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心衰伴快速房颤12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各63例,观察比较用药3h内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 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治疗有效人数分别为56例及33例,有效率分别为88.89%及52.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复为窦性心律者胺碘酮组25例(占39.68%),去乙酰毛花苷组22例(占34.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可有效降低心衰伴快速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并能使部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胺碘酮控制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房颤快速心室率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分为胺碘酮组50例,毛花苷C组46例.胺碘酮组:胺碘酮3~5mg/kg,静注10分钟,30分钟后较基础心室率下降不足15%者再重复1次.总量不超过300mg.毛花苷C组:毛花苷C 0.4mg,静注10分钟,30分钟后心室率下降不足15%者再重复1...  相似文献   

6.
廖继全 《右江医学》2004,32(5):444-445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合并快速型心房纤颤 (A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CHF并快速型Af患者 8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43例 ,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 3~ 5mg·kg- 1 静脉推注 ,观察 15min ,未转为窦性心律者再次静脉推注胺碘酮 3~ 5mg·kg- 1 ,仍未转为窦性心律者则以胺碘酮 60 0mg稀释于 5 0 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2 4h ,转为窦性心律时停止滴注。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显效 2 7人 (62 .79%) ,有效 14人 (3 2 .5 6%) ,总有效率 95 .3 5 %;心电图改善显效 17人 (3 9.5 3 %) ,有效 2 0人 (4 6.5 1%) ,总有效率 86.0 5 %。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胺碘酮治疗CHF并快速型Af,既能有效控制心室率 ,又能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60例)和西地兰治疗组(54例).胺碘酮组:先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于10min内静脉推注,然后以1mg/min维持静脉滴注,依心室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西地兰组:以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依见效情况调节剂量.观察血压和心室率变化及复律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总有效率88.3%,高于西地兰组72.2%(P〈0.05).两组用药后平均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9.0%和28.0%.胺碘酮组用药转复时间为(56.4±26.6)min,短于西地兰组转复时间(79.9±35.4)min(P〈0.05).两者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结论: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阵发性房颤较西地兰更为有效,且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凌云 《西部医学》2012,24(6):1119-1120
目的探讨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快速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衰并发快速房颤患者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给胺碘酮150mg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注射,然后以0.5mg/min维持静滴,24小时总量不超过800mg;对照组先用西地兰0.2mg稀释后缓慢静推,若20分钟无效再给0.2mg,24小时总量不超过1.0mg,两组的常规治疗相同。比较首次用药后不同时刻的心室率变化、24小时后复律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下降,对照组快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有效减慢心衰并发快速房颤的心室率,并使部分房颤患者复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肖乐飞 《中外医疗》2012,31(7):91-92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新发快速房颤(A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CS伴新近发生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胺碘酮组和对照组-索他洛尔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的患者予以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索他洛尔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Af转复的情况。并且对其进行分别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ACS伴新发快速Af有效率分别为93.3%与82.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索他洛尔相比,胺碘酮治疗ACS伴新发快速心房纤颤,能增加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胺碘酮治疗ACS伴新发快速房颤是有效及安全的,可作为控制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新发心房纤颤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快速房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原有心脏病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胺碘酮静脉用药,对照组加用西地兰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4小时内快速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及心室率控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0%)明显高于对照组(65.78%),P〈0.05;治疗组用药后显效率(转复窦性心律)为63.15%高于对照组的34.21%,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胺碘酮静脉用药转复窦性心律及控制心室率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但应在心电血压监测下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对照组(54例)用利多卡因50-100 mg静脉注射,后1-4 mg/min静脉维持;治疗组(56例)采用胺碘酮150-300 mg静脉注射,然后0.5-1.5 mg/min静脉维持;治疗24 h后观察2组24 h内的疗效、室性心律失常次数、PR间期、QRS波时限、校正的QT间期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QRS波时限较对照组短,PR间期比对照组长,校正的QT间期较对照组轻度延长(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肯定,未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初始负荷剂量胺碘酮治疗无脉性室速和室颤的效果。方法选择183例无脉性室速和室颤患者,经常规心肺复苏、使用肾上腺素以及3次电除颤未能转复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n=125):300mg或150mg胺碘酮溶于40mL葡萄糖液中快速静注,再予电除颤,按初始剂量,胺碘酮组又分为300mg组(n=64)和150mg组(n=61);对照组(n=58):仅给予常规肾上腺素、CPR及电除颤;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心律转复时间,入院、出院存活人数。结果两种剂量的胺碘酮均能明显缩短心律转复时间[(9.8±1.7)min,(10.5±2.3)min vs (15.6±2.2)min](P〈0.05),提高入院存活率(35.9%,32.8% vs 20.7%)(P〈0.05),300mg剂量的胺碘酮的效果略优于150mg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对于出院存活率无明显改善。结论300mg与150mg剂量的胺碘酮能有效缩短无脉性室速和心室纤颤患者的心律转复时间,但不能提高出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非卡兰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新发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重症监护室2017年1月- 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房颤的患者共106例,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号分为尼非卡兰组52例和胺碘酮组54例,分别予尼非卡兰(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50 mg):负荷剂量:0.3 mg/kg输注5 min,维持剂量:0.4 mg/kg/h;胺碘酮(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可达龙,3 mL:0.15 g):负荷剂量:15 mg/min输注10 min,维持剂量:1 mg/min治疗,观察2组患者24 h房颤转复率及控制率,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等。结果:尼非卡兰组和胺碘酮组的房颤转复率分别为50(96%)、42(7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尼非卡兰组转复时间较短(2.7±1.3,P=0.02),24 h房颤发作控制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16),但尼非卡兰组相对比例较高(77%)。尼非卡兰组对收缩压(P=0.24)、舒张压(P=0.32)、心率(P=0.23)未见明显影响,可升高LVEF(P=0.001)、延长QTc(P=0.001)。不良反应方面,尼非卡兰组发生率低,仅1例尖端扭转室速,停药后恢复,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胺碘酮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7)。结论:尼非卡兰对急性心肌梗死新发房颤的治疗效果显著,对血压心率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44例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加服尼莫地平,每次40 mg,每天3次;观察组采用尼莫地平(用法与剂量同对照组)联合奥拉西坦4.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均连续用药3周。比较2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64%和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VD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喹硫平合并氟伏沙明治疗具有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用氟伏沙明合并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单用喹硫平治疗,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耶鲁-布朗强迫症严重程度量表(Y-BOC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用x2检验和t检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Y-BOCS评分2、4、8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Y-BOCS评分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喹硫平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伏沙明联合喹硫平治疗伴有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喹硫平治疗,且降低喹硫平使用剂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三磷酸腺苷(ATP)对转复维拉帕米无效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维拉帕米治疗无效的PS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ATP(第一组:10mg,第二组:20mg),快速静脉推注,若未转复,1min后重复同样剂量再给药1次,观察每组患者的转复时间、有效率、不良反应及转复时伴发的心律失常。结果10mg初始剂量组的有效率与20m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剂量组的复律时间较大剂量组长,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结论以小剂量ATP治疗维拉帕米无效的PSVT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Ebastin)联合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治疗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病例84例,均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单纯使用依巴斯汀10mg/次,1次/d;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10mg/次,3次/d,均连用28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 score reduce index,SSRI)及总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SSRI观察组为2.42±1.98,对照组为3.98±2.6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69%和67.3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不影响疗程。结论:依巴斯汀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药物不良反应轻微,较依巴斯汀单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荐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微量泵维持与半饱和量毛花苷丙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的可行性。方法66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微量泵维持与半饱和量毛花苷丙组(治疗组)32例,单用全饱和量毛花苷丙组(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①酚妥拉明剂量2.5~5.0μg/(kg·min)联合多巴胺5.0μg/(kg·min),持续微量泵维持;②毛花苷丙半饱和量20μg/b。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毛花苷丙饱和量40μg/b。两组患儿心衰控制后停用毛花苷丙及多巴胺、酚妥拉明。观察患儿心衰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并进行住院日比较。结果①治疗后6h、12h、24h及48h观察,治疗组患儿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呼吸急促、肝脏肿大消失时间及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心肌肌钙蛋白/下降速度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组未发生与酚妥拉明、多巴胺、毛花苷丙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洋地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微量泵维持与半饱和量毛花苷丙联用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并心力衰竭有相互协同治疗作用,可减少或避免洋地黄中毒的发生,提高安全用药系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转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4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分别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140 mg和胺碘酮150~300 mg,观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律情况。结果普罗帕酮组21例,转复成功17例(81.0%);胺碘酮组22例,转复成功18例(81.8%),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律成功时间:普罗帕酮组(24.2±19.5)min,胺碘酮组(40.5±18.5)min,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急诊转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有显著疗效,但普罗帕酮转律时间更短,对于无基础心脏病或心功能正常患者,可作为急诊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PET/CT定位指导下的调强适形放疗(IMRT)同步化疗和常规放疗同步化疗的近期疗效和放疗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放疗中心收治的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PET/CT定位指导下IMRT同步化疗组(实验组)30例,常规放疗同步化疗组(对照组)38例,放疗总剂量达到60 Gy,共6周。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3,P〈0.05)。实验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6%、53.3%,对照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5.8%、4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皮肤反应、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验组近期疗效和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明显的优势,而其对生存率的影响,将需待更长时间的随访结果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