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76~1979年期间,作者对2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于临床症状消退后1~8周选择性施行内窥镜乳头切开术(EPT) ;1979年后于临床症状发  相似文献   

2.
胆石性胰腺炎的内窥镜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8月至1996年8月我科收治急性胰腺炎住院病人72例,其中明确为胆石性胰腺炎者51例,占70.8%(51/72).均依据典型的胰腺炎临床表现或既往有胆绞痛病史,血、尿淀粉酶升高>500 Somogyi氏单位以及B超或CT显示胰腺肿大和胆石症表现而确立胆石性胰腺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1992年8月以来,作者应用内窥镜技术治疗胆石性胰腺炎18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出院后随访6月至4年,均无胰腺炎复发。文中对胆石性胰腺炎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指征与手术时机进行了讨论,并就纤维胆道镜和逆行胰胆管造影一奥迪拓约肌切开术的配合治疗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鲁纯智 《腹部外科》1996,9(2):83-84
非典型内窥镜乳头切开术鲁纯智M.Щ.钦钦阿什维林,Ц.Ц.扎捷瓦亨自70年代以来,治疗胆总管结石和乳头狭窄有一种新方法──经内窥镜乳头切开术(EPT)。操作方法是将内窥镜经口腔向乳头壶腹部及胆总管远端插入乳头切开刀。当结石在乳头部及胆总管远端嵌顿或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ABP 5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9例。A组采取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行ERCP+EST联合治疗;而B组患者仅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当出现胆道梗阻、穿孔或胰腺脓肿及胰腺假性囊肿时则积极开腹手术。记录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等。结果 A组与B组腹痛缓解时间分别为(5.21±2.08)d vs.(13.56±6.28)d,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为(7.66±4.15)d vs.(12.32±5.81)d,住院时间为(18.42±5.73)d vs.(26.12±12.15)d,住院费用为(1.86±1.15)万元vs.(5.46±2.37)万元,并发症发生率为6.90%(2/29)vs.34.48%(10/29),死亡率为6.90%(2/29)vs.27.59%(8/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采用ERCP+EST联合治疗ABP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近10年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研究者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s行Meta分析.结果 6个RCT共546名病人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273例,对照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273例,两组病人均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病人术后1d腹痛情况及术后1年复发胆管结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可显著提升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胰疾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治疗胆胰部分疾病较新的内镜技术,主要用于胆总管结石、缩窄性乳头炎、慢性胰腺炎、胆道蛔虫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胆胰疾病。作者总结了2700例次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中346例行EST术的经验。切开成功331例,成功率95.7%。结石排出率96%,狭窄解除率93.8%。失败15例,失败率4.3%分。作者并对EST术的临床应用和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32例胆石性胰腺炎延期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石性胰腺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 ,而对其手术时机的选择仍有争议。本院采用延期手术治疗 3 2例胆石性胰腺炎 ,疗效满意 ,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3 2例中 ,男性 1 0例 ,女性 2 2例。年龄 2 5-75岁 ,平均年龄 5 0岁。不包括伴有胆道危重疾病和不能排除其它急腹症而应早期手术者。1 .2 诊断及分级本组病例均有以下临床表现 :1胆石症史 ;2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和上腹部压痛 ;3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 ;4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 ;5 B超或 CT提示胆道结石伴胆总管扩张和急性胰腺炎。按中华医学会外…  相似文献   

9.
急性胆石性胰腺炎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胆石性胰腺炎 (AGP)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选择及时机。方法 :2 5例AGP在综合治疗症状缓解并经影像学检查排除胆管结石后选择延期LC。结果 :2 2例胰腺炎缓解 3~ 12d ,平均 9d后住院期间行LC。 3例在出院 1~ 2月后分别行LC。LC均顺利 ,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随访未见胆管结石残留及胰腺炎复发。结论 :LC可在AGP症状缓解 1~ 2周后施术。  相似文献   

10.
作者描述了内窥镜逆行性括约肌切开术(ERS)中十二指肠损伤的放射学表现,着重研究轻度乳头损伤和小型十二指肠穿孔的特点。采用OlymPusJRIT型十二指肠镜和电灼式括约肌切开器,4年内共施行ERS284例,发生十二指肠损伤8例,占2.8%,其中轻度乳头损伤5例,小型十二指肠穿孔3例。ERS后,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磺异酞醇,摄胆管造影片。放射学征象;①乳头内外渗,1例。可见均匀的造影剂显影区,界限不清;②Vater周围粘膜下扩散,4例。由于造影剂在十二指肠壁内扩散,出现双轨征;③胆管周围扩散,1例,在造影剂充盈的远端胆管周围呈双…  相似文献   

11.
胆石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胆石性胰腺炎(GP)早期手术适应证及相应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采用早期手术治疗G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梗阻性重型GP患者10例中8例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全部治愈。(2)梗阻性轻型GP患者70例中57例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全部治愈。(3)非梗阻性重型GP患者47例中13例采用单纯早期手术治疗,4例死于早期多脏器衰竭:另3例采用区域动脉灌注联合早期手术治愈。(4)非梗阻性轻型GP患者146例中采用早期手术55例,全部治愈。结论(1)梗阻性GP是早期手术的绝对适应证,胆道解压和胰周引流是其基本术式;(2)非梗阻性重型GP原则上不采用早期手术;(3)非梗阻性轻型GP可采用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胆道手术中残留结石的发生率为4%,胆道结石亦可在胆囊切除术后形成。利用内窥镜作括约肌切开术以排除胆总管残余结石,安全有效,临床应用已逐见增多。本文报道1978年年底以前22个月中23例病人应用这一治疗的经验。23例中胆囊已切除者21例,其中胆总管残余结石12例,胆总管复发结石9  相似文献   

13.
胆石性胰腺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它与胆道疾病特别是胆石的关系已确立。国外文献中报道的资料认为胆道疾病(含胆石症)占胰腺炎全部发病因素的55~65%,酒精中毒占12~20%,创伤及血管因素占8~15%,原因不明者约占24~40%。证明了胆道疾病与重症胰腺炎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因果关系。在我国胆道疾病的发病率也很高,从近年文献报道的资料看,重症胰腺炎病例的病因中,胆道疾病占18~55%,其中包括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而且胆囊结石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4.
胆石症和饮酒都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诱因。胆石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和处理原则均与非胆石性胰腺炎不同。在我国胆石症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对胆石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更需进一步引起重视。发病机制1901年Opie通过解剖一例死于出血性胰腺炎的户体发现胆石嵌顿在Vater壶腹部,因而和Halstod共同提出了胆石嵌顿,共同通路和胆汁返流是引起胰腺炎的假说。但是Trapell等则对该假说中所提出的  相似文献   

15.
胆石性十二指肠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石性十二指肠梗阻(Bouveret's Syndrome)简称包氏征,是胆石性肠梗阻之一。本征首先由Bouveret氏于1896年报道。最初报道的病例多因诊断太晚,术后死亡,或为尸体解剖所发现。1939年用X线诊断本病,始得早期诊断。1979年使用纤维胃镜诊断本病。包氏征的特点:本病是胆石病的并发症,主要是胆石通过胆内瘘进入十二指肠,并嵌在十二指肠球部或其他段,而引起的十二指肠梗阻综合征,如腹痛、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和氮质血症等。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在小胆石病人中约占20%,在胆固醇沉积症病人中约为30%左右,但在全部有症状的胆石症病人中约为6~8%。据乌克兰的资料报告,60%以上的急性胰腺炎是由胆石引起,其中胰腺炎的并发症为28%,有症状的胰腺假性囊肿为9%,胰腺坏死为4%,胰腺脓肿约占1%,死亡率约为8~15%。本文收集了两组资料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急诊手术效果做了比较。一组采用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胆囊切除术对胰腺炎患者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行EST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胰腺炎患者560例,依据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胰腺炎复发组(180例)和未复发组(380例)。结合患者病情决定EST术后胆囊是否切除。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确定影响胰腺炎患者累积复发率的危险因素,Log-Rank检验比较胆囊切除术对胰腺炎患者复发的影响差异。结果 560例胰腺炎患者接受EST术后,410例(73.2%)发生高淀粉酶血症,180例(32.1%)复发胰腺炎,其中轻、中、重度胰腺炎各占复发胰腺炎患者的70.0%(126/180)、20.0%(36/180)和10.0%(18/180)。年龄偏小、胰管显影、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较长、黄疸、CCI评分较高、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肝病、肥胖症是影响胰腺炎患者接受EST术后复发的危险性因素(P0.05)。胆囊切除的胰腺炎患者累积复发率和死亡率更低(P0.05)。结论 EST术后胆囊切除术可降低胰腺炎患者胰腺炎复发率及死亡率,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任辉明 《腹部外科》2005,18(4):235-235
病人:女,70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2月余伴黄疸入院。无发热。2年前,病人因胆囊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入院体检: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正常。腹平坦,右上腹压痛,莫非氏征(-)。余无异常。肝功能检查: TBI77.9μmol/L, DBIL20.6μmol/L, IBIL7.3μmol/L, ALT230U/L, AST317U/L, GGT913U/L,ALP935U/L。肝胆彩色超声提示: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段结石(约1.8cm×1.0cm)。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经护肝、对症治疗1周后行ERCP术,完成ERCP+EST+网蓝碎石+取石+ENBD。术后第1d,病人开始发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体…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中最常见的是胆石性胰腺炎,平均占总数的75%,其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有其独特性。100年前德国病理学家Opie提出了胆管和胰管共同通道及胆汁向胰管逆流导致胰腺炎的假说。其基本点是胰胆管末端汇合成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时造成的粘膜损伤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狭窄和胰、胆管梗阻,胆、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因为并发症和死亡率低,现在也用于明石性胰腺炎的治疗。本文调查了胆石性胰腺炎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后胰腺炎的复发情况以及探讨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胆囊切除术。自1981~1992年作者收治96例胆源性胰腺炎,其中64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施行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手术,患者平均年龄76(42~93)岁;32例未施行括约肌切开术,患者平均年龄68(30~89)岁。在施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的64例中,15例常规行选择性胆囊切除术。余下的49例在随诊过程中,15例因症状发作或加重而需要行胆囊切除术,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