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构成了很大威胁?地震能够瞬间破坏人类的生活环境,并且和其他各种影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地震后灾区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改善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及预防传染病的爆发是地震后卫生防疫工作的首要目标?实践证明,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使"大灾之后无大疫"?本文对地震后灾区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玉树地震灾区的特点概述了灾区救援与灾后重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传染病,便于防疫人员或医务工作者了解、宣传并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仅导致人员大量伤亡.还会引起传染病暴发和流行.是灾区人们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灾区,地震造成房屋、交通、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严重毁坏,生态环境和居民生存条件受到极大影响,加上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破坏,灾民大规模的转移和安置,大量外来救援人员的涌入,物品供应和后勤工作的中断或短缺,卫生服务条件恶劣,特别是用于传染病监测和报告、预警和反应的探测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使得紧急状态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更加困难。本文主要描述地震灾区现场在紧急状态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策略,包括通过快速评估灾区背景和人群面临的传染病风险因素.确定重点传染病和优先的干预策略;保持水源和环境卫生来预防传染病;加强灾民安置点和场地规划、营养不良的治疗和病例管理确保不发生传染病流行;建立和加强监测/预警和反应体系,确保及时报告病例。监测发病趋势,以便及时发现暴发并做出反应;采取重点人群免疫、病媒控制和个人防护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健康教育传递基本知识和信息,提高受累人群的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9):F0002-F0002
地震灾害后如何预防传染病地震灾害发生后,由于地震造成的环境生态破坏、水源与食品污染等极易引起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地震灾后尤其应该特别注意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经土壤传播的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为指导当前地震灾区做好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严防灾后疫情传播和蔓延,5月18日卫生部印发了针对鼠疫、霍乱、炭疽3种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预案,并正在组织编写其他部分重点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这些预案将陆续印发各地。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环境的毁灭性损害,还会引发大量的疾病。对地震灾区疾病分类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中医药理论在地震灾区疾病中的防治策略,包括地震早期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策略、中期的治疗策略和晚期的心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应急状况下为确保饮水卫生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通过5.12地震后极重灾区某乡生活饮用水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以评价饮水卫生状况和安全隐患,并对不同水源进行卫生检测。结果地震对灾区饮水卫生影响主要是感官指标,山区地区集中供水破坏后难以及时恢复,缺乏消毒措施是存在介水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安全隐患。结论应急状况下进行现场检测与评价尤为重要,我国需建立应急状况下生活饮用水安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区现场紧急状态下传染病风险因素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仅导致人员大量伤亡,还会引起传染病暴发和流行,是灾区人们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灾区,地震造成房屋、交通、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严重毁坏,生态环境和居民生存条件受到极大影响,加上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破坏,灾民大规模的转移和安置,大量外来救援人员的涌入,物品供应和后勤工作的中断或短缺,卫生服务条件恶劣,特别是用于传染病监测和报告、预警和反应的探测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使得紧急状态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更加困难。本文主要描述地震灾区现场在紧急状态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策略,包括通过快速评估灾区背景和人群面临的传染病风险因素,确定重点传染病和优先的干预策略;保持水源和环境卫生来预防传染病;加强灾民安置点和场地规划、营养不良的治疗和病例管理确保不发生传染病流行;建立和加强监测/预警和反应体系,确保及时报告病例,监测发病趋势,以便及时发现暴发并做出反应;采取重点人群免疫、病媒控制和个人防护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健康教育传递基本知识和信息,提高受累人群的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地震灾区伤病员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遵照有关技术规范,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干预工作探索,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Self-rating questionnaire)对地震灾区伤病员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的评估并分析.结果:地震灾区伤病员在心理干预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干预前后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心理危机干预对灾区伤病员是有效的,其正确的干预措施能预防和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  相似文献   

10.
灾后防疫非朝夕之功,科学防疫是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地震灾后传染病的流行受基础设施被破坏的程度、地理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源污染、病媒密度增加、环境卫生恶劣以及当地及输入性病原体是地震后消化道、虫媒和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灾区防疫工作应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3个关键环节展开.同时应重视过度"消杀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灾民进行卫生教育和重建当地卫生防疫力量是长期控制疫病的关键.本文以映秀灾区防疫工作为基础,就目前灾后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10条建议,供后期防疫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1.
谢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232-1234
随着人类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因而,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重点工作。我省大部分医院将传染病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落实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因此医院感染管理科不再是只注重医院内部常见的交叉感染的监控,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让震后的老年护理院发展更科学更迅速,为地震灾区提供一个良好的集预防疾病和养老修身的好去处.方法 针对地震灾区50岁以上老年人.以问卷的方式对老年护理院的了解和建立必要性进行调查,整理数据,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300份调查问卷,78.33%老年人认为有必要建立老年护理院,55.33%的老年人愿意住进老年护理院.结论 地震后的灾区急需建立老年护理院这样的机构,来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以及预防疾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收治地震灾区伤员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收治地震灾区伤员的特点,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工作,提高地震灾区伤员救治的成功率。方法成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制订、完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与方案,细化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操作规程。结果收治的76名地震伤员中,开放性创面感染率较高,为多种细菌和霉菌混合感染,呈多重耐药性,且合并有尿路及肺部感染。经过有效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全部伤员痊愈出院,实现了危重感染零死亡、无菌手术零感染的目标。结论加强地震灾区伤员收治过程中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是提高医学救治效果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准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震灾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准备策略。方法分析地震灾区四川平武县南坝镇的地震现场情况和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结果受对地震灾区各种情况的掌握程度、环境条件的影响,及器械等条件不适应,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才能达到效果。结论对地震灾区相关信息的掌握和充分估计,及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物质的充分准备,可更为有效地开展灾区消毒与病媒生物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张进 《西部医学》2008,20(6):1329-1330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地震给灾区医疗卫生系统造成重大的组织机构、人员队伍、房屋设施和药品物资损失,使灾区医疗机构的基本运转和为灾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面临严重困难,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繁重艰巨。本文结合对灾区医疗卫生机构受灾情况实地考察、政府主管部门对灾区医疗卫生机构恢复重建管理要求、社会各界对灾区医疗卫生机构恢复重建专题研讨,谈谈对灾区医疗卫生机构恢复重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詹洪春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I0001-I0001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截至本期发稿时的2008年5月30日,四川地震灾区一线医疗防疫人员已达66023人,其中医务人员49906人。2008年5月27日下午4时,国家卫生部宣布:截至5月27日12时,四川地震灾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涞水县野三坡7·21洪灾后饮用水卫生防控措施取得的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7月23日~8月8日期间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量表、水质检测报告、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等资料;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水污染等情况进行调查、处理与监测,对灾区群众进行饮用水消毒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灾区饮用水监测合格率由29.2%上升到78.3%;群众饮用水卫生知识知晓率从25.5%提高到82.3%;灾区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维持在常年正常水平,未出现暴发和流行。结论洪涝灾害后对饮用水采取必要的卫生防控措施、监测,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且已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特大地震后重灾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需求,确定救灾防疫工作重点和干预策略。方法采用访谈法和调查法,了解当地概况、历史疫情、卫生资源、震灾影响、群众安置、人畜尸体处理、饮用水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疾病监测体系、灾民与救援部队人员健康状况、卫生处置以及外部需求等,对灾区现场进行全面快速卫生学评估。结果评估结果表明,特大地震灾害后,平武县南坝镇生态环境被破坏;卫生资源受重创且运行困难;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蝇密度高;生活饮用水、食品卫生存在较大隐患;疾病监测体系亟待建立;急需外部专业防疫力量的援助。结论特大地震灾区初始阶段,生活饮用水、食品卫生与环境消杀以及完善的症状监测体系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历史教训证明,包括大地震在内的严重自然灾害,对地域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条件造成极大的破坏,对灾区人员的健康造成沉重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发生重大传染病流行的风险将会显著增加.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搜寻生还者,抢救伤病员是抗震救灾第一阶段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对传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信息资源的管理是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的有效保证.分析了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特征及需求,应用多主体系统方法构建基于多主体的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平台,以信息的采集、传播为基础,实现各种信息的集成、挖掘以及合理的资源分配,形成自组织、自适应的灾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